●卷四

關燈
餘書,略曰:“先生具不世出之才,悟最上乘之道,光焰萬丈,仙佛一身,天下學人如百川之赴海。

    不肖幼侍先伯父得仲、從兄蒼水,論詩必首推先生,全體學杜,而化諸家。

    敝鄉吳日千、何次張、張洮侯、袁價人、張慧曉諸君子,時時過舍,亦必稱先生昆仲之詩,為人天手眼。

    後養疾吳門,得見堯峰汪(鈍翁)先生,屈指海内詩人,惟新城為大家,若某某,但可稱名家,未能比肩也”雲雲。

    餘深愧諸良友之言,而老成凋謝,墓有宿草久矣,可勝三歎。

     ◎有感誡子書 吾家虔公誡子書雲:“或身經三公,寂爾無聞;布衣寒素,卿相屈體。

    父子貴賤殊,兄弟聲名異,何也?體盡讀數百卷書耳。

    汝年入立境,方當從宦,兼有室累,何處複得下帷如王郎時耶?”餘每感其言。

    人生聰明智慧,殊不再來,尤難得者,上有祖父之教、中無世事之擾、下無室家之累,于斯時也,正當努力下帷,畢志書史,聰明智慧乃不誤用。

    所謂“王郎時”,讵可多得?一旦老大,悔無及矣。

    尼父有言:“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凡吾子姓,當深維此訓,庶幾青箱家學,不墜于地,勉旃!勉旃! ◎治病二方 《癸辛雜識》又二方。

    其一,治痘倒靥色黑,唇白冰冷。

    用狗蠅七枚,擂碎,和醅酒調服,移時即紅潤如舊。

    其一,治痘後餘毒上攻,眼成内障。

    用蛇蛻一具,淨洗焙幹;又天花粉等分為細末,以羊子肝破開,入藥在内,麻皮縛定,用泔水熟煮,切食之,良愈。

     ◎陳大士 邑孝廉徐來順,字動以,方伯公準之從子。

    崇祯甲戌上公車,闱中遇陳大士際泰,問其鄉貫,曰:“江西。

    ”問姓字,曰:“大士。

    ”徐未達,再扣之,辄怒曰:“大士兩字尚不知,何足與語!”不顧而去,其傲誕如此。

     ◎狼筋 《酉陽雜俎》雲:“狼筋在┩中,大如鴨卵,有犯盜者,薰之令其手攣縮。

    或雲狼筋狀如織絡,小囊蟲所作也。

    ” ◎相人影相寺觀 寶曆中,有王山人者,取人本命日,五更張燈,相人影,知休咎。

    又有善炙人影治病者。

    又言相寺觀當陽像,可知其貧富。

     ◎袁熙宇 武定袁熙宇先生,諱化中,明天啟中官禦史,劾逆閹,與楊、左諸公同死诏獄,谥忠愍。

    餘向李翰林丹書(麟)詢其祠祀,訪其子孫,則八十年來未有專祠,子孫寥落,夷為村農。

    丹書近考其遺事,為作傳,又欲醵金立祠,庶少慰忠魂于地下,亦使邦人有所矜式雲。

    特書以俟之。

     ◎王丹林 錢塘王丹林字赤抒,宮中書舍人,常賦古意四首見投,曰《古鼎》、《古錦》、《古鏡》、《古琴》,托意甚深,詩尤高妙。

    為人笃于師友,以病假歸,遂不起,惜哉! ◎取詩不當 萬楚《五日觀伎》詩最為惡劣。

    滄溟持格律極嚴,而獨取此首,殊不可解。

    盧綸,大曆十才子之冠冕,而其《贈驸馬都尉》詩雲:“鴛鴦殿裡參皇後,龍鳳樓前拜至尊。

    ”《才調集》顧取之,尤是笑柄。

     ◎湯右曾詩 湯西崖(右曾)使黔,詩多高作,《黔陽絕句》雲:“白白紅紅繡袂花,盤絲繪蠟盡堪誇。

    自吹木葉銀環女,者蔔河邊問宋家。

    ”《中丞席觀劇》雲:“探喉一串玉盤珠,華屋神仙絕代無。

    惱亂中丞筵上見,梨園弟子李仙奴。

    ”“審音荀令與周郎,檀闆銅槽共一床。

    山雨乍收簾月白,聽風聽水按《伊》《涼》。

    ”“管咽弦停意淺深,雲窗六扇漏初沉。

    已迷秦客風花路,休笑吳兒木石心。

    ” ◎胡應麟評詩之弊 胡應麟病蘇黃古詩不為《十九首》、建安體,是欲绁天馬之足作轅下駒也。

     ◎錢謙益訾杜詩評注 千家注杜,如五臣注《選》;須溪評杜,如郭象注《莊》,此高識定論。

    虞山皆訾之,餘所未解。

     ◎胡應麟評中州詩人 元瑞曆舉中州諸人,特标出劉迎、李汾,亦是具眼。

    然劉不稱其歌行,李不舉“煙波蒼蒼孟津戍”一聯,謬矣。

     ◎複社姓氏錄 汪文冶(洋度)以《複社姓氏錄》見寄,見先贈尚書府君名,不勝悲感。

    錄中所載吾邑七人,吾家諸伯父居其五。

    内王補之(衮),則益都人,太仆少卿帶如先生(潆)之弟,而誤入新城者也。

    因憶天啟中宵人造《東林籍貫》及《點将錄》諸書,載先伯祖太師霁宇公、叔祖考功季木公姓氏。

    今日觀之,何異宣和之《黨人碑》乎? ◎詩如其人 先伯父侍禦公《詠梅》雲:“繁英任似火,冰淩自如石。

    南枝與北枝,不作春風格。

    ”陳伯玑雲:“公忠烈之性,已見于此。

    ” ◎過襄陽詩 餘過襄陽賦詩雲:“豈有人羊叔子,更無悔過窦連波。

    殘碑堕淚回文錦,一種銷沉可奈何。

    ”首句用陸抗語,次句用山谷詩,皆成句。

     ◎杜牧書張好好詩真迹 唐杜牧之《張好好詩并序》真迹,卷用硬黃紙,高一尺一寸五分,長六尺四寸,末阙六字,與本集不同者二十許字。

    卷首楷書“唐杜牧張好好詩”,宣和禦筆也。

    又禦書葫蘆印、雙龍小玺、宣和連珠印,後有政和長印、政和連珠印、神品小印、内府圖書之印。

    董宗伯跋雲:“樊川此書,深得六朝人氣韻。

    餘所見顔、柳以後,若溫飛卿與牧之,亦名家也。

    ”愚按《宣和書譜》,唐詩人善書者,賀知章、李白、張藉、白居易、許渾、司空圖、吳融、韓、杜牧,而不載溫飛卿。

    然餘從他處見李商隐書,亦絕妙,知唐人無不工書者,特為詩所掩耳。

    此卷今藏宋太宰牧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