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政紀卷二

關燈
侈而使日後難繼盍如不革而人知啬儉有永之為大利哉目今惟藉欵貢覊縻乃各鎮以年例為市本為給賞尚未見無馬之弊萬一渝盟其将何支徃職聞京師驕兵悍将弊車瘦馬雖有兵馬與無兵馬同而今實無馬有不悚慮者乎以此先聲又安可使敵聞乎臣謹以俵寄兊買肆項本壹事相因者謹列之謂種馬本原肆者枝流本源既廢獨計末流似非知類乃并末流俱廢之直待枯株涸澤又非計也敬稽祖宗成法本意會典志書先令諸臣條例兵部題覆者條議以獻】 各府州縣種馬額數 大名府十一州縣【原額種兒骒馬一萬八百八十匹隆慶二年半賣五千八百四十六匹萬歴九年全賣每年草料銀一萬八百八十兩今改一萬六十八兩】 保定府備用祁州等十三州縣【原額種兒骒馬七千九百四十五匹隆慶二年半賣三千九百七十三匹萬歴九年全賣每年征草料銀七千九百四十五兩今改七千三百四十五兩】 順徳府九縣【原額種兒骒馬三千七百一十五疋隆慶二年半賣二千一百二疋萬歴九年全賣每年征草料銀三千七百一十五兩】 廣平府九縣【原額種兒骒馬三千七百七十疋隆慶二年半賣一千九百七十六匹萬歴九年全賣每年征草料銀三千七百七十兩】 真定府三十一州縣【原額種兒骒馬一萬七千六百三十五匹隆慶二年半賣九千五百四十四疋萬歴九年全賣每年征草料銀一萬七千六百三十五兩今改一萬六千一百九十一兩】 河間府備用十五州縣【原額種兒骒馬五千一百六十疋隆慶二年半賣二千六百七十六匹萬歴九年全賣每年征草料銀五千三百六十兩】 永平府六州縣【原額種兒骒馬四千六百七十疋隆慶二年半賣二千三百三十五匹萬歴九年全賣每年征草料銀四千六百七十兩】 開封府七州縣【原額種兒骒馬一千二百八十五匹隆慶二年除半賣六百三十三疋每年征草料銀止得三十二兩九錢三分九厘三毫二絲】 彰徳府四州縣【原額種兒骒馬一千一十五疋隆慶二年半賣五百八疋萬歴九年全賣】 衛輝府六縣【原額種兒骒馬四百一十五匹隆慶二年半賣二百八匹】 歸徳府所并一縣【原額種兒骒馬三十疋隆慶二年半賣十五疋萬歴九年全賣】 山東濟南府二十九州島縣【原額種兒骒馬一萬三千三百四十疋隆慶二年半賣六千六百七十疋萬歴九年全賣每年征草料銀一萬三千三百四十兩】 兖州府二十五州縣【原額種兒骒馬一萬四千五十六疋隆慶二年半賣七千二百五十匹萬歴九年全賣每年征草料銀一萬四千五十六兩今改一萬一千一百二十三兩五分九厘三毫四絲四忽八二先】 東昌府一十八州縣【原額種兒骒馬三千三百八十匹隆慶二年半賣一千六百九十匹萬歴九年全賣每年征草料銀三千三百八十兩今改三千三百九十五兩】 應天府八縣并帶管征滁州衛【原額種兒骒馬四千六百六十疋隆慶二年半賣二千三百三十疋萬歴九年全賣每年征草料銀四千六百六十兩】 鳳陽府所屬州縣【原額種兒骒馬并額外寄養兒馬九千四百七十六匹隆慶二年半賣四千七百三十八疋萬歴九年全賣每年征草料銀九千四百七十六兩今改八千七百七十六兩】 揚州府所屬州縣【原額種兒骒馬五千五百九十三匹嘉靖二十年禦史錢奏減通州種馬八百五十匹共四千七百四十三匹隆慶二年半賣二千三百七十二匹萬歴九年全賣每年征草料銀五千五百九十三兩今改四千二百三兩】 淮安府所屬州縣【原額種兒骒馬六千三百一十匹隆慶二年半賣三千一百五十五匹萬歴九年全賣每年征草料銀六千三百一十兩今改四千二十三兩】 廬州府七州縣【原額種兒骒馬四千三百七十四匹隆慶二年半賣二千一百八十七匹萬歴九年全賣每年征草料銀四千三百七十四兩】 滁州所屬并帶管征滁州衛【原額種兒骒馬一千七十五匹隆慶二年半賣五百三十八匹萬歴九年全賣每年征草料銀一千七十五兩今改一千六十兩】 和州并所屬【原額種兒骒馬六百三十七匹隆慶二年半賣三百一十九匹萬歴九年全賣每年征草料銀六百三十七兩】 徐州所屬三縣【額無種馬景泰二年寄養江南搭配餘剰馬駒歴弘治三年以前議解本色六年勘定無種馬仍領寄養十七年都禦史張缙奏豁寄養至正徳十二年印馬禦史周鹓奏準比丁田出辦折色除沛縣免派外本州島及蕭豐砀山每年備用折色馬】 廣徳州并一州一縣【原額種馬八百匹隆慶二年半賣四百匹萬歴九年全賣每年征草料銀八百兩】 寕國府所屬一縣【原額種馬七百五十匹隆慶二年半賣三百七十五匹萬歴九年全賣每年征草料銀七百五十兩今改征七百四十九兩】 鎮江府所屬三縣【原額種兒骒馬二千三百四十匹隆慶二年半賣一千一百七十匹萬歴九年全賣每年征草料銀二千三百四十兩】 太平府所屬三縣【原額種兒骒馬一千四百六十五匹隆慶二年半賣七百三十三匹萬歴九年全賣每年征草料銀一千四百六十五兩】 軍衛種馬 會典凡在京在外衛所俱有孳牧馬匹以給官軍騎操在京及南北直隸衛所屬兩京太仆寺在外屬各該行太仆寺苑馬寺及都司委官提督每衛指揮一員所千百戶一員專管孳牧其搭配科駒起解等項悉照民間事例 洪武二十三年令飛熊廣武英武等衛每五戶養馬一匹 永樂十四年令薊州山海諸衛屯軍每人養種馬一匹免納子粒 正統六年令征戰走傷馬匹驗視明白分給各衛守城官軍牧養遇倒死埋瘗 成化七年奏準天下衛所孳牧馬匹有埋沒者俱照原額買補令軍餘朋合領養 正徳十四年題準各處行太仆寺并各邊都司衛所将五年一次變賣虧欠等項馬價銀兩俱存留本寺并本都司庫聽候明文支用不必解京 隆慶二年變賣民間孳牧種馬惟獨各衛不賣 萬歴九年全賣每匹征銀一兩除京三衛免養外每年共銀一百七十二兩在外四十六衛共銀二百七十兩 軍衛種馬額數 在京龍骧等二十六衛種馬共一百九十五匹内龍骧武成神武右後忠義右前義勇左後大寕前羽林前金吾左右等衛各十匹忠義後義勇右前中蔚州左會州寛河燕山前右左濟陽富峪大寜中大興左等衛各五匹今義勇中左神武後改為陵衛免養額實共種馬一百七十二匹 在外保定左等四十六衛原額種馬二百七十匹内保定中河間沈陽中屯真定山海神武中定邊等衛各十匹保定左右前後茂山大同中屯滄州守禦所永平東勝左右盧龍開平中屯撫寕通州左右武清涿鹿左中薊州鎮朔遵化興州左屯右屯前屯後中屯忠義中營州前屯後屯左屯右屯中屯寛河守禦所武定守禦所涿鹿徳州左徳州沂州等衛各五匹 按天下事無皆可亦無皆不可可者是則不可者非不可者是則可者非酌于可不可之間而得其真是真非者則以理以時為之權衡不以己意預之人情狥之者也種馬之政洪武初至正徳元年皆行無異議正徳二年忽議買俵不問征駒即此時事權在部兵部主行之蓋偏信爾猶無心也自隆慶二年寺臣武議盡革宰輔徐力主革馬請會議當時冡卿楊執不可宰輔陳等亦不可始勉從半賣而盡革之端露矣萬歴九年冏卿裴議骒駒宰輔張尚主隆慶二年盡賣之說又署部左司馬王既而司馬梁相繼又入禦史于之疏而盡革之事行矣遂将聖祖列聖前政裁革無遺是皆以革為可而是之者也當正徳二年禦史謝隆慶四年冏卿顧印馬禦史謝左司馬曹大司馬譚萬歴九年禦史馬凡十餘疏皆議其不可是皆以革為不可而非之者也總今觀之以革為可者則曰法乆弊生民艱已甚又曰始陸續給養于民法固甚善行之既乆弊患漸生是以條議上請曰備用馬匹乆已買俵種馬徒存虛名百姓卻受實害又曰近年畜養種馬骒駒一事苦累小民者是也其以革為不可者則曰祖制所在軍機所系未可輕革萬一有警驟行調發無所措置乞要查議前禁永杜士民幸免之端又曰姑為目前恤民計亦惟深思詳定又曰諸臣無深思逺慮輕以議革又曰惟狥士民茍且之計不為日後深長之谟又曰不知經國逺猷請乞聖明漸次議複者是也此可不可兩端卒之不可者不能勝乎可者而竟革之當其時旁觀諸臣鹹謂聖祖诏戶部不用吳江浙諸省人蓋恐議減賦稅私其鄉今觀以種馬可革者皆種馬地方諸臣而首政者不知祖制軍機而誤聴之即是而知聖祖真有見已顧革之後馬羣遂空纔有征發司馬便以為難此其在今日如此他日益可知已至今懐籌者猶以革複之際難于為言大都亦有可不可兩端曰前者不可革而輕可于革後者可複而不可于遽複者也其為不可革而輕可于革者則曰有種馬之時初則法令簡信而後則煩苛屢更初則官吏勤畏而後乃貪殘陵恣初則牧地廣而後為豪貴侵奪初解俵征駒而後一切不問又初即孳生見在之駒随有起解解至即牧以俟将來臕息茁長無分于髙卑大小牝牡無别于彼此多寡分數無勞于揀擇追求而後則較量尺寸論别于牝牡分數又揀擇屢換追求不已初則即駒堪俵者起俵堪種者補種不堪者賣價半貯庫助俵半給賞養戶而後即有駒不補給種變賣無可起俵助俵給賞有名無實紛纭弊害叢生使善處興革者于此時能察民疾苦即此弊害革之使去即可以修前政垂永乆乃何其輕于議之主之而不顧也其為可複而不可于遽複者則曰民難與創始可與樂成當二祖開創之初百戰經營以馬為急漸次而始民亦漸次而樂其成而後一旦棄其成績而革民亦以革而樂其成今遽議之民難與始且畿輔之民數十年來凡科斂煩急征調頻殷祲馑薦臻盜賊讧攘杼軸内空瘡痍外集忽欲循舉成事民誰與樂柰何能強不樂之民而為此莫大之舉也顧未革之先則種民獨稱疾苦既革之後今買俵者寄養者均稱為疾苦其士民若有不能一朝解之使去亦猶徃種馬時然無有異者顧所稱艱亦誠為艱特艱在一時為身家計爾若為國家計則以邊境之急聖世恒有饑馑師旅不得已為權冝兵食之計聖門必講今者買俵寄養皆缺乏萬一急需乏馬将戰守無資将必臨時加派于民民于是時變故在前征催在後所稱艱者當有百倍于常日是以重有慨于隆慶三年萬歴九年首政者輕于革不能以理以時為權衡而以己意預之且輕狥之也或謂既不可複而又不可不複為今之籌者将何以善之亦曰審其時酌其理求于俵寄買三者之間求所以經常變補救弊之術俾民不擾而馬得足又當預為之圖是為惟事事乃其有備有備無患亦制治未亂保邦未危之道有非出位越爼者所敢知也 馬政紀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