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三

關燈
《淮南子》:有竊鐘而走者,槍然有聲,恐人聞之,乃自掩其耳。

    掩耳盜鈴蓋本此語。

    ) 膽大于身。

    (《唐書》邱劾奏李昭德曰:“臣觀其膽,乃大于身,鼻息所沖,上拂雲漢。

    ”) 斬草除根。

    (張柬之等既誅張易之兄弟,薛季昶勸并誅武三思,謂“斬草不除根,終當複生。

    ”) 五經掃地。

    (祝欽明以經學顯,入内宴,欽明作八風舞,搖頭目。

    盧藏用曰:“五經掃地矣!”) 快行無好步。

    (《朱敬則傳》:急趨者無善迹。

    ) 上不上,下不下。

    (《田季安傳》譚忠說季安歸正之言。

    ) 坐鎮雅俗。

    (《楊绾傳》:世以绾坐鎮雅俗,比之楊震、山濤、謝安。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陸象先語。

    ) 不癡不聾,不作阿家翁。

    (郭子儀之子暧尚公主,與公主反目,有“薄天子不為”之語。

    公主訴于代宗。

    子儀執暧請罪,帝以此言慰之。

    按《宋書。

    庾仲文傳》何尚之對文帝雲:“不癡不聾,不成姑公。

    ”又《北史》及《隋書》有告大都督邴紹非毀朝政,文帝将誅之,長孫平曰:“不癡不聾,不作大家翁。

    ”則六朝早有此語。

    ) 垂頭喪氣。

    (韓全誨等失勢,皆垂頭喪氣。

    以上九條俱《唐書》。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見王績《負苓者傳》,謂麗朱者丹,附墨者黑。

    )張公吃酒李公醉。

    (張《耳目記》則天時謠言。

    張公謂易之兄弟,李公謂廬陵王。

    ) 人死留名,豹死留皮。

    (《五代史》王彥章之言。

    ) 不做好事。

    (《五代史》後唐明宗責王建曰:“汝為節度使,不做好事。

    ”)不快活。

    (《五代史》桑維翰曰:“居宰相如着新鞋襪,外面好看,其中不快活。

    ”又劉句、李愚罷,百官相賀曰:“自此我曹快活矣。

    ”魏鶴山《天寶遺事》詩:“弄成晚歲郎當曲,正是三郎快活時。

    ”《北齊書》和士開勸武成帝曰:“一日快活勝千年。

    ”則快活二字,六朝已有之。

    ) 酒有别腸。

    (《五代史》:閩主王曦宴群臣,惟周維嶽不醉。

    曦曰:“嶽身小,何飲之多?”左右曰:“酒有别腸。

    ”) 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裡。

    (《北夢瑣言》:和凝以填曲,人呼為曲子相公,故雲。

    ) 乘船走馬三分命。

    (《北夢瑣言》在杜彥林墜馬條内。

    )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朱子《名臣言行錄》謂富鄭公語。

    又《癸辛雜識》謂本《梁武帝忏》第六卷。

    ) 一網打盡。

    (蘇舜卿以故紙錢會客,為王拱宸所劾,得罪者衆。

    拱宸曰:“吾一網打盡矣。

    ”) 笑罵由他笑罵,好官還我為之。

    (鄧绾附王安石,得集賢校理,為人所笑,故以此自解。

    ) 姜桂之性,老而愈辣。

    (晏敦複對秦桧之言。

    ) 汗流浃背。

    (趙幾謂豐稷曰:“聞君言,使我汗流浃背。

    ”) 一蟹不如一蟹。

    (《通鑒》:陶使吳越,錢ㄈ以蟹供客,自蝤蛑以下十二種,陶謂一蟹不如一蟹。

    又《勾龍如淵傳》:士論見孟庾之召,王庶之來,謂一蟹不如一蟹。

    ) 三代以下,惟恐不好名。

    (史彌遠責陳埙好名,埙曰:“求士于三代以上,惟恐好名;求士于三代以下,惟恐不好名。

    ”) 急流勇退。

    (《宋史》麻衣道人目錢若水語,見《陳抟傳》。

    ) 一部十七史,何處說起。

    (《宋史》文天祥入燕,孛羅丞相欲屈之,問盤古至今幾帝幾王。

    天祥曰:“一部十七史,從何處說起?吾非應博學宏詞科,何暇泛論”) 耳聞不如目見。

    (見《韓琦君臣相遇錄》,琦為陝西安撫使疏中語。

    ) 語言無味,面目可憎。

    (黃山谷謂人不讀書,則塵俗生其間,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語言無味。

    ) 疑人莫用,用人莫疑。

    (《金史》大臣請以州郡皆用本國人,熙宗以此語答之。

    按陸贽疏中已有此語。

    ) 急則抱佛腳。

    (《古今詩話》王安石有句雲:“投老欲依僧。

    ”客應聲曰:“急則抱佛腳。

    ”安石曰:“投老句是古詩。

    ”客曰:“佛腳句是俗諺。

    上頭下腳,豈非的對?”安石大笑。

    按“垂老抱佛腳”本孟東野詩,王氏《困學紀聞》嘗引之) 佛頭着糞。

    (《典籍使覽》:歐陽公修《五代史》,或作叙冠其前,王荊公曰:“佛頭上豈可着糞也?”) 福至心靈。

    (見畢仲詢《幕府燕閑錄》:吳參政以學究登科,後為學士,常草制以示歐公。

    歐公曰:“君福至心靈矣。

    ”) 生姜樹上生。

    (俗語謂人之執拗者。

    劉後村詩:“人道生姜樹上生,不應一世也随聲。

    ”) 大人不責小人過。

    (見沈作《寓簡》,有小官醉後塗改貴人文字,明日以啟謝曰:“昨朝醉去,巧兒作事拙兒嗔;今日醒來,大人不責小人過。

    ”蓋二句本皆諺語。

    ) 君子樂得為君子,小人枉自為小人。

    (胡澹庵谪嶺南時,方務德為廣帥,待之頗厚。

    秦桧死,方罷官入京,謀起用,會澹庵已召用,偶與王梅溪語其事,梅溪曰:“則君子也。

    ”方由此進用。

    故時人有“樂得為君子”之語。

    ) 聊以塞責。

    (《通鑒記事》:韓胄當國,言官不敢言事,但泛論君德時事。

    或問之,則愧謝曰:“聊以塞責。

    ”)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見莊綽《雞肋編》,謂當時諺語。

    ) 打草驚蛇。

    (見《續常談》,有主簿貪賄,事上,長官判曰:“汝雖打草,吾已驚蛇。

    ”)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

    (方禹為楊五所害,死後向楊索命之詞。

    ) 自身照不亮。

    (胡仲徽将方試,有富人亦就試,欲胡為助。

    胡曰:“吾學業有限,所謂自照一身猶未光也。

    ”) 高來不可,低來不可。

    (李為縣令,見太守鞠躬作揖,太守責之。

    明日俯首,太守又責之。

    乃具狀言:“高來不可,低來不可,乞降一個喏樣。

    ”)見怪不怪,其怪自壞。

    (姜七以養母豬為業,有客宿其家,聞豬作人言,客以語七。

    七不聽。

    謂“見怪不怪,其怪自壞。

    ”以上四條皆《夷堅志》。

    )陰地不如心地好。

    (《癸辛雜識》:倪文節家與秀王邸為鄰,頗被侵占。

    文節常語曰:“住場好不如肚腸好,陰地好不如心地好。

    ”) 養兒防老,積谷防饑。

    (《百川學海》:婺源民詹惠明乞代父償命,臨刑無懼色,誦此二句。

    太守曾天遊奏之,乃免死。

    ) 蛇無頭不行。

    (《金史》:斜卯愛實嘗自草括粟文:“雀無翅兒不飛,蛇無頭兒不行”,以“而”作“兒”,掾史不敢改。

    ) 精神滿腹。

    (本溫太真譽錢鳳語。

    《金史》:李獻甫心思所到,絕人遠甚。

    人稱為精神滿腹。

    ) 拈了一把汗。

    (《元史》:憲宗召趙璧問為治之要,璧請先誅近侍之尤不善者。

    璧出,世祖謂曰:“秀才,汝渾身是膽耶?吾亦為汝握兩手汗也。

    ”)黑漆皮燈籠。

    (《辍耕錄》:元至正中,遣官赴諸道問民疾苦,使者多納賄。

    百姓歌曰:“官吏黑漆皮燈籠,奉使來時添一重。

    ”) 過橋拆橋。

    (《續通考》:許有壬科目出身,會有诏罷科舉,竟署有壬名于後。

    或謂之曰:“參政可謂過橋拆橋矣。

    ”) 一馬不被兩鞍。

    (《元史。

    列女傳》衣氏殉其夫之言也。

    ) 讀書種子。

    (《鶴林玉露》:周益公謂:“士大夫家,可使讀書種子衰息乎?”又姚廣孝囑文皇入京勿殺方孝孺,謂“此讀書種子也。

    ”見《明史》。

    )拔去眼中釘。

    (《五代史》:趙在禮殘酷,及去任,民相見祝曰:“拔去眼中釘矣。

    ”在禮聞之,後還鎮,令民各出拔釘錢。

    ) 一語撞倒牆。

    (宋胡程《蒼梧集》:錢正老謂方子通雲:“立朝剛勁,須推老兄。

    然一語撞倒牆,亦是老兄。

    ”) 一床錦被蓋過。

    (《宋史》:郦瓊素與王德不睦,會張浚以瓊副德為都統制,瓊懼,謂德曰:“向來事太尉不周,今日乞一床錦被蓋過。

    ”德不答,瓊遂叛降劉豫。

    ) 十八層地獄。

    (《梁書》:劉薩阿暴亡,有兩吏引至十八層地獄,見諸受苦者) 腳着實地。

    (《宋史。

    邵雍傳》雍論司馬光為人如此。

    ) 千裡寄鵝毛。

    (東坡以揚州土物寄子由,詩雲:“且同千裡寄鵝毛”。

    )花又不損,蜜又得成。

    (《金史》:汴州圍急,合周奉命括粟甚慘。

    或規之,合周曰:“人雲花又不損,蜜又得成;我謂不損花何由成蜜也。

    ”) 及不得一腳指。

    (《北齊書》:李幼廉遇事立辦,神武責諸人曰:“卿等作得李長史一腳指否?”) 兩腳書櫥。

    (齊陸隆學極博,而讀《易》不解文義。

    王儉曰:“陸公書櫥也。

    ”今人謂讀書多而不能用者為兩腳書櫥,本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