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八

關燈
多一府試也(亦見《歸潛志》及《中州集》)。

    《辍耕錄》:元時三元一人,王宗哲,字元舉,至正戊子科三元進士,為湖廣憲佥,後降于賊。

    有吊四狀元者曰:“四榜狀元逢此日,他時公論定難逃。

    空令太守提三尺,不見元戎用六韬。

    元舉何如兼善死(泰不花死台州),公平(李齊為高郵知府,說張士誠,後被戳)争似子威高(李黼死江州)。

    世間多少偷生者,黃甲由來出俊髦。

    ”陶九成雲:論優劣江州第一,台州次之,高郵又次之,憲佥不足道也,則王宗哲愧此三元矣。

    《明史。

    商辂傳》:辂舉鄉試第一,正統十年會試、殿試皆第一。

    終明之世,三試第一者,辂一而已。

    然《雞窗剩言》記黃觀洪武甲子南京解元,辛未會試第一,廷對《禦戎策》,太祖擢置狀元,後殉建文之難。

    亦見傅維麟《明書。

    忠節傳》。

    則洪武中已有一人,不獨商文毅也。

    (按《明史。

    黃觀傳》但雲以貢入太學,洪武二十四年會試、廷試皆第一,而不言鄉試亦第一。

    又《選舉志》亦謂三試第一,明代惟商辂一人。

    則觀又似止會、狀兩元,而非三元。

    )本朝百馀年來,未有中三元者。

    乾隆四十六年辛醜科,蘇州錢以己亥解元掇辛醜會狀,遂備茲盛事。

    蓋氣運鴻朗,久道化成,是以靈秀呈露,蔚為上瑞,于此可以觇文明之治也。

    按《聞見錄》,歐陽修以監元、省元赴廷試,銳意魁天下。

    及唱名,乃王拱辰第一。

    明人小說:王鏊以解元,會元赴廷試,人皆必其三元。

    會商文毅閱卷,不欲人與己同,乃置之第三。

    此皆兩元而不得狀頭者。

     ○兩次及第《金史》鄭子聃初中天德二年進士一甲第三人及第,已官書畫直長矣,自負其才,以不得第一人為歉。

    海陵怒,乃令與進士雜試,果以一甲第一人及第,乃授翰林修撰。

    本朝有馬提督名泉,山西人,先中壬申科武進士一甲第三名。

    及第後為參将,緣事罷官。

    再應試,中庚辰科武進士第一名及第。

    一文一武,何其數百年如一轍也! ○特賜進士《封氏聞見記》:李林甫婿王如Г以伎術供奉,玄宗欲與改官,林甫奏如Г現應進士舉,乞聖恩與一及第。

    上許之,付禮部與及第。

    侍郎李曰:“明經、進士,國家取才之地。

    聖恩優異,差可與官,不宜與第。

    ”如Г方賓朋宴集,忽中書下牒禮部:王如Г可依例考試。

    乃皆愕然失措。

    可見唐時未有賜進士者。

    唐末始有追賜及第之例。

    《通鑒紀事》:宰相張文蔚奏名儒不遇者方幹等五人,請賜及第,以慰其魂。

    然此乃加恩于已殁之落第舉子,非現在之舉子也。

    天複元年,令新及第進士中有久在名揚、年齒已高者,不拘常例,各授一官。

    于是陳光問、曹松等皆以年高授秘書省正字等官。

    此又加恩于及第進士内之老者,而非落第之老舉子也。

    宋時始有特奏名之例,年老者或得賜同出身,其後有不必年老而亦賜者,《神宗紀》賜布衣陳知彥進士出身是也。

    又有他途出身,已為達官,而特賜進士出身者,《神宗紀》賜知縣王輔同進士出身;《理宗紀》以史宅之為太府少監,史宇之為将作少監,并賜同進士出身;趙葵同知樞密院事,賜進士出身;李曾伯為四川宣撫使兼京湖制置大使,賜同進士出身;德中,謝堂知樞密院事,賜同進士出身是也。

    金制,已為顯官特賜進士者,又必定為某科進士。

    如移刺履,明昌初禮部尚書兼翰林直學士,特賜大定三年孟宗獻榜下進士及第;韓錫,天德中為尚書工部員外郎,特賜胡砺榜下進士及第;胥持國拜參知政事,特賜孫用康榜下進士及第是也。

    又有武職賜文進士者,《宋史。

    曹勳傳》勳以恩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為武吏如故。

    此尤累朝所無也。

    我朝曠蕩之恩,時施格外,康熙年間如查慎行以供奉勞由舉人賜進士,莊令輿等以五經由監生賜舉人。

    今上每遇恩科,加恩年老者尤渥;鄉試被黜者,特賜舉人;會試不第者,或授翰林檢讨等官,以榮其身。

    此又千古未有之曠典矣。

     ○棘闱貢院四圍重牆皆插棘,所以杜傳遞出入之弊,古制則非為此也。

    《五代史。

    和凝傳》:是時進士多浮薄,喜為喧嘩,以動主司。

    主司每放榜,則圍之以棘,閉省門。

    凝如貢舉,撤棘開門,而士皆肅然無嘩,所取稱為得人。

    然則設棘乃放榜時以防士子喧噪耳。

     ○禮部知貢舉唐初,明經、進士皆考功員外郎主試事。

    開元二十四年,考功員外郎李昂為舉人诋诃。

    帝以員外郎望輕,遂移貢舉于禮部,以侍郎主之。

    後世禮部知貢舉自此始。

    然其時知貢舉者即主司,後世知貢舉者但理場務,而主試則别命大臣。

    按唐制,知貢舉亦有不專用禮部侍郎,而别命他官者。

    德宗時,蕭昕以禮部尚書知貢舉,則不必侍郎也。

    又以國子祭酒包佶知貢舉,憲宗時以中書舍人李逢吉知貢舉,穆宗時以中書舍人李宗闵知貢舉,武宗時以太常卿王起知貢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