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年号重襲年号紀元自漢武始,上自朝廷,下至裡社,書契記載,無不便之,誠千古不易之良法也。
(按周厲王出居于彘,公卿相與和而修政,号曰共和。
似此為年号之始。
又劉貢父《兩漢刊誤》雲:年号之起由漢武之元鼎始。
吳仁傑雲:武帝即位,大率六年一改元,亦未有年号。
至五元之三年,因有司言元宜以天瑞,不宜以一二數,乃追改一元為建元,二元為元光,三元為朔,四元為元狩,而五元尚未有名,帝意将有待也。
明年寶鼎出,遂改為元鼎,而以是年為元鼎四年。
)然曆世既久,而所取吉祥字止有此數,稍不詳考,未有不至重襲者。
宋太祖号乾德,以為自古未有。
後于宮中見鏡,有“乾德四年”字,以問窦儀。
儀奏曰:“蜀少主之号(王衍)。
”儉之,果鏡自蜀中來,乃歎曰:“宰相須用讀書人!”宋徽宗号建中靖國,中丞王觌謂建中乃唐德宗之号,當以德宗為戒。
宋孝宗嗣位初,拟改元重熙。
汪應辰謂契丹嘗以紀年。
而遼耶律資忠亦謂興宗不當用唐景福年号。
是知時代久而年号多,最易相襲。
今曆考各朝,不特此乾德、建中、重熙、景福之一二重出也。
有正統之代襲用前代舊号者,有僭竊之主襲用前代舊号者,有僭竊之主彼此年号相同者,有正統之代與僭竊之号相同者。
如漢武帝年号建元,而晉康帝、齊高祖亦俱号建元(劉聰、苻堅亦同)。
漢宣帝号甘露,而魏高貴鄉公、吳主皓亦俱号甘露(苻堅亦同)。
漢宣帝又号黃龍,而吳大帝亦号黃龍。
漢光武帝号建武,而晉惠帝、晉元帝、齊明帝亦俱号建武(慕容忠、元颢亦同)。
漢明帝号永平,而晉惠帝、後魏宣武帝亦俱号永平(李密、王建亦同)。
漢章帝号元和,而唐憲宗亦号元和。
漢安帝号永初,而宋武帝亦号永初。
漢順帝号永和,而晉穆帝亦号永和(姚泓、乞伏慕末亦同)。
漢沖帝号永嘉,而晉懷帝亦号永嘉。
漢桓帝号永興,而晉惠帝、後魏明元帝亦号永興(冉闵、苻堅亦同)。
漢桓帝又号永康,而晉惠帝亦号永康(乞伏熾盤、慕容寶亦同)。
漢桓帝又号元嘉,而宋文帝亦号元嘉。
魏明帝号太和,而晉海西公奕、後魏孝文帝、唐文宗俱号太和(石勒、李勢、楊溥亦同)。
魏齊王芳号正始,而後魏宣武帝亦号正始。
蜀後主号建興,而吳主亮、晉愍帝亦号建興(張元靓,李雄、慕容垂亦同)。
吳主亮又号太平,而梁敬帝、遼聖宗亦俱号太平(馮跋、林士宏亦同)。
晉武帝号泰始,而宋明帝亦号泰始。
晉惠帝号永熙,而後魏太武帝亦号永熙。
晉惠帝又号永安,而後魏莊帝亦号永安(沮渠蒙遜、夏主乾順亦同)。
晉元帝号永昌,而唐豫王旦亦号永昌(李自成亦同)。
齊明帝号永泰,而唐代宗亦号永泰。
梁武帝号大同,而遼太宗亦号大同。
陳後主号至德,而唐肅宗亦号至德。
唐德宗号貞元,而金海陵王亮亦号貞元。
唐昭宗号景福,而遼興宗亦号景福。
遼道宗号大安,而金衛王允濟亦号大安。
此皆後代年号與前代同者也。
漢武帝号太初,而苻登、乞伏乾歸、秃發烏孤、宋元兇劭亦俱号太初。
漢宣帝号五鳳,而孫亮、窦建德亦俱号五鳳。
漢哀帝号建平,而石勒、慕容望、慕容盛、慕容德、後魏京兆王元瑜亦俱号建平。
漢章帝号建初,而李特、姚苌、李亦俱号建初。
魏文帝号延康,而沈法興亦号延康。
魏明帝号青龍,而北燕蘭汗亦号青龍。
魏齊王芳号嘉平,而劉聰、秃發亻辱檀亦俱号嘉平。
晉武帝号鹹甯,而呂纂亦号鹹甯。
梁簡文帝号大寶,而南漢劉钅長亦号大寶。
北齊文宣帝号天保,而後梁蕭巋亦号天保。
北齊後主緯号武平,而高紹義亦号武平。
後周明帝号武成,而李希烈、王建亦俱号武成。
唐太宗号貞觀,而夏主乾順亦号貞觀。
唐豫王旦号載初,而安慶緒亦号載初。
唐昭宗号天複,而遼末回離保亦号天複。
唐昭宗又号天,而張士誠亦号天。
唐昭宗又号大順,而張獻忠亦号大順。
石晉高祖号天福,而遼末耶律淳亦号天福。
漢隐帝号乾,而夏主仁孝亦号乾。
宋英宗号治平,而徐壽輝亦号治平。
此僭竊之主年号與前代同者也。
劉聖公号更始,而慕容沖、乞伏乾歸亦俱号更始。
孫皓号天冊,而董昌亦号天冊。
孫皓又号天玺,而慕容亻隽俊亦号天玺。
劉聰号麟嘉,而呂光亦号麟嘉。
慕容觊号建明,而元奕、呂苟兒亦俱号建明。
慕容垂号燕元,而慕容德亦号燕元。
梁蕭棟号天正,而蕭紀亦号天正,遼末移刺窩斡亦号天正。
蕭琮号廣運,而劉繼元、西夏元昊亦号廣運。
史思明号應天,而朱Г、劉守光、夏主安全亦俱号應天。
史思明又号順天,而董昌、郝儀亦俱号順天。
王建号光天,而南漢劉玢亦号光天。
此僭僞草竊之年号彼此相同者也。
慕容永号中興,而齊和帝亦号中興(元郎亦同)。
梁師都号永隆,而唐高宗亦号永隆(閩王曦亦同)。
蕭号大定,而周靜帝、金世宗亦俱号大定。
乞伏國仁号建義,而後魏莊帝亦号建義(楊難當亦同)。
邢杲号天統,而北齊後主亦号天統(明玉珍亦同)。
南漢劉&Zeta号乾亭,而遼景宗亦号乾亭。
南唐李景号保大,而遼天祚亦号保大。
劉承鈞号天會,而金太宗亦号天會。
南唐賊張遇賢,睦州賊方臘俱号永樂,而明成祖亦号永樂。
夏主乾順号正德,而明武宗亦号正德。
楊安兒号天順,元泰定帝子阿速吉八立數月,亦号天順,明英宗亦号天順。
梁蕭莊、後魏元法僧皆号天啟,而明熹宗亦号天啟。
此則建國立統之朝反與僭竊年号同者也。
彼僭僞草竊之朝,疏漏荒略,不及詳考,層見複出,固無足怪。
若升平之世,載籍具在,文士盈庭,乃亦何以漫無稽考若是?尤不可解者,前明之永樂、天順、天啟皆亂賊号也。
以大一統之朝,偏襲用亂賊年号,更足贻笑千古矣。
元順帝慕世祖之治,重紀至元,意雖出于法祖,然禦史李好文已言:“年号襲舊,于古未聞。
”(按晉惠帝号建武,晉元帝亦号建武。
又唐高宗有上元之号,而肅宗亦号上元。
是一朝二号相同,亦不始于元。
)若後魏孝武之改元永興也,
(按周厲王出居于彘,公卿相與和而修政,号曰共和。
似此為年号之始。
又劉貢父《兩漢刊誤》雲:年号之起由漢武之元鼎始。
吳仁傑雲:武帝即位,大率六年一改元,亦未有年号。
至五元之三年,因有司言元宜以天瑞,不宜以一二數,乃追改一元為建元,二元為元光,三元為朔,四元為元狩,而五元尚未有名,帝意将有待也。
明年寶鼎出,遂改為元鼎,而以是年為元鼎四年。
)然曆世既久,而所取吉祥字止有此數,稍不詳考,未有不至重襲者。
宋太祖号乾德,以為自古未有。
後于宮中見鏡,有“乾德四年”字,以問窦儀。
儀奏曰:“蜀少主之号(王衍)。
”儉之,果鏡自蜀中來,乃歎曰:“宰相須用讀書人!”宋徽宗号建中靖國,中丞王觌謂建中乃唐德宗之号,當以德宗為戒。
宋孝宗嗣位初,拟改元重熙。
汪應辰謂契丹嘗以紀年。
而遼耶律資忠亦謂興宗不當用唐景福年号。
是知時代久而年号多,最易相襲。
今曆考各朝,不特此乾德、建中、重熙、景福之一二重出也。
有正統之代襲用前代舊号者,有僭竊之主襲用前代舊号者,有僭竊之主彼此年号相同者,有正統之代與僭竊之号相同者。
如漢武帝年号建元,而晉康帝、齊高祖亦俱号建元(劉聰、苻堅亦同)。
漢宣帝号甘露,而魏高貴鄉公、吳主皓亦俱号甘露(苻堅亦同)。
漢宣帝又号黃龍,而吳大帝亦号黃龍。
漢光武帝号建武,而晉惠帝、晉元帝、齊明帝亦俱号建武(慕容忠、元颢亦同)。
漢明帝号永平,而晉惠帝、後魏宣武帝亦俱号永平(李密、王建亦同)。
漢章帝号元和,而唐憲宗亦号元和。
漢安帝号永初,而宋武帝亦号永初。
漢順帝号永和,而晉穆帝亦号永和(姚泓、乞伏慕末亦同)。
漢沖帝号永嘉,而晉懷帝亦号永嘉。
漢桓帝号永興,而晉惠帝、後魏明元帝亦号永興(冉闵、苻堅亦同)。
漢桓帝又号永康,而晉惠帝亦号永康(乞伏熾盤、慕容寶亦同)。
漢桓帝又号元嘉,而宋文帝亦号元嘉。
魏明帝号太和,而晉海西公奕、後魏孝文帝、唐文宗俱号太和(石勒、李勢、楊溥亦同)。
魏齊王芳号正始,而後魏宣武帝亦号正始。
蜀後主号建興,而吳主亮、晉愍帝亦号建興(張元靓,李雄、慕容垂亦同)。
吳主亮又号太平,而梁敬帝、遼聖宗亦俱号太平(馮跋、林士宏亦同)。
晉武帝号泰始,而宋明帝亦号泰始。
晉惠帝号永熙,而後魏太武帝亦号永熙。
晉惠帝又号永安,而後魏莊帝亦号永安(沮渠蒙遜、夏主乾順亦同)。
晉元帝号永昌,而唐豫王旦亦号永昌(李自成亦同)。
齊明帝号永泰,而唐代宗亦号永泰。
梁武帝号大同,而遼太宗亦号大同。
陳後主号至德,而唐肅宗亦号至德。
唐德宗号貞元,而金海陵王亮亦号貞元。
唐昭宗号景福,而遼興宗亦号景福。
遼道宗号大安,而金衛王允濟亦号大安。
此皆後代年号與前代同者也。
漢武帝号太初,而苻登、乞伏乾歸、秃發烏孤、宋元兇劭亦俱号太初。
漢宣帝号五鳳,而孫亮、窦建德亦俱号五鳳。
漢哀帝号建平,而石勒、慕容望、慕容盛、慕容德、後魏京兆王元瑜亦俱号建平。
漢章帝号建初,而李特、姚苌、李亦俱号建初。
魏文帝号延康,而沈法興亦号延康。
魏明帝号青龍,而北燕蘭汗亦号青龍。
魏齊王芳号嘉平,而劉聰、秃發亻辱檀亦俱号嘉平。
晉武帝号鹹甯,而呂纂亦号鹹甯。
梁簡文帝号大寶,而南漢劉钅長亦号大寶。
北齊文宣帝号天保,而後梁蕭巋亦号天保。
北齊後主緯号武平,而高紹義亦号武平。
後周明帝号武成,而李希烈、王建亦俱号武成。
唐太宗号貞觀,而夏主乾順亦号貞觀。
唐豫王旦号載初,而安慶緒亦号載初。
唐昭宗号天複,而遼末回離保亦号天複。
唐昭宗又号天,而張士誠亦号天。
唐昭宗又号大順,而張獻忠亦号大順。
石晉高祖号天福,而遼末耶律淳亦号天福。
漢隐帝号乾,而夏主仁孝亦号乾。
宋英宗号治平,而徐壽輝亦号治平。
此僭竊之主年号與前代同者也。
劉聖公号更始,而慕容沖、乞伏乾歸亦俱号更始。
孫皓号天冊,而董昌亦号天冊。
孫皓又号天玺,而慕容亻隽俊亦号天玺。
劉聰号麟嘉,而呂光亦号麟嘉。
慕容觊号建明,而元奕、呂苟兒亦俱号建明。
慕容垂号燕元,而慕容德亦号燕元。
梁蕭棟号天正,而蕭紀亦号天正,遼末移刺窩斡亦号天正。
蕭琮号廣運,而劉繼元、西夏元昊亦号廣運。
史思明号應天,而朱Г、劉守光、夏主安全亦俱号應天。
史思明又号順天,而董昌、郝儀亦俱号順天。
王建号光天,而南漢劉玢亦号光天。
此僭僞草竊之年号彼此相同者也。
慕容永号中興,而齊和帝亦号中興(元郎亦同)。
梁師都号永隆,而唐高宗亦号永隆(閩王曦亦同)。
蕭号大定,而周靜帝、金世宗亦俱号大定。
乞伏國仁号建義,而後魏莊帝亦号建義(楊難當亦同)。
邢杲号天統,而北齊後主亦号天統(明玉珍亦同)。
南漢劉&Zeta号乾亭,而遼景宗亦号乾亭。
南唐李景号保大,而遼天祚亦号保大。
劉承鈞号天會,而金太宗亦号天會。
南唐賊張遇賢,睦州賊方臘俱号永樂,而明成祖亦号永樂。
夏主乾順号正德,而明武宗亦号正德。
楊安兒号天順,元泰定帝子阿速吉八立數月,亦号天順,明英宗亦号天順。
梁蕭莊、後魏元法僧皆号天啟,而明熹宗亦号天啟。
此則建國立統之朝反與僭竊年号同者也。
彼僭僞草竊之朝,疏漏荒略,不及詳考,層見複出,固無足怪。
若升平之世,載籍具在,文士盈庭,乃亦何以漫無稽考若是?尤不可解者,前明之永樂、天順、天啟皆亂賊号也。
以大一統之朝,偏襲用亂賊年号,更足贻笑千古矣。
元順帝慕世祖之治,重紀至元,意雖出于法祖,然禦史李好文已言:“年号襲舊,于古未聞。
”(按晉惠帝号建武,晉元帝亦号建武。
又唐高宗有上元之号,而肅宗亦号上元。
是一朝二号相同,亦不始于元。
)若後魏孝武之改元永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