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二

關燈
餮為是。

    然《山海經》饕餮本惡獸名,又《呂氏春秋》周鼎饕餮,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所以示戒也。

    然則饕餮本是一物之貪食者。

    杜注不過因《左傳》有“貪于飲食,昌于貨财,謂之饕餮”之語,故以二字分屬之。

    其實此物本貪食之獸,缙雲不才子貪冒似之,故人借以名之耳。

    不必以饕屬财、餮屬食也。

    然則東坡所雲老饕,亦未為失也。

     ○寫《曲禮》:器之溉者不寫,其馀皆寫。

    注謂傳之器中也。

    并無以為作字者。

    《漢書。

    藝文志》:武帝置寫書官,寫字始作抄錄解,蓋因此器注于彼器,有傳遞之義,故借為傳抄書寫之字。

    《後漢書。

    窦融傳》:融作書勸隗嚣降,漢光武之诏曰:“從天水來者,寫将軍所讓隗嚣書。

    ”則以此字作抄錄解固己久矣。

    ○睬俗語不禮人為不睬,亦有所本。

    《北史》:齊後主緯穆皇後之母,名輕霄,本穆子倫婢也。

    後既封,以陸令萱為母,更不睬輕霄。

     ○甄甄字,許氏《說文》作居延反,本與堅同音。

    《吳志》:孫堅入洛,于城南甄官井探得傳國玺,堅以甄與己名協,以為受命之符。

    是三國以前未有讀甄為之人切者。

    宋大觀中,甄徹登進士,時林摅為樞密院,唱名讀甄為堅,上以為當作真音。

    摅辨,遂以不識字被黜。

    則宋以前久讀作真音矣。

    莊綽《雞肋編》謂即起于三國,孫權即帝位,尊堅為武烈皇帝,江左諸儒遂避堅諱,因其聲之相近乃讀為真耳。

    《說文》颠、真以真為聲,煙、咽以甄為聲,可見甄本音乃堅,而非真也。

     ○員吳曾《能改齋謾錄》:《左傳》“伍員”,陸德明《釋文》音平聲。

    然《唐書》員半千十世祖凝之,以忠烈自比伍員,因改姓員。

    《唐書音釋》雲王問切,則作去聲矣。

    張嘉貞薦苗延嗣、呂太一、員嘉靖、崔訓,皆位清要,日與議政事。

    當時語曰:“令君四俊,苗呂崔員。

    ”則以員為去聲,自唐已然。

    又《左傳》:季孫行父城郓。

    杜注:今城陽姑幕縣有員亭,員即郓也。

    員音雲,一音運,則員之去聲并不自唐始矣。

     ○犬犬即狗也。

    《月令》孟春毋殺孩蟲、胎夭、飛鳥。

    《說文》未生曰胎,初生曰夭也。

    《呂氏春秋》則雲:無殺孩蟲、胎犬、飛鳥。

    高誘注曰:麝子曰犬,則又有以犬為麝子者。

    此《說文》、《玉篇》諸書皆未見。

     ○隔窗戶之有疏棂可取明者,古曰绮疏,今曰子。

    按當作隔,謂隔限内外也。

    《夷堅志》雲:廊上列金漆涼隔子。

    《甕牖閑評》作亮隔,《淵海》則竟作格,謂學士院格有火燃處,太宗嘗夜至,蘇易簡己寝,遽起無燭,宮嫔自窗格以燭入照之。

    後以為玉堂盛事,遂不複易。

    是隔、格俱有典故,俗作者非。

     ○都鄙世以文雅者為都,樸陋者為鄙,其來最古。

    《詩》雲:洵美且都。

    《國語》:楚靈王為章華台,使富都那豎贊焉。

    注:都,閑也。

    那,美也。

    《楚詞》雲:此德好閑習以都。

    《史記》:司馬相如車從甚都。

    是皆以都為美也。

    《論語》:出辭氣斯遠鄙倍。

    注:凡陋也。

    《漢書》:周勃為布衣時,鄙樸庸人。

    曹大家《女誡》雲:鄙人愚ウ。

    是皆以鄙為庸陋也。

    其實都、鄙二字,蓋即本周制。

    都乃天子諸侯所居之地,聲名文物之所聚,故其士女容止可觀。

    鄙則郊遂以外,必多樸亻塞也。

    猶今人言京樣、京款、村氣、鄉氣也。

    顔師古則謂鄙字本作否,乃蔽固不通之稱,故《尚書》否德忝帝位,《史記》作鄙德,以其字同也。

    (按王充《論衡》引《論語》“子見南子”章“予所否者”,亦雲“予所鄙者”,是否鄙二字古本通用。

    )則鄙字自有凡陋本義,非田野之謂也。

    又都者是閑美之稱,亦非上京之謂。

    今按《論語》:先進于禮樂,野人也。

    非指郊外之民乎?質勝文則野,非以郊外之人樸亻塞,而即以野為樸陋之稱乎?《左傳》:楚申舟過宋而不假道,華元曰:“是鄙我也。

    ”杜注:以我同于其邊鄙也。

    然則都美之本于國邑,鄙樸之本于郊野,有自來矣。

    師古之說,未可信也。

    況都者,凡建立宗廟之地之通稱,亦非專指京邑也。

    而師古以上京當之,則其于都字之本義亦未深考也。

    (按《周禮》大都、小都在王四百裡、五百裡之内,公卿及王子弟食采之邑,大司徒凡造都鄙。

    此即所謂都鄙用助法,皆指郊外之地。

    至子産使都鄙有章,則以都為邑都,鄙為野鄙。

    ) ○雅俗雅、俗二字相對,見王充《論衡。

    四諱篇》引田文問其父嬰不舉五月子之說,謂田嬰俗父也,田文雅子也。

    然則雅、俗二字蓋起于東漢之世。

    (又劉熙《釋名序》有名号雅俗之語。

    熙,漢末魏初人,益見雅、俗二字起于東漢。

    ) ○猖獗今人見人恣橫不可制者,辄曰猖獗,史傳亦多用之。

    然更有别義。

    漢昭烈謂諸葛武侯曰:“孤智術淺短,遂用猖獗。

    ”王彪之謂殷浩曰:“無故匆匆,先自猖獗。

    ”劉善明謂蕭道成曰:“不可遠去根本,自诒猖獗。

    ”丘遲《與陳伯之書》:“君不能内審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

    ”金将張柔為蒙古所敗,質其二親,柔歎曰:“吾受國厚恩,不意猖獗至此!”凡此皆有傾覆之意,與常解不同。

     ○絕倒今人遇事之可笑者,每雲絕例。

    其實此二字不僅形容可笑也。

    《晉書。

    衛傳》:王澄每聞言,辄歎息絕倒。

    時人為之語曰:“衛談道,平子絕倒。

    ”《世說》:王敦見衛後,謂謝琨曰:“不意永嘉之後,複聞正始之音。

    阿平若在,當複謂倒。

    ”《魏書。

    李苗傳》:苗覽《周瑜傳》,未嘗不咨嗟絕倒。

    此皆言傾倒之意。

    《北史。

    崔瞻傳》:瞻使于陳,過彭城,讀道旁碑文,未畢而絕倒。

    從者遙見,以為中惡。

    此碑乃瞻父徐州時所立,故哀感焉。

    《隋書。

    陳孝意傳》孝意居父喪,朝夕哀臨,每發一聲,未嘗不絕倒。

    此又極形其悲怆之緻也。

    惟《五代史。

    晉家人傳》:出帝居喪,納其叔母馮氏為後,酣飲歌舞,過梓宮前,而告曰:“皇太後之命與先帝不任大慶。

    ”左右皆失笑,帝亦自絕倒。

    此則與捧腹、鼓掌等字意義相近耳。

    然《宋史。

    王登傳》:登夜分正理軍書,幕客唐舜申至,登忽絕倒,五藏出血而卒。

    元趙秉文《雜拟》詩:不敢上高樓,惟恐愁絕倒。

    則宋、元之間亦尚不以絕倒字專指诙笑。

    趙與時《賓退錄》亦引衛事,而論流俗以絕倒為大笑之誤。

     ○饑、餓二字有别饑、餓二字亦有分别。

    《淮南子。

    說山篇》:甯一月饑,無一旬餓。

    注:饑,食不足;餓,困乏也。

    沈作《寓簡》雲:饑非餒也,不及飽耳。

     ○王西莊《十七史商榷》“”條謂“差人豪,謬以千裡”,、裡同是一韻,而或作豪二字,蓋傳寫之誤;而以顔師古音為離,謂其不識字。

    按豪本權度之數。

    《孫子算術》:“蠶吐絲為忽,十忽為秒,十秒為豪,十豪為,十為分,十分為寸,後人又移之于稱,是權度皆以豪毛起數,其字本應從毛,而反謂字傳寫之誤,未免臆說。

    況《史記。

    儒林傳》有禽滑,即孟子所載滑,可見、二字原屬相通,古無四聲之别,一也。

    而必謂由訛寫為,則是古來本無字,豪之,但應作,不應作矣。

    西莊所最據者許氏《說文》,然《史記》禽滑、《漢書》劉屈,岑元熙為魏郡守,人頌之曰”狗吠不驚,足下生“,其字皆在許叔重之前,豈漢人早撰别字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