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關燈


     ○高密王恢之安帝義熙十二年,诏遣司空高密王恢之修谒五陵。

    定宇陳氏曰:高密,郡名。

    《綱目》無此例,二字合删去。

    按此句若去高密二字,是直以王恢之為姓名矣,不知此晉之宗室,高密王其爵,恢之其名也。

    《晉書。

    宗室傳》:彭城穆王權之玄孫俊出嗣高密王略;薨,子純之立;薨,子恢之立,義熙末以給事中兼太尉,修谒洛陽園陵(太尉,《安帝紀》作司空。

    按是時劉裕為太尉,豈容高密謙之?當從帝紀為是)。

    是高密王為司馬恢之之封爵了然可知。

    若依上文所書琅牙王德文修敬山陵之例,則此句當去司空二字,不當去高密二字也(時德文為大司馬領司徒)。

    蓋修谒園陵,朝廷重事,故伐秦之始,既命琅牙與劉裕偕行,至是既克洛陽,複特遣宗藩展其誠敬耳。

    陳氏欲去高密二字,亦不思之甚矣。

    ○記裡鼓十三年,劉裕滅秦,收其彜器、渾儀、土圭、記裡鼓、指南車送建南。

    《集覽》注記裡鼓,引宋仁宗天聖五年内侍盧道隆創記裡鼓車事。

    按《晉書。

    輿服志》:記裡鼓車,駕四馬,形制如司南(即指南車),其中有木人執椎向鼓,行一裡則打一椎。

    是記裡鼓之制其來已久,《集覽》不引《晉書》,轉取征于後代,何也?○王陵宋順帝升明元年,荊襄都督沈攸之舉兵讨蕭道成。

    分注:攸之見道成專制朝權,心不平,謂元琰曰:“吾甯為王陵死,不為賈充生。

    ”王陵句,《集覽》引安國侯谏立諸呂事,然拟道成于諸呂,殊屬不倫。

    矧陵無讨逆之謀,攸之豈以自況也?陵當作淩。

    按魏主曹芳嗣立,受制于司馬懿,揚州都督王淩貳于懿,謀立楚王彪。

    懿襲執之,歸于京師。

    道經賈逵廟,淩呼曰:“賈梁道,王淩是大魏之忠臣,惟爾有神,知之。

    ”遂仰藥死。

    蓋當典午擅權,舉朝皆其羽冀,而淩獨以不順見害,故自許為忠臣。

    今順帝幼沖,而道成專國,廷臣皆願效驅馳,攸之獨欲舉義旗,故拟蕭氏于司馬,而以王淩自況,以賈充比蕭黨也。

    陵為淩之誤無疑。

    ○魯文公七年無衛獻公梁武帝普通元年,左将軍馮道根卒。

    時梁主春祠二廟,既出宮而聞訃,梁主問朱異曰:“吉兇同日,可乎?”對曰:“昔衛獻公聞柳莊死,不釋祭服而往哭之。

    道根有勞王室,臨之禮也。

    ”梁王從之。

    《質實》雲:《左傳》文七年,衛獻公祭太廟,聞大夫柳莊卒,不釋祭服而往臨之。

    按《左傳》及《史記。

    十二諸侯年表》:魯成公十四年,衛定公卒,子獻公立,上距文公年已四十三載。

    是文公之世,衛尚未有獻公,安得有往哭柳莊之事?此事本見《檀弓》,學者所共曉,豈可移于《左傳》,又妄指其年乎? ○魏三祖隋文帝開皇四年,李谔上書曰:“魏之三祖,崇尚文詞,遂成風俗。

    江左齊、梁,其弊彌甚。

    ”《質實》雲:魏平文帝廟号太祖,昭成帝廟号高祖,太武帝廟号世祖。

    按此說非也,谔所雲乃曹魏,非元魏也。

    三祖者,太祖操、世祖丕、烈祖睿也。

    陳壽《三國。

    魏志。

    明帝紀》:景初元年,有司奏武皇帝撥亂反正,為魏太祖,文皇帝應天受命,為魏高祖。

    帝制作興治,為魏烈祖。

    “是當明帝在日,已定三祖之稱。

    後孫盛且譏其生前豫自尊顯。

    是李谔所雲魏三祖,正指曹魏也。

    史稱操手不舍書,登高必賦。

    丕天資文藻,下筆成章。

    睿自在東宮,潛思書籍。

    觀于鐘嵘《詩品》,三祖并列。

    劉勰《文心雕龍》亦雲:魏之三祖,氣爽才麗。

    則知其崇尚文詞,洵為江左之倡矣。

    若元魏之平文、昭成、太武,武略雖優,文風未振,奚暇以雕蟲為務哉! ○子總管十年,江南亂,以楊素為行軍總管讨平之。

    分注有“子總管來護兒”,《集覽》引《正義》雲:子者,人之嘉稱。

    《正誤》雲:子總管,猶言小總管,裨将也。

    按《新唐書。

    百官志》:凡軍鎮五百人有押官一人,千人有子總管一人。

    而《突厥傳》:武後遣沙吒忠義等擊默啜,将軍扶餘文宣等六人為子總管。

    意隋時官制亦相類也。

    又考古人以子名官者甚多。

    有稱子都将者。

    《魏書。

    尉元傳》:元表言:劉将任農夫陳顯達領兵三千來循宿豫,臣遣子都将于沓幹、劉龍駒等将往赴擊。

    又表言:前鎮徐州之日,胡人子都将呼延籠達因于負罪,便爾叛亂。

    又團城子都将胡人王敕勤負釁南叛雲雲,《孔伯恭傳》:宋将沈攸之等救下邳,伯恭遣子都将侯汾奚升等南北邀之,攸之引退。

    又令子都将孫天慶等斷清水路,攸之順流退下,伯恭部分諸将挾清南北,尋攸之軍後,遂大破之是也。

    有稱子使者。

    《北齊書。

    盧文偉傳》:文偉孫詢祖,天保末為築長城子使。

    《祖鴻勳傳》:元擢為東道大使,署封隆之、邢邵、李渾、李象、鴻勳并為子使。

    《新唐書。

    韋挺傳》:太宗将讨遼東,使挺主饷運,命自擇文武官四品十人為子使是也。

    有稱子都督者。

    《周書。

    達奚武傳》:以戰功拜羽林監子都督。

    《李賢傳》:賢曾祖魏太武時為子都督,讨兩山屠各沒于陣(又韓果、梁椿、梁台、宇文深、王傑、伊婁穆、樂遜俱嘗為子都督,各見本傳)。

    《隋書。

    達奚長孺傳》:以質直恭勤授子都督是也。

    有稱子将者。

    《新唐書。

    玄宗紀》:大武軍子将郝靈殺突厥默啜。

    《藩鎮傳》:魏博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