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書譜卷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武帝擊鼓,振袖揚袍,旁若無人。
而飛揚跋扈之狀,固已想見其惡逆,宜在所不錄。
姑留此帖,非以為玩也,蓋謂淳化中太宗收入法帖,故不可得而削去。
然因其字而見其行,因其行而得其惡,亦足以為萬世奸臣賊子誡雲。
今禦府所藏草書一: 蠟節帖。
王導 王導字茂弘,琅邪臨沂人。
官至太保、司徒,谥文獻。
導少有風鑒,識量清遠,簡素寡欲,家無馀赀。
方年十四,有見而奇之者雲:“此兒容貌志氣,将相之器也。
”元帝渡江之初,導與群從輔成其業,使晉祚中興,真社稷之臣也,非常流可得拟者。
導善作字,規模前人。
初師鐘繇、衛壤,力學不倦,至喪亂狼狽,猶攜鐘繇《宣示帖》過江,則其拳拳之心可知也。
行草尤工,然論者以謂疏柯迥擢,密葉危陰,雖秀有馀而實不足。
晉元、明二帝并工書,皆推難于導,故當世尤所貴重。
子恬、洽皆以書名,時人方為杜、衛焉。
唐王方慶,導之後裔也,嘗以自導而下十一世書上則天後,後令崔融為《寶章集》序其事以賜之,舉朝為榮。
今禦府所藏草書二:, 省示帖,改朔帖。
王恬 王恬字欽豫,丞相導之次子也。
雖世以儒傳家,而恬最好武,馳馬試劍,不為門閥所器;傲誕不拘禮法,氣岸淩轹,流輩輕之。
然晚節好士多能,善隸書,于草字尤妙。
稍遷中書郎,明帝欲以為中,令,導固辭,從之。
後為會稽内史,加散騎常侍“。
是時張翼以書得名,議者謂不能過恬,則王氏父子群從各有遠過人者。
今禦府所藏草書一: 得示帖。
王洽 王洽字欽和,官止中書令,王導子,羲之族弟電。
洽于導諸子中最為白眉,當時與苟羨俱有美稱。
而洽理識明敏,書兼衆體,于行草尤工,揮毫落紙,有郢匠運斤成風之妙。
羲之嘗謂洽日:“弟遂不減吾。
”或以謂過論。
王僧虔亦謂洽與羲之書俱變古形,不爾至今猶法鐘張,則僧虔豈妄許可耶?妻荀氏亦以書稱。
洽于書特馀事耳。
方穆帝诏拜領軍,尋加中書令,待洽以友臣之義。
洽固辭,表疏凡十上,則其所養可知也。
今禦府所藏四: 草書:叙還帖。
行書:仁愛帖,兄子帖,承問帖。
王珣 王珣字符琳,導之孫,洽之子也,與弟珉俱有名。
官芋尚書令。
殉三世以能書稱。
晉孝武帝雅好典籍,珣與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并以才學文章被遇。
嘗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曰:“此當有大手筆。
”于是殉詞翰為當時宗師。
然當時以弟珉書名尤着,故有“僧彌難為兄”之語。
僧彌,珉之小字也。
則知殉之所以見知者不在書,蓋其家範世學乃晉室之所慕者,此珣之草聖亦有傳焉。
今禦府所藏有二: 草書:三月帖。
行書:伯遠帖。
王珉 王珉字季琰,導之孫,洽之少子也,官至中書令。
少有才藝,工隸及行草。
世所寶者特是草聖,名出兄殉之右。
時人為語日:“法護非不佳,僧彌難為兄。
”法護,殉之小字也。
自導至珉,三世以書名著,人以方杜度、衛瑾二氏焉。
嘗以四匹缣素,自旦及暮,操筆一揮,首尾如一,亦無誤字。
王獻之見而戲之曰:“弟書如騎騾,疆啜欲度骅骝前。
”故當時遂與獻之齊名。
以珉嘗代獻之兼中書令,世謂獻之為大令,珉為小令。
論者謂珉書弓善矢良,兵利馬疾,突圍破敵,難與争鋒。
其亦知言也。
妻江氏亦善書。
今禦府所藏二: 草書:力書帖 行書:鎮撫帖
而飛揚跋扈之狀,固已想見其惡逆,宜在所不錄。
姑留此帖,非以為玩也,蓋謂淳化中太宗收入法帖,故不可得而削去。
然因其字而見其行,因其行而得其惡,亦足以為萬世奸臣賊子誡雲。
今禦府所藏草書一: 蠟節帖。
王導 王導字茂弘,琅邪臨沂人。
官至太保、司徒,谥文獻。
導少有風鑒,識量清遠,簡素寡欲,家無馀赀。
方年十四,有見而奇之者雲:“此兒容貌志氣,将相之器也。
”元帝渡江之初,導與群從輔成其業,使晉祚中興,真社稷之臣也,非常流可得拟者。
導善作字,規模前人。
初師鐘繇、衛壤,力學不倦,至喪亂狼狽,猶攜鐘繇《宣示帖》過江,則其拳拳之心可知也。
行草尤工,然論者以謂疏柯迥擢,密葉危陰,雖秀有馀而實不足。
晉元、明二帝并工書,皆推難于導,故當世尤所貴重。
子恬、洽皆以書名,時人方為杜、衛焉。
唐王方慶,導之後裔也,嘗以自導而下十一世書上則天後,後令崔融為《寶章集》序其事以賜之,舉朝為榮。
今禦府所藏草書二:, 省示帖,改朔帖。
王恬 王恬字欽豫,丞相導之次子也。
雖世以儒傳家,而恬最好武,馳馬試劍,不為門閥所器;傲誕不拘禮法,氣岸淩轹,流輩輕之。
然晚節好士多能,善隸書,于草字尤妙。
稍遷中書郎,明帝欲以為中,令,導固辭,從之。
後為會稽内史,加散騎常侍“。
是時張翼以書得名,議者謂不能過恬,則王氏父子群從各有遠過人者。
今禦府所藏草書一: 得示帖。
王洽 王洽字欽和,官止中書令,王導子,羲之族弟電。
洽于導諸子中最為白眉,當時與苟羨俱有美稱。
而洽理識明敏,書兼衆體,于行草尤工,揮毫落紙,有郢匠運斤成風之妙。
羲之嘗謂洽日:“弟遂不減吾。
”或以謂過論。
王僧虔亦謂洽與羲之書俱變古形,不爾至今猶法鐘張,則僧虔豈妄許可耶?妻荀氏亦以書稱。
洽于書特馀事耳。
方穆帝诏拜領軍,尋加中書令,待洽以友臣之義。
洽固辭,表疏凡十上,則其所養可知也。
今禦府所藏四: 草書:叙還帖。
行書:仁愛帖,兄子帖,承問帖。
王珣 王珣字符琳,導之孫,洽之子也,與弟珉俱有名。
官芋尚書令。
殉三世以能書稱。
晉孝武帝雅好典籍,珣與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并以才學文章被遇。
嘗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曰:“此當有大手筆。
”于是殉詞翰為當時宗師。
然當時以弟珉書名尤着,故有“僧彌難為兄”之語。
僧彌,珉之小字也。
則知殉之所以見知者不在書,蓋其家範世學乃晉室之所慕者,此珣之草聖亦有傳焉。
今禦府所藏有二: 草書:三月帖。
行書:伯遠帖。
王珉 王珉字季琰,導之孫,洽之少子也,官至中書令。
少有才藝,工隸及行草。
世所寶者特是草聖,名出兄殉之右。
時人為語日:“法護非不佳,僧彌難為兄。
”法護,殉之小字也。
自導至珉,三世以書名著,人以方杜度、衛瑾二氏焉。
嘗以四匹缣素,自旦及暮,操筆一揮,首尾如一,亦無誤字。
王獻之見而戲之曰:“弟書如騎騾,疆啜欲度骅骝前。
”故當時遂與獻之齊名。
以珉嘗代獻之兼中書令,世謂獻之為大令,珉為小令。
論者謂珉書弓善矢良,兵利馬疾,突圍破敵,難與争鋒。
其亦知言也。
妻江氏亦善書。
今禦府所藏二: 草書:力書帖 行書:鎮撫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