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書譜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行書二
孔琳之
宋孔琳之字彥琳,會稽山陰人。
官止祠部尚書。
琳之好文博古,至于音律之習無不超詣,作行草度越流輩。
方時以剛正自力,不能阿谀當前者,故奄奄衆人後。
至于作字之工,人不得而掩遏也。
議者以謂飛流垂勢,則呂梁之水焉。
二王已後略無其比。
王僧虔亦謂琳之書天然絕逸,極有筆力。
蓋其所養豪放,恥事遲拙,故筆端流暢快健,若不凝滞于物者。
或以謂功夫少,此又責備春秋之法也。
今禦府所藏行書一: 日月帖。
陶弘景 梁陶弘景字通明,丹陽秣陵人也。
身長七尺四寸,神采聳秀,有仙風道骨。
讀書萬馀卷,善琴棋,主草隸,而行書尤妙。
大率以鐘王為法,骼力不至而逸氣有馀。
然苦心笃志,未嘗懈倦。
無紙墨則至于以荻畫灰,苦恨無書以為楷式,則願作主書吏。
故其答武帝論書雲:“愚固博涉,患未能精。
”其刻意于學有至于此。
袁昂謂其書如吳興小兒,形雖未成長,而骨體甚駿快;李嗣真亦雲如麗景霜空,鷹隼初擊:俱以駿快稱。
今觀其書,信乎其非虛言也。
弘景少得養生之道,初為諸王侍讀,除奉朝請郎,上章辭祿,止于句容之句曲山。
自号華陽隐居,辟谷導引,老而童顔,真神仙中人也。
後贈中散大夫。
今禦府所藏行書六: 楊瑷瑤密帖,華陽洞天帖,屈畫帖,茅山帖,帶名帖,茅山仙迹。
王筠 王筠字符禮,一字德裘,琅邪臨沂人。
官至太子詹事。
筠天資穎悟,自七歲能屬文,年十六為《芍藥賦》,見者皆賞其奇絕。
及長而學益工,與從兄泰齊名。
一時如陳郡謝覽,弟舉亦有重譽。
人為之語曰:“謝有覽舉,王有養炬。
”炬即泰,養即筠,并小字也。
尚書令沈約為當時辭宗,每慎許可,見筠文必咨嗟吟詠,以為己所不逮。
嘗作《草木十詠》,書于約郊居之壁不加篇題。
約謂人日:“此詩指物呈形,不假題目。
”一日,從容啟梁高祖曰:“晚來名家,唯見王筠獨步⑨。
”是約之所許,蓋不誣矣。
遷中書舍人,掌東宮書記,昭明太子宴于元圃。
太子執筠之袖,撫劉孝綽之背雲:“所謂‘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其見重如此。
筠即僧虔之孫,僧虔以書名世,而筠于書遂複有家傳之學。
尤喜手抄書史,至寓目瞥觀皆即疏記,自是筆端複熟,縱使不學亦自超詣。
尤工行書。
然筠性洪厚,不以藝能高人,故于書世罕其傳。
要是王謝家風範,自應度越流輩。
今禦府所藏行書一: 至節帖。
陳叔懷 陳陳叔懷,不載于史,作行書筆畫圓整,其《論梅發》一帖,字雖妩媚而中藏勁氣。
如幽香孤豔淩轹冰雪者,其清緻自應如此。
大抵昔人為文肆筆,莫不因其感發。
既得于心,遂應于手,亦自不知其所以然也,至如王羲之《來禽青李帖》,最為知名。
《梅帖》宜其為世所傳也。
陳都江左,而梅本江淮物,因知叔懷其必江左人也。
今禦府所藏行書一: 梅發帖。
票凝 蔡凝字子居,濟陽考城人也。
以名公子選尚高宗女信義公主,拜驸馬都尉。
幼警悟,聞見必曉,而風儀俊邁,容止詳雅。
好儒學,博涉經傳,喜為文辭;善草隸,而行書尤擅一時。
凝家世貴顯,又身為國婿,既不為膏粱纨绮所移。
而字畫秀潤,風緻尚可以追步晉人。
書法至陳故亦少變,如凝刻意字學,為時推許,豈易得哉!官至中書侍郎晉陵太守。
今禦府所藏行書一: 明希帖。
虞世南 唐虞世南字伯施,越州馀姚人,官至銀青光祿大夫、秘書監。
與兄世基執弟子禮于吳郡顧野王,力學不倦,至累旬不盥栉。
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由是聲譽籍甚。
陳滅,與世基入隋。
世基辭章清勁過世南,而贍博不及,俱名重一時,議者以比晉二陸。
釋智永善書得王羲之法,世南往師焉。
于是專心不懈,妙得其體,晚年正書遂與王羲之相先後。
當時與歐陽詢皆以書稱,議者以謂歐之與虞,智均力敵,亦猶韓盧之追東郭魏也。
虞則内含剛柔,歐則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為優。
蓋世南作字,不擇紙筆,皆能如志。
立意沉粹,若登太華,百盤九折, 委曲而入杳冥。
或以比羅绮嬌春,鹩鴻戲海;層台緩步,高謝風塵:其亦善知書者。
族子纂,孫郁,皆能繼世,而風骨不逮@。
世南外若不勝衣而中抗烈,論議持正,氣無所屈。
唐文皇一見奇之,嘗日:“與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嘗不怅恨。
”乃诏曰:“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聞,四曰詞藻,五曰書翰。
有一于此,足謂名臣,而世南兼之。
”其器重如此。
嘗作《筆髓》,學者多宗焉。
有《孔子廟堂碑》、《千佛銘》、《師子賦》、《昭陵刻石銘》、《嘉瑞賦》最聞于時。
然世南雖以正書見稱,而行書出奇處亦不在名流下。
此
官止祠部尚書。
琳之好文博古,至于音律之習無不超詣,作行草度越流輩。
方時以剛正自力,不能阿谀當前者,故奄奄衆人後。
至于作字之工,人不得而掩遏也。
議者以謂飛流垂勢,則呂梁之水焉。
二王已後略無其比。
王僧虔亦謂琳之書天然絕逸,極有筆力。
蓋其所養豪放,恥事遲拙,故筆端流暢快健,若不凝滞于物者。
或以謂功夫少,此又責備春秋之法也。
今禦府所藏行書一: 日月帖。
陶弘景 梁陶弘景字通明,丹陽秣陵人也。
身長七尺四寸,神采聳秀,有仙風道骨。
讀書萬馀卷,善琴棋,主草隸,而行書尤妙。
大率以鐘王為法,骼力不至而逸氣有馀。
然苦心笃志,未嘗懈倦。
無紙墨則至于以荻畫灰,苦恨無書以為楷式,則願作主書吏。
故其答武帝論書雲:“愚固博涉,患未能精。
”其刻意于學有至于此。
袁昂謂其書如吳興小兒,形雖未成長,而骨體甚駿快;李嗣真亦雲如麗景霜空,鷹隼初擊:俱以駿快稱。
今觀其書,信乎其非虛言也。
弘景少得養生之道,初為諸王侍讀,除奉朝請郎,上章辭祿,止于句容之句曲山。
自号華陽隐居,辟谷導引,老而童顔,真神仙中人也。
後贈中散大夫。
今禦府所藏行書六: 楊瑷瑤密帖,華陽洞天帖,屈畫帖,茅山帖,帶名帖,茅山仙迹。
王筠 王筠字符禮,一字德裘,琅邪臨沂人。
官至太子詹事。
筠天資穎悟,自七歲能屬文,年十六為《芍藥賦》,見者皆賞其奇絕。
及長而學益工,與從兄泰齊名。
一時如陳郡謝覽,弟舉亦有重譽。
人為之語曰:“謝有覽舉,王有養炬。
”炬即泰,養即筠,并小字也。
尚書令沈約為當時辭宗,每慎許可,見筠文必咨嗟吟詠,以為己所不逮。
嘗作《草木十詠》,書于約郊居之壁不加篇題。
約謂人日:“此詩指物呈形,不假題目。
”一日,從容啟梁高祖曰:“晚來名家,唯見王筠獨步⑨。
”是約之所許,蓋不誣矣。
遷中書舍人,掌東宮書記,昭明太子宴于元圃。
太子執筠之袖,撫劉孝綽之背雲:“所謂‘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其見重如此。
筠即僧虔之孫,僧虔以書名世,而筠于書遂複有家傳之學。
尤喜手抄書史,至寓目瞥觀皆即疏記,自是筆端複熟,縱使不學亦自超詣。
尤工行書。
然筠性洪厚,不以藝能高人,故于書世罕其傳。
要是王謝家風範,自應度越流輩。
今禦府所藏行書一: 至節帖。
陳叔懷 陳陳叔懷,不載于史,作行書筆畫圓整,其《論梅發》一帖,字雖妩媚而中藏勁氣。
如幽香孤豔淩轹冰雪者,其清緻自應如此。
大抵昔人為文肆筆,莫不因其感發。
既得于心,遂應于手,亦自不知其所以然也,至如王羲之《來禽青李帖》,最為知名。
《梅帖》宜其為世所傳也。
陳都江左,而梅本江淮物,因知叔懷其必江左人也。
今禦府所藏行書一: 梅發帖。
票凝 蔡凝字子居,濟陽考城人也。
以名公子選尚高宗女信義公主,拜驸馬都尉。
幼警悟,聞見必曉,而風儀俊邁,容止詳雅。
好儒學,博涉經傳,喜為文辭;善草隸,而行書尤擅一時。
凝家世貴顯,又身為國婿,既不為膏粱纨绮所移。
而字畫秀潤,風緻尚可以追步晉人。
書法至陳故亦少變,如凝刻意字學,為時推許,豈易得哉!官至中書侍郎晉陵太守。
今禦府所藏行書一: 明希帖。
虞世南 唐虞世南字伯施,越州馀姚人,官至銀青光祿大夫、秘書監。
與兄世基執弟子禮于吳郡顧野王,力學不倦,至累旬不盥栉。
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由是聲譽籍甚。
陳滅,與世基入隋。
世基辭章清勁過世南,而贍博不及,俱名重一時,議者以比晉二陸。
釋智永善書得王羲之法,世南往師焉。
于是專心不懈,妙得其體,晚年正書遂與王羲之相先後。
當時與歐陽詢皆以書稱,議者以謂歐之與虞,智均力敵,亦猶韓盧之追東郭魏也。
虞則内含剛柔,歐則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為優。
蓋世南作字,不擇紙筆,皆能如志。
立意沉粹,若登太華,百盤九折, 委曲而入杳冥。
或以比羅绮嬌春,鹩鴻戲海;層台緩步,高謝風塵:其亦善知書者。
族子纂,孫郁,皆能繼世,而風骨不逮@。
世南外若不勝衣而中抗烈,論議持正,氣無所屈。
唐文皇一見奇之,嘗日:“與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嘗不怅恨。
”乃诏曰:“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聞,四曰詞藻,五曰書翰。
有一于此,足謂名臣,而世南兼之。
”其器重如此。
嘗作《筆髓》,學者多宗焉。
有《孔子廟堂碑》、《千佛銘》、《師子賦》、《昭陵刻石銘》、《嘉瑞賦》最聞于時。
然世南雖以正書見稱,而行書出奇處亦不在名流下。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