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書譜卷四

關燈
一時之絕。

    今禦府所藏正書一: 贈罾光詩。

     ○楊鉅 楊鉅,史失其傳,喜作字,得正體。

    其沉着處,有類鐘繇,而點畫則柳公權法也。

    當時贈警光草書詩序者,無慮數十人,而各出一家之見以附載于文,獨鉅之立論以性之與習,自是兩途。

    有字性不可以無學,有字學者複不可以無性,故其為言曰:“習而無性者其失也俗,性而無習者其失也狂。

    ”蓋以謂有規矩繩墨者,其習也;至于超詣絕塵處,則非性不可。

    二者相有以相成,相無以相廢,至此然後可以論書欤!又為說曰:“羲之七子,獨獻之能嗣其學,則知用此以求古人,庶幾天下書眼同一綱紐耳!”噫!鉅之能為此論,則能知書之病也夫!今禦府所藏正書一: 贈曾光草書序。

     ○崔遠 崔遠,其先博陵人也。

    曾祖廷,同州刺史,子八人,皆有時譽,世以拟荀氏八龍。

    珙,左仆射;珀,吏部尚書;瑪,河中府節度使;馀并據顯位,世以為榮。

    均子澹,官至吏部侍郎,有才名,舉止秀峙,時謂玉而冠者。

    遠,澹之子也。

    有文,而風緻整峻,世慕之曰“釘座梨”,言座之所珍也。

    遷中書侍郎,後為右仆射。

    自鹹通後,有名其家曆台閣藩鎮者數十人,天下推士族之冠。

    觀其筆迹,雖不傳于世,然《贈晉光帖》,其楷體可喜,想見其家範雲。

    今禦府所藏正書一: 送罾光詩。

     ○張颚 張顫,莫知其系,官至左司郎中。

    幼好學,喜怍真書,字體謹嚴,率仿柳公權,而自成一家。

    公權之學,出于顔真卿,加以盤結道勁,為時所重。

    議者以謂如驚鴻避弋,饑鷹下鞲,蓋以言其風骨峻做,而少和淑之氣焉。

    颉雖未足以方公權之工,而風緻近古,用筆有力,亦可貴也。

    觀其所《贈晉光詩》雲:“金殿聖人看縱筆,玉堂詞客盡裁詩。

    ”則颉不獨工于書,而尤長于賦詠也。

    今禦府所藏正書一: 贈警光詩。

     ○鄭賈 鄭裔,史所不載,不知何許人也,所見者翰墨三傳。

    天複中,挈家自華至陳,遷徙無常,席不暇暖,亦未嘗須臾廢詞翰也。

    觀其以楷法《題經藏詩》雲:“萬蘊千牌次碧牙,缥箋金字間明霞。

    ”而筆法清古,有羲獻典則。

    雖名不顯于世,大率唐人篇章字畫,縱複不造古人極緻處,然亦各有一家風緻。

    今禦府所藏正書一: 題經藏詩。

     ○戎昱 戎昱,不知何許人也,建中間為虔州刺史。

    作字有楷法,其用筆類段季展。

    然筋骨太剛,殊乏婉媚,故雅德者避之。

    嘗書其自作《早梅詩》雲:“應緣近水花先發,疑是經春雪未消。

    ”豈有得于此者,宜其字特奇崛,蓋是挾勝氣以作之耳。

    且古人作字,或出于一手而優劣相望者,偶在一時之得意與否耳。

    昱自寫其詩,是亦其得意處,故其筆力不得不如是之健。

    然求其左規右矩,則一出焉,一入焉,而不見其至也。

    今禦府所藏正書一: 早梅詩。

     ○趙模 趙模,史阙其傳,不知何許人也。

    模喜書,工臨仿。

    始習羲獻,學集成《千文》,其合處不減懷仁,然古勁則不迨。

    蓋翰墨之祖,必語羲獻,而師之者,世難其人。

    如晚生輩,以家學相承為一律,非不以王氏為宗,然其泥于形似。

    而俗惡凡下者,病在索馬于唐肆。

    浮屠氏懷仁,乃能稍得。

    故步固不易得,然至于奔逸絕塵處,則又不可以同日而語。

    若模之書複出懷仁下,則所謂思其上者不可得,又思其次也。

    噫,古人真難到耶!觀《模集書》一帖,頗工楷法,信前人之論為不謬。

    今禦府所藏正書一: 模集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