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劍編卷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志餘媿。
△遊羅浮山記 羅浮,粵東鎮山也,道書以為十大洞天之一。
昔者勾漏翁伏砂茲土,升為天官。
是山固羣真之玄官,而仙令之丹府也。
顧越在南荒,兼非孔道,煙霞之侶,秖勤夢思,圭組之倫,更多掉臂,而茲山已為樵夫牧豎有矣。
七月既望,餘谳獄惠陽,事竣,下博羅,挾一偏提,持四日糗以遊,戒縣令毋煩廚傳也。
已出城,則擔供帳而往者踵相屬矣。
時過一聚,田畯釋耜而來舁餘者動數十百夫矣,荷鋤而為餘除道者且先餘矣。
餘念有司意良至,亦以此自媿。
是日抵沖虛觀,蓋山之西麓也。
觀之前除一亭,匾曰禦簡。
黃冠為餘言,文皇帝常賜禦書,瘗之亭下。
餘謂此「玉簡」之訛也,故是文皇帝瘗玉處耳。
謂龍文鳳章而可着土中耶!然餘先以羅浮志索縣中,不得,無從考證,僅以臆斷而已。
因入肅稚川祠訪丹竈所在,而止宿焉。
時方子夜,仆夫驿騷聲徹卧内,質明命駕,則有百餘人,各司事以待,至有執虎子以相從者。
餘下令減之。
時縣簿為餘督夫役,鄉民奉簿令若神明,餘遣之不去也。
因以兠輿行,過一石壁,有刻青霞洞詩其上者。
黃冠導餘入一頹垣中,指示餘曰:「此青霞書院遺址也。
」無論無洞,亦遂無一石,餘為之掩口而出。
黃冠言:「石洞景饒,視青霞輿台耳。
」則導往石洞。
其地巨石偃卧長林中,稍稍不凡。
第石無秀質,而林多灌莽,殊乏清遠之緻。
至一别業,則葉民部所構也,去青霞敗壁差遠。
然數楹之室,截然如矩,周遭嚴密,疑是王、石諸公寶藏室耳,此何與人遊覽事?飯而出,登蝦蟆峰,更上登玉女峰。
志稱羅浮高三千六百丈,此可得二千餘丈矣。
然而高峻有之,奇秀不逮,竊意山靈欺人,示我以杜德機耳。
黃冠方指點其上曰:「此為仙女峰,此為飛雲頂,此為鐵橋,蘇長公桂酒方勒石處也。
」忻然願往。
忽罡風從東南來,萬竅怒呺,已而雲從足下起,忽失諸峰所在,知為雨兆。
顧其上無半椽可栖者,飲酒不盡一瓢,亟呼輿人下,未至蝦蟆峰而雨如注,頂踵盡濕矣。
從兠中匿笑,豈其遊骊山賜浴華清宮來耶?顧視從者,當其上時則汗而吻籲,下則怵而齒擊矣,意甚憐之。
柰何以我一人故,一人僅以雙眦故,勞苦百裡之民父子為也。
再抵沖虛觀,聞黃冠亨餘從者,擊鮮無算,即仆夫百人,一一仰食觀中。
餘問縣官何以不授餐,則曰:「往事乃爾。
」餘始悔之甚。
遊無所得奇不,[校:疑「石」誤。
]藥爐丹井,且為餘若洗也,則何以謝勾漏令。
聞有黃龍洞可遊,蓋南漢劉氏所建天華宮也。
第念勞費不訾,吾将遣五色雀報谒山靈而返矣。
明日遵歸途,飯于胡鎮。
三四諸生來谒,即胡氏子姓也。
問諸生山中何樂,對曰:「有萬丈羅浮、十裡芙蓉耳。
」問:「芙蓉池有輕舠可緻否?」對曰:「大夫且飯,當為大夫以寸晷緻之。
」亡何,報命具舟矣。
餘往,則胡氏以二小艇相維,而施木其上,四圍立柱,以青油幕覆之。
幾席間插芙蓉殆遍,居然畫舫也。
下令放舟水中央,清風徐來,暗香逆鼻,綠葉紅葩,簇簇迎人,似牽遊袂而不舍者。
吾不知太華、玉井何如?即昨所登最高峰,亭亭霄漢,吾當攬玉女之裾而問之,何如我淩波羅襪矣夫?餘夢寐名山,半生神注,顧一往若驚,雙凫遄返,而垂情冶豔,戀戀不忘,豈野馬之緣未斷,而煙霞之疾尚可瘳耶!吾滋懼矣,吾滋媿矣。
處暑後二日記。
△九月十四夜話記附 大中丞戴公,再宴餘于衙舍。
爾時海夷有号紅毛鬼者二百餘,挾二巨艦,猝至香山澳,道路傳戴公且發兵捕之矣。
酒半,餘問戴公:「近聞海上報警,有之乎?」公曰:「然。
」「聞明公發兵往剿,有之乎?」公曰:「此參佐意也。
吾令舟師伏二十裡外,以觀其變。
」餘問:「此屬将入寇乎?将互市乎?抑困于風伯,若野馬塵埃之決驟也?」公曰:「未曉,亦半屬互市耳。
今香山澳夷據澳中而與我交易,彼此俱則彼此必争。
澳夷之力足以抗紅毛耶?是以夷攻夷也,我無一镞之費,而威已行于海外矣;力不能抗,則聽紅毛互市,是我失之于澳夷而取償于紅毛也。
吾以為全策,故令舟師遠伏以觀其變。
雖然,于公何如?」餘曰:「明公策之良善,第不佞竊有請也。
香山之夷,盤據澳中,聞可數萬。
以數萬衆而與二百人敵,此烈風之振鴻毛耳。
顧此二百人者,既以互市至,非有罪也,明公乃發縱指示而殲之,于心安乎?倘未盡殲,而一二跳梁者揚颿逸去,彼将糾黨而圖報複。
如其再舉,而禍中于我矣。
彼犬羊之性,安能分别泾渭,謂曩之殲我者非漢人耶?不佞誠効愚計,竊謂海中之澳不止一香山可以互市,明公誠發譯者好詞問之,果以入市至,令一幹吏,别擇一澳,以宜置之。
傳檄香山夷人,謂彼此皆來賓,各市其國中之所有,風馬牛不相及也,慎毋相殘,先舉兵者,中國立誅之。
且夫主上方寶視金玉,多一澳則多一利孔,明公之大忠也。
兩夷各釋兵而脫之鋒镝,明公之大仁也。
明公以天覆覆之,兩夷各懾服而不敢動,明公之大威也。
孰與挑釁構怨,坐令中國為池魚林木乎哉!」戴公曰:「善。
」遂樂飲而罷。
粵劍編
△遊羅浮山記 羅浮,粵東鎮山也,道書以為十大洞天之一。
昔者勾漏翁伏砂茲土,升為天官。
是山固羣真之玄官,而仙令之丹府也。
顧越在南荒,兼非孔道,煙霞之侶,秖勤夢思,圭組之倫,更多掉臂,而茲山已為樵夫牧豎有矣。
七月既望,餘谳獄惠陽,事竣,下博羅,挾一偏提,持四日糗以遊,戒縣令毋煩廚傳也。
已出城,則擔供帳而往者踵相屬矣。
時過一聚,田畯釋耜而來舁餘者動數十百夫矣,荷鋤而為餘除道者且先餘矣。
餘念有司意良至,亦以此自媿。
是日抵沖虛觀,蓋山之西麓也。
觀之前除一亭,匾曰禦簡。
黃冠為餘言,文皇帝常賜禦書,瘗之亭下。
餘謂此「玉簡」之訛也,故是文皇帝瘗玉處耳。
謂龍文鳳章而可着土中耶!然餘先以羅浮志索縣中,不得,無從考證,僅以臆斷而已。
因入肅稚川祠訪丹竈所在,而止宿焉。
時方子夜,仆夫驿騷聲徹卧内,質明命駕,則有百餘人,各司事以待,至有執虎子以相從者。
餘下令減之。
時縣簿為餘督夫役,鄉民奉簿令若神明,餘遣之不去也。
因以兠輿行,過一石壁,有刻青霞洞詩其上者。
黃冠導餘入一頹垣中,指示餘曰:「此青霞書院遺址也。
」無論無洞,亦遂無一石,餘為之掩口而出。
黃冠言:「石洞景饒,視青霞輿台耳。
」則導往石洞。
其地巨石偃卧長林中,稍稍不凡。
第石無秀質,而林多灌莽,殊乏清遠之緻。
至一别業,則葉民部所構也,去青霞敗壁差遠。
然數楹之室,截然如矩,周遭嚴密,疑是王、石諸公寶藏室耳,此何與人遊覽事?飯而出,登蝦蟆峰,更上登玉女峰。
志稱羅浮高三千六百丈,此可得二千餘丈矣。
然而高峻有之,奇秀不逮,竊意山靈欺人,示我以杜德機耳。
黃冠方指點其上曰:「此為仙女峰,此為飛雲頂,此為鐵橋,蘇長公桂酒方勒石處也。
」忻然願往。
忽罡風從東南來,萬竅怒呺,已而雲從足下起,忽失諸峰所在,知為雨兆。
顧其上無半椽可栖者,飲酒不盡一瓢,亟呼輿人下,未至蝦蟆峰而雨如注,頂踵盡濕矣。
從兠中匿笑,豈其遊骊山賜浴華清宮來耶?顧視從者,當其上時則汗而吻籲,下則怵而齒擊矣,意甚憐之。
柰何以我一人故,一人僅以雙眦故,勞苦百裡之民父子為也。
再抵沖虛觀,聞黃冠亨餘從者,擊鮮無算,即仆夫百人,一一仰食觀中。
餘問縣官何以不授餐,則曰:「往事乃爾。
」餘始悔之甚。
遊無所得奇不,[校:疑「石」誤。
]藥爐丹井,且為餘若洗也,則何以謝勾漏令。
聞有黃龍洞可遊,蓋南漢劉氏所建天華宮也。
第念勞費不訾,吾将遣五色雀報谒山靈而返矣。
明日遵歸途,飯于胡鎮。
三四諸生來谒,即胡氏子姓也。
問諸生山中何樂,對曰:「有萬丈羅浮、十裡芙蓉耳。
」問:「芙蓉池有輕舠可緻否?」對曰:「大夫且飯,當為大夫以寸晷緻之。
」亡何,報命具舟矣。
餘往,則胡氏以二小艇相維,而施木其上,四圍立柱,以青油幕覆之。
幾席間插芙蓉殆遍,居然畫舫也。
下令放舟水中央,清風徐來,暗香逆鼻,綠葉紅葩,簇簇迎人,似牽遊袂而不舍者。
吾不知太華、玉井何如?即昨所登最高峰,亭亭霄漢,吾當攬玉女之裾而問之,何如我淩波羅襪矣夫?餘夢寐名山,半生神注,顧一往若驚,雙凫遄返,而垂情冶豔,戀戀不忘,豈野馬之緣未斷,而煙霞之疾尚可瘳耶!吾滋懼矣,吾滋媿矣。
處暑後二日記。
△九月十四夜話記附 大中丞戴公,再宴餘于衙舍。
爾時海夷有号紅毛鬼者二百餘,挾二巨艦,猝至香山澳,道路傳戴公且發兵捕之矣。
酒半,餘問戴公:「近聞海上報警,有之乎?」公曰:「然。
」「聞明公發兵往剿,有之乎?」公曰:「此參佐意也。
吾令舟師伏二十裡外,以觀其變。
」餘問:「此屬将入寇乎?将互市乎?抑困于風伯,若野馬塵埃之決驟也?」公曰:「未曉,亦半屬互市耳。
今香山澳夷據澳中而與我交易,彼此俱則彼此必争。
澳夷之力足以抗紅毛耶?是以夷攻夷也,我無一镞之費,而威已行于海外矣;力不能抗,則聽紅毛互市,是我失之于澳夷而取償于紅毛也。
吾以為全策,故令舟師遠伏以觀其變。
雖然,于公何如?」餘曰:「明公策之良善,第不佞竊有請也。
香山之夷,盤據澳中,聞可數萬。
以數萬衆而與二百人敵,此烈風之振鴻毛耳。
顧此二百人者,既以互市至,非有罪也,明公乃發縱指示而殲之,于心安乎?倘未盡殲,而一二跳梁者揚颿逸去,彼将糾黨而圖報複。
如其再舉,而禍中于我矣。
彼犬羊之性,安能分别泾渭,謂曩之殲我者非漢人耶?不佞誠効愚計,竊謂海中之澳不止一香山可以互市,明公誠發譯者好詞問之,果以入市至,令一幹吏,别擇一澳,以宜置之。
傳檄香山夷人,謂彼此皆來賓,各市其國中之所有,風馬牛不相及也,慎毋相殘,先舉兵者,中國立誅之。
且夫主上方寶視金玉,多一澳則多一利孔,明公之大忠也。
兩夷各釋兵而脫之鋒镝,明公之大仁也。
明公以天覆覆之,兩夷各懾服而不敢動,明公之大威也。
孰與挑釁構怨,坐令中國為池魚林木乎哉!」戴公曰:「善。
」遂樂飲而罷。
粵劍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