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南随筆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産籍沒入官。
聞聖歎将死,大歎詫曰:「斷頭,至痛也;籍家,至慘也!而聖歎以不意得之,大奇!」于是一笑受刑。
其妻若子,亦遣戍邊塞雲。
漢陽人朱方旦,号爾枚。
其妻本狐也,衣襦履襪之屬,皆以紅為之。
方旦挾術遊公卿間,多奇中,皆其婦出神告之。
徐先生水南【淑】雲:方旦以符水濟人,人趨之者日以千計。
湖撫董國興恐其為變,執而下之獄,遞解至京師。
臨發,送者尚數百人。
方旦揮使去,曰:「無害!此行主得财也。
」果不死。
[時刑部議以妖術惑衆法當斬,出就西市矣,而太皇赦忽至,遂不死。
尋召入,言事皆奇驗。
上命館于内城,侍衛羅列,賜赉頻煩。
諸王公貴戚日候于門,問禍福,其應如響。
方旦苦于酬接,力請乞歸,上許焉。
歸舟所載不赀,悉用以營祠宇,不以自潤。
董既欲殺方旦不克,且聞上方寵待,諸貴隆禮,心疑方旦傾之,日夜憂懼成疾,屢疏乞休,遂罷歸旗。
癸醜滇南亂作,上恐方旦為滇所緻,再驿召之。
方旦至,頓首言:「此數百萬人民之劫,緻朝廷宵旰,然無能為也。
二三春秋,當有定奪。
山人受恩本朝,決不敢負。
」上益禮之。
] 後董以疾乞休在京,方旦執禮往叩,董愧謝不遑。
方旦曰:「公為國大臣,誼當持正,某豈敢怨?聞公抱恙,敬來相療,勿疑也。
」董大喜,因命取無根水一杯,以朱筆畫符水面,而朱不散,董服之即愈。
且曰:「公運當稍滞,三年後必複起用。
」後果如其言。
又裕親王妃産三日不下,王憂懼,延方旦治之。
方旦攜王手入别殿靜坐。
有頃,王心恐甚,數欲起。
方旦曰:「無容!少間當有物來助也。
」逾時,内侍來報,有白鶴翔于正殿。
方旦曰:「未也!再觇之!」又逾時,報雲:「多至數十矣!」方旦曰:「更觇之!」少頃,又報雲:「多至百餘矣!」方旦乃起賀王曰:「此即向所雲來助者。
」王入内而妃已娩矣。
其神異如此。
一時禮之為師者,自王而下,朝貴至數十人。
方旦羽翼既衆,潛謀奪龍虎山張真人所居。
一旦,張之祖道陵降神于其徒曰:「妖狐謀不利于我,已殛之矣!」朱婦果震死。
自其婦死,朱懵無所知,有司捕下獄,尋棄市。
古之詠雪者多矣,而蘇子美既以「粉澤塗我面」,又以「珠玉綴我腮」二句,頗入惡道,反不如「天醫切茯苓」及「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等語,猶足供人撫掌也。
近日湖上某禅師亦有一絕雲:「陣陣朔風寒,天公大吐痰。
明朝紅日出,便是化痰丸。
」讀之尤堪絕倒雲。
今人作劄與人,辄以某老、某兄、大人稱之,此最可笑。
按幹卦:「九二利見大人。
」此大人主在下說。
「九五利見大人」。
此大人主在上說。
兩「大人」俱作「聖人」解,所謂大德之人也。
論語「三畏」章及孟子「有事君人」章,所謂「大人」亦即指此種。
又漢高祖雲:「始大人以臣為亡賴。
」霍去病雲:「不早自知為大人遺體。
」晉陳骞雲:「大人大臣。
」此皆呼其父。
而疏受叩頭曰:「從大人議。
」此則呼其叔。
範滂雲:「惟大人割不忍之恩。
」此又呼其母。
曆考經史,未有以此稱常人者,今人亦不思之甚矣。
明萬曆戊子,順天舉人李鴻卷中有一「囡」字,為吏部郎中高桂所參。
鴻系申相國時行壻,吳人呼為「快活李大郎」。
及以文中用「囡」字被論,又稱為李阿囡。
「囡」者,吳人呼女之辭。
然李所用「囡」字,實「囮」字之誤耳。
江陰李忠毅公死閹,名臣也。
其絕命詞雲:「隻有親恩無可報,生生願誦法華經。
」二語自是破綻。
某宗伯為公作墓志載入,殊為無識。
聞公子遜之頗不喜佛,時有靈嚴繼起禅師者,道行頗高,至江陰,士大夫無不禮見,遜之獨不與通。
禅師以其為名父子,先往訪焉。
坐定,師即舉忠毅公二語以問,雲:「是什麼意思?」遜之不能對,遂為師屈雲。
馮已蒼嘗至吳門,夜泊舟山塘。
鄰舟有讀杜詩者,則江陰尹孔昭【嘉賓】也。
已蒼不知為何人,乃大聲曰:「杜詩是不易讀者!」明旦,孔昭诘其為誰,已蒼绐曰:「常熟朱某。
」朱某者,吾邑富人也。
翌日,孔昭至吾邑,訪某宗伯告以此事。
宗伯曰:「朱某是富翁,豈知所讀者為杜詩?是必馮已蒼也。
」遣人招馮至,馮出不意,既見尹,愧謝而已。
陳在之【玉齊】晚年與同邑邬因仲【載錫】相遇,握手道故,因喟然曰:「吾輩垂髫相友,如昨日事,不謂一轉瞬間,各已衰老若此。
」因仲曰:「不特老也,且将死矣!」在之曰:「爾我貧苦一生,此事豈尚不免乎?」因仲曰:「免則貧苦無已矣!」因相與大笑。
嘉定侯先生大年【開國,】吾友秉衡【铨】之尊府也。
其讀書處曰鳳阿山房,秀水朱太史竹坨【彜尊】題句雲:「四先生裡讀書莊,髯也經營興不忘。
張筆孫詩陸經義,孰居南北孰中央?」張謂征君漢瞻【雲章】,孫謂學士恺似【緻彌】,陸謂征君翼王【元輔】也。
時以四君為嘉定後四先生,以配前代唐、婁、程、李,故竹坨之詩雲爾。
陸坦,字文度,邑人也。
自号平山,蓋以命名取義耳。
後以教習授楚雄縣令,而其地适有平山,君異之,乃為亭于其上,而顔之曰平山亭。
未幾,君卒于官舍。
彌留之際,亭忽無風而傾,聲振寝室,遂以是刻告終。
時康熙丁酉年也。
祝謙吉,字尊光,邑人也。
中崇祯癸酉舉人,就選桃源教谕,以内艱歸。
所居在城西,與趙某連址。
會趙與兄同登甲榜,聲勢赫奕,迥出祝上。
祝家世故微,趙以此數淩辱之,祝積不能堪,竟于癸未仲冬投缳死。
死之日,邑中嘩然,羣起而噪趙之門,趙鍵戶不啟。
有諸生七人梯而入,去其鍵,衆乃一哄而進,财貨抄掠無遺。
先是祝之在桃源也,頗稱職,得士心。
至是諸生聞變,相率兼程而至,至則毀趙所居,即以葬祝焉。
時錢□□方裡居,兩家并赴其門,請為主張,錢不應,乃作趙、祝事,自白苦言,粘之通衢。
其起語有雲「裡中趙、祝之事,幽有鬼神,明有王法,宿世有寃對,現在有報應」雲雲。
[觀此則錢之不直趙,隐然可見。
] 嘉定嚴永思【衍】,唐叔達先生壻也。
嘗取涑水通鑒廣之,窮年矻矻,一事而徧采諸書,卷帙多至四倍,時人目為「漲膀通鑒」。
按以水浸物曰漲膀,漲膀蓋吳俗俚語
聞聖歎将死,大歎詫曰:「斷頭,至痛也;籍家,至慘也!而聖歎以不意得之,大奇!」于是一笑受刑。
其妻若子,亦遣戍邊塞雲。
漢陽人朱方旦,号爾枚。
其妻本狐也,衣襦履襪之屬,皆以紅為之。
方旦挾術遊公卿間,多奇中,皆其婦出神告之。
徐先生水南【淑】雲:方旦以符水濟人,人趨之者日以千計。
湖撫董國興恐其為變,執而下之獄,遞解至京師。
臨發,送者尚數百人。
方旦揮使去,曰:「無害!此行主得财也。
」果不死。
[時刑部議以妖術惑衆法當斬,出就西市矣,而太皇赦忽至,遂不死。
尋召入,言事皆奇驗。
上命館于内城,侍衛羅列,賜赉頻煩。
諸王公貴戚日候于門,問禍福,其應如響。
方旦苦于酬接,力請乞歸,上許焉。
歸舟所載不赀,悉用以營祠宇,不以自潤。
董既欲殺方旦不克,且聞上方寵待,諸貴隆禮,心疑方旦傾之,日夜憂懼成疾,屢疏乞休,遂罷歸旗。
癸醜滇南亂作,上恐方旦為滇所緻,再驿召之。
方旦至,頓首言:「此數百萬人民之劫,緻朝廷宵旰,然無能為也。
二三春秋,當有定奪。
山人受恩本朝,決不敢負。
」上益禮之。
] 後董以疾乞休在京,方旦執禮往叩,董愧謝不遑。
方旦曰:「公為國大臣,誼當持正,某豈敢怨?聞公抱恙,敬來相療,勿疑也。
」董大喜,因命取無根水一杯,以朱筆畫符水面,而朱不散,董服之即愈。
且曰:「公運當稍滞,三年後必複起用。
」後果如其言。
又裕親王妃産三日不下,王憂懼,延方旦治之。
方旦攜王手入别殿靜坐。
有頃,王心恐甚,數欲起。
方旦曰:「無容!少間當有物來助也。
」逾時,内侍來報,有白鶴翔于正殿。
方旦曰:「未也!再觇之!」又逾時,報雲:「多至數十矣!」方旦曰:「更觇之!」少頃,又報雲:「多至百餘矣!」方旦乃起賀王曰:「此即向所雲來助者。
」王入内而妃已娩矣。
其神異如此。
一時禮之為師者,自王而下,朝貴至數十人。
方旦羽翼既衆,潛謀奪龍虎山張真人所居。
一旦,張之祖道陵降神于其徒曰:「妖狐謀不利于我,已殛之矣!」朱婦果震死。
自其婦死,朱懵無所知,有司捕下獄,尋棄市。
古之詠雪者多矣,而蘇子美既以「粉澤塗我面」,又以「珠玉綴我腮」二句,頗入惡道,反不如「天醫切茯苓」及「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等語,猶足供人撫掌也。
近日湖上某禅師亦有一絕雲:「陣陣朔風寒,天公大吐痰。
明朝紅日出,便是化痰丸。
」讀之尤堪絕倒雲。
今人作劄與人,辄以某老、某兄、大人稱之,此最可笑。
按幹卦:「九二利見大人。
」此大人主在下說。
「九五利見大人」。
此大人主在上說。
兩「大人」俱作「聖人」解,所謂大德之人也。
論語「三畏」章及孟子「有事君人」章,所謂「大人」亦即指此種。
又漢高祖雲:「始大人以臣為亡賴。
」霍去病雲:「不早自知為大人遺體。
」晉陳骞雲:「大人大臣。
」此皆呼其父。
而疏受叩頭曰:「從大人議。
」此則呼其叔。
範滂雲:「惟大人割不忍之恩。
」此又呼其母。
曆考經史,未有以此稱常人者,今人亦不思之甚矣。
明萬曆戊子,順天舉人李鴻卷中有一「囡」字,為吏部郎中高桂所參。
鴻系申相國時行壻,吳人呼為「快活李大郎」。
及以文中用「囡」字被論,又稱為李阿囡。
「囡」者,吳人呼女之辭。
然李所用「囡」字,實「囮」字之誤耳。
江陰李忠毅公死閹,名臣也。
其絕命詞雲:「隻有親恩無可報,生生願誦法華經。
」二語自是破綻。
某宗伯為公作墓志載入,殊為無識。
聞公子遜之頗不喜佛,時有靈嚴繼起禅師者,道行頗高,至江陰,士大夫無不禮見,遜之獨不與通。
禅師以其為名父子,先往訪焉。
坐定,師即舉忠毅公二語以問,雲:「是什麼意思?」遜之不能對,遂為師屈雲。
馮已蒼嘗至吳門,夜泊舟山塘。
鄰舟有讀杜詩者,則江陰尹孔昭【嘉賓】也。
已蒼不知為何人,乃大聲曰:「杜詩是不易讀者!」明旦,孔昭诘其為誰,已蒼绐曰:「常熟朱某。
」朱某者,吾邑富人也。
翌日,孔昭至吾邑,訪某宗伯告以此事。
宗伯曰:「朱某是富翁,豈知所讀者為杜詩?是必馮已蒼也。
」遣人招馮至,馮出不意,既見尹,愧謝而已。
陳在之【玉齊】晚年與同邑邬因仲【載錫】相遇,握手道故,因喟然曰:「吾輩垂髫相友,如昨日事,不謂一轉瞬間,各已衰老若此。
」因仲曰:「不特老也,且将死矣!」在之曰:「爾我貧苦一生,此事豈尚不免乎?」因仲曰:「免則貧苦無已矣!」因相與大笑。
嘉定侯先生大年【開國,】吾友秉衡【铨】之尊府也。
其讀書處曰鳳阿山房,秀水朱太史竹坨【彜尊】題句雲:「四先生裡讀書莊,髯也經營興不忘。
張筆孫詩陸經義,孰居南北孰中央?」張謂征君漢瞻【雲章】,孫謂學士恺似【緻彌】,陸謂征君翼王【元輔】也。
時以四君為嘉定後四先生,以配前代唐、婁、程、李,故竹坨之詩雲爾。
陸坦,字文度,邑人也。
自号平山,蓋以命名取義耳。
後以教習授楚雄縣令,而其地适有平山,君異之,乃為亭于其上,而顔之曰平山亭。
未幾,君卒于官舍。
彌留之際,亭忽無風而傾,聲振寝室,遂以是刻告終。
時康熙丁酉年也。
祝謙吉,字尊光,邑人也。
中崇祯癸酉舉人,就選桃源教谕,以内艱歸。
所居在城西,與趙某連址。
會趙與兄同登甲榜,聲勢赫奕,迥出祝上。
祝家世故微,趙以此數淩辱之,祝積不能堪,竟于癸未仲冬投缳死。
死之日,邑中嘩然,羣起而噪趙之門,趙鍵戶不啟。
有諸生七人梯而入,去其鍵,衆乃一哄而進,财貨抄掠無遺。
先是祝之在桃源也,頗稱職,得士心。
至是諸生聞變,相率兼程而至,至則毀趙所居,即以葬祝焉。
時錢□□方裡居,兩家并赴其門,請為主張,錢不應,乃作趙、祝事,自白苦言,粘之通衢。
其起語有雲「裡中趙、祝之事,幽有鬼神,明有王法,宿世有寃對,現在有報應」雲雲。
[觀此則錢之不直趙,隐然可見。
] 嘉定嚴永思【衍】,唐叔達先生壻也。
嘗取涑水通鑒廣之,窮年矻矻,一事而徧采諸書,卷帙多至四倍,時人目為「漲膀通鑒」。
按以水浸物曰漲膀,漲膀蓋吳俗俚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