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南随筆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陳玉齊,字在之,邑諸生。
少時,以「十裡青山半在城」之句受知于錢牧翁。
福藩南渡,起牧翁為大宗伯。
在之投詩,又有「千年王氣歸新主,十裡青山憶謝公」之句,牧翁亦最賞之。
相國蔣文肅公懷在之詩雲「一生知遇托青山」,蓋謂此也。
又在之和牧翁獄中詩,有「心驚洛下傳書犬,望斷函關放客雞」之句,亦為牧翁所稱。
] 益都趙宮贊秋谷【執信,】少負才名,于近代文章家多所訾謷,獨折服于馮定遠【班。
】一見其雜錄,即歎為至論,至具朝服下拜焉。
嘗至吾邑谒定遠墓,遂以私淑門人剌焚于冢前。
新城夫于亭雜錄中所謂「世人于馮定遠,乃有皈依頂禮,不啻鑄金呼佛」者,蓋謂宮贊也。
李中丞馥,号鹿山,泉州人也。
中康熙甲子科舉人,曆官浙江巡撫。
性嗜書,所藏多善本。
每本皆有圖記,文曰「曾在李鹿山處」。
後坐事訟系,書多散逸,前此所用私印,若為之谶者。
夫近代藏書家,若吾邑錢氏、毛氏,插架之富,甲于江左,其所用圖記輙曰「某氏收藏」、「某人收藏」,以示莫予奪者。
然不及百年而盡歸他氏矣。
中丞所刻六字,寓意無窮,洵達識也。
徐蘭,字芬若,号芝仙,邑人也。
學詩于王司寇阮亭,阮亭極稱之,采數首入居易錄。
浙水沈方舟【用濟】嘗與吾友汪西京【沈琇】論近日虞山詩人,以芬若為第一,西京不能對,蓋不知其為虞産也。
歸而訪之裡人,知芬若自少流落都下,數十年中僅一歸展墓,故知之者絕少。
其歸而展墓也,在康熙四十六年。
墓在北門外,亦迷其處矣。
自辰及午,徧訪不得。
有墳戶李奉甯者,留之小飲,正舉杯間,風卷埃塵眯目,一書從梁上堕,拾視之,乃山田冊也。
凡北郭外墳墓悉鱗次編載,而芬若先茔則近範家墩,覓之果在。
此事若有鬼神默相之者。
芬若因作五言古詩四章紀事。
未幾仍入都,嗣後不複歸裡,每方舟自北還,辄托以一盂祭墓焉。
雍正三年,芬若年已六十餘矣,久占籍天津,以紅蘭主人事牽連,勒令家居,不許在外行走。
又幾年以疾卒。
沈确士【德潛】嘗語予雲:「芬若工畫,可繼恽正叔,而白描人物,一時無對,不特長于詩也。
」予所見芬若詩已付梓者,有芝仙書屋集一卷,計詩二百三十餘首,籍貫仍刻海隅。
而出居庸關詩,有「馬後桃花馬前雪,出關争得不回頭」之句,确士亟為予稱之。
惜未刻集中,無從見其全也。
某宗伯于丁亥歲以事被急征,河東夫人實從,公子孫愛年少,莫展一籌,瑟縮而已。
翁于金陵獄中和東坡禦史台寄弟詩,有「恸哭臨江無孝子,徒行赴難有賢妻」之句,蓋紀實也。
孫愛見此詩,恐為人口實,百計托翁所知,請改「孝子」二字。
今本刻「壯子」,實系更定雲。
東坡雲:「予以事系禦史台獄,獄吏稍見侵,自度不能堪,死獄中不得一别子由,故作二詩,授獄卒梁成以遺子由。
」而某宗伯雲:「丁亥歲三月晦日,忽被急征,锒铛拖曳,命在漏刻。
河東夫人冒死從行,慷慨首塗,無剌剌可憐之語,餘亦賴以自壯焉。
獄急時,次東坡禦史台寄妻詩以當訣别。
獄中遏絕紙筆,臨風闇誦,飲泣而已。
」夫寄弟詩也。
而謬曰寄妻,東坡集具在,不可證乎?且伊原配陳夫人,此時尚無恙也,而竟以河東君為妻,并後匹嫡,古人所戒。
即此一端,其不惜行檢可知矣。
徐複祚,字陽初,号謩竹,大司空栻之孫。
博學能文,尤工詞曲。
某宗伯題其小令,以高則誠為比。
傳奇若紅梨、投梭、祝發、宵光劍、一文錢、梧桐雨諸本,至今流傳于世,然不知其為陽初作也。
又嘗仿陶九成辍耕錄作[老委談,原本三十六卷,今所存者六卷而已。
餘悲陽初有如許著作,而身殁之後,遺書散佚,名字翳然。
文人之傳與不傳,洵有命在,千秋萬歲,子美所以緻歎于寂寞也。
會己酉歲昭文修邑乘,予為言于陳君亦韓【祖範,】載入文苑傳中。
顧複,字複生,邑人也。
習岐、黃業,兼能詩。
嘗有句雲:「初暑餘春氣,殘雷變晚晴。
」餘極愛之,謂可與唐人「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聯并傳。
生平詩篇甚夥,其稿如束筍者數卷,餘見之于支川法城禅院,蓋其子在院中為僧雲。
詢字,韻書入十一真,相倫切,音同荀,咨也。
尚書「詢事考言」、「詢、謀佥同」,毛詩「周爰咨詢」、「詢于刍荛」,左傳「咨親為詢」等處,皆作平聲讀,而吳郡人訛作去聲者大半。
[先是,孫孝廉赤崖【旸】以科場事谪戍遼左,蒙恩放歸。
己卯,聖駕南巡,問孫旸在否?赤崖獻詩行在,有「君王猶詢小臣名」之句,詢字竟作去聲。
滿大臣阿蘭泰摘其誤,一時以為笑柄。
]又本韻中「閩」字并無上聲,今人亦多訛讀,不可不知。
韓退之有言:「凡為文詞,宜略識字。
」況詩本以聲韻為主,豈可以不識字乎? 吾邑馮舒,字已蒼,嗣宗先生【複京】子也。
嘗以議賦役事語觸縣令瞿四達,瞿深銜之。
會已蒼集邑中亡友數十人詩為懷舊集,自序書大歲丁亥,不列本朝國号、年号;又壓卷載顧雲鴻昭君怨詩[有「胡兒盡向琵琶醉,不識弦中是漢音」之句]。
卷末載徐鳳自題小像詩[有「作得衣裳誰是主,空将歌舞受人憐」之句]。
語涉譏謗,瞿用此下已蒼于獄。
未幾死,蓋屬獄吏殺之也。
已蒼之孫修與餘善,為述其颠末如此。
又聞已蒼在獄中,梏拲而桎。
友人往候之,已蒼自顧笑曰:「此特馮長作戲耳!」蓋已蒼颀然長身,人以「馮長」呼之,馮長與「逢場」同音,故雲爾。
陳绛趺先生,名式,邑貢生,餘王母之父也。
嘗作燕都賦一篇,俾其子宿源【溯潢】熟誦。
丁酉科場之變,凡南北中式者,悉禦試瀛台,題即為瀛台賦。
宿源亦于是科登賢書,在禦試列。
是時每舉人一名,命護軍二員持刀夾兩旁,與試者悉惴惴其栗,幾不能下筆。
宿源即以燕都賦改竄成篇,頃刻而就。
世祖覽之稱善,欽定第二名。
鄧林梓,字肯堂,邑人也。
順治丁酉将赴省試,祈夢于韋蘇州廟,神示以「中式力田」四字。
肯堂竊意是科可中,但當從此知止,歸老田間,無望甲科矣。
迨榜發,邑中中陳溯潢。
溯潢父名式,力田者合之為「男」字,言中式男,鄧無分也。
錢錦城,字鏡先,宗伯孫也。
少以詩名,有集一卷,其家副憲為序。
嘗之京師,攜其集就正新城先生。
先生一見其序,即曰
少時,以「十裡青山半在城」之句受知于錢牧翁。
福藩南渡,起牧翁為大宗伯。
在之投詩,又有「千年王氣歸新主,十裡青山憶謝公」之句,牧翁亦最賞之。
相國蔣文肅公懷在之詩雲「一生知遇托青山」,蓋謂此也。
又在之和牧翁獄中詩,有「心驚洛下傳書犬,望斷函關放客雞」之句,亦為牧翁所稱。
] 益都趙宮贊秋谷【執信,】少負才名,于近代文章家多所訾謷,獨折服于馮定遠【班。
】一見其雜錄,即歎為至論,至具朝服下拜焉。
嘗至吾邑谒定遠墓,遂以私淑門人剌焚于冢前。
新城夫于亭雜錄中所謂「世人于馮定遠,乃有皈依頂禮,不啻鑄金呼佛」者,蓋謂宮贊也。
李中丞馥,号鹿山,泉州人也。
中康熙甲子科舉人,曆官浙江巡撫。
性嗜書,所藏多善本。
每本皆有圖記,文曰「曾在李鹿山處」。
後坐事訟系,書多散逸,前此所用私印,若為之谶者。
夫近代藏書家,若吾邑錢氏、毛氏,插架之富,甲于江左,其所用圖記輙曰「某氏收藏」、「某人收藏」,以示莫予奪者。
然不及百年而盡歸他氏矣。
中丞所刻六字,寓意無窮,洵達識也。
徐蘭,字芬若,号芝仙,邑人也。
學詩于王司寇阮亭,阮亭極稱之,采數首入居易錄。
浙水沈方舟【用濟】嘗與吾友汪西京【沈琇】論近日虞山詩人,以芬若為第一,西京不能對,蓋不知其為虞産也。
歸而訪之裡人,知芬若自少流落都下,數十年中僅一歸展墓,故知之者絕少。
其歸而展墓也,在康熙四十六年。
墓在北門外,亦迷其處矣。
自辰及午,徧訪不得。
有墳戶李奉甯者,留之小飲,正舉杯間,風卷埃塵眯目,一書從梁上堕,拾視之,乃山田冊也。
凡北郭外墳墓悉鱗次編載,而芬若先茔則近範家墩,覓之果在。
此事若有鬼神默相之者。
芬若因作五言古詩四章紀事。
未幾仍入都,嗣後不複歸裡,每方舟自北還,辄托以一盂祭墓焉。
雍正三年,芬若年已六十餘矣,久占籍天津,以紅蘭主人事牽連,勒令家居,不許在外行走。
又幾年以疾卒。
沈确士【德潛】嘗語予雲:「芬若工畫,可繼恽正叔,而白描人物,一時無對,不特長于詩也。
」予所見芬若詩已付梓者,有芝仙書屋集一卷,計詩二百三十餘首,籍貫仍刻海隅。
而出居庸關詩,有「馬後桃花馬前雪,出關争得不回頭」之句,确士亟為予稱之。
惜未刻集中,無從見其全也。
某宗伯于丁亥歲以事被急征,河東夫人實從,公子孫愛年少,莫展一籌,瑟縮而已。
翁于金陵獄中和東坡禦史台寄弟詩,有「恸哭臨江無孝子,徒行赴難有賢妻」之句,蓋紀實也。
孫愛見此詩,恐為人口實,百計托翁所知,請改「孝子」二字。
今本刻「壯子」,實系更定雲。
東坡雲:「予以事系禦史台獄,獄吏稍見侵,自度不能堪,死獄中不得一别子由,故作二詩,授獄卒梁成以遺子由。
」而某宗伯雲:「丁亥歲三月晦日,忽被急征,锒铛拖曳,命在漏刻。
河東夫人冒死從行,慷慨首塗,無剌剌可憐之語,餘亦賴以自壯焉。
獄急時,次東坡禦史台寄妻詩以當訣别。
獄中遏絕紙筆,臨風闇誦,飲泣而已。
」夫寄弟詩也。
而謬曰寄妻,東坡集具在,不可證乎?且伊原配陳夫人,此時尚無恙也,而竟以河東君為妻,并後匹嫡,古人所戒。
即此一端,其不惜行檢可知矣。
徐複祚,字陽初,号謩竹,大司空栻之孫。
博學能文,尤工詞曲。
某宗伯題其小令,以高則誠為比。
傳奇若紅梨、投梭、祝發、宵光劍、一文錢、梧桐雨諸本,至今流傳于世,然不知其為陽初作也。
又嘗仿陶九成辍耕錄作[老委談,原本三十六卷,今所存者六卷而已。
餘悲陽初有如許著作,而身殁之後,遺書散佚,名字翳然。
文人之傳與不傳,洵有命在,千秋萬歲,子美所以緻歎于寂寞也。
會己酉歲昭文修邑乘,予為言于陳君亦韓【祖範,】載入文苑傳中。
顧複,字複生,邑人也。
習岐、黃業,兼能詩。
嘗有句雲:「初暑餘春氣,殘雷變晚晴。
」餘極愛之,謂可與唐人「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聯并傳。
生平詩篇甚夥,其稿如束筍者數卷,餘見之于支川法城禅院,蓋其子在院中為僧雲。
詢字,韻書入十一真,相倫切,音同荀,咨也。
尚書「詢事考言」、「詢、謀佥同」,毛詩「周爰咨詢」、「詢于刍荛」,左傳「咨親為詢」等處,皆作平聲讀,而吳郡人訛作去聲者大半。
[先是,孫孝廉赤崖【旸】以科場事谪戍遼左,蒙恩放歸。
己卯,聖駕南巡,問孫旸在否?赤崖獻詩行在,有「君王猶詢小臣名」之句,詢字竟作去聲。
滿大臣阿蘭泰摘其誤,一時以為笑柄。
]又本韻中「閩」字并無上聲,今人亦多訛讀,不可不知。
韓退之有言:「凡為文詞,宜略識字。
」況詩本以聲韻為主,豈可以不識字乎? 吾邑馮舒,字已蒼,嗣宗先生【複京】子也。
嘗以議賦役事語觸縣令瞿四達,瞿深銜之。
會已蒼集邑中亡友數十人詩為懷舊集,自序書大歲丁亥,不列本朝國号、年号;又壓卷載顧雲鴻昭君怨詩[有「胡兒盡向琵琶醉,不識弦中是漢音」之句]。
卷末載徐鳳自題小像詩[有「作得衣裳誰是主,空将歌舞受人憐」之句]。
語涉譏謗,瞿用此下已蒼于獄。
未幾死,蓋屬獄吏殺之也。
已蒼之孫修與餘善,為述其颠末如此。
又聞已蒼在獄中,梏拲而桎。
友人往候之,已蒼自顧笑曰:「此特馮長作戲耳!」蓋已蒼颀然長身,人以「馮長」呼之,馮長與「逢場」同音,故雲爾。
陳绛趺先生,名式,邑貢生,餘王母之父也。
嘗作燕都賦一篇,俾其子宿源【溯潢】熟誦。
丁酉科場之變,凡南北中式者,悉禦試瀛台,題即為瀛台賦。
宿源亦于是科登賢書,在禦試列。
是時每舉人一名,命護軍二員持刀夾兩旁,與試者悉惴惴其栗,幾不能下筆。
宿源即以燕都賦改竄成篇,頃刻而就。
世祖覽之稱善,欽定第二名。
鄧林梓,字肯堂,邑人也。
順治丁酉将赴省試,祈夢于韋蘇州廟,神示以「中式力田」四字。
肯堂竊意是科可中,但當從此知止,歸老田間,無望甲科矣。
迨榜發,邑中中陳溯潢。
溯潢父名式,力田者合之為「男」字,言中式男,鄧無分也。
錢錦城,字鏡先,宗伯孫也。
少以詩名,有集一卷,其家副憲為序。
嘗之京師,攜其集就正新城先生。
先生一見其序,即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