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丘耳夢錄乙集

關燈
霸王英雄,石崇豪富,韓信功勞,百年身浮萍風掃,一場話傀儡肩挑,一品當朝,萬貫纏腰,有一日那話來時,呀的聲,難躲難逃。

    [江兒水]:歎了口長籲氣,落了些無下稍,惹了些蝸角胡厮鬧,抟了些蠅頭苦更焦,看他天涯歲寄經營擾,去昭顔給還衰貌,碌碌奔波,到不如酒風頭,便宜了。

    [雁兒落]:俺而今塌了天尋不着,俺又無孩子們來聒吵,俺蘆花被暖似錦絞绡,俺草茅檐下不讓蓬萊島,俺綠楊池景不減西湖妙,俺散幽情、繞林泉、步畫橋、山樵溪釣歸來早,斷簡殘編撩興高,終日把瑤琴獨抱,土炕上獻牙,歪帶着巾子,翻披着布襖。

    [得勝令]:中間裡坐着個老兒叨,兩邊廂列着些家中寶。

    一個家喜孜孜抱酒壺,一個家慌張張燒茶铫。

    呀,瓶兒裡忙把螃蟹炒,鍋兒裡爛将蔓精燒,霎時間,直嚷的參兒落,把一個甕頭清撇到糟,叨騷唱一會,喎喎學驢叫。

    窈窕舞一回,捕塌跌一交。

    [僥僥令]:鋪着個連裈,倒枕着扇窖料瓢,睡一兒忽噜噜安穩覺,那管他紅日三杆曬着腰。

    [尾]:從今悟卻邯鄲道,水底休将明月撈,老犍墒溝裡倒一倒。

     其《自歎》,[雙調新水令]雲:融融紅日映山窗,攬青銅幾番惆帳,心驚歲月指點舊行藏,逝矣流光,又早五旬之上。

    [駐馬聽]薄雲殘陽,百事無成倍慘傷,悒悒怅怅,朝來風雨總難量。

    看這個蠅頭蝸角等尋常,都做了鏡花水月誰承望。

    子細端詳,主人翁不似年時壯。

    [水仙子]:隻見短發凋飕寸寸霜,病齒玲珑個個長,亂紋穿滿腮額眶,這三般心自想,老來催心事悒怏。

    富貴運逢枭煞,兒女星坐空亡,歎浮生枉自忙。

    [沉醉東風]:愁擔兒沉沉難放,苦葫蘆暗暗自嘗。

    臨崖樹,水早沖;枯根草,霜偏降。

    似俺這福薄人百孔千瘡,無那無能可怎當,誰替俺憩息半晌。

    [折桂令]:母年高菽水清涼,病喘系系,風燭難防,門戶蕭條,田園荒蕪,骨肉參商。

    厮守的老伴妻,殘疾羸尪,傳家的豚犬侄,蠢懦孤孀,世态炎涼,人事周章,觸目驚駭,舉手怆惶。

    [離亭晏歇拍煞]:又無個爹親娘舅相憑仗,又無個三兄六弟相依傍,正遇着歲殘年荒,孟嘗[常]君緊閉門,龐居士牢封囤,王十萬忙收帳。

    無一粒站腳糧,那得根剔牙棒,也叫人無的思量,空有些爛文章,怎生嚼,喬字貼不堪煮,破書櫃不中向,隻落的愁腸日九回,再休提豪氣三千丈。

    聽從頭細講,本是五百劫欠冤債的蒼生,又堕在黃蘖海,叫我遭疼受癢。

     訓兒小說 布衣曹振寰先生應聲,有《訓兒小說》一書。

    先叔理天雄時,曾刻于署中,且序之,略曰:振寰為吾邑世家。

    業儒未就,逃名遠村溪山自娛。

    非親知大故,足迹不履市城。

    晚歲益力于學,日督兩郎躬親鋤耒,暇隙即課以詩書。

    耕讀而外,淡然無營矣。

    餘髫年與振寰同研席,稱莫逆交。

    庚午冬以公車之役下帷其家,見二子出入周旋,整齊嚴肅,全無哕噫嚏咳、欠伸跛倚習氣。

    怪而叩之,乃出其《訓兒小說》以示。

    披覽數過,踞理尊而不僻,位身峻而不傲,洞徹物情而不涉于怒詈叫嚣,語語皆尋常軌物,而大學誠正之義寓乎其中,匪僅後學津梁已也。

    凡體味乎茲者,庶幾知海寓山城中不乏尚德之隐君子乎?謹錄數則于左:耕讀,儒家之常,然古人下字不無斟酌,蓋曰學者以治生為本。

    耕而不讀,不過樸陋無文,尚不失仰事俯育之資;讀而不耕,幸而成上也,不幸而無成,又貧乏無資,其一種酸寒骨态,視寬博為不可去,視農務為不可親,甚至賤耕夫為牛馬,羞耒耜為桎梏,勢将填溝壑,猶曰貧者士之常。

    及其年老志衰,饑寒漸迫,欲耕不能,或村中乞館,或衙内傭書,或趨豪門作食客,巧迎合以媚主人,工色笑以事奴仆,其間态狀種種甚憐。

    以是知先耕而後讀者不無意也。

    嘗思服垢敝者,晝入都邑不勝慚沮,及至入夜獨行或對畫中錦衣,則自忘其陋,何也?夜行無人,不見其形已,畫人無知識,不見其驕已。

    人之遇物如入無人之境。

    對畫中之人,則無入不自得矣。

    世有富貴驕人者,亦有貧賤驕人者,夫富貴而驕不可也,至若貧賤,本無可驕者,推其心不過曰:良貴在我,忘人之勢,無人之家也。

    第不思聖賢之旨,如所謂藐大人者,乃所以作士氣,抑谄媚之風耳,豈謂貧賤者可以勝氣加人哉,縱曰有道即周公之才美,一驕且不足觀,況不及周公萬萬者乎?彼負氣者,視貧賤為可尊,一見富貴辄施傲慢,以求尊禮,不知何所見而然也。

    故無論富貴賤貧,總以謙下為盛德焉。

     初學者譬如食物不辨美惡,誤食則傷人,故有迹同而味異不可不辨者,謙與谄是矣。

    夫謙之于人也,其語言動作以下人為主;而谄之于人也,其語言動作亦以下人為主,是其迹同也。

    然而谄之下人也,所以媚人之悅;而謙之下人也,所以養己之和,是其味則大相懸矣。

     七情之中,損生害事者莫如怒,易發難遏者,亦莫如怒。

    怒也者,怒其害己也。

    予思豺狼之于人也,其害不甚慘乎?然而人皆畏之,皆欲殺之,而未有怒之者,以其為禽獸無知,不可以人理相責也,所以為人者,以其有是理也。

    人而無禮,尚可謂人乎?安見夫禽獸而禽獸者為不足怒,人而不人者為可怒乎?第患自入于禽獸耳。

     從來世事私不勝理,理不勝勢,明哲保身,不以寡敵衆,不以弱敵強,不以賤抗貴,不以貧鬥富。

    兵法有曰:不若者避之,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語雲:與弱不欺,與強不服。

    弱不欺誠盛德也,強不服是好勇鬥狠之愚人,不可為訓。

    欲上人者,莫若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