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彖占七八,爻占九六。
一爻變者以變爻占,是爻占九六也。
六爻皆不變及變兩爻以上者,占之彖辭,是彖占七八也。
公子重耳筮得貞屯悔豫皆八,董因筮得泰之八,穆姜筮得艮之八,凡陰不變者為八也。
從入八。
會意。
力竹切。
三部。
凡六之屬皆從六。
文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六部 标題:七qī 注解:昜之正也。
易用九不用七,亦用變不用正也。
然則凡筮陽不變者當為七。
但左傳、國語未之見。
從一,微侌從中衺出也。
謂??。
親吉切。
十二部。
凡七之屬皆從七。
文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七部 标題:九jiǔ 注解:昜之變也。
列子、春秋□露、白虎通、廣雅皆雲:九,究也。
象其屈曲究盡之形。
許書多作诘诎,此雲屈曲,恐後人改之。
舉有切。
三部。
凡九之屬皆從九。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九部 标題:馗kuí 注解:九□道也。
釋宮曰:九□謂之馗。
韓詩:施于中馗。
佀龜背,故謂之馗。
龜背中高而四下,馗之四面無不可通,似之。
龜古音如姬,如鸠。
馗古音如求,以疊韻為訓也。
大徐本此下有馗高也三字,非是。
從九首。
會意。
首,猶向也。
故道字亦從首。
九亦聲。
古音在三部。
今渠追切。
逵,馗或從辵坴。
今毛詩作此字。
馗,高也,故從坴。
故字今增。
徐楚金雲:坴,高土也。
會意。
玉裁按坴亦聲。
〖注〗□,本字。
文二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九部 标題:禸róu 注解:獸足蹂地也。
足着地謂之厹。
以蹂釋厹,以小篆釋古文也。
先古文後小篆者,上部先□之例也。
象形,謂厶九聲。
人九切。
三部。
《爾疋》曰小徐作爾雅曰,是也。
此葢後人所改耳。
狐狸貛貉醜,其足□,其迹厹。
釋獸文。
狐狸貛,今作狸狐貒。
郭注:厹,指頭處也。
葢渾言之,凡迹皆曰厹。
分析言之,則各有名。
如爾雅所說。
凡厹之屬皆從厹。
蹂,篆文厹,爾雅音義雲:古文為蹂。
由不知說文之例而改之。
從足柔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禸部 标題:禽qín 注解:走獸總名。
釋鳥曰:二足而羽謂之禽,四足而毛謂之獸。
許不同者,其字從厹。
厹為□迹,鳥迹不雲厹也。
然則倉颉造字之本意,謂四足而走者明矣。
以名毛屬者名羽屬,此乃偁謂之轉移叚借。
及其久也,遂為羽屬之定名矣。
爾雅自其轉移者言之,許指造字之本言之。
凡經典禽字,有謂毛屬者,有謂羽屬者,有兼舉者。
故白虎通曰:禽者何。
鳥獸之總名。
從厹,象形,厹以像其足迹,兇以像其首。
今聲。
巨今切。
七部。
禽、離、兕頭相佀。
此猶魚尾同燕尾,能足同鹿足之意也。
〖注〗□,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禸部 标題:離chī 注解:山神也。
也字今補。
獸形。
形,各本作也,今正。
左傳:螭魅罔兩。
杜注:螭,山神,獸形。
周禮:地示物魅。
正義引服□左傳注螭,山神,獸形。
上林賦:蛟龍赤螭。
如淳注曰:螭,山神也,獸形。
按山神之字本不從蟲。
從蟲者,乃許所謂若龍而黃者也。
今左傳作螭魅,乃俗寫之訛。
東京賦作魑,亦是俗字。
徐铉于鬼部增魑字,誤矣。
薛綜二京解雲:魑魅,山澤之神也。
與許、服說同。
本是山神而形如獸,故其字從厹。
若今本作神獸,則大誤矣。
從禽頭。
謂兇也。
從厹,獸形則頭足皆獸矣。
從屮。
從屮,若巂字之首,像其冠耳。
竊謂當從山。
從山者,謂其為山神也。
音醜知切。
古音在十七部。
大徐呂支切。
歐陽喬說:離,猛獸也。
此别一義。
西都賦:拕熊螭。
李注引歐陽尚書說曰:螭,猛獸也。
漢書儒林傳:歐陽事伏生,世世相傳。
至會孫高字子陽,傳孫地餘,地餘子政。
由是尚書世有歐陽氏學。
□文志:歐陽章句三十一卷。
許雲歐陽喬者,葢卽高。
古喬高通用。
許作離,李善作螭者,俗亂之也。
此葢說今文坶誓。
史記作如豺如離,可證。
離離古通用。
周禮正義引服氏左傳注:螭,山神,獸形,或曰如虎而噉虎。
二說并列,正同許氏。
若俗本說文前說改為山神獸也,則與後說不别矣。
〖注〗□,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禸部 标題:萬wàn 注解:蟲也。
謂蟲名也。
叚借為十千數名,而十千無正字,遂久叚不歸,學者昧其本義矣。
唐人十千作萬,故廣韻萬與萬别。
從厹,葢其蟲四足像獸。
象形。
與蟲部□同,象形,葢萬亦□之類也。
無販切。
十四部。
〖注〗□、□、□,古文。
或省作萬。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禸部 标題:禹yǔ 注解:蟲也。
夏王以為名,學者昧其本義。
從厹,葢亦四足。
象形。
王矩切。
五部。
□,古文禹。
見漢書。
〖注〗□,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禸部 标題:□fèi 注解:周成王時,州靡國獻□□。
人身,反歱,足跟也。
作踵者,誤。
自□,□卽上唇弇其目,食人。
已上見周書王會篇。
郭樸雲:亦見尚書大傳。
北方謂之土蝼,博異名。
西山經說土蝼狀如羊而四角,不同此。
《爾雅》雲:“□□,如人,被發。
”讀若費,一名□陽。
許作枭陽,宋本及爾雅音義可證也。
他書多作枭羊者。
從厹,象形。
囟像其首。
〈□下□〉像其手執人。
符未切。
十五部。
爾雅釋文引許扶味反。
〖注〗□本字。
□。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禸部 标題:禼xiè 注解:蟲也。
殷玄王以為名,見漢書。
俗改用偰契字。
從厹,象形。
讀與偰同。
私列切。
十五部。
□,古文禼。
〖注〗□,同禼。
文七 重三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禸部 标題:嘼chù 注解:獸牲也。
爾雅釋文引字林嘼□也,說文嘼牲也。
今本說文作□也,乃後人以字林改說文耳。
嘼牲二字連
一爻變者以變爻占,是爻占九六也。
六爻皆不變及變兩爻以上者,占之彖辭,是彖占七八也。
公子重耳筮得貞屯悔豫皆八,董因筮得泰之八,穆姜筮得艮之八,凡陰不變者為八也。
從入八。
會意。
力竹切。
三部。
凡六之屬皆從六。
文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六部 标題:七qī 注解:昜之正也。
易用九不用七,亦用變不用正也。
然則凡筮陽不變者當為七。
但左傳、國語未之見。
從一,微侌從中衺出也。
謂??。
親吉切。
十二部。
凡七之屬皆從七。
文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七部 标題:九jiǔ 注解:昜之變也。
列子、春秋□露、白虎通、廣雅皆雲:九,究也。
象其屈曲究盡之形。
許書多作诘诎,此雲屈曲,恐後人改之。
舉有切。
三部。
凡九之屬皆從九。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九部 标題:馗kuí 注解:九□道也。
釋宮曰:九□謂之馗。
韓詩:施于中馗。
佀龜背,故謂之馗。
龜背中高而四下,馗之四面無不可通,似之。
龜古音如姬,如鸠。
馗古音如求,以疊韻為訓也。
大徐本此下有馗高也三字,非是。
從九首。
會意。
首,猶向也。
故道字亦從首。
九亦聲。
古音在三部。
今渠追切。
逵,馗或從辵坴。
今毛詩作此字。
馗,高也,故從坴。
故字今增。
徐楚金雲:坴,高土也。
會意。
玉裁按坴亦聲。
〖注〗□,本字。
文二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九部 标題:禸róu 注解:獸足蹂地也。
足着地謂之厹。
以蹂釋厹,以小篆釋古文也。
先古文後小篆者,上部先□之例也。
象形,謂厶九聲。
人九切。
三部。
《爾疋》曰小徐作爾雅曰,是也。
此葢後人所改耳。
狐狸貛貉醜,其足□,其迹厹。
釋獸文。
狐狸貛,今作狸狐貒。
郭注:厹,指頭處也。
葢渾言之,凡迹皆曰厹。
分析言之,則各有名。
如爾雅所說。
凡厹之屬皆從厹。
蹂,篆文厹,爾雅音義雲:古文為蹂。
由不知說文之例而改之。
從足柔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禸部 标題:禽qín 注解:走獸總名。
釋鳥曰:二足而羽謂之禽,四足而毛謂之獸。
許不同者,其字從厹。
厹為□迹,鳥迹不雲厹也。
然則倉颉造字之本意,謂四足而走者明矣。
以名毛屬者名羽屬,此乃偁謂之轉移叚借。
及其久也,遂為羽屬之定名矣。
爾雅自其轉移者言之,許指造字之本言之。
凡經典禽字,有謂毛屬者,有謂羽屬者,有兼舉者。
故白虎通曰:禽者何。
鳥獸之總名。
從厹,象形,厹以像其足迹,兇以像其首。
今聲。
巨今切。
七部。
禽、離、兕頭相佀。
此猶魚尾同燕尾,能足同鹿足之意也。
〖注〗□,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禸部 标題:離chī 注解:山神也。
也字今補。
獸形。
形,各本作也,今正。
左傳:螭魅罔兩。
杜注:螭,山神,獸形。
周禮:地示物魅。
正義引服□左傳注螭,山神,獸形。
上林賦:蛟龍赤螭。
如淳注曰:螭,山神也,獸形。
按山神之字本不從蟲。
從蟲者,乃許所謂若龍而黃者也。
今左傳作螭魅,乃俗寫之訛。
東京賦作魑,亦是俗字。
徐铉于鬼部增魑字,誤矣。
薛綜二京解雲:魑魅,山澤之神也。
與許、服說同。
本是山神而形如獸,故其字從厹。
若今本作神獸,則大誤矣。
從禽頭。
謂兇也。
從厹,獸形則頭足皆獸矣。
從屮。
從屮,若巂字之首,像其冠耳。
竊謂當從山。
從山者,謂其為山神也。
音醜知切。
古音在十七部。
大徐呂支切。
歐陽喬說:離,猛獸也。
此别一義。
西都賦:拕熊螭。
李注引歐陽尚書說曰:螭,猛獸也。
漢書儒林傳:歐陽事伏生,世世相傳。
至會孫高字子陽,傳孫地餘,地餘子政。
由是尚書世有歐陽氏學。
□文志:歐陽章句三十一卷。
許雲歐陽喬者,葢卽高。
古喬高通用。
許作離,李善作螭者,俗亂之也。
此葢說今文坶誓。
史記作如豺如離,可證。
離離古通用。
周禮正義引服氏左傳注:螭,山神,獸形,或曰如虎而噉虎。
二說并列,正同許氏。
若俗本說文前說改為山神獸也,則與後說不别矣。
〖注〗□,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禸部 标題:萬wàn 注解:蟲也。
謂蟲名也。
叚借為十千數名,而十千無正字,遂久叚不歸,學者昧其本義矣。
唐人十千作萬,故廣韻萬與萬别。
從厹,葢其蟲四足像獸。
象形。
與蟲部□同,象形,葢萬亦□之類也。
無販切。
十四部。
〖注〗□、□、□,古文。
或省作萬。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禸部 标題:禹yǔ 注解:蟲也。
夏王以為名,學者昧其本義。
從厹,葢亦四足。
象形。
王矩切。
五部。
□,古文禹。
見漢書。
〖注〗□,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禸部 标題:□fèi 注解:周成王時,州靡國獻□□。
人身,反歱,足跟也。
作踵者,誤。
自□,□卽上唇弇其目,食人。
已上見周書王會篇。
郭樸雲:亦見尚書大傳。
北方謂之土蝼,博異名。
西山經說土蝼狀如羊而四角,不同此。
《爾雅》雲:“□□,如人,被發。
”讀若費,一名□陽。
許作枭陽,宋本及爾雅音義可證也。
他書多作枭羊者。
從厹,象形。
囟像其首。
〈□下□〉像其手執人。
符未切。
十五部。
爾雅釋文引許扶味反。
〖注〗□本字。
□。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禸部 标題:禼xiè 注解:蟲也。
殷玄王以為名,見漢書。
俗改用偰契字。
從厹,象形。
讀與偰同。
私列切。
十五部。
□,古文禼。
〖注〗□,同禼。
文七 重三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禸部 标題:嘼chù 注解:獸牲也。
爾雅釋文引字林嘼□也,說文嘼牲也。
今本說文作□也,乃後人以字林改說文耳。
嘼牲二字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