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部分

關燈
普胡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 标題:鐉quān 注解:所□鈎門戶樞也。

    門戶樞有不利轉者,以此鈎轉之也。

    一曰治門戶器也。

    别一義。

    從金巺聲。

    此緣切。

    十四部。

    按玉篇釋為六兩,所劣切者。

    此尚書大傳馔訓六兩誤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 标題:鈔chāo 注解:叉取也。

    叉者,手指相逪也。

    手指突入其閑而取之,是之謂鈔。

    字從金者,容以金□諸器刺取之矣。

    曲禮曰:母剿說。

    剿卽鈔字之叚借也。

    今謂竊取人文字曰鈔,俗作抄。

    從金少聲。

    楚交切。

    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 标題:錔tà 注解:□金有所冃也。

    冃各本作冒。

    凡覆乎上者,頭衣之義之引申耳。

    輨下曰:毂端錔也。

    錔取重沓之意,故多借沓為之。

    漢外戚傳:切皆銅沓黃金塗。

    謂以銅冒門限,以黃金塗銅也。

    高注呂覽郈氏金距雲:以利□作假距,沓其距上。

    卽服注左傳以金錔距也。

    手部□下曰:亦曰韬也。

    從金沓聲。

    形聲包會意。

    他荅切。

    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 标題:銽ɡuā 注解:□也。

    未聞。

    從金□聲。

    古□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 标題:鉻luò 注解:□也。

    □者,鬀髪也。

    亦謂之鉻。

    俗作□,作□。

    從金各聲。

    盧各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 标題:□zhǎn 注解:伐擊也。

    從金亶聲。

    旨善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 标題:镞zú 注解:利也。

    今用為矢鏠之族。

    與許不同,疑後所增字。

    從金族聲。

    作木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 标題:鈌jué 注解:刺也。

    從金夬聲。

    于決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 标題:鏉shòu 注解:利也。

    玉篇、廣韻雲:□生鏉也。

    亦曰鉎。

    此今義,非古義也。

    古雲□繡作采。

    從金欶聲。

    所右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 标題:鐂liú 注解:殺也。

    般庚:重我民,無盡劉。

    君奭:鹹劉厥敵。

    左傳成十三年:□劉我邊垂。

    釋诂:劉,殺也。

    書孔傳、左杜注同。

    從金刀。

    此會意。

    從金,殺義未着,必從金刀而後着。

    丣聲。

    丣者,古文酉也。

    力求切。

    三部。

    此篆二徐皆作鐂,别無劉篆。

    鐂,古書□用。

    古未有姓鐂者,且與殺義不協。

    其義訓殺,則其文定當作劉。

    楚金疑脫劉篆,又疑鐂之丣下本作刀,轉寫訛田。

    後說是也。

    竹部有□,劉聲。

    水部有浏,劉聲。

    又劉劉,杙。

    又劉向、劉歆。

    以許訂許,此必作劉。

    若無劉字,劉聲無本矣。

    今辄更正篆文,以□斷衆疑。

    至若此字丣聲、非丣聲,絕無可疑者。

    二徐固皆不誤。

    葢凡丣聲之字皆取疊韻而又雙聲。

    丣戼皆在古音第三部,而各有其雙聲,故二聲不可淆混。

    東漢一代持卯金刀之說,     謂東卯西金,從東方王于西也。

    此乃谶緯鄙言。

    正馬頭人,人持十,屈中,止句一例。

    所謂不合孔氏古文,謬于史籒之野言。

    許之所以造說文者,正為此等。

    矯而煣之,□而桰之,使六書大明。

    以視何休之恃此說經,其相去何如也。

    正劉為劉,許君之志也。

    或疑其有忌諱而隠之。

    夫改字以惑天下後世,君子不出于此。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 标題:錉mín 注解:業也。

    賈人占錉。

    從金昏聲。

    武巾切。

    十二部。

    按此字必後人所增,必當□者。

    史、漢賈人缗錢字從纟。

    李匪曰:缗,絲也,以貫錢也。

    引詩維絲伊缗。

    如淳引胡公雲:缗錢為缗者,詩雲氓之蚩蚩,抱布貿絲,故謂之缗也。

    不知何人因二千一算改為錉字。

    正如矢族改為镞耳。

    以業訓之,尤不可通。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 标題:巨jù 注解:大剛也。

    孫卿議兵篇曰:宛巨□釶,慘如蠭虿。

    史記禮書本之曰:宛之巨□施,鑽如蠭虿。

    徐廣雲:大剛曰巨。

    按引申為巨大字。

    從金巨聲。

    其呂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 标題:鎕tánɡ 注解:鎕銻,雙聲字。

    火齊也。

    玉部曰:玟瑰,火齊也。

    然則鎕銻卽玟瑰也。

    廣韻:火齊似雲母,重沓而開,色黃赤似金,出日南。

    齊讀去聲。

    從金唐聲。

    徒郞切。

    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 标題:銻tí 注解:鎕銻也。

    從金弟聲。

    杜兮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 标題:鈋é 注解:吪圜也。

    嘩動也。

    謂本不圜,變化而圜也。

    廣韻曰:鈋,刓也,去角也。

    從金化聲。

    五禾切。

    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 标題:鐜duī 注解:下□也。

    鐜之言隤也,故為下垂。

    一曰千斤椎。

    椎所以擊也。

    周禮注:槍雷椎揨。

    千斤椎,若今衆舉以築地者是也。

    秦始皇造□镦,重不可勝,刻作力士像以祭之,镦乃可移動。

    若朱亥袖四十斤□椎,張良為□椎重百廿斤,皆其細也。

    從金□聲。

    都回切。

    古音敦。

    十三部。

    按下□、千斤椎二義皆镦之餘義。

    矛□柲下銅鐏下□而重,引伸之為此二義。

    葢後人分别增一篆,改镦篆為□耳,似□之無不可者。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 标題:鍒róu 注解:□之耎也。

    耎猶偄也。

    偄者,弱也。

    鍒正為巨之反。

    從金柔,柔亦聲。

    耳由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 标題:錭táo 注解:鈍也。

    今俗謂挫抑人為錭鈍。

    讀如刀。

    從金周聲。

    徒刀切。

    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 标題:鈍dùn 注解:錭也。

    古亦叚頓為之。

    從金屯聲。

    徒困切。

    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 标題:□qí 注解:利也。

    周易:喪其資斧。

    子夏傳及衆家并作齊。

    應劭雲:齊,利也。

    然則□為正字,齊為叚借字。

    從金□聲,讀若齊。

    徂奚切。

    十五部。

    〖注〗□,或體。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四卷□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