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部分

關燈
标題:田tián 注解:敶也。

    各本作陳。

    今正。

    敶者,列也。

    田與敶古皆音陳,故以□韻為訓,取其敶列之整齊謂之田。

    凡言田田者,卽陳陳相因也。

    陳陳當作敶敶。

    陳敬仲之後為田氏。

    田卽陳字,叚田為陳也。

    樹榖曰田。

    穜菜曰圃,樹果曰園,見囗部。

    象形。

    各本作象四。

    今依韻會正。

    今人謂為從囗從十,非許意也。

    此象甫田之形。

    毛公曰:甫田謂天下田也。

    待年切。

    古音如陳。

    十二部。

    囗十,千百之制也。

    此說象形之恉。

    謂囗與十合之,所以象阡陌之一縱一橫也。

    各本作阡陌。

    □部無此二字。

    今正。

    周禮遂人曰,凡治野:夫閑有遂,遂上有徑。

    十夫有溝,溝上有畛。

    百夫有洫,洫上有塗。

    千夫有浍,浍上有道。

    萬夫有川,川上有路,以達于畿。

    百夫之塗謂之為百,千夫之道謂之為千,言千百以包徑畛路也。

    南畞則□縱遂橫,溝縱洫橫,浍縱川橫,遂徑畛塗道路縱橫同之。

    東畞則□橫遂縱,溝橫洫縱,浍橫川縱,徑畛塗道路之橫縱同之。

    故十與囗皆象其縱橫也。

    阡陌則俗字也。

    凡田之屬皆從田。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田部 标題:町tīnɡ 注解:田踐處曰町。

    玉裁按此踐字疑淺人所增。

    廣韻靑韻注曰田處。

    迥韻注曰田塸。

    塸者,俗區字。

    田處者,謂人所田之處。

    淺人以二字古奧,乃因下文町疃為禽獸踐處,妄增之。

    左傳:町原防。

    杜曰:原防不得方正如井田,别為小頃町。

    賈逵曰:原防之地,九夫為町,三町而當一井。

    急就篇頃町畍畞。

    顔注:平地為町。

    一曰町,治田處也。

    西京賦編町成篁。

    薛注:町謂□畞也。

    釋名州國篇曰:鄭,町也。

    其地多平,町町然也。

    論衡:町町若荊轲之廬。

    詩毛傳曰:墠,除地町町者。

    皆謂平坦,于踐義不相涉。

    從田丁聲。

    他頂切。

    十一部。

    廣韻有平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田部 标題:□ruán 注解:城下田也。

    所謂附郭之田也。

    張晏雲:城旁地也。

    一曰□,郄也。

    郄當作隙。

    古隙郄字相叚借。

    曲禮郄地,卽隙地也。

    地,各本訛作也。

    今正。

    河渠書、溝洫志皆雲故盡河堧棄地。

    韋蛁曰:河堧,謂緣河邊地。

    食貨志:趙過試以離宮卒田其宮堧地。

    師古曰:堧,餘地。

    史記五宗世家:臨江王侵廟堧垣為宮。

    史記鼌錯列傳、漢書申屠嘉傳、鼌錯傳皆雲錯□大上皇廟堧垣。

    古者廟有垣,垣外有堧,堧之竟複有垣以闌之,是為堧垣。

    臨江王、鼌錯皆侵毀堧垣者也。

    堧者,河外宮廟外沿邊隙地也。

    其字作堧,同。

    從田耎聲。

    而緣切。

    十四部。

    又乃卧切。

    按此字從需者訛。

    玉篇雲:□正,□俗。

    堧正,壖俗。

    是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田部 标題:疇chóu 注解:耕治之田也。

    耕者,□也。

    □其田而治之,其田曰□。

    有謂麻田曰□者,劉向說苑、蔡邕月令章句、韋昭國語注、如淳漢書注同。

    此别為一說,非許義也。

    有謂□為畍埒小畔際者,劉逵蜀都注、張載魏都注之說。

    亦非許義。

    許謂耕治之田為□,耕治必有耦,且必非一耦。

    故賈逵注國語曰:一井為□。

    杜預注左傳曰:并畔為□。

    并畔則二井也。

    引申之,高注國策、韋注漢書:□,類也。

    王逸注楚辝:二人為匹,四人為□。

    張晏注漢書:□,等也。

    如淳曰:家業世世相傳為□。

    考國語:人與人相□,家與家相□。

    戰國策曰:夫物各有□。

    漢書曰:□人子弟,□其爵邑。

    王粲賦:顯敞寡□。

    曹植賦:命□嘯侶。

    葢自唐以前無不用從田之□,絕無用從人之俦訓類者。

    此古今之變,不可不知也。

    楊倞注荀郷乃雲□當為俦矣。

    從田□,象耕田溝诘诎也。

    依韻會本訂。

    耕田溝,謂畎也。

    不必正直,故雲诘诎。

    直由切。

    三部。

    隸作疇。

    □,□或省。

    口部□,以□為聲。

    老部□,以□為聲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田部 标題:疁liú 注解:燒穜也。

    篇、韻皆雲:田不耕,火種也。

    謂焚其艹木而下種。

    葢治山田之法為然。

    史記曰:楚越之地或火耕。

    杜甫夔府詩:燒畬度地偏。

    從田翏聲。

    力求切。

    三部。

    《漢律》曰:“疁田茠艹。

    ”二者皆農事。

    茠或薅字,見蓐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田部 标題:畬yú 注解:二歲治田也。

    二各本作三。

    今正。

    周易音義雲:畬,馬曰田三歲,說文雲二歲治田。

    此許作二之證。

    考釋地曰:一歲曰葘,二歲曰新田,三歲曰畬。

    小雅、周頌、毛傳同。

    馬融、孫炎、郭□皆同。

    鄭注禮記、坊記、許造說文、虞翻注易無妄皆雲二歲曰畬。

    許全書多宗毛公,而意有未安者則不從。

    此其一也。

    葘,艹部雲反耕田也。

    反耕者,初耕反艹,一歲為然。

    二歲則用力漸舒矣。

    畬之言舒也。

    三歲則為新田。

    從田餘聲。

    以諸切。

    五部。

    《易》曰:“不葘,畬田。

    ”田汲古以為衍,而空一字。

    宋本皆有之。

    葢兇字之誤。

    許所據與坊記所引同也。

    周易無妄六二爻辭。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田部 标題:□róu 注解:龢田也。

    考工記車人為耒,堅地欲直庛,柔地欲句庛。

    地官草人:墳壤用豕。

    鄭曰:墳壤,潤解也。

    曰柔地,曰潤解皆龢田之謂,對剛土而言。

    從田柔,會意。

    柔亦聲。

    耳由切。

    三部。

    鄭有□,地名也。

    鄭語:史伯對桓公曰:若克二邑鄢、蔽、補、丹、依、□、曆、華,君之土也。

    韋注:言克虢郐,則此八邑皆可得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田部 标題:畸jī 注解:□田也。

    □各本作殘。

    今正。

    殘者,賊也。

    □者,禽獸所食餘也。

    因之凡餘謂之□,今則殘行而□廢矣。

    殘田者,餘田不整齊者也。

    凡奇零字皆應于畸引申用之,今則奇行而畸廢矣。

    從田奇聲。

    居宐切。

    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田部 标題:□cuó 注解:□薉田也。

    薉字依集韻、類篇、韻會所據補。

    □而且蕪之田也,是曰□。

    從田□聲。

    昨何切。

    十七部。

    《詩》曰:“天方薦□。

    ”小雅節南山文。

    毛詩作瘥。

    傳雲:薦,重。

    瘥,病。

    許此所引,葢或三家詩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田部 标題:畮mǔ 注解:六尺為步,步百為畮。

    司馬法如是。

    王制曰:方一裡者為田九百畮。

    謂方裡而井。

    秦田二百四十步為畮。

    秦孝公之制也。

    商鞅開阡陌封疆。

    則鄧展曰:古百步為畮。

    漢時二百四十步為畮。

    按漢因秦制也。

    從田每聲。

    莫後切。

    古音在一部。

    畞,畮或從十久。

    十者,阡陌之制。

    久聲也。

    每久古音皆在一部。

    今惟周禮作畮。

    五經文字曰:經典相承作□。

    幹祿字書曰:□通畞正。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田部 标題:甸diàn 注解:天子五百裡内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