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培péi
注解:培敦,土田山川也。
左傳,祝鮀曰:分魯土田倍敦。
釋文曰:倍本亦作陪。
許所見作培為是矣。
杜雲:倍,增也。
敦,厚也。
左氏但言土田。
而魯頌曰:錫之山川,土田附庸。
大雅曰:告于文人,錫山土田。
毛傳曰:諸侯有大功德,賜之名山土田附庸。
魯頌箋雲:策命伯禽,使為君于東,加賜之以山川土田及附庸,令專統之。
王制曰:名山大川不以封,諸侯附庸則不得專臣也。
按封建所加厚曰培敦,許合詩以釋左也。
引申為凡裨補之偁。
從土□聲。
蒲回切。
按古音在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埩zhēnɡ 注解:治也。
治土曰埩。
廣韻曰:埩,魯城北門池也。
公羊傳作争,許水部作淨。
從土争聲。
疾郢切。
十一部。
廣韻側莖切。
其埩門字士耕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墇zhànɡ 注解:□也。
擁者,袌也。
袌,許之抱字,謂圍抱以擁水也。
疑當作邕,邕俗作雝。
廣韻:墇,壅也。
壅又雍之俗。
此與障音同義小異。
祭法,魯訓鲧鄣洪水當作此墇字。
韋昭曰:防也。
從土章聲。
之亮切。
十部。
廣韻亦平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cè 注解:遏遮也。
未聞。
從土則聲。
初力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垠yín 注解:地□□也。
咢字各本無。
今補。
玄應書卷八引圻,地圻咢也。
文□七發注引圻,地圻堮也。
堮者,後人增土。
咢則許書本然。
淺人以咢為怪,因或改或删耳。
按古者邊畍謂之垠咢。
周禮典瑞,辀人,禮記郊特牲,少儀,哀公問五注皆雲圻鄂。
圻或作沂。
張平子西京賦作垠锷。
注引許氏淮南子注曰:垠锷,端厓也。
甘泉賦李注曰:鄂,垠鄂也。
按垠亦作圻,或作沂者叚借字。
淮南書亦作□。
玉篇曰:古文也。
咢作鄂作锷者,皆叚借字。
或作□作□者,異體也。
咢者,嘩訟也。
叚借之,毛詩鄂不韡韡。
鄂葢本作咢。
毛傳曰:咢猶咢咢然,言外發也。
箋雲:承華者曰咢,不當作柎。
柎,咢足也。
毛意本謂花瓣外出者。
鄭箋則以詩上句為華,不謂蒂。
故謂咢為下系于蒂,而上承華瓣者。
毛雲:咢咢猶今人雲齾齾。
毛、鄭皆謂其四出之狀。
長笛賦注,字林始有從卪之鄂,垠咢字之别體也。
俗卪阝混殽,故作鄂不作卾,物之邊畍有齊平者。
有高起者,有捷業如鋸齒者,故統□之曰垠咢。
有單言垠,單言咢者。
如甘泉賦旣雲亾鄂,又曰無垠是也。
故許以地垠咢釋垠。
廣韻曰:圻,圻堮,又岸也。
正本說文。
從土□聲。
語斤切。
十三部。
廣韻又語巾切。
一曰岸也。
岸者,水厓陖而高者也。
亦曰垠。
圻,垠或從斤。
斤聲也。
古斤聲與幾聲合韻冣近。
故周禮故書畿為近,田部曰:以遠近言之則言畿也。
鄭曰:畿猶限也。
是王畿可作王圻。
王圻亦可作王垠也。
〖注〗□、□、□,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墠shàn 注解:野土也。
野者,郊外也。
野土者,于野治地除艹。
鄭風:東門之壇。
壇卽墠字。
傳曰:除地町町者。
町町,平意。
左傳:楚公子圍逆女于鄭。
鄭人請墠聽命。
楚人曰:若野賜之,是委君況于草莽也,可見墠必在野也。
鄭子産草舍不為壇,壇卽墠字,可見墠必除草也。
周書為三壇同墠。
此壇高,墠下之證也。
祭法:王立七廟,二祧,一壇一墠。
注曰:封土曰壇,除地曰墠。
此壇,墠之别也。
築土曰封,除地曰禅。
凡言封禅,亦是壇墠而已。
經典多用壇為墠,古音略同也。
從土單聲。
常衍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垑chǐ 注解:恃也。
廣韻曰:垑,恃土地也。
疑所見是完本。
恃土地者,自多其土地,故字從多土。
玉篇:垑,治土地名。
恐有錯誤矣。
釋诂曰:恀,恃也。
謂自多之意。
一說爾雅葢本作垑,故許同之。
從土多聲。
尺氏切。
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壘lěi 注解:軍壁也。
萬二千五百人為軍,行軍所駐為垣曰軍壁。
壘之言絫也。
壘與壘字音義皆别。
周禮量人:營軍之壘舍。
鄭雲:軍壁曰壘。
晉語趙鞅使尹铎堕晉陽壘培。
韋曰:壘墼曰培。
從土,靁省聲。
各本作畾聲。
無此字。
今正。
力委切。
按力委,誤也。
當依廣韻力軌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垝ɡuǐ 注解:毀垣也。
當曰:垝垣,毀垣也。
衛風氓曰:乗彼垝垣。
傳曰:垝,毀也。
下文雲。
毀,缺也。
從土危聲。
過委切。
十六部。
《詩》曰:“乘彼垝垣。
”陒,垝或從□。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圮pǐ 注解:毀也。
廣韻,岸毀,又覆也。
從土己聲。
符鄙切。
古音在一部。
《虞書》曰:虞當作唐。
說在禾部。
“方命圮族。
”堯典文。
□,圮或從手,配省,非聲。
大徐作從手,從非,配省聲。
未知孰是。
此葢卽屵部之□嶏字,其音義皆略同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垔yīn 注解:□也。
按此字古書多作堙,作陻。
眞字乃廢矣。
左傳井堙木刊服注:周語堕高堙庳韋注皆同此。
從土□聲。
于眞切。
古音在十三部。
《尚書》曰:大徐尚書曰。
小徐書曰皆誤。
“鲧垔洪水。
”周書鴻範文。
左傳與許例雲商書。
陻,垔或從□。
□,古文垔如此。
上從古文西。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塹qiàn 注解:坑也。
江沅曰:坑,阆也。
阆,門高大之皃。
門之高大,坑之深廣,相似也,故□部坑阆也。
卽綿傳之坑高貌,古毛詩葢作臯門有坑耳。
塹則與坑之深廣同義,玉裁按江說是也。
左氏傳注:塹,溝塹也。
廣韻曰:遶城水也。
史記李斯列傳,陗塹之勢異。
塹乃漸之叚借,謂鬥直者與陂陀者之勢不同也。
從土斬聲。
依韻會如此。
七豓切。
八部。
一曰大也。
大下疑奪一字,今無考。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埂ɡěnɡ 注解:秦謂坑為□。
秦謂坑塹曰埂。
二字音略同。
此與釋诂坑壑隍漮虛也同義。
若廣
左傳,祝鮀曰:分魯土田倍敦。
釋文曰:倍本亦作陪。
許所見作培為是矣。
杜雲:倍,增也。
敦,厚也。
左氏但言土田。
而魯頌曰:錫之山川,土田附庸。
大雅曰:告于文人,錫山土田。
毛傳曰:諸侯有大功德,賜之名山土田附庸。
魯頌箋雲:策命伯禽,使為君于東,加賜之以山川土田及附庸,令專統之。
王制曰:名山大川不以封,諸侯附庸則不得專臣也。
按封建所加厚曰培敦,許合詩以釋左也。
引申為凡裨補之偁。
從土□聲。
蒲回切。
按古音在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埩zhēnɡ 注解:治也。
治土曰埩。
廣韻曰:埩,魯城北門池也。
公羊傳作争,許水部作淨。
從土争聲。
疾郢切。
十一部。
廣韻側莖切。
其埩門字士耕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墇zhànɡ 注解:□也。
擁者,袌也。
袌,許之抱字,謂圍抱以擁水也。
疑當作邕,邕俗作雝。
廣韻:墇,壅也。
壅又雍之俗。
此與障音同義小異。
祭法,魯訓鲧鄣洪水當作此墇字。
韋昭曰:防也。
從土章聲。
之亮切。
十部。
廣韻亦平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cè 注解:遏遮也。
未聞。
從土則聲。
初力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垠yín 注解:地□□也。
咢字各本無。
今補。
玄應書卷八引圻,地圻咢也。
文□七發注引圻,地圻堮也。
堮者,後人增土。
咢則許書本然。
淺人以咢為怪,因或改或删耳。
按古者邊畍謂之垠咢。
周禮典瑞,辀人,禮記郊特牲,少儀,哀公問五注皆雲圻鄂。
圻或作沂。
張平子西京賦作垠锷。
注引許氏淮南子注曰:垠锷,端厓也。
甘泉賦李注曰:鄂,垠鄂也。
按垠亦作圻,或作沂者叚借字。
淮南書亦作□。
玉篇曰:古文也。
咢作鄂作锷者,皆叚借字。
或作□作□者,異體也。
咢者,嘩訟也。
叚借之,毛詩鄂不韡韡。
鄂葢本作咢。
毛傳曰:咢猶咢咢然,言外發也。
箋雲:承華者曰咢,不當作柎。
柎,咢足也。
毛意本謂花瓣外出者。
鄭箋則以詩上句為華,不謂蒂。
故謂咢為下系于蒂,而上承華瓣者。
毛雲:咢咢猶今人雲齾齾。
毛、鄭皆謂其四出之狀。
長笛賦注,字林始有從卪之鄂,垠咢字之别體也。
俗卪阝混殽,故作鄂不作卾,物之邊畍有齊平者。
有高起者,有捷業如鋸齒者,故統□之曰垠咢。
有單言垠,單言咢者。
如甘泉賦旣雲亾鄂,又曰無垠是也。
故許以地垠咢釋垠。
廣韻曰:圻,圻堮,又岸也。
正本說文。
從土□聲。
語斤切。
十三部。
廣韻又語巾切。
一曰岸也。
岸者,水厓陖而高者也。
亦曰垠。
圻,垠或從斤。
斤聲也。
古斤聲與幾聲合韻冣近。
故周禮故書畿為近,田部曰:以遠近言之則言畿也。
鄭曰:畿猶限也。
是王畿可作王圻。
王圻亦可作王垠也。
〖注〗□、□、□,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墠shàn 注解:野土也。
野者,郊外也。
野土者,于野治地除艹。
鄭風:東門之壇。
壇卽墠字。
傳曰:除地町町者。
町町,平意。
左傳:楚公子圍逆女于鄭。
鄭人請墠聽命。
楚人曰:若野賜之,是委君況于草莽也,可見墠必在野也。
鄭子産草舍不為壇,壇卽墠字,可見墠必除草也。
周書為三壇同墠。
此壇高,墠下之證也。
祭法:王立七廟,二祧,一壇一墠。
注曰:封土曰壇,除地曰墠。
此壇,墠之别也。
築土曰封,除地曰禅。
凡言封禅,亦是壇墠而已。
經典多用壇為墠,古音略同也。
從土單聲。
常衍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垑chǐ 注解:恃也。
廣韻曰:垑,恃土地也。
疑所見是完本。
恃土地者,自多其土地,故字從多土。
玉篇:垑,治土地名。
恐有錯誤矣。
釋诂曰:恀,恃也。
謂自多之意。
一說爾雅葢本作垑,故許同之。
從土多聲。
尺氏切。
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壘lěi 注解:軍壁也。
萬二千五百人為軍,行軍所駐為垣曰軍壁。
壘之言絫也。
壘與壘字音義皆别。
周禮量人:營軍之壘舍。
鄭雲:軍壁曰壘。
晉語趙鞅使尹铎堕晉陽壘培。
韋曰:壘墼曰培。
從土,靁省聲。
各本作畾聲。
無此字。
今正。
力委切。
按力委,誤也。
當依廣韻力軌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垝ɡuǐ 注解:毀垣也。
當曰:垝垣,毀垣也。
衛風氓曰:乗彼垝垣。
傳曰:垝,毀也。
下文雲。
毀,缺也。
從土危聲。
過委切。
十六部。
《詩》曰:“乘彼垝垣。
”陒,垝或從□。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圮pǐ 注解:毀也。
廣韻,岸毀,又覆也。
從土己聲。
符鄙切。
古音在一部。
《虞書》曰:虞當作唐。
說在禾部。
“方命圮族。
”堯典文。
□,圮或從手,配省,非聲。
大徐作從手,從非,配省聲。
未知孰是。
此葢卽屵部之□嶏字,其音義皆略同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垔yīn 注解:□也。
按此字古書多作堙,作陻。
眞字乃廢矣。
左傳井堙木刊服注:周語堕高堙庳韋注皆同此。
從土□聲。
于眞切。
古音在十三部。
《尚書》曰:大徐尚書曰。
小徐書曰皆誤。
“鲧垔洪水。
”周書鴻範文。
左傳與許例雲商書。
陻,垔或從□。
□,古文垔如此。
上從古文西。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塹qiàn 注解:坑也。
江沅曰:坑,阆也。
阆,門高大之皃。
門之高大,坑之深廣,相似也,故□部坑阆也。
卽綿傳之坑高貌,古毛詩葢作臯門有坑耳。
塹則與坑之深廣同義,玉裁按江說是也。
左氏傳注:塹,溝塹也。
廣韻曰:遶城水也。
史記李斯列傳,陗塹之勢異。
塹乃漸之叚借,謂鬥直者與陂陀者之勢不同也。
從土斬聲。
依韻會如此。
七豓切。
八部。
一曰大也。
大下疑奪一字,今無考。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埂ɡěnɡ 注解:秦謂坑為□。
秦謂坑塹曰埂。
二字音略同。
此與釋诂坑壑隍漮虛也同義。
若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