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部分

關燈
是塡□塵三字音同。

    故鄭箋東山雲:古者聲塡□塵同也。

    塵為叚借字。

    葢古經有作塵者,今新陳字作陳,非古也,而古音之存者也。

    詩詞内作鎭,亦是此字。

    從土眞聲。

    植鄰切。

    今待□切。

    十部。

    〖注〗□,古文塡。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坦tǎn 注解:安也。

    論語曰:君子坦蕩蕩。

    按魯讀為坦湯湯,此如陳風子之湯兮。

    傳曰:湯,蕩也。

    謂湯為蕩之叚借字也。

    司馬相如賦叚壇為坦。

    從土旦聲。

    他但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坒bì 注解:地相次坒也。

    依小徐及玉篇、廣韻作次坒。

    大徐作次比。

    衛大夫貞子名坒。

    句有誤。

    北宮貞子名喜,不名坒。

    又衛有褚師比谥聲子,不谥貞子。

    從土比聲。

    毗至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堤dǐ 注解:滞也。

    滞者,冰也。

    按此篆與坁篆音義皆同。

    國語曰:戾久将底,底箸滞淫。

    左傳曰:勿使有所壅閉湫底。

    杜雲:底,滞也。

    釋诂:底底皆訓止也。

    底字與坁堤字,音雖别而義略同。

    俗用堤為堤,則非。

    從土是聲。

    丁禮切。

    按本在紙韻,讀如氏。

    後乃轉入荠韻。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埙xūn 注解:樂器也。

    □土作。

    六空。

    空本作孔。

    今正。

    詩:伯氏吹埙。

    毛傳:土曰埙。

    周禮小師:掌敎□埙。

    大鄭雲:埙,六孔。

    後鄭雲:埙,燒土為之,大如鴈卵。

    爾雅曰:大埙謂之嘂。

    白虎通曰:樂記雲,埙,坎音也。

    在十一月。

    從土熏聲。

    況袁切。

    古音在十三部。

    白虎通曰:埙之為言勲。

    〖注〗坃、壦,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封fēnɡ 注解:爵諸侯之土也。

    謂爵命諸侯以是土也。

    詩毛傳:之子,嫁子也。

    之事,祭事也。

    莊子之人也,卽是人也。

    然則之土言是土也。

    其義之土,故其字從之土。

    引申為凡畛域之偁。

    大司徒注曰:封,起土畍也。

    封人注曰:聚土曰封,謂壝堳埒及小封疆也。

    冡人注曰:王公曰丘,諸臣曰封。

    又引申為大也。

    又引申為緘固之偁。

    從之土從寸。

    合三字會意。

    府容切。

    九部。

    寸,守其制度也。

    此說從寸之意。

    凡法度曰寸,尊字,寺字下皆曰有法度。

    公、侯百裡,伯七十裡,子、男五十裡。

    此用孟子及王制之說。

    所謂制度也。

    □,籒文封,從丯土。

    從土,丯聲也。

    □,古文封省。

    無寸也。

    從□土,則與□部讀若皇者同字,猶豕亥古文同作□也。

    艹木□生字之在土上,之之本義也。

    爵諸侯之土字從之土,之之引申叚借義也。

    徐锴曰:各之其土也。

    會意。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壐xǐ 注解:王者之印也。

    印者,執政所持信也。

    王者所執則曰玺。

    按周禮貨賄用玺節注雲:玺節主以通貨賄。

    玺節者,今之印章也。

    左傳:季武子玺書追而與人公冶。

    皆非謂王者,葢古者尊卑通偁。

    至秦漢而後為至尊之偁。

    故始皇本紀:乃為玺書賜公子扶蘇,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玺事。

    蔡邕獨□曰:皇帝六玺皆玉螭虎紐。

    許此語舉漢制也。

    □主土。

    以上八字依玉篇所引。

    此說從土之意也。

    從土爾聲。

    斯氏切。

    十五十六部。

    玺,籒文從玉。

    葢周人已刻玉為之,曰籒從玉,則知從土者古文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墨mò 注解:書墨也。

    聿下曰:所以書也。

    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

    此雲墨,書墨也。

    葢筆墨自古有之,不始于蒙恬也。

    箸于竹帛謂之書,竹木以桼,帛必以墨。

    用帛亦必不起于秦漢也。

    周人用玺書印章必施于帛,而不可施于竹木,然則古不專用竹木信矣。

    引申之為晉于是始墨。

    肉食者無墨,為貪以敗官為墨。

    從土黑。

    小徐曰會意。

    大徐有黑亦聲三字。

    莫北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垸huán 注解:□桼龢灰丸而□也。

    龢各本作和。

    今正。

    丸大徐無。

    今依小徐。

    桼者,木汁可以□物也。

    丸者,圜也。

    傾側而轉者,□者,□桼也。

    說詳桼部,灰者,燒骨為灰也。

    玄應梵書音義曰:通俗文曰燒骨以漆曰垸,倉颉訓诂曰垸以漆和之。

    今中國言垸,江南言□,□音瑞。

    垸胡灌切。

    玉裁按許□下雲桼垸。

    周禮巾車杜子春雲:□讀為垸桼之桼。

    輪人注、鄭雲:丸漆之,葢以桼合燒骨之灰,抟而丸之,以□擦物。

    丸與垸□韻為訓。

    丸而□之,旣幹如沙碜不光潤,乃摩之。

    鄭所雲丸漆之幹,乃以石摩平之也。

    旣摩乃複桼之,許于□下所雲桼垸已複桼之也。

    如此數四,乃後□丹雘。

    今時桼工亦略同此。

    垸或叚浣為之,如角人注骨入桼浣者受之以量也。

    或叚睆為之。

    如檀弓華而睆。

    孫炎雲:睆,桼也。

    叔然乃指其冣後光潤者而言。

    從土完聲。

    胡玩切。

    十四部。

    一曰補垣也。

    此依小徐本。

    月令曰:修宮室,壞垣牆,補城郭。

    左傳曰:繕完葺牆,以待賓客。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型xínɡ 注解:鑄器之灋也。

    以木為之曰模,以竹曰笵,以土曰型。

    引申之為典型。

    叚借□字為之,俗作刑。

    非是。

    詩毛傳屢雲□,法也。

    又或叚形為之。

    左傳引詩形民之力,而無醉飽之心,謂程量其力之所能為而不過也。

    從土□聲。

    戶經切。

    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埻zhǔn 注解:□旳,各本無此二字。

    今補。

    木部臬下曰。

    □□旳也。

    此與為轉注。

    亦有單言□者。

    旳,明也。

    亦有單言旳者。

    □臬也。

    周禮司裘注曰:以虎狼豹麋之皮飾侯側。

    又方制之以為□,謂之鹄。

    箸于侯中,□卽□之叚借字也。

    詩小雅以勺為旳。

    呂氏春秋曰:射而不中,反修于招。

    高雲:于招,□藝也。

    按于當作幹,藝同臬。

    戰國策:以其類為招。

    春秋後語作以其頸為招。

    文□詠懷詩注引作以其頸為旳,招卽旳字。

    從土□聲。

    讀若準。

    之允切。

    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埘shí 注解:雞栖于垣為埘。

    釋宮:□垣而栖為埘。

    王風傳同。

    掃許意與古異。

    連雞栖于庳垣,不必□穴也。

    從土時聲。

    市之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城chénɡ 注解:□盛民也。

    言盛者,如黍稷之在器中也。

    從土成,左傳曰:聖王先成民而後緻力于神。

    成亦聲。

    氏征切。

    十一部。

    □,籒文城從□。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墉yōnɡ 注解:城垣也。

    皇矣。

    以伐崇墉。

    傳曰:墉,城也。

    崧高,以作爾庸。

    傳曰:庸,城也。

    庸墉古今字也。

    城者,言其中之盛受。

    墉者,言其外之牆垣具也。

    毛統言之,許析言之也。

    周易曰:乗其墉。

    又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

    從土庸聲。

    餘封切。

    九部。

    □,古文墉。

    五篇曰:□,度也,民所度凥也。

    字音古博切。

    此雲古文墉者,葢古讀如庸。

    秦以後讀如郭。

    如豕亥同□字,訓順訓慕同娈字之比。

    〖注〗□,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dié 注解:城上女垣也。

    女之言小也。

    □部陴下曰:城上俾倪女牆也。

    □與陴異字而同義。

    左傳:堙之,環城傅于堞。

    杜曰:堞,女牆也。

    古之城以土,不若今人以專也。

    土之上閑加以專牆,為之射孔,以伺非常。

    曰俾倪,曰陴,亦曰□。

    左傳:盧蒲嫳攻崔氏,崔氏□其宮而守之,弗克。

    此謂于宮牆之上。

    又加俾倪也。

    從土葉聲。

    按葉者,如葉之薄于城也。

    亦有會意焉。

    今字作堞。

    徒葉切。

    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坎kǎn 注解:陷也。

    陷者,高下也。

    高下者,高而入于下也。

    因謂阱謂坎。

    井部曰:阱者,大陷也。

    穴部曰:窞,坎中更有坎也。

    易曰:坎,陷也。

    習坎,重險也。

    毛詩傳曰:坎坎,擊□聲,按此謂坎坎為竷竷之叚借字也。

    從土欠聲。

    苦感切。

    八部。

    〖注〗窞dàn,坎中小坎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題:墊diàn 注解:下也。

    謂地之下也。

    臯陶谟曰:下民昏墊。

    因以為凡下之偁。

    方言曰:凡柱而下曰□,屋而下曰墊。

    馬部雲:骞,馬腹墊也。

    漢後用為褺江縣字。

    從土執聲。

    都念切。

    七部。

    《春秋傳》曰:“墊隘。

    ”左傳文,成六年,襄九年,廿五年凡三見。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