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縓quàn
注解:帛赤黃色也。
赤黃者,赤而黃也。
禮喪服注曰:縓,淺绛也。
練冠而麻衣縓,三年練之受飾也。
檀弓注曰:縓,纁之類。
一染謂之縓,再染謂之赪,三染謂之纁。
三句爾雅釋器文。
考工記隻言三入,不言一入再入,爾雅可補記文所未備。
記雲:锺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熾之,淳而漬之,三入為纁。
鄭注:記與爾雅同色耳。
染布帛者,染人掌之。
依鄭則染人染布帛與锺氏染羽,同用朱漸丹秫也。
古以茜染者謂之□,謂之缇。
以朱及丹秫染者謂之縓、赪、纁。
赪者,赤色也。
纁者,淺绛也。
玉藻之溫韨卽□韐也,溫卽縓之叚借字也,□亦謂之縓。
從纟原聲。
七絹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紫zǐ 注解:帛靑赤色也。
靑當作黑。
穎容春秋釋例曰:火畏于水,以赤入于黑,故北方閑色紫也。
論語皇疏、玉藻正義略同。
此作靑者,葢如禮器注所雲秦二世時語,民言從之,至漢末猶存與。
許說必無誤,轉寫亂之耳。
從纟此聲。
将此切。
十五部,亦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紅hónɡ 注解:帛赤白色也。
春秋釋例曰:金畏于火,以白入于赤,故南方閑色紅也。
論語曰:紅紫不以為亵服。
按此今人所謂粉紅、桃紅也。
從纟工聲。
戶公切。
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cōnɡ 注解:帛靑色也。
爾雅:靑謂之蔥。
蔥卽□也,謂其色蔥。
蔥淺靑也。
深靑則為藍矣。
市部曰:大夫赤市蔥衡。
用玉藻文也。
潘嶽耤田賦:□犗服于缥轭。
廣雅:絹一名總,作□者誤。
從纟蔥聲。
倉紅切。
九部。
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绀ɡàn 注解:帛深靑而揚赤色也。
而字依文選注補。
揚當作陽,猶言表也。
釋名曰:绀,含也。
靑而含赤色也。
按此今之天靑,亦謂之紅靑。
許言陽,劉言含,其意一也。
以纁入深靑,而赤見于表是為绀。
賈氏考工疏雲:纁入赤汁則為朱,不入赤汁而入黑汁則為绀。
賈說非也,入深靑乃為绀,入黑乃為緅矣。
從纟甘聲。
古暗切。
古音在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綥qí 注解:帛蒼艾色也。
蒼者,艹色也。
艾者,仌台也。
蒼艾色,謂蒼然如艾色是為綥。
毛傳曰:綦巾,蒼艾色。
許所本也。
鄭箋則雲:綦,綦文也。
綦文者,文錯畫也,象交文,今作紋是也。
不純綦而紋路蒼畫為十字相交,是為綦文。
曹風:其弁伊骐。
傳曰:骐,骐文也。
秦風傳曰:骐,綦文也。
魯頌傳:蒼骐曰骐,顧命骐弁。
鄭注曰:靑黑曰骐。
玉藻綦組绶,注曰:綦文雜色也。
皆謂蒼文也。
從纟□聲。
□各本作畀,并篆體作綼。
今正。
此用卄部之□為聲,非用丌部之畀為聲也。
卄部之□從□缶之□為聲,非由,非鬼頭之田也。
□在古音在弟一部,田在古音弟十五部,此不可或紊者也。
其亦古音弟一部也,故□字亦作綦,經典用之。
徐铉以補說文或體,許本書無之。
渠之切。
一部。
玉篇作綨。
《詩》:“缟衣□巾。
”未嫁女所服。
鄭風出其東門文。
傳曰:缟衣,白色男服也。
綦巾,蒼艾色女服也。
箋雲:缟衣綦巾所為作者之妻服也。
鄭與毛異。
許用毛說,而以未嫁二字申毛意。
一曰不□綥。
不借亦作薄借。
薄音博。
禮喪服傳曰:繩屦者,繩菲也。
注雲:繩菲,今時不借也。
急就篇作不借。
釋名作搏臘,同耳。
周禮弁師注曰:璂讀如薄借綦之綦。
不借綦,若今雲艹鞵襻也。
士喪禮組綦注雲:綦,屦系也。
所以拘止屦也。
讀如馬絆綦之綦。
内則屦着綦注亦雲:綦,屦系也。
按許不雲一曰屦系而舉不借綦者,以俗語易曉也。
如今小兒鞵□。
綦,綥或從其。
大徐所補。
考玉部有□,艹部有藄,則當依大徐補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缲zǎo 注解:帛如绀色。
如绀色者,如绀而别于绀也。
廣雅系諸靑類,葢比绀色之靑更深矣。
禮記用為澡治字,他書用為缫絲字。
或曰:深缯。
深缯疑有訛舛,缯不得言深也。
從纟喿聲。
讀若喿。
親小切。
二部。
按廣雅音早。
廣韻同。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缁zī 注解:帛黑色也。
黑者,北方色也,火所熏之色也。
考工記:三入為纁,五入為緅,七入為缁。
鄭注曰:玄色者,在緅缁之閑,其六入者與。
從纟甾聲。
側持切。
一部。
按玉藻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绶注:純當為缁。
古文缁字,或作纟旁才。
又周禮媒氏純帛注:純實缁字也。
古缁以才為聲。
祭統王後蠶于北郊以供純服注:純以見缯色。
論語今也純,鄭讀為缁。
鄭意今之□字,俗訛為純耳。
然則許書當為□篆,解雲古文缁,從纟,才聲。
而缺者,豈從今書不從故書之例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纔shān 注解:帛雀頭色也。
今經典緅字許無。
纔卽緅字也。
考工記:三入為纁,五入為緅,七入為缁。
注:染纁者三入而成,又再染以黑則為緅。
緅,今禮俗文作爵,言如爵頭色也。
又複再染以黑,乃成缁矣。
士冠禮爵弁服注:爵弁者,冕之次。
其色赤而微黑,如爵頭然。
或謂之緅。
依鄭則爵緅纔三字一也,三字雙聲。
巾車雀飾注曰:雀,黑從赤少之色。
玉裁按今目驗雀頭色赤而微黑。
一曰□黑色如绀。
纔,淺也。
前一說謂黑多,後一說謂微黑,不同。
鄭注考工,巾車謂黑多。
注士冠禮謂微黑,亦不同也。
其實雀頭微黑而已,纔淺亦于雙聲求之,猶竊之訓淺也。
江沅曰:今用為才字。
乃淺義引伸。
讀若讒。
從纟毚聲。
士鹹切。
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tǎn 注解:帛骓色也。
骓者,蒼白色也。
詳馬部。
釋言曰:菼,骓也。
王風毛傳曰:菼,骓也。
蘆之初生者也。
艹部曰:□者,萑之初生。
一曰骓帛色如□,故謂之骓色,謂之□也。
取其與□同音也。
從纟剡聲。
土敢切。
八部。
《詩》曰:“毳衣如□。
”王風大車文。
按此十字當作從纟,□省,詩曰毳衣如□。
說會意之恉,複證之以詩,如□寷引易之例,若如今本則色固□矣。
何雲如□,且偁詩毛氏。
毛固作菼,何雲偁毛。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綟lì 注解:帛□艹染色也。
□,各本訛戾,韻會訛艾。
今正。
艹部□艹可以染留黃,染成是為綟。
綟與□疊韻,與留雙聲。
留黃或作駵黃,或作流黃,皇侃作缁黃,葢卽□黃之色,其色黎黑而黃也。
漢百官公卿表:諸侯王金玺盭绶。
如淳曰:盭音戾,綠盭也。
以綠為質。
晉灼曰:盭,艹名也。
似艾可染綠,因以為绶名。
按綠近黃,綠為質而染黑,故曰駵黃
赤黃者,赤而黃也。
禮喪服注曰:縓,淺绛也。
練冠而麻衣縓,三年練之受飾也。
檀弓注曰:縓,纁之類。
一染謂之縓,再染謂之赪,三染謂之纁。
三句爾雅釋器文。
考工記隻言三入,不言一入再入,爾雅可補記文所未備。
記雲:锺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熾之,淳而漬之,三入為纁。
鄭注:記與爾雅同色耳。
染布帛者,染人掌之。
依鄭則染人染布帛與锺氏染羽,同用朱漸丹秫也。
古以茜染者謂之□,謂之缇。
以朱及丹秫染者謂之縓、赪、纁。
赪者,赤色也。
纁者,淺绛也。
玉藻之溫韨卽□韐也,溫卽縓之叚借字也,□亦謂之縓。
從纟原聲。
七絹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紫zǐ 注解:帛靑赤色也。
靑當作黑。
穎容春秋釋例曰:火畏于水,以赤入于黑,故北方閑色紫也。
論語皇疏、玉藻正義略同。
此作靑者,葢如禮器注所雲秦二世時語,民言從之,至漢末猶存與。
許說必無誤,轉寫亂之耳。
從纟此聲。
将此切。
十五部,亦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紅hónɡ 注解:帛赤白色也。
春秋釋例曰:金畏于火,以白入于赤,故南方閑色紅也。
論語曰:紅紫不以為亵服。
按此今人所謂粉紅、桃紅也。
從纟工聲。
戶公切。
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cōnɡ 注解:帛靑色也。
爾雅:靑謂之蔥。
蔥卽□也,謂其色蔥。
蔥淺靑也。
深靑則為藍矣。
市部曰:大夫赤市蔥衡。
用玉藻文也。
潘嶽耤田賦:□犗服于缥轭。
廣雅:絹一名總,作□者誤。
從纟蔥聲。
倉紅切。
九部。
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绀ɡàn 注解:帛深靑而揚赤色也。
而字依文選注補。
揚當作陽,猶言表也。
釋名曰:绀,含也。
靑而含赤色也。
按此今之天靑,亦謂之紅靑。
許言陽,劉言含,其意一也。
以纁入深靑,而赤見于表是為绀。
賈氏考工疏雲:纁入赤汁則為朱,不入赤汁而入黑汁則為绀。
賈說非也,入深靑乃為绀,入黑乃為緅矣。
從纟甘聲。
古暗切。
古音在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綥qí 注解:帛蒼艾色也。
蒼者,艹色也。
艾者,仌台也。
蒼艾色,謂蒼然如艾色是為綥。
毛傳曰:綦巾,蒼艾色。
許所本也。
鄭箋則雲:綦,綦文也。
綦文者,文錯畫也,象交文,今作紋是也。
不純綦而紋路蒼畫為十字相交,是為綦文。
曹風:其弁伊骐。
傳曰:骐,骐文也。
秦風傳曰:骐,綦文也。
魯頌傳:蒼骐曰骐,顧命骐弁。
鄭注曰:靑黑曰骐。
玉藻綦組绶,注曰:綦文雜色也。
皆謂蒼文也。
從纟□聲。
□各本作畀,并篆體作綼。
今正。
此用卄部之□為聲,非用丌部之畀為聲也。
卄部之□從□缶之□為聲,非由,非鬼頭之田也。
□在古音在弟一部,田在古音弟十五部,此不可或紊者也。
其亦古音弟一部也,故□字亦作綦,經典用之。
徐铉以補說文或體,許本書無之。
渠之切。
一部。
玉篇作綨。
《詩》:“缟衣□巾。
”未嫁女所服。
鄭風出其東門文。
傳曰:缟衣,白色男服也。
綦巾,蒼艾色女服也。
箋雲:缟衣綦巾所為作者之妻服也。
鄭與毛異。
許用毛說,而以未嫁二字申毛意。
一曰不□綥。
不借亦作薄借。
薄音博。
禮喪服傳曰:繩屦者,繩菲也。
注雲:繩菲,今時不借也。
急就篇作不借。
釋名作搏臘,同耳。
周禮弁師注曰:璂讀如薄借綦之綦。
不借綦,若今雲艹鞵襻也。
士喪禮組綦注雲:綦,屦系也。
所以拘止屦也。
讀如馬絆綦之綦。
内則屦着綦注亦雲:綦,屦系也。
按許不雲一曰屦系而舉不借綦者,以俗語易曉也。
如今小兒鞵□。
綦,綥或從其。
大徐所補。
考玉部有□,艹部有藄,則當依大徐補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缲zǎo 注解:帛如绀色。
如绀色者,如绀而别于绀也。
廣雅系諸靑類,葢比绀色之靑更深矣。
禮記用為澡治字,他書用為缫絲字。
或曰:深缯。
深缯疑有訛舛,缯不得言深也。
從纟喿聲。
讀若喿。
親小切。
二部。
按廣雅音早。
廣韻同。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缁zī 注解:帛黑色也。
黑者,北方色也,火所熏之色也。
考工記:三入為纁,五入為緅,七入為缁。
鄭注曰:玄色者,在緅缁之閑,其六入者與。
從纟甾聲。
側持切。
一部。
按玉藻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绶注:純當為缁。
古文缁字,或作纟旁才。
又周禮媒氏純帛注:純實缁字也。
古缁以才為聲。
祭統王後蠶于北郊以供純服注:純以見缯色。
論語今也純,鄭讀為缁。
鄭意今之□字,俗訛為純耳。
然則許書當為□篆,解雲古文缁,從纟,才聲。
而缺者,豈從今書不從故書之例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纔shān 注解:帛雀頭色也。
今經典緅字許無。
纔卽緅字也。
考工記:三入為纁,五入為緅,七入為缁。
注:染纁者三入而成,又再染以黑則為緅。
緅,今禮俗文作爵,言如爵頭色也。
又複再染以黑,乃成缁矣。
士冠禮爵弁服注:爵弁者,冕之次。
其色赤而微黑,如爵頭然。
或謂之緅。
依鄭則爵緅纔三字一也,三字雙聲。
巾車雀飾注曰:雀,黑從赤少之色。
玉裁按今目驗雀頭色赤而微黑。
一曰□黑色如绀。
纔,淺也。
前一說謂黑多,後一說謂微黑,不同。
鄭注考工,巾車謂黑多。
注士冠禮謂微黑,亦不同也。
其實雀頭微黑而已,纔淺亦于雙聲求之,猶竊之訓淺也。
江沅曰:今用為才字。
乃淺義引伸。
讀若讒。
從纟毚聲。
士鹹切。
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tǎn 注解:帛骓色也。
骓者,蒼白色也。
詳馬部。
釋言曰:菼,骓也。
王風毛傳曰:菼,骓也。
蘆之初生者也。
艹部曰:□者,萑之初生。
一曰骓帛色如□,故謂之骓色,謂之□也。
取其與□同音也。
從纟剡聲。
土敢切。
八部。
《詩》曰:“毳衣如□。
”王風大車文。
按此十字當作從纟,□省,詩曰毳衣如□。
說會意之恉,複證之以詩,如□寷引易之例,若如今本則色固□矣。
何雲如□,且偁詩毛氏。
毛固作菼,何雲偁毛。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題:綟lì 注解:帛□艹染色也。
□,各本訛戾,韻會訛艾。
今正。
艹部□艹可以染留黃,染成是為綟。
綟與□疊韻,與留雙聲。
留黃或作駵黃,或作流黃,皇侃作缁黃,葢卽□黃之色,其色黎黑而黃也。
漢百官公卿表:諸侯王金玺盭绶。
如淳曰:盭音戾,綠盭也。
以綠為質。
晉灼曰:盭,艹名也。
似艾可染綠,因以為绶名。
按綠近黃,綠為質而染黑,故曰駵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