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部分

關燈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奸jiān 注解:犯淫也。

    此字謂犯奸淫之罪,非卽奸字也。

    今人用奸為奸,失之。

    引申為凡有所犯之偁。

    左傳多用此字,如二君有事,臣奸旗□之類。

    從女幹聲。

    形聲中有會意。

    幹,犯也。

    故字從幹。

    古寒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姅bàn 注解:婦人污也。

    謂月事及免身及傷孕皆是也。

    廣韻曰:姅,懹孕也。

    傷孕者,懹子傷也。

    從女半聲。

    博幔切。

    廣韻又音判。

    十四部。

    漢律曰:“見姅變,不得侍祠。

    ”按見姅變,如今俗忌入産婦房也,不可以侍祭祀。

    内則曰夫齋則不入側室之門,正此意。

    漢律與周禮相為表裡。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娗tǐnɡ 注解:女出病也。

    按病上當有容字。

    廣雅曰:娗娗,容也。

    然則謂女出而病容娗娗然也。

    廣韻有娗無婷。

    唐喬知之、杜甫詩皆用娉婷字。

    娉婷皆讀平聲。

    疑娗、婷同字,長好皃。

    從女廷聲。

    徒鼎切。

    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婥nào 注解:女病也。

    廣韻曰:婥約,美皃。

    此今字今義也。

    從女卓聲。

    奴敎切。

    二部。

    廣韻昌約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娷zhuì 注解:诿也。

    言部曰:諈诿,絫也。

    又曰:诿,絫也。

    按絫者,若今言以此累人也。

    娷與諈音義皆同,可附見于言部。

    從女□聲。

    竹恚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nǎo 注解:有所□痛也。

    □者,怨也。

    痛者,病也。

    從女,匘省聲。

    形聲中有會意也。

    □之從匘者,與思之從囟同意。

    奴晧切。

    古音當在三部。

    俗作〈囟下囟〉。

    懊〈囟下囟〉,樂府作懊憹。

    今汝南人有所□言大□。

    舉方俗殊語為證。

    〖注〗惱本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媿kuì 注解:慚也。

    慚下曰:媿也。

    二篆為轉注,亦考老之例。

    從女鬼聲。

    俱位切。

    十五部。

    按此亦形聲中有會意。

    愧,媿或從恥省。

    按卽謂從心可也。

    198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奻nuán 注解:訟也。

    從二女。

    訟者,争也。

    周易睽傳曰: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

    革傳曰: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

    此奻從二女之意也。

    女還切。

    十四部。

    198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奸jiān 注解:厶也。

    厶下曰:奸衺也。

    二篆為轉注。

    引申為奸宄之偁。

    俗作姧。

    其後竟用奸字。

    從三女。

    三女為□,亦三女為奸,是以君子遠色而貴德。

    古顔切。

    十四部。

    □,古文奸,從旱心。

    大徐作從心,旱聲。

    〖注〗姧。

    文二百三十八 重十三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妥tuo 注解:安也。

    從爪女。

    妥與安同意。

    說文失此字,偏旁用之,今補。

    釋诂曰:妥、安,止也。

    又曰妥、安,坐也。

    此二條略同,以止也坐也為句。

    坐者,止也。

    見土部。

    毛詩、禮經、禮記皆以安坐訓妥。

    禮記:诏妥□。

    古者□無事則立,有事而後坐。

    似爾雅安坐連讀。

    竊謂爾雅妥安坐止四字互訓。

    士虞、特牲、少牢妥□,皆謂安之使之坐。

    故士虞、少牢安之而後坐,特牲先坐而後安之,若士相見妥而後傳言,固卽時然後言,易其心而後語之意,不必坐而後言也。

    今有理宜敷陳之言,豈能待君命席乎。

    故士虞、少牢兼安也坐也二義,士相見隻取安義。

    毛詩傳:妥,安坐也。

    以義必兼坐。

    如肆,故今也。

    義得兼故與今。

    若檀弓退然如不勝衣,退或為妥,則二字雙聲。

    妥與蛻脫毻聲義皆近。

    如花妥為花落,凡物落必安止于地也。

    知妥與安同意者,安女居于室,妥女近于手,好女與子妃,皆以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故從之會意。

    他果切。

    十七部。

    綏以為聲。

    1988文二百三十八三,小徐作五。

    今增妥。

    重十四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毋wú 注解:止之□也。

    □依禮記釋文補。

    □者,意内而言外也。

    其意禁止,其言毋也。

    古通用無。

    詩書皆用無,士昏禮:夙夜毋違命。

    注曰:古文毋為無。

    是古文禮作無,今文禮作毋也。

    漢人多用毋,故小戴禮記、今文尚書皆用毋,史記則竟用毋為有無字。

    〇又按詩毋敎猱□本,字作毋。

    鄭箋:毋,标辭。

    從女一,會意。

    武扶切。

    五部。

    女,有奸之者一,禁止之令勿奸也。

    各本但有從女有奸之者六字,今補十字。

    禁止之令勿奸,此說從一之意。

    毋與乍同意。

    乍下雲:止也,從亡一,一有所礙之也。

    然則毋下亦當從女一,一有所礙之。

    其義可互證。

    曲禮釋文、大禹谟正義皆引說文雲其字從女,内有一畫,象有奸之形,禁止之勿令奸。

    古人雲毋,猶今有言莫也。

    此以己意增改而失許意。

    葢許以禁止令勿奸,說從一。

    陸、孔以有奸之者,說從一不知女有奸之者五字為從一。

    以禁止張本。

    唐人之增改,今本之奪落,皆缪。

    而唐本可摘以正今本。

    凡毋之屬皆從毋。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毋部 标題: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