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部分

關燈
标題:娣dì 注解:同夫之女弟也。

    小徐本有夫之二字,而尚少同字,今補。

    同夫者,女子同事一夫也。

    釋親曰:女子同出謂先生為姒,後生為娣。

    孫、郭皆雲:同出,謂俱嫁事一夫。

    王度記曰:諸侯娶一國,則二國往媵之。

    公羊傳、白虎通皆曰:諸侯娶一國,則二國往媵之,以侄娣從。

    侄者何。

    兄之子也。

    娣者何。

    女弟也。

    大雅韓奕傳曰:諸侯一娶九女,二國媵之。

    諸娣,衆妾也。

    按女子謂女兄弟曰□妹,與男子同,而惟媵己之妹則謂之娣,葢别于在母家之偁,以明同心事一君之義也。

    禮喪服經皆言妹無言娣者,今大徐本作女弟也,非是。

    小徐本又妹娣二篆互訛,而娣下曰女弟也,妹下曰夫之女弟也,楚金以班昭女誡□妹之偁注之。

    夫夫之□呼女妐,夫之妹乎女叔,見鄭氏昏義注。

    夫之妹女叔,猶夫之弟呼叔也,呼妹則名不正矣。

    今本爾雅轉寫女叔誤為女妹,不可不正。

    ○或問俱嫁一夫謂先生為姒。

    古未聞以□媵者,何以有先生者也。

    曰二國往媵,容有小國。

    容有年稍長者。

    又問娣異名以别于妹矣。

    何侄不為異名乎。

    曰侄之名以别于男子之謂猶子,早為異名矣,不煩更異也。

    曰釋親又言長婦謂稚婦為娣婦,娣婦謂長婦為姒婦,見于傳者姒為妯娌之偁何也。

    曰此所謂名之可以叚借通偁者也,如兄弟之偁同姓異姓皆得偁之也。

    妯娌偁長者曰姒,少者曰娣。

    與坐以夫齒之禮,并行不悖。

    從女弟聲。

    形聲中會意。

    徒禮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媦wèi 注解:楚人謂女弟曰媦。

    方言之不同也。

    從女胃聲。

    雲貴切。

    十五部。

    《春秋公羊傳》曰:“楚王之妻媦。

    ”桓二年公羊傳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sǎo 注解:兄妻也。

    鄭注喪服曰:□者,尊嚴之。

    □猶叟也。

    叟,老人之偁也。

    按古者重男女之别,故于兄之妻尊嚴之,于弟之妻卑遠之,而皆不為服。

    男子不為兄弟之妻服,猶女子不為夫之兄弟服也。

    女子于夫之□妹則相服小功者,相與居室之親也。

    從女叜聲。

    形聲中有會意。

    稣老切。

    古音在三部。

    〖注〗嫂。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侄zhí 注解:女子謂兄弟之子也。

    各本作兄之女也,不完,今依爾雅正。

    釋親曰:女子謂晜弟之子為侄。

    喪服大功章曰:女子子适人者,為衆昆弟侄丈夫婦人報。

    傳曰:侄者何也。

    謂吾姑者吾者吾謂之侄。

    經言丈夫婦人同謂之侄,則非專謂女也。

    公羊傳曰:二國往媵,以侄娣從。

    謂婦人也。

    左傳曰:侄其從姑。

    謂丈夫也。

    不謂之猶子者,女外成别于男也。

    今世俗男子謂兄弟之子為侄,是名之不正也。

    從女,此從女者,謂系乎姑之偁也。

    許誤會用公羊兄之女也為訓,非是。

    至聲。

    從至者,謂雖适人而于母家情摯也。

    形聲中有會意也。

    徒結切。

    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姨yí 注解:妻之女弟同出為姨。

    釋親曰:妻之□妹同出為姨。

    孫曰:同出,俱已嫁也。

    此獨言女弟者,以弟、姨疊韻也。

    釋名曰:妻之□妹曰姨。

    姨,弟也。

    言與己妻相長弟也。

    按長弟謂次弟也。

    後世謂母之□妹曰姨母。

    從女夷聲。

    以脂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妿ē 注解:女師也。

    詩:言吿師氏。

    毛傳:師,女師也。

    古者女師敎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李善引漢書音義曰:婦人年五十無子者為傅。

    從女加聲。

    此說形聲。

    杜林說:加教于女也。

    杜說會意。

    讀若阿。

    烏何切。

    十七部。

    按列女傳華孟姬、楚昭伯嬴傳皆言保阿。

    内則篇、喪服經注皆言可者,鄭雲:可者,賤于諸母。

    謂傅姆之屬。

    葢可者卽阿,阿卽妿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娒mǔ 注解:女師也。

    士昏禮注曰:娒,婦人年五十無子,出而不複嫁,能以婦道敎人者。

    左傳:宋大□,宋伯姬卒,待姆也。

    何注公羊曰:禮,後夫人必有傅母,所以輔正其行,衛其身也。

    □老大夫為傳,□老大夫妻為母。

    按母卽娒也。

    從女每聲,讀若母同。

    今音每,與母殊,古音在一部耳。

    故許作娒,字林及禮記音義作姆也。

    莫後切。

    古音在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媾ɡòu 注解:重婚也。

    重婚者,重疊交互為婚姻也。

    杜注左傳曰:重婚曰媾。

    按字從冓者,謂若交積材也。

    曹風:不遂其媾。

    毛傳曰:媾,厚也。

    引伸之義也。

    從女冓聲。

    形聲中有會意。

    古厚切。

    四部。

    《易》曰:“匪寇婚媾。

    ”屯六二爻辭。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姼chǐ 注解:美女也。

    廣韻曰:姑姼,輕薄皃。

    此今義也。

    方言曰:謂父妣曰母姼,稱父考曰父姼,音多。

    此方俗裡語也。

    從女多聲。

    尺氏切。

    古音在十七部。

    □,姼或從氏。

    氏聲在十六部,合音冣近。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題:妭bá 注解:美婦也。

    廣韻引婦人美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