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知為天。
象形。
謂不也。
象鳥飛去而見其翅尾形。
音見上。
凡不之屬皆從不。
189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不部 标題:否fǒu 注解:不也。
不者,事之不然也。
否者,說事之不然也。
故音義皆同。
孟子萬章曰:然則舜僞喜者與。
孟子曰:否。
注:孟子言舜不詐喜也。
又鹹丘蒙問舜南面而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
孟子曰:否。
注:言不然也。
又萬章曰:堯以天下與舜,有諸。
孟子曰:否。
注:堯不與之。
又萬章問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湯。
孟子曰:否然也。
萬章又問孔子于□主癰疽。
孟子曰:否然也。
萬章又問百裡奚自鬻于秦餋牲者。
孟子曰:否然注皆曰:否,不也。
不如是也,注以不如是釋否然。
今本正文皆訛作“否,不然”,語贅而注不可通矣。
否字引申之義訓為不通,如易之泰否、堯典之否德、小雅之否難知也、論語之子所否者皆殊其音讀符鄙切,要之古音則同在弟一部。
從口不,會意。
不亦聲。
方久切。
古音在一部。
文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不部 标題:至zhì 注解:鳥飛從高下至地也。
凡雲來至者,皆于此義引申叚借。
引申之為□至,為極至。
許雲到,至也。
臻,至也。
徦,至也。
此本義之引申也。
又雲親,至也。
寴,至也。
此餘義之引申也。
從一,一猶地也。
一在下,故雲。
象形。
謂至也。
不,象上升之鳥,首□上。
至,象下集之鳥,首□下。
脂利切。
古音謮如質,在十二部。
不,上去而至下。
來也。
瑞□之來,為行來之來。
凡至之屬皆從至。
□,古文至。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至部 标題:到dào 注解:至也。
大雅曰:靡國不到。
論語兩言民到于今。
釋诂曰:到,至也。
從至刀聲。
都悼切。
二部。
189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至部 标題:臻zhēn 注解:至也。
見釋诂。
古亦叚溱為之。
從至秦聲。
側诜切。
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至部 标題:□chì 注解:忿戾也。
從至,至而複孫。
會意也。
孫,遁也。
二孫字大徐作遜,非。
古無遜字,凡春秋、詩、書遜、遁字皆作孫。
傳曰:孫之為言孫也。
不作為言遜。
爾雅作遜,遁也。
為後人所改之俗字。
許辵部有遜篆。
亦是後人臆增。
孫,遁也。
此子孫字引申之義。
孫之于王父,自覺其微小,故逡巡遁避之□取諸此。
至而複逡巡者,忿戾之意也。
《周書》曰:“有夏氏之民叨□。
”尚書多方文。
今本無氏字,□作懫。
按□作懫者,天寶閑衛包改也。
釋文□作懫,宋開寶閑改也。
釋文曰:懫,勑二反。
說文之二反。
不雲說文作□,知其大字本不作懫矣。
禮記大學:心有所忿懥。
注雲:懥,怒皃。
或作懫。
按懥、懫不見許書,衛包以意改經,非必懫卽□也。
□,讀若摯。
釋文雲:說文之二反。
此音隐舊音也。
大徐醜利切。
十五部。
或曰:古音當在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至部 标題:台tái 注解:觀四方而高者也。
釋名曰:觀,觀也。
于上觀望也。
觀不必四方。
其四方獨出而高者,則謂之台。
大雅:經始靈台。
釋宮、毛傳曰:四方而高曰台。
傳意高而不四方者則謂之觀,謂之阙也。
釋名:台,持也。
築土堅高能自勝持也。
古台讀同持。
心曰靈台,謂能持物。
淮南子:其所居神者,台□以遊大清。
注:台,持也。
又台無所鑒,謂之狂生。
注:台,持也。
此皆作台自可通。
或作古文握,古文握與台形相似。
從至,從高省。
與室、屋同意。
按台不必有屋。
李巡注爾雅曰:台上有屋謂之謝。
然則無屋者謂之台,築高而已。
雲與室、屋同意者,室、屋篆下皆雲從至者所止也,是其意也。
□聲。
徒哀切。
一部。
〖注〗□、□,古文。
□,俗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至部 标題:臸rì 注解:到也。
不言至言到者,到者至之得地者也。
辵部曰:□,近也。
從臸*聲。
然則二至當重不當并。
從二至。
會意。
至亦聲。
人質切。
十二部。
〖注〗臸*字作至下至。
文六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至部 标題:西xī 注解:鳥在巢上也。
象形。
下象巢,上象鳥,會意。
上、下皆非字也,故不曰會意而曰象形。
鳥在巢上者,此篆之本義。
今音先稽切。
古音讀如诜,讀如□。
如西施亦作先施。
漢書曰:西,遷也。
古音在十二、十三部。
日在□方而鳥□,上西,卽下文東西之西也。
下西,西之本義也。
故因□為東□之□。
此說六書叚借之例。
叚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
古本無東西之西,寄托于鳥在巢上之西字為之。
凡許言以為者類此。
韋本訓相背,而以為皮韋。
烏本訓孝烏,而以為烏呼。
來本訓瑞麥,而以為行來。
朋本古文鳳,而以為朋擋。
子本訓十一月昜氣動萬物滋,而以為人偁。
後人習焉不察,用其借義而廢其本義,乃不知西之本訓鳥在巢,韋之本訓相背,朋之本訓為鳳,逐末忘本,大都類是。
微許君言之,烏能知之。
凡□之屬皆從□。
栖,□或從木妻。
葢從木,妻聲也。
從妻為聲。
葢制此篆之時已分别□為東□,栖為鳥在巢,而其音則皆近妻矣。
詩可以栖遟,漢嚴發碑作衡門西遟。
然則雞栖于埘,雞栖于桀,古本必作雞西。
論語為是栖栖,古本亦必作西西。
卥,古文□。
鹵,籒文□。
按鹵下曰從西省。
若籒文西如此,則鹵正從籒文鹵矣。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西部 标題:□xī 注解:姓也。
從□圭聲。
戸圭切。
按許書自女部姬、姜等十二字而外,未有雲姓者。
古之神聖,母感天而生,故字從女。
是以姬、姜等十二字皆從女。
其它繼别為氏,或以字,或以官,或以邑。
雖亦可謂之姓,而其字不容列于說文。
黃帝姬姓,而黃帝之子十二姓者,除姬、姞字外,酉祁已滕箴任茍僖儇依十字,許皆不雲姓是也。
惟夨部吳下雲姓也,郡也,為妄人所增。
而此□篆解雲姓也,雖篆文亦屬僞羼,葢必有妄人以許書無其姓為恥而竄入之,傳寫遂莫之察。
許果有此篆,必釋其本義,不徒雲姓也。
小徐雲:張說梁四公子記有□闖,依廣韻梁四公子字作罣,與□各字。
文二當雲文一。
重三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西部
象形。
謂不也。
象鳥飛去而見其翅尾形。
音見上。
凡不之屬皆從不。
189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不部 标題:否fǒu 注解:不也。
不者,事之不然也。
否者,說事之不然也。
故音義皆同。
孟子萬章曰:然則舜僞喜者與。
孟子曰:否。
注:孟子言舜不詐喜也。
又鹹丘蒙問舜南面而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
孟子曰:否。
注:言不然也。
又萬章曰:堯以天下與舜,有諸。
孟子曰:否。
注:堯不與之。
又萬章問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湯。
孟子曰:否然也。
萬章又問孔子于□主癰疽。
孟子曰:否然也。
萬章又問百裡奚自鬻于秦餋牲者。
孟子曰:否然注皆曰:否,不也。
不如是也,注以不如是釋否然。
今本正文皆訛作“否,不然”,語贅而注不可通矣。
否字引申之義訓為不通,如易之泰否、堯典之否德、小雅之否難知也、論語之子所否者皆殊其音讀符鄙切,要之古音則同在弟一部。
從口不,會意。
不亦聲。
方久切。
古音在一部。
文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不部 标題:至zhì 注解:鳥飛從高下至地也。
凡雲來至者,皆于此義引申叚借。
引申之為□至,為極至。
許雲到,至也。
臻,至也。
徦,至也。
此本義之引申也。
又雲親,至也。
寴,至也。
此餘義之引申也。
從一,一猶地也。
一在下,故雲。
象形。
謂至也。
不,象上升之鳥,首□上。
至,象下集之鳥,首□下。
脂利切。
古音謮如質,在十二部。
不,上去而至下。
來也。
瑞□之來,為行來之來。
凡至之屬皆從至。
□,古文至。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至部 标題:到dào 注解:至也。
大雅曰:靡國不到。
論語兩言民到于今。
釋诂曰:到,至也。
從至刀聲。
都悼切。
二部。
189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至部 标題:臻zhēn 注解:至也。
見釋诂。
古亦叚溱為之。
從至秦聲。
側诜切。
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至部 标題:□chì 注解:忿戾也。
從至,至而複孫。
會意也。
孫,遁也。
二孫字大徐作遜,非。
古無遜字,凡春秋、詩、書遜、遁字皆作孫。
傳曰:孫之為言孫也。
不作為言遜。
爾雅作遜,遁也。
為後人所改之俗字。
許辵部有遜篆。
亦是後人臆增。
孫,遁也。
此子孫字引申之義。
孫之于王父,自覺其微小,故逡巡遁避之□取諸此。
至而複逡巡者,忿戾之意也。
《周書》曰:“有夏氏之民叨□。
”尚書多方文。
今本無氏字,□作懫。
按□作懫者,天寶閑衛包改也。
釋文□作懫,宋開寶閑改也。
釋文曰:懫,勑二反。
說文之二反。
不雲說文作□,知其大字本不作懫矣。
禮記大學:心有所忿懥。
注雲:懥,怒皃。
或作懫。
按懥、懫不見許書,衛包以意改經,非必懫卽□也。
□,讀若摯。
釋文雲:說文之二反。
此音隐舊音也。
大徐醜利切。
十五部。
或曰:古音當在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至部 标題:台tái 注解:觀四方而高者也。
釋名曰:觀,觀也。
于上觀望也。
觀不必四方。
其四方獨出而高者,則謂之台。
大雅:經始靈台。
釋宮、毛傳曰:四方而高曰台。
傳意高而不四方者則謂之觀,謂之阙也。
釋名:台,持也。
築土堅高能自勝持也。
古台讀同持。
心曰靈台,謂能持物。
淮南子:其所居神者,台□以遊大清。
注:台,持也。
又台無所鑒,謂之狂生。
注:台,持也。
此皆作台自可通。
或作古文握,古文握與台形相似。
從至,從高省。
與室、屋同意。
按台不必有屋。
李巡注爾雅曰:台上有屋謂之謝。
然則無屋者謂之台,築高而已。
雲與室、屋同意者,室、屋篆下皆雲從至者所止也,是其意也。
□聲。
徒哀切。
一部。
〖注〗□、□,古文。
□,俗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至部 标題:臸rì 注解:到也。
不言至言到者,到者至之得地者也。
辵部曰:□,近也。
從臸*聲。
然則二至當重不當并。
從二至。
會意。
至亦聲。
人質切。
十二部。
〖注〗臸*字作至下至。
文六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至部 标題:西xī 注解:鳥在巢上也。
象形。
下象巢,上象鳥,會意。
上、下皆非字也,故不曰會意而曰象形。
鳥在巢上者,此篆之本義。
今音先稽切。
古音讀如诜,讀如□。
如西施亦作先施。
漢書曰:西,遷也。
古音在十二、十三部。
日在□方而鳥□,上西,卽下文東西之西也。
下西,西之本義也。
故因□為東□之□。
此說六書叚借之例。
叚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
古本無東西之西,寄托于鳥在巢上之西字為之。
凡許言以為者類此。
韋本訓相背,而以為皮韋。
烏本訓孝烏,而以為烏呼。
來本訓瑞麥,而以為行來。
朋本古文鳳,而以為朋擋。
子本訓十一月昜氣動萬物滋,而以為人偁。
後人習焉不察,用其借義而廢其本義,乃不知西之本訓鳥在巢,韋之本訓相背,朋之本訓為鳳,逐末忘本,大都類是。
微許君言之,烏能知之。
凡□之屬皆從□。
栖,□或從木妻。
葢從木,妻聲也。
從妻為聲。
葢制此篆之時已分别□為東□,栖為鳥在巢,而其音則皆近妻矣。
詩可以栖遟,漢嚴發碑作衡門西遟。
然則雞栖于埘,雞栖于桀,古本必作雞西。
論語為是栖栖,古本亦必作西西。
卥,古文□。
鹵,籒文□。
按鹵下曰從西省。
若籒文西如此,則鹵正從籒文鹵矣。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西部 标題:□xī 注解:姓也。
從□圭聲。
戸圭切。
按許書自女部姬、姜等十二字而外,未有雲姓者。
古之神聖,母感天而生,故字從女。
是以姬、姜等十二字皆從女。
其它繼别為氏,或以字,或以官,或以邑。
雖亦可謂之姓,而其字不容列于說文。
黃帝姬姓,而黃帝之子十二姓者,除姬、姞字外,酉祁已滕箴任茍僖儇依十字,許皆不雲姓是也。
惟夨部吳下雲姓也,郡也,為妄人所增。
而此□篆解雲姓也,雖篆文亦屬僞羼,葢必有妄人以許書無其姓為恥而竄入之,傳寫遂莫之察。
許果有此篆,必釋其本義,不徒雲姓也。
小徐雲:張說梁四公子記有□闖,依廣韻梁四公子字作罣,與□各字。
文二當雲文一。
重三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