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部分

關燈
标題:(□)bèi 注解:□魚也。

    出樂浪潘國。

    從魚□聲。

    博葢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标題:□jú 注解:□魚也。

    出樂浪潘國。

    從魚匊聲。

    居六切。

    三部。

    一曰□魚出九江,九江,铉本作江東。

    爾雅音義引無東。

    皆非也。

    有兩乳。

    一曰溥浮。

    上一曰,别其義。

    □卽今之江豬,亦曰江豚。

    樂浪潘國與九江同産此物。

    雲一曰者,載異說,殊其地也。

    下一曰,猶今言一名也。

    溥浮俗字作鱄□。

    普姑、□浮二反。

    鱄一作□。

    吳東門謂□門,卽今蘇州葑門也。

    釋魚:鱀是鱁。

    亦江豚之類也。

    謂之海豚。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标題:魦shā 注解:魦魚也。

    出樂浪潘國。

    從魚,沙省聲。

    詩小雅有鲨,則為中夏之魚,非遠方外國之魚明甚。

    葢詩自作沙字,吹沙小魚也。

    樂浪潘國之魚必出于海。

    自作魦字,其狀不可得而言也。

    或雲卽鲛魚。

    然魦鲛二篆不相連屬也。

    所加切。

    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标題:鱳lì 注解:鱳魚也。

    出樂浪潘國。

    從魚樂聲。

    盧各切。

    古音在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标題:鮮xiān 注解:鮮魚也。

    出貉國。

    按此乃魚名。

    經傳乃叚為新鱻字,又叚為尟少字,而本義廢矣。

    從魚,羴省聲。

    相然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标題:鰅yónɡ 注解:鰅魚也。

    皮有文,上林賦郭注曰:鰅魚有文彩。

    按長卿謂八川之中有之,侈靡過其實也。

    據下文樂浪乃有之。

    然平子賦南都亦曰鱏鳣鰅鳙,是南陽有之。

    出樂浪東暆。

    見日部。

    神爵四年初捕收輸考工。

    捕當作搏。

    搏,□取也。

    今人用捕字。

    漢人多用搏字。

    神爵,孝宣帝年号。

    百官公卿表:少府屬官有考工。

    捕此魚輸考工者,用其皮飾器也。

    周成王時揚州獻鰅。

    見周書王會篇。

    葢漢時楊州地已無此物矣。

    今王會篇作禺禺。

    考上林賦鰅與禺禺為二物,作禺禺非是。

    從魚禺聲。

    魚容切。

    按禺聲古音在四部。

    漢書注音颙。

    徐廣、李善音娛。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标題:鳙yōnɡ 注解:鳙魚也。

    史記上林賦:鰅鳙□魠。

    漢書、文選鳙皆作鰫,非是。

    據許書鰫鳙劃然二物。

    且郭注上林雲鳙常容反,與慵字音正同。

    叚令從容聲,則不得反以常容矣。

    郭雲:鳙似鲢而黑。

    陸玑雲:鱮,徐州人謂之鲢,或謂之鳙。

    從魚庸聲。

    蜀容切。

    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标題:鲗zéi 注解:烏鲗魚也。

    四字句。

    烏,俗本作鰞,今正。

    陶貞白雲:是□烏所化,其口腹猶相似,腹中有墨,能吸波□墨,令水溷黑自衛。

    劉淵林雲:腹中有藥。

    謂其背骨。

    今名海鳔鮹是也。

    從魚則聲。

    昨則切。

    一部。

    吳都賦作賊。

    他書作鱡。

    鲫,鲗或從卽。

    此乃俗鲗字。

    以卽聲古音在十二部也。

    今人用為□魚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标題:鲐tái 注解:海魚也。

    各本也作名,今依史記正義、漢書注、文選七命注正。

    鲐亦名侯鲐,卽今之河豚也。

    吳都賦:王鲔侯鲐。

    以王侯相俪,改作鯸者,非。

    貨殖傳:鲐鮆千斤。

    鲐狀如科鬥,背上靑黑,有黃文詩,黃發台背。

    毛曰:台背,大老也。

    箋雲:台之言鲐也。

    大老則背有鲐文。

    是謂台為鲐之叚借字。

    今爾雅作鲐背。

    從魚台聲。

    徒哀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标題:鲌bà 注解:海魚也。

    從魚白聲。

    旁陌切。

    古音在五部。

    玉篇讀平亞切。

    廣韻□韻作□。

    讀若《書》“白不黑”。

    未知所出。

    大玄昆次三曰:昆白不黑,不相親也。

    疑用此語。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标題:鳆fù 注解:海魚也。

    郭注三倉曰:鳆似蛤,一偏着石。

    廣志曰:鳆無鱗有□,一面附石,細孔雜雜,或七或九。

    本艹曰:石決明,一名鳆魚。

    李時珍雲:與石決明同類殊種。

    從魚□聲。

    蒲角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标題:鲛jiāo 注解:海魚也。

    皮可飾刀。

    今所謂沙魚,所謂沙魚皮也。

    許有魦字,雲從沙省。

    葢卽此魚。

    陳藏器曰:沙魚狀皃非一。

    皆皮上有沙,堪揩木,如木賊。

    蘇頌曰:其皮可飾刀靶。

    按其皮可磨錯,故通謂之□魚。

    音措各切。

    有鐇□,有橫骨在鼻前如斤斧形者也。

    有出入□,子朝出求食暮還入母腹中者也。

    淮南子:鲛革犀兕為甲冑。

    中山經有鲛魚,郭雲:卽此魚。

    中庸:鼋鼍鲛龍。

    本又作蛟。

    從魚交聲。

    古肴切。

    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标題:□jīnɡ 注解:海大魚也。

    此海中魚冣大者。

    字亦作鲸。

    羽獵賦作京。

    京,大也。

    從魚畺聲。

    渠京切。

    古音在十部。

    《春秋傳》曰:“取其□鲵。

    ”宣公十二年左氏傳文。

    劉淵林注吳都賦、裴淵廣州記皆雲:雄曰鲸,雌曰鲵。

    是此鲵非剌魚也。

    鲸,□或從京。

    古京音如姜。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标題:鲠ɡěnɡ 注解:魚骨也。

    故其字從魚,與骨部□字别。

    而骨□字亦多借□為之。

    爾雅曰:魚枕謂之丁。

    魚腸謂之乙。

    魚尾謂之丙。

    今益之曰魚骨謂之□。

    魚甲謂之鱗。

    魚臭謂之鮏。

    從魚□聲。

    古杏切。

    古音在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标題:鱗lín 注解:魚甲也。

    甲者,铠也。

    魚鱗似铠。

    亦有無鱗有甲之魚,鳣是也。

    從魚□聲。

    力珍切。

    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标題:鮏xīnɡ 注解:魚臭也。

    魚氣也。

    與肉部勝義别。

    字俗作鯹。

    從魚生聲。

    桑經切。

    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标題:鱢sāo 注解:鮏臭也。

    從魚喿聲。

    稣遭切。

    二部。

    《周禮》曰:“膳膏臊。

    ”按此六字當作讀若周禮曰膳膏臊八字。

    葢臊從肉,見肉部,雲豕膏臭也。

    與先鄭說同。

    然則許所據周禮不作膳膏鱢。

    鱢與鮏同義。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标題:鮨qí 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