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部分

關燈
注解:雨止也。

    釋天:雨濟謂之霁。

    濟,古多訓止者,如厲風濟則衆竅為虛是也。

    許雲雨止者,以诂訓字易其本字也。

    凡止曰濟,雨止則有霁字。

    洪範曰:雨曰濟。

    今古文皆如是。

    是尚書用濟為霁也。

    從雨□聲。

    子計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标題:霋qī 注解:霁謂之霋。

    從雨妻聲。

    七稽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标題:霩kuò 注解:雨止雲罷皃。

    淮南天文訓:道生于虛霩。

    虛霩生字宙。

    今俗字作廓,廓行而霩廢矣。

    從雨□聲。

    苦郭切。

    五部。

    〖注〗又□、□。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标題:露lù 注解:潤澤也。

    澤與露□韻。

    五經通義曰:和氣津凝為露。

    蔡邕月令曰:露者,陰之液也。

    按露之言胪也。

    故凡陳列表見于外曰露。

    亦叚路為之,如孟子神農章羸露字作路是也。

    從雨路聲。

    洛故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标題:霜shuānɡ 注解:喪也。

    以□韻為訓。

    成物者。

    豳風:九月肅霜。

    傳曰:肅,縮也。

    霜降而收縮萬物。

    秦風:白露為霜。

    傳曰:白露凝戾為霜,然後歲事成。

    按雷、雨、露皆所以生物,雪亦所以生物而非殺物者。

    故其用在霜殺物之後。

    詩言雨雪雰雰。

    益之以霢霂。

    生我百谷。

    其證也。

    惟霜為□斂萬物之用。

    許列前綴靁,為動萬物者莫疾乎此也。

    次之以雪。

    乃次之以霝□,謂冬雪而後春雨也。

    次之以露,露春夏秋皆有之,秋深乃凝霜也。

    次之以霜,而歲功成矣。

    歲功以雪始,以霜終。

    從雨相聲。

    所莊切。

    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标題:霚wù 注解:地氣發,天不應曰霚。

    曰霚二字今補。

    霚,今之霧字。

    釋天曰:地氣發,天不應曰霧。

    霧者俗字。

    霧一本作霿,非也。

    釋名曰:霧,冒也。

    氣蒙冒覆地之物也。

    開元占經引元命包陰陽亂為霧。

    從雨亦雨之類也,故從雨。

    地氣發而天應之則雨矣。

    敄聲。

    亡遇切。

    古音在三部。

    敄從矛聲,故霚讀如矛。

    雺,籒文霚省。

    洪範曰蒙,古文尚書作曰雺。

    徐邈音亡鈎反。

    宋世家作曰霧。

    霧卽霚。

    霚者,雺之小篆。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标題:霾mái 注解:風而雨土為霾。

    依釋天補三字。

    邶風。

    終風且霾。

    釋天曰:風而雨土為霾。

    傳曰:霾,雨土也。

    釋名曰:霾,晦也。

    從雨狸聲。

    莫皆切。

    古音在一部。

    《詩》曰:“終風且霾。

    ”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标題:霿ménɡ 注解:天氣下,地不應曰霿。

    釋天曰:天氣下,地不應曰霿。

    今本作曰雺,或作曰霧,皆非也。

    霿,釋名作蒙。

    開元占經作蒙。

    釋名曰:蒙,日光不明蒙蒙然也。

    開元占經引郗萌曰:在天為蒙。

    在人為霧。

    日月不見為蒙。

    前後人不相見為霧。

    按霚與霿之别,以郗所言為确。

    許以霿系天氣,以霚系地氣,亦分别井然。

    大氐霚下霿上,霚濕霿幹。

    霚讀如務,霿讀如蒙。

    霚之或體作霿,霿之或體作蒙。

    不可亂也。

    而爾雅自陸氏不能諟正,訛舛不可讀。

    如玉篇雲霚,天氣下地不應也。

    霿,地氣發天不應也。

    葢本爾雅而與說文互易,則又在陸氏前矣。

    其它經史雺霿霧三字往往淆訛,要當以許書為正。

    ○開元占經引月令仲冬行夏令,氛蒙冥冥。

    今月令作氛霧。

    霧乃霿之誤也。

    ○衛包尚書曰:蒙,恒風若。

    漢五行志作霿。

    尚書大傳作瞀。

    劉向曰:瞀,眊。

    眊,亂也。

    按此霿字引申叚借之義也。

    本音茂,轉音蒙。

    易傳:蒙者,蒙也。

    亦霿之叚借。

    霿,晦也。

    晦本訓月盡,引申為日月不見之偁。

    釋天曰:霿謂之晦。

    許言此者,欲人知霿與霚異也。

    從雨瞀聲。

    莫弄切。

    亦平聲。

    瞀亦敄聲而入九部者,合音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标題:霓ní 注解:屈虹靑赤或白色,或字陸德明作也一曰三字,非也。

    韻會白下無色字,是也。

    屈當作诎。

    許書雲诘诎者,謂诎曲。

    屈非其義。

    許意诎曲之虹多靑赤,或有白色者,皆謂之霓。

    釋天曰:螮蝀,虹也。

    霓為挈貳。

    郭雲:雙出色鮮盛者為雄,曰虹。

    闇者為雌,曰霓。

    據此,似靑赤為虹,白色為霓。

    然析言有分,渾言不别。

    故趙注孟子曰。

    霓,虹也。

    虹見則雨。

    楚辭有白霓。

    □氣也。

    從雨。

    霓為陰氣,将雨之兆,故從雨。

    一從蟲作蜺,猶虹從蟲也。

    兒聲。

    五雞切。

    十六部。

    如淳五結切。

    郭樸五擊切。

    沈約郊居賦:雌蜺連蜷,深恐人讀為平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标題:□diàn 注解:寒也。

    從雨□聲。

    都念切。

    七部。

    或曰早霜也。

    讀若《春秋傳》“墊阨”。

    成六年、襄九年、卄五年皆雲墊隘。

    阨者,阸之隸變。

    阸隘古通用。

    此謂□音同墊耳,非謂春秋傳有□隘也。

    而九經字□雲□,音店,寒也。

    傳曰□隘。

    引說文而失其眞,遂緻為經作音而非其實,以經典絕無□字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