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玉篇皆雲:涼俗涼字。
至集韻乃特出涼字,注雲:薄寒曰涼。
從水京聲。
呂張切。
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淡dàn 注解:薄味也。
醲之反也。
酉部曰:醲,厚酒也。
又澹淡亦作淊淡,水滿皃。
楊雄賦:秬鬯泔淡。
應劭曰:泔淡,滿也。
按泔淡訓滿,謂淡為贍之假借。
從水炎聲。
徒敢切。
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涒tūn 注解:食已而複吐之。
未聞。
江賦涒粼,謂水皃。
從水君聲。
他昆切。
十三部。
《爾雅》曰:“太歲在□曰涒灘。
”釋天文。
高誘曰:涒,大也。
灘,循也。
萬物皆大循其情性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澆jiāo 注解:□也。
沃為澆之大,澆為沃之細,故不類廁。
凡醲者,澆之則薄。
故其引伸之義為薄。
漢書循吏傳:澆淳散樸。
從水堯聲。
古堯切。
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液yè 注解:□也。
血部曰:□,氣液也。
按樂記注曰:永歎淫液歌遲之也。
考工記春液角,鄭司農液讀為醳,謂重繹治之。
此皆引伸之義也。
從水夜聲。
羊益切。
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汁zhī 注解:液也。
古經傳多假汁為葉。
方言曰:斟,協,汁也。
北燕朝鮮洌水之閑曰斟,自關而東曰栛,關西曰汁。
此兼渖汁和葉而言,如台朕赉畀蔔陽予也之例。
汁液必出于和協。
故其音義通也。
從水十聲。
之入切。
七部。
漢汁邡縣用此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滒ɡē 注解:多汁也。
淮南原道訓曰:甚淖而滒。
高雲:滒亦淖也。
饘粥多渖者曰滒,讀歌讴之歌。
按今江蘇俗語謂之稠也。
從水哥聲,讀若哥。
古俄切。
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灏hào 注解:豆汁也。
豆者,尗也。
從水颢聲。
乎老切。
二部。
廣韻曰:灏溔,水勢遠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溢yì 注解:器滿也。
禮經一溢米注:二十兩曰溢。
按謂二十兩溢者,謂滿于一斤,十六兩之外也。
後人因制镒字。
從水益聲。
以形聲包會意也。
夷質切。
古音在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灑xǐ 注解:滌也。
下文雲沬,灑面也。
浴,灑身也。
澡,灑手也。
洗,灑足也。
今人假洗為灑,非古字。
按古有假灑為峻陗之峻者,如詩新台有灑。
爾雅望厓灑而高岸。
夷上灑下漘。
毛詩灑,高峻也。
從水□聲。
先禮切。
按西聲當在古音十三部。
古文□為灑埽字。
各本奪□字,今依全書通,例補。
凡言某字古文以為某字者,皆謂古文假借字也。
灑灑本殊義而雙聲,故相假借。
凡假借多疊韻,或雙聲也。
毛詩灑埽四見。
傳雲:灑,灑也。
鄭注周禮隸仆、韋注國語皆同。
皆釋假借之例。
若先鄭雲灑當為灑,則以其義别而正之,以漢時所用字正古文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滌dí 注解:灑也。
皿部曰:蕩,滌器也。
引伸為凡淸瀞之□,如七月傳曰:滌場,埽地。
雲漢傳曰:滌滌,旱氣也。
山無木,川無水是。
從水條聲。
徒曆切。
古音在二部。
周禮條狼氏,樂記條蕩其聲,皆假條為滌。
周禮凡酒修酌,假修為滌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濈jí 注解:和也。
小雅:爾羊來思,其角濈濈。
傳曰:聚其角而息,濈濈然也。
按毛意言角之多,葢言聚而和也,如輯之訓聚,兼訓和。
從水戢聲。
阻立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渖shěn 注解:汁也。
左傳哀三年曰:無備而官辦者,猶拾渖也。
杜雲:渖,汁也。
陸德明雲:北土呼汁為渖。
按禮記檀弓為榆沈,假沈為渖。
從水審聲。
昌枕切。
七部。
《春秋傳》曰:“猶拾渖也。
”按渖篆當廁于汁篆下乃得其次,寫者亂之耳。
玉篇廁于液灏之下。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渳mǐ 注解:飲歃也。
周禮:王□大肆,以秬鬯渳。
杜子春讀渳為泯,以秬鬯浴屍也。
按浴屍則釁屍口鼻,與飲歃義相近。
從水弭聲。
綿婢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shà 注解:飲歃也。
歃,歠也。
從水篡聲。
各本篆作□,解作算聲。
今按玉篇、廣韻皆作□,。
知古說文如此作,集韻、類篇始誤從俗本說文耳。
衫洽切。
又先活切。
宋本皆如此。
今各本衫洽改作巽倦。
古音在十四部。
卽今之涮字也。
涮,所患切。
一曰吮也。
吮欶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漱shù 注解:蕩口也。
漱者,欶之大也。
蕩口者,吮刷其口中也。
曲禮:諸母不漱裳。
假漱為涑也。
從水欶聲。
以形聲包會意。
所右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至集韻乃特出涼字,注雲:薄寒曰涼。
從水京聲。
呂張切。
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淡dàn 注解:薄味也。
醲之反也。
酉部曰:醲,厚酒也。
又澹淡亦作淊淡,水滿皃。
楊雄賦:秬鬯泔淡。
應劭曰:泔淡,滿也。
按泔淡訓滿,謂淡為贍之假借。
從水炎聲。
徒敢切。
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涒tūn 注解:食已而複吐之。
未聞。
江賦涒粼,謂水皃。
從水君聲。
他昆切。
十三部。
《爾雅》曰:“太歲在□曰涒灘。
”釋天文。
高誘曰:涒,大也。
灘,循也。
萬物皆大循其情性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澆jiāo 注解:□也。
沃為澆之大,澆為沃之細,故不類廁。
凡醲者,澆之則薄。
故其引伸之義為薄。
漢書循吏傳:澆淳散樸。
從水堯聲。
古堯切。
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液yè 注解:□也。
血部曰:□,氣液也。
按樂記注曰:永歎淫液歌遲之也。
考工記春液角,鄭司農液讀為醳,謂重繹治之。
此皆引伸之義也。
從水夜聲。
羊益切。
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汁zhī 注解:液也。
古經傳多假汁為葉。
方言曰:斟,協,汁也。
北燕朝鮮洌水之閑曰斟,自關而東曰栛,關西曰汁。
此兼渖汁和葉而言,如台朕赉畀蔔陽予也之例。
汁液必出于和協。
故其音義通也。
從水十聲。
之入切。
七部。
漢汁邡縣用此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滒ɡē 注解:多汁也。
淮南原道訓曰:甚淖而滒。
高雲:滒亦淖也。
饘粥多渖者曰滒,讀歌讴之歌。
按今江蘇俗語謂之稠也。
從水哥聲,讀若哥。
古俄切。
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灏hào 注解:豆汁也。
豆者,尗也。
從水颢聲。
乎老切。
二部。
廣韻曰:灏溔,水勢遠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溢yì 注解:器滿也。
禮經一溢米注:二十兩曰溢。
按謂二十兩溢者,謂滿于一斤,十六兩之外也。
後人因制镒字。
從水益聲。
以形聲包會意也。
夷質切。
古音在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灑xǐ 注解:滌也。
下文雲沬,灑面也。
浴,灑身也。
澡,灑手也。
洗,灑足也。
今人假洗為灑,非古字。
按古有假灑為峻陗之峻者,如詩新台有灑。
爾雅望厓灑而高岸。
夷上灑下漘。
毛詩灑,高峻也。
從水□聲。
先禮切。
按西聲當在古音十三部。
古文□為灑埽字。
各本奪□字,今依全書通,例補。
凡言某字古文以為某字者,皆謂古文假借字也。
灑灑本殊義而雙聲,故相假借。
凡假借多疊韻,或雙聲也。
毛詩灑埽四見。
傳雲:灑,灑也。
鄭注周禮隸仆、韋注國語皆同。
皆釋假借之例。
若先鄭雲灑當為灑,則以其義别而正之,以漢時所用字正古文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滌dí 注解:灑也。
皿部曰:蕩,滌器也。
引伸為凡淸瀞之□,如七月傳曰:滌場,埽地。
雲漢傳曰:滌滌,旱氣也。
山無木,川無水是。
從水條聲。
徒曆切。
古音在二部。
周禮條狼氏,樂記條蕩其聲,皆假條為滌。
周禮凡酒修酌,假修為滌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濈jí 注解:和也。
小雅:爾羊來思,其角濈濈。
傳曰:聚其角而息,濈濈然也。
按毛意言角之多,葢言聚而和也,如輯之訓聚,兼訓和。
從水戢聲。
阻立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渖shěn 注解:汁也。
左傳哀三年曰:無備而官辦者,猶拾渖也。
杜雲:渖,汁也。
陸德明雲:北土呼汁為渖。
按禮記檀弓為榆沈,假沈為渖。
從水審聲。
昌枕切。
七部。
《春秋傳》曰:“猶拾渖也。
”按渖篆當廁于汁篆下乃得其次,寫者亂之耳。
玉篇廁于液灏之下。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渳mǐ 注解:飲歃也。
周禮:王□大肆,以秬鬯渳。
杜子春讀渳為泯,以秬鬯浴屍也。
按浴屍則釁屍口鼻,與飲歃義相近。
從水弭聲。
綿婢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shà 注解:飲歃也。
歃,歠也。
從水篡聲。
各本篆作□,解作算聲。
今按玉篇、廣韻皆作□,。
知古說文如此作,集韻、類篇始誤從俗本說文耳。
衫洽切。
又先活切。
宋本皆如此。
今各本衫洽改作巽倦。
古音在十四部。
卽今之涮字也。
涮,所患切。
一曰吮也。
吮欶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漱shù 注解:蕩口也。
漱者,欶之大也。
蕩口者,吮刷其口中也。
曲禮:諸母不漱裳。
假漱為涑也。
從水欶聲。
以形聲包會意。
所右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