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部分

關燈
渡水也。

    謂若今有水汪,??磚石而過。

    水之至小至淺者也。

    從水石。

    會意。

    力制切。

    十五部。

    《詩》曰:“深則砅。

    ”此稱邶風言假借也。

    毛詩曰:深則厲。

    釋水曰:以衣涉水為厲。

    又曰:繇帶以上為厲。

    此并存二說也。

    毛傳依之。

    定本改雲:以衣涉水為厲,謂由帶以上也。

    合為一說,缪矣。

    履石渡水,乃水之至淺,尚無待于揭衣者。

    其與深則厲絕然二事明矣。

    厲砅二字同音,故詩容有作砅者。

    許稱以明假借,如尚書以作□為作好,以□席為蔑席之比。

    經典釋文引韓詩至心曰厲,玉篇作水深至心曰砅,至心卽由帶以上之說也。

    葢韓詩作深則砅,許稱之與。

    戴先生乃以橋梁說砅。

    如其說,許當徑雲石梁,不當雲履石渡水矣。

    詩言深則厲,淺則揭,喻因時之宜。

    倘深待石梁,則有不能渡者矣。

    禹貢厲砥,玄應引作砅砥。

    僞說命用汝作厲。

    宋庠國語補音引詩作砅。

    汗□雲:砅,古文砺。

    此可見古假砅為厲,非一處矣。

    濿,砅或從厲。

    厲者,石也。

    從水厲猶從水石也。

    引伸之為凡渡水之稱,如大人賦雲橫厲飛泉以正東是也。

    字多作厲。

    〇厲旣改作□,則此亦當作〈氵□〉。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湊còu 注解:水上人所會也。

    引伸為凡聚集之偁。

    從水奏聲。

    倉奏切。

    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湛chén 注解:□也。

    古書浮沈字多作湛。

    湛沈古今字。

    沉又沈之俗也。

    下文雲:□,湛也。

    二字轉注。

    從水甚聲。

    按直林切。

    七部。

    大徐宅減切,未知古義古音也。

    凡湛字引伸之義甚多,其音不一。

    要其古音則同直林切而已。

    一曰湛水,豫章浸。

    州,各本作章,今依地理志注、集韻所引訂正。

    職方氏:荊州其浸穎、湛。

    豫州其浸波、溠。

    許系溠于荊,系湛于豫,葢以正經文之互訛也。

    鄭注雲:湛,未聞。

    許系諸豫,葢必實有所指矣。

    水經汝水篇注曰:汝水,又東南徑繁丘城南而東南出。

    湛水出犫縣北魚齒山西北,東南流曆魚齒山為湛浦。

    春秋傳襄十六年:楚晉戰于湛阪。

    葢卽湛水以名阪也。

    又東南徑蒲城北。

    又東入汝。

    周禮鄭注曰未聞,葢偶有不照。

    按許意亦正謂斯水也。

    杜元凱雲:昆陽縣北有湛水,東入汝。

    今河南南陽府葉縣北二十裡有昆陽城。

    □,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湮yīn 注解:□也。

    釋诂:湮,落也。

    落與□義相近。

    從水垔聲。

    于眞切。

    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nì 注解:□也。

    此沈溺之本字也。

    今人多用溺水水名字為之。

    古今異字耳。

    玉篇引孔子曰:君子□于口,小人□于水。

    顧希馮所見禮記尚作□。

    從水人。

    讀與溺同。

    奴曆切。

    古音葢在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沒mò 注解:湛也。

    湛,各本作沈,淺人以今字改之也,今正。

    □者全入于水,故引伸之義□盡。

    小雅:曷其□矣。

    傳雲:□,盡也。

    論語□階,孔安國曰:□,盡也。

    凡貪□、幹□皆沈溺之引伸。

    從水□聲。

    莫勃切。

    十五部。

    〖注〗殁、歾、□,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渨wēi 注解:□也。

    從水畏聲。

    烏恢切。

    十五部。

    按此字疑後人所增。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滃wěnɡ 注解:雲氣起也。

    易林,潼滃蔚荟,扶首來會。

    謂雲起也。

    江賦:氣滃渤以霧杳。

    有假翁為滃者,周禮醴齊注:盎猶翁也。

    成而翁翁然蔥白色。

    從水翁聲。

    烏孔切。

    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泱yānɡ 注解:滃也。

    射雉賦:天泱泱以垂雲。

    善曰:毛詩英英白雲。

    毛苌曰英英,白雲皃。

    泱與英古字通。

    按泱滃雙聲。

    從水央聲。

    于良切。

    十部。

    徐爰曰音英,音之轉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凄qī 注解:雲雨起也。

    各本作雲雨,誤,今依初學記、太平禦覽正。

    雨雲,謂欲雨之雲。

    唐人詩晴雲、雨雲是也。

    按詩曰:凄其以風。

    毛傳:凄,寒風皃。

    又曰:風雨凄凄。

    葢凄有陰寒之意。

    小雅:有渰凄凄。

    皃急雨欲來之狀,未嘗不兼風言之。

    許以字從水,但謂之雨雲。

    從水妻聲。

    七稽切。

    十五部。

    《詩》曰:“有渰凄凄。

    ”今詩作萋萋,非也。

    呂覽、漢書、玉篇、廣韻皆作凄凄。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渰yǎn 注解:雨雲皃。

    各本作雲雨皃,今依初學記、太平禦覽正。

    毛傳曰:渰,雲興皃。

    顔氏家訓、定本、集注作陰雲。

    恐許所據徑作雨雲。

    渰,漢書作黤。

    按有渰凄凄,謂黑雲如鬊,凄風怒生,此山雨欲來風滿樓之象也。

    旣而白雲彌漫,風定雨甚,則與雲祁祁,雨我公田也。

    詩之體物浏亮如是。

    從水弇聲。

    衣檢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溟mínɡ 注解:小雨溟溟也。

    太玄經:密雨溟沐。

    玉篇曰:溟蒙小雨。

    莊子南溟北溟,其字當是本作冥。

    從水冥聲。

    莫經切。

    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洓sè 注解:小雨霝皃。

    霝,各本作零,今正。

    洓洓亦雨聲。

    從水朿聲。

    所責切。

    十六部。

    俗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瀑bào 注解:疾雨也。

    曓疾有所趣也。

    故從水,從曓,為疾雨。

    從水曓聲。

    平到切。

    二部。

    《詩》曰:“終風且□。

    ”詩邶風文。

    按毛詩終風且曓傳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