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部分

關燈
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淖nào 注解:泥也。

    左傳曰:有淖于前。

    乃皆左右相違于淖。

    杜注同。

    倉颉篇雲:深泥也。

    字林雲:濡甚曰淖。

    按泥淖以土與水合和為之,故淖引伸之義訓和。

    儀禮:嘉薦暜淖。

    注曰:暜淖,黍稷也。

    暜,大。

    淖,和也。

    德能大和,乃有黍稷也。

    劉瓛述張禹之義曰:仲者,中也。

    尼者,和也。

    言孔子有中和之德,故曰仲尼。

    葢漢人尼與泥通用,故漢碑仲尼字或作泥。

    又按許泥為水名,不箸塗泥之解,于此補見,是與深同例也。

    魏晉以後,泥淖字作埿。

    從水卓聲。

    奴敎切。

    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濢zuǐ 注解:小濕也。

    小葢下之誤。

    篇、韻皆雲下濕,從古本也。

    從水翠聲。

    遵诔切。

    十五部。

    按篇、韻皆雲且遂切,下濕也。

    遵诔切,汁漬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溽rù 注解:溽暑,濕暑也。

    溽暑二字依李善注悼亡詩補。

    月令:季夏,土潤溽暑。

    鄭曰:潤溽,謂塗濕也。

    潤溽雙聲字。

    記言土塗濕而暑上烝也。

    塗讀如雨雪載塗之塗。

    許以濕暑釋記溽暑,後人妄删,非是。

    大雅雲漢傳曰:薀薀而暑,隆隆而雷,蟲蟲而□。

    此暑□之别。

    暑言下濕,□言上燥也。

    謂之溽者,濃也,厚也。

    儒行注曰:恣滋味為溽。

    月令:溽,本或作辱。

    從水辱聲。

    而蜀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涅niè 注解:黑土在水中者也。

    者字依論語釋文補。

    論語孔注:涅,可以□皁者。

    按水部曰:澱者,滓垽也。

    滓者,澱也。

    土部曰:垽者,澱也。

    黑部曰:□謂之垽。

    垽,滓也。

    皆與涅義近。

    從水土日聲。

    奴結切。

    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滋zī 注解:益也。

    艹部茲下曰:艹木多益也。

    此字從水茲,為水益也。

    凡經傳增益之義多用此字。

    亦有用茲者,如常棣、召旻傳雲:兄,茲也。

    桑柔傳雲:兄,茲也。

    隻是一義。

    從水茲聲。

    各本篆文作滋*,解作茲聲,誤也,今正。

    說詳四篇下茲篆下。

    子之切。

    一部。

    一曰滋水,出牛□山白陉谷,東入呼沱。

    此謂水名也。

    地理志:常山郡南行唐牛飲山白陸谷,滋水所出。

    東至新巿,入虖池水,南行唐故城在今直隸正定府行唐縣縣治北。

    新巿故城在今正定府治西北四十裡。

    一統志曰:滋河源出山西五台縣畍,東南流徑正定府靈壽縣北,行唐縣南。

    又東歴正定藳城二縣北,無極縣南。

    又東北人定州深澤縣畍。

    古與滹沱合流,今折而東北,與滱沙二水合。

    不入滹沱矣。

    〖注〗□,古文。

    滋*字從水從茲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hū 注解:靑黑皃。

    皃字依廣韻訂。

    從水曶聲。

    各本篆文作□,解作曶聲。

    此以隸體改篆也。

    篇、韻皆曰:淐今作□。

    今據正。

    其音當依廣韻荒内切。

    十五部。

    大徐呼骨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浥yì 注解:濕也。

    召南毛傳曰:厭浥,濕意也。

    從水邑聲。

    于及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沙shā 注解:水□石也。

    詩正義作水中散石,非是。

    水經注引與今本同。

    凡古人所引古書有是有非,不容偏信。

    大雅傳雲:沙水旁也,許雲:水散石。

    與毛不異。

    石散碎謂之沙,引伸之,凡生澀皆為沙,如内則鳥沙鳴是。

    從水少。

    會意。

    水少沙見。

    釋其會意之恉。

    所加切。

    十七部。

    古音娑。

    從石作砂者,俗字也。

    古丹沙隻用此。

    楚東有沙水。

    此别一義也。

    水經注渠水篇曰:渠水,又東南流徑開封縣,雎渙二水出焉。

    右則新溝注之,卽沙水木也。

    音蔡。

    許愼正作沙音,言楚東有沙水,謂此水也。

    □,譚長說:沙或從尐。

    少尐二字皆見小部。

    尐者,少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濑lài 注解:水流沙上也。

    九歌:石濑兮淺淺。

    伍子胥書有下濑船,漢有下濑将軍。

    應劭漢書注曰:濑水流沙上也。

    臣瓒曰:濑,湍也。

    吳越謂之濑,中國謂之碛。

    按濑之言□也。

    水在沙上,渧□而下滲也。

    埤倉雲:渧□,漉也。

    從水賴聲。

    洛帶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濆fén 注解:水厓也。

    詩大雅:鋪敦淮濆。

    傳曰:濆,厓也。

    周南:遵彼汝墳。

    傳曰:墳,大防也。

    畫然分别。

    周禮大司徒職。

    丘陵墳衍原隰。

    注曰:水涯曰墳。

    而常武箋亦釋濆為大防,是鄭謂古經假借通用也。

    許則謹守毛傳。

    從水贲聲。

    符分切。

    十三部。

    《詩》曰:“敦彼淮濆。

    ”敦彼當是鋪敦之誤。

    箋釋為陳屯。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題:涘sì 注解:水厓也。

    爾雅釋丘、王風秦風傳皆曰:涘,厓也。

    從水矣聲。

    床史切。

    一部。

    《周書》曰:“王出涘。

    ”周頌思文箋曰:武王渡孟津,白魚躍入于舟,出涘以燎。

    正義引大誓雲:惟四月太子發上祭于畢,下至于孟津之上,太子發升舟,中流,白魚入于王舟,王跪取,出涘以燎之。

    按今文尚書、古文尚書皆有大誓,非枚頤本之大誓也。

    許引大誓者三,此與手部,攴部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