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部分

關燈
滿。

    從心丙聲。

    兵永切。

    古音在十部。

    讀如旁。

    《詩》曰:“憂心怲怲。

    ”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惔tán 注解:□也。

    從心炎聲。

    此以形聲赅會意。

    徒甘切。

    八部。

    《詩》曰:“憂心如炎。

    ”節南山:憂心如惔。

    許所據作憂心如炎,引之以朙會意也。

    此寷、□引易之例,今更正。

    炎者,火光上也。

    憂心如之,故其字作惔。

    雲漢:如惔如焚。

    亦如炎之誤。

    毛傳曰:惔,燎之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惙chuò 注解:□也。

    釋诂、毛傳同。

    從心叕聲。

    陟劣切。

    十五部。

    《詩》曰:“憂心惙惙。

    ”召南草蟲文。

    一曰意不定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慯shānɡ 注解:□也。

    周南卷耳傳曰:傷,思也。

    此傷卽慯之叚借,思與憂義相近也。

    方言傷,廣雅作慯。

    從心,殇省聲。

    各本作殇省聲,今正。

    式亮切。

    十部。

    按舊音式羊切,見廣韻。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愁chóu 注解:□也。

    或借為揫字,鄉飮酒義曰秋之為言揫也是。

    從心秌聲。

    士尤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愵nì 注解:□皃。

    毛詩:惄如辀饑。

    韓詩作愵如。

    方言:愵,憂也。

    自關而西秦晉之閑或惄。

    葢古惄愵通用。

    從心弱聲。

    讀與惄同。

    奴曆切。

    古音在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惂kǎn 注解:□困也。

    從心臽聲。

    苦感切。

    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悠yōu 注解:憂也。

    釋訓曰:悠悠,洋洋,思也。

    小雅:悠悠我裡。

    傳曰:悠悠,憂也。

    按此傳乃悠之本義。

    渭陽:悠悠我思。

    無傳,葢同釋訓。

    若黍離悠悠蒼天傳曰:悠悠,遠意。

    此謂悠同攸,攸同修。

    古多叚攸為修,長也,遠也。

    從心攸聲。

    以周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悴cuì 注解:□也。

    方言:悴,傷也。

    傷卽慯字。

    從心卒聲。

    讀與《易》萃卦同。

    秦醉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慁hùn 注解:□也。

    昭六年左傳曰:主不慁賓。

    杜雲:慁,患也。

    從心圂聲。

    胡困切。

    十三部。

    一曰□也。

    禮記儒行:不慁君王。

    陸賈傳:無久慁公為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lí 注解:楚颍之閑謂□曰□。

    從心□聲。

    力至切。

    按古音在一部。

    玉篇、廣韻皆力之切。

    至韻本無此字,至集韻乃并見之至二韻。

    大徐力至二字,乃力之之誤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xū 注解:□也。

    卷耳:雲何籲矣。

    傳曰:籲,□也。

    此謂籲卽□之叚借也。

    于部曰:籲,驚詞也。

    本義不訓憂。

    何人斯曰:雲何其盱。

    都人士曰:雲何□矣。

    □亦□之叚借。

    毛無傳,疑卷耳本亦作盱也。

    盱,張目也。

    釋诂:盱,憂也。

    盱本或作□。

    從心虧聲,讀若籲。

    況于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忡chōnɡ 注解:□也。

    近也當作皃。

    釋訓曰:忡忡,憂也。

    毛傳曰:忡忡猶沖沖也。

    從心中聲。

    敕中切。

    九部。

    《詩》曰:“憂心忡忡。

    ”召南草蟲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悄qiǎo 注解:□也。

    按也當作皃。

    釋訓曰:悄悄,憂也。

    毛傳曰:悄悄,憂皃。

    從心肖聲。

    親小切。

    二部。

    《詩》曰:“憂心悄悄。

    ”邶柏舟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慽qī 注解:□也。

    小明曰:政事愈戚。

    傳曰:戚,迫也。

    又曰:自诒伊戚。

    傳曰:戚,憂也。

    按下傳謂戚卽慽之叚借字也。

    戚者,戉也。

    從心戚聲。

    倉曆切。

    古音在三部。

    或書作戚。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yōu 注解:愁也。

    上文雲愁,□也。

    此雲□,愁也。

    二篆互訓。

    不知何時淺人盡易許書□字。

    許于夂部曰:憂,和行也。

    從夂,□聲。

    非和行則不得從夂矣。

    又引詩布政憂憂。

    于此知許所據詩惟此作憂,其它訓愁者皆作□。

    自叚憂代□,則不得不叚優代憂。

    而商頌乃作布政優優。

    優者,饒也。

    一曰倡也。

    從心頁。

    锴本下衍聲字,非。

    □心形于顔面,故從頁。

    此九字铉本無之,锴本有,韻會引同。

    今汪啟淑所刻锴本□篆奪去,憚篆已下又奪一葉,少憚至惢三十三篆。

    惟姑蘇顧氏、黃氏所藏舊抄不少。

    此會意,如息從心自,由心達于鼻。

    思從心□。

    由心徹于囟也。

    于求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患huàn 注解:□也。

    從心上貫吅,吅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