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垂其紳帶,悸悸然有節度也。
此未知以悸為何字之叚借。
凡若此類思而未得者,可姑置之,但心知其必是叚借斯可矣。
從心季聲。
其季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憿jiāo 注解:□也。
□者,吉而免兇也。
引申之曰□幸,亦曰憿幸,俗作僥幸、儌幸、徼幸皆非也。
凡傳言徼福者,皆當作憿福為正。
從心敫聲。
古堯切。
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懖kuò 注解:歫善自用之意也。
歫字各本無,依尚書音義所引補。
許書無拒。
歫卽今拒字。
從心銽聲。
古□切。
十五部。
《商書》曰:“今汝懖懖。
”般庚上篇文,馬雲:拒善自用之意。
許同之。
鄭雲:難告之意。
義略同,其字皆作懖,未嘗作聒也。
衛包因鄭雲懖讀如聒耳之聒,竟改經文作聒聒。
開成石經從之。
學者取以改孔氏正義,陸氏釋文。
至宋人乃有訓聒聒為譊譊多言者。
□,古文從耳。
葢壁中文如是。
孔安國易從耳為從心。
葢由伏生尚書如是。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忨wán 注解:貪也。
貪者,欲物也。
忨與玩翫義皆略同。
從心元聲。
五換切。
十四部。
《春秋傳》曰:“忨歲而□日。
”按左傳昭元年曰:翫歲而愒日。
習部引之。
國語作忨日而□歲,韋曰:忨,偷也。
□,遟也。
此所偁疑用外傳文。
然杜注翫愒皆貪也。
釋文曰:翫字又作忨。
則許所據左傳如是。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惏lán 注解:河内之北謂貪曰惏。
内字衍。
小徐作河之北,卽河内也。
惏與女部婪音義同。
賈注左傳曰:惏,嗜也。
方言曰:惏,殘也。
陳楚曰惏。
從心林聲。
盧含切。
古音在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懜mènɡ 注解:不朙也。
從心夢聲。
夕部夢,不朙也。
此舉形聲包會意。
武亘切。
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愆qiān 注解:過也。
過者,度也。
凡人有所失,則如或梗之有不可徑過處,故謂之過。
從心衍聲。
去□切。
十四部。
□,或從寒省。
□,籒文。
從言□聲。
過在多言,故從言。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慊xián 注解:疑也。
疑者,惑也,故下文受之以惑。
今字多作嫌。
按女部嫌者,不平于心也。
一曰疑也。
不平于心為嫌之正義,則嫌疑字作慊為正。
今則嫌行而慊廢。
且用慊為歉,非是。
又或用慊為□,尤非是。
大學:此之謂自謙。
注曰:謙讀為慊。
慊之言猒也。
凡雲之言者,皆就字之本音本義而傳之。
猒足,非慊之本義也。
至若鄭本周易為其慊于陽,故偁龍焉。
鄭注雲:慊讀為羣公溓之溓。
古書篆作立心與水相近,讀者失之,故作慊。
溓,雜也。
陰謂此上六也,陽謂今消息用事幹也。
上六為蛇,得幹氣雜似龍。
此鄭注則易慊為溓,皆不用字之本義也。
從心兼聲。
戸兼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惑huò 注解:亂也。
亂者,治也。
疑則當治之。
古多叚或為惑。
從心或聲。
胡國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怋mín 注解:怓也。
從心民聲。
呼昆切。
按古音當在十二部。
讀若民。
如今音則與惛無别矣。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怓náo 注解:亂也。
大雅民勞毛傳曰:惽怓,大亂也。
惽當作怋。
從心奴聲。
女交切。
古音在五部。
《詩》曰:“□謹怋怓。
”怋各本作惽,今正。
民勞釋文曰:惽,《說文》作怋。
舊本如是,今本作《說文》作昬,誤也。
怋怓為連綿字。
《說文》古本當是怋篆下雲怋怓,亂也。
怓篆下雲怋怓也。
而引詩在怋篆下。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惷chǔn 注解:亂也。
從心萅聲。
尺允切。
十三部。
《春秋傳》曰:“王室日惷惷焉。
”昭二十四年左傳文。
今本作王室實蠢蠢焉。
杜注:動擾皃。
一曰□也。
别一義。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惛hūn 注解:不憭也。
憭,慧也。
從心昏聲。
呼昆切。
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忥xì 注解:癡皃。
癡,不慧也。
故忥與惛為伍。
從心氣聲。
許旣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wèi 注解:□言不慧也。
哀二十四年左傳曰:是躛言也。
釋文曰:字林作□。
雲夢言意不慧也。
按左傳作躛,是叚借字。
從心衛聲。
于歲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愦kuì 注解:亂也。
此未知以悸為何字之叚借。
凡若此類思而未得者,可姑置之,但心知其必是叚借斯可矣。
從心季聲。
其季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憿jiāo 注解:□也。
□者,吉而免兇也。
引申之曰□幸,亦曰憿幸,俗作僥幸、儌幸、徼幸皆非也。
凡傳言徼福者,皆當作憿福為正。
從心敫聲。
古堯切。
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懖kuò 注解:歫善自用之意也。
歫字各本無,依尚書音義所引補。
許書無拒。
歫卽今拒字。
從心銽聲。
古□切。
十五部。
《商書》曰:“今汝懖懖。
”般庚上篇文,馬雲:拒善自用之意。
許同之。
鄭雲:難告之意。
義略同,其字皆作懖,未嘗作聒也。
衛包因鄭雲懖讀如聒耳之聒,竟改經文作聒聒。
開成石經從之。
學者取以改孔氏正義,陸氏釋文。
至宋人乃有訓聒聒為譊譊多言者。
□,古文從耳。
葢壁中文如是。
孔安國易從耳為從心。
葢由伏生尚書如是。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忨wán 注解:貪也。
貪者,欲物也。
忨與玩翫義皆略同。
從心元聲。
五換切。
十四部。
《春秋傳》曰:“忨歲而□日。
”按左傳昭元年曰:翫歲而愒日。
習部引之。
國語作忨日而□歲,韋曰:忨,偷也。
□,遟也。
此所偁疑用外傳文。
然杜注翫愒皆貪也。
釋文曰:翫字又作忨。
則許所據左傳如是。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惏lán 注解:河内之北謂貪曰惏。
内字衍。
小徐作河之北,卽河内也。
惏與女部婪音義同。
賈注左傳曰:惏,嗜也。
方言曰:惏,殘也。
陳楚曰惏。
從心林聲。
盧含切。
古音在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懜mènɡ 注解:不朙也。
從心夢聲。
夕部夢,不朙也。
此舉形聲包會意。
武亘切。
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愆qiān 注解:過也。
過者,度也。
凡人有所失,則如或梗之有不可徑過處,故謂之過。
從心衍聲。
去□切。
十四部。
□,或從寒省。
□,籒文。
從言□聲。
過在多言,故從言。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慊xián 注解:疑也。
疑者,惑也,故下文受之以惑。
今字多作嫌。
按女部嫌者,不平于心也。
一曰疑也。
不平于心為嫌之正義,則嫌疑字作慊為正。
今則嫌行而慊廢。
且用慊為歉,非是。
又或用慊為□,尤非是。
大學:此之謂自謙。
注曰:謙讀為慊。
慊之言猒也。
凡雲之言者,皆就字之本音本義而傳之。
猒足,非慊之本義也。
至若鄭本周易為其慊于陽,故偁龍焉。
鄭注雲:慊讀為羣公溓之溓。
古書篆作立心與水相近,讀者失之,故作慊。
溓,雜也。
陰謂此上六也,陽謂今消息用事幹也。
上六為蛇,得幹氣雜似龍。
此鄭注則易慊為溓,皆不用字之本義也。
從心兼聲。
戸兼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惑huò 注解:亂也。
亂者,治也。
疑則當治之。
古多叚或為惑。
從心或聲。
胡國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怋mín 注解:怓也。
從心民聲。
呼昆切。
按古音當在十二部。
讀若民。
如今音則與惛無别矣。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怓náo 注解:亂也。
大雅民勞毛傳曰:惽怓,大亂也。
惽當作怋。
從心奴聲。
女交切。
古音在五部。
《詩》曰:“□謹怋怓。
”怋各本作惽,今正。
民勞釋文曰:惽,《說文》作怋。
舊本如是,今本作《說文》作昬,誤也。
怋怓為連綿字。
《說文》古本當是怋篆下雲怋怓,亂也。
怓篆下雲怋怓也。
而引詩在怋篆下。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惷chǔn 注解:亂也。
從心萅聲。
尺允切。
十三部。
《春秋傳》曰:“王室日惷惷焉。
”昭二十四年左傳文。
今本作王室實蠢蠢焉。
杜注:動擾皃。
一曰□也。
别一義。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惛hūn 注解:不憭也。
憭,慧也。
從心昏聲。
呼昆切。
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忥xì 注解:癡皃。
癡,不慧也。
故忥與惛為伍。
從心氣聲。
許旣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wèi 注解:□言不慧也。
哀二十四年左傳曰:是躛言也。
釋文曰:字林作□。
雲夢言意不慧也。
按左傳作躛,是叚借字。
從心衛聲。
于歲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心部 标題:愦kuì 注解: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