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部分

關燈
标題:麟lín 注解:大牡鹿也。

    牡,各本及集韻、類篇皆訛牝,今正。

    玉篇曰:麟,大麚也。

    是也。

    子虛賦射麋腳麟,謂此。

    按許此篆為大麚,□篆為麒□。

    經典用仁獸字多作麟,葢同音叚借。

    從鹿□聲。

    力珍切。

    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鹿部 标題:麀yōu 注解:牝鹿也。

    釋嘼曰:鹿牝,麀。

    小雅吉日傳曰:鹿牝曰麀。

    按引伸為凡牝之偁。

    大雅靈台傳曰:麀,牝也。

    左傳:思其麀牡。

    曲禮:父子聚麀。

    皆謂卽牝字也。

    詩一言騋牝,三言麀鹿,皆取生息蕃多之意。

    從鹿牝省。

    會意。

    按牝本從匕聲,讀扶死反,麀音葢本同。

    後人以鹿聲呦呦改其音,并改其字作□耳。

    于虬切。

    三部。

    □,或從幽聲。

    按上二篆铉本在部末,锴本無,知古本次此,锴本奪而未補,铉本則補而綴于後也。

    今更正。

    文二十六 重六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鹿部 标題:□nuàn 注解:麛也。

    各本麛上有鹿字,今依李善删。

    吳都賦:翳荟無□鹨。

    李善□音須,引《說文》麛也。

    按廣韻□入十一虞,□入二十九換。

    以許讀若偄訂之,是許本從耎。

    而從需者,乃轉寫訛俗也。

    古音需聲在五部。

    耎聲在十四部。

    從鹿耎聲,讀若偄弱之偄。

    奴亂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鹿部 标題:麛mí 注解:鹿子也。

    釋嘼曰:鹿子麛。

    字亦作麑。

    論語麑裘卽麛裘。

    國語注曰:鹿子曰麑。

    麋子曰□,按□,王制隻作夭。

    注雲:少長曰夭。

    從鹿弭聲。

    莫兮切。

    十六部。

    兒聲同部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鹿部 标題:麉jiān 注解:鹿之絕有力者。

    釋獸文。

    從鹿幵聲。

    古賢切。

    十二部。

    今爾雅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鹿部 标題:麒qí 注解:麒麟,仁獸也。

    各本無麒麟二字,今依初學記補。

    公羊傳曰:麟者,仁獸也。

    何注:狀如麕,一角而戴肉,設武備而不為害,所以為仁也。

    麟者木精。

    毛詩傳曰:麟信而應禮。

    左傳服□注:麟,中央土獸,土為信,信禮之子,修其母緻其子。

    視明禮修而麟至,思睿信立而白虎擾,言從父成而神龜在沼,聽聦知正而名川出龍,貌恭性仁則鳳皇來儀。

    此左氏、毛氏說與公羊說不同也。

    五經異義許愼謹案:禮運雲: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龍,東方也。

    虎,西方也。

    鳳,南方也。

    龜,北方也。

    麟,中央也。

    是異義謂麟為信獸,從左、毛說矣。

    而此雲仁獸何也,異義早成,《說文》解字晚定。

    此雲仁獸,用公羊說,以其角端戴肉,不履生蟲,不折生艹也。

    鄭駁異義曰:五事,言作從,從作父。

    言于五事屬金,孔子作春秋,故應以金獸性仁之瑞。

    鄭說與奉德侯陳欽說略同。

    鄭雲金獸性仁,許雲仁獸,與鄭駁無異。

    但鄭君黨锢事解,箋毛詩信而應禮,乃依毛說,與駁異義相違。

    是知學固與年而徙矣。

    麇身,牛尾,一角。

    爾雅釋獸文。

    從鹿其聲。

    渠之切。

    一部。

    廾部曰:杜林以□為麒。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鹿部 标題:麐lín 注解:牝麒也。

    張揖注上林賦曰:雄曰麒,雌曰麟,其狀麇身牛尾狼題。

    郭璞曰:麒似麟而無角。

    從鹿吝聲。

    力珍切。

    按吝聲古音在十三部。

    經典麒麟無作麐者,惟爾雅從吝,而亦雲本又作麟。

    許書别麟麐為二,又别麒麟之牡牝,未知許書古本固如此不。

    玉篇、廣韻皆麟麐為一字。

    許書葢本無麐字,淺人所增。

    今于麒篆下補麒麟二字于仁獸之上,而删麐篆并解說,則于古經傳及爾雅皆無不合。

    單□麟者,大牡鹿也。

    □麒麟者,仁獸也。

    麒麟可單□麟。

    麐者,麟之或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鹿部 标題:麋mí 注解:鹿屬。

    從鹿米聲。

    武悲切。

    十五部。

    麋冬至解角。

    月令:仲冬,日短至,麋角解。

    夏小正:十有一月隕麋角。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鹿部 标題:麎chén 注解:牝麋也。

    釋獸曰:麋,牡麔。

    牝麎。

    吉日其祁孔有箋雲:祁當作麎。

    麎,麋牝也。

    大司馬注:鄭司農曰:五歲為愼。

    後鄭雲:愼讀為麎,麋牝曰麎。

    按麎在漢時必讀與祁音同,故後鄭得定詩之祁為麎。

    字林麎讀上屍反,徐音同,沈市屍反,皆本古說也。

    爾雅音義引字林上屍反,宋本不誤,俗改為上刃反。

    葢古書之難讀如此。

    從鹿辰聲。

    植鄰切。

    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鹿部 标題:麔jiù 注解:麋牡者。

    見釋獸。

    從鹿咎聲。

    其久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鹿部 标題:□jǐ 注解:大麇也。

    麇,各本誤麋,今正。

    釋獸曰:□,大麕,旄毛狗足。

    郭雲:旄毛者,□長也。

    山海經注曰:麂似獐而大,□毛狗腳。

    狗足。

    從鹿旨聲。

    居履切。

    十五部。

    麂,或從幾。

    幾聲。

    中山經如此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鹿部 标題:麇jūn 注解:麞也。

    釋獸曰: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