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有堥亡周反,一音毛,堥丘也。
又有堥亡附反,一音毛,亦雲嵍丘也。
據顔,陸之書,字林乃有嵍字,則許書之本無此顯然矣。
旄丘見詩。
爾雅曰:前高曰旄丘。
劉成國曰:如馬舉頭垂髦,依字林嵍丘卽旄丘。
乃丘名,非山名也。
從山敄聲。
亡遇切,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山部 标題:峣yáo 注解:焦峣,山高皃。
楊雄傳曰:泰山之高。
不嶕峣則不能浡滃雲而散歊蒸。
嶕古隻作焦。
從山堯聲。
古僚切。
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山部 标題:□qiánɡ 注解:山□也。
從山戕聲。
慈良切。
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山部 标題:岊jié 注解:陬隅,□部曰:隅者,陬也。
陬者,隅也。
孟子:虎負嵎。
是知隅者,高山之卪也。
嵎卽隅字。
趙注曰:虎依陬而怒。
高山之卪也。
卪各本作節,今正。
山之卪曰□,猶竹卪曰節,木卪曰科厄也。
劉逵注吳都賦引此,謂之許氏記字。
從山卪,會意。
卪亦聲。
子結切。
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山部 标題:崔cuī 注解:大高也。
齊風。
南山崔崔。
傳曰:崔崔,高大也。
此雲大高,未知孰是。
嵬下曰:山石崔嵬,高而不平也。
亦卽毛傳之土山戴石曰:崔嵬也。
從山隹聲。
聲字铉無,今補。
胙回切。
十五部。
按小徐無此篆。
大徐此篆在部末,非其次。
玉篇亦本無崔字,于部末補之。
疑許葢本無此。
莊子:山林之畏隹,隹卽今之崔也。
但人部有催,手部有摧,則山部當有崔矣。
文五十三今□峯,則五十二。
重四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山部 标題:屾shēn 注解:二山也。
此說義而形在是,如珏之例。
凡屾之屬皆從屾阙。
此阙謂阙其讀若也。
今音所臻切,恐是肊說。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屾部 标題:嵞tú 注解:會稽山也。
左傳:禹會諸矦于塗山,執玉帛者萬國。
魯語:昔禹緻羣神于會稽之山,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
二傳所說正是一事。
故雲:嵞山卽會稽山。
嵞塗古今字,故今左傳作塗。
封禅書雲:管仲曰:禹封泰山,禅會稽。
吳越春秋曰:禹登茅山以朝羣臣,乃大會計,更名茅山為會稽。
封禅書又雲:秦并天下,自殽以東名山五。
大室,恒山,太山,會稽,湘山。
劉向上封事曰:禹葬會稽,葢大禹以前名嵞山,大禹以後則名會稽山,故許以今名釋古名也。
杜注左傳雲:塗山在壽春東北,非古說也。
會稽山在今浙江省紹興府治東南十二裡。
一曰九江當塗也,民俗□辛壬癸甲之日嫁娶,一曰者,别一義。
謂嵞山在九江當塗也。
地理志,九江郡當塗。
應劭曰:禹所娶塗山氏國也。
郡國志:九江郡屬縣有當塗,有平阿,平阿有塗山,按平阿本當塗地。
漢當塗卽今安徽省鳳陽府懷遠縣,縣東南有塗山,非今在江南太平府治之當塗也。
咎繇谟曰:子創若時,娶于塗山,辛壬癸甲。
鄭注雲:登用之年,始娶于塗山氏,三宿而為帝所命治水。
水經注引呂氏春秋:禹娶塗山氏女。
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複往治水,故江淮之俗以辛壬癸甲為嫁娶日也。
許雲,當塗民俗以辛壬癸甲之日嫁娶,正與呂覽合。
鄭注尚書亦同呂覽。
尚書辛壬癸甲,言娶塗山所曆之四日也。
縣之名當塗者,葢以嵞山得名。
嵞塗古今字。
從屾餘聲。
同都切。
五部。
《虞書》曰:予娶嵞山。
咎繇谟文,合二句為一句,如東方昌矣之類,此證後說也。
文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屾部 标題:屵è 注解:岸高也。
屵之言□然也。
廣韻。
高山狀。
從山廠,廠亦聲。
五葛切。
十四十五部。
凡屵之屬皆從屵。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屵部 标題:岸àn 注解:水厓灑而高者。
各本無灑字,今依爾雅補。
釋丘曰:望厓灑而高岸,夷上灑下不漘。
李巡曰:夷上,平上。
灑下,陗下。
故名漘。
孫炎曰:平上陗下故名曰漘。
不者,葢衍字。
據李孫之釋漘,則知李孫之釋岸亦必曰陗下而高上也。
陗下者,謂其體鬥陗平上。
高上者,謂其顚有崔嵬平坦之不同。
嵬下曰:高不平也。
對夷上言也。
灑釋為陗者。
灑卽陖之假借二字,古音同。
□部曰:陵者,陗高也。
陗者,陵也。
凡鬥立不可上曰陗。
詩新台有灑傳曰:灑,高峻也。
峻同陖。
郭景純昧于其義。
乃釋高曰陖,陖非高之謂也。
釋灑曰水深,水之深淺,何于哀厓,不得冠以望厓矣。
爾雅言厓,許言水厓者,申爾雅之說,别于山邊之厓也。
衛風,淇則有岸。
小雅,高岸為谷。
其本義也。
大雅:誔先登于岸。
傳曰:岸,高位也。
其引伸之義也。
箋雲:岸,訟也。
小雅小宛傳曰:岸,訟也。
此皆借岸為犴獄字也。
從屵幹聲。
五旰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屵部 标題:崖yá 注解:高邊也。
辵部曰:邊,行垂崖也。
土部曰:垂者,遠邊也。
按垂為遠邊,崖為高邊。
邊之義謂行于此二者,此二者因名邊矣。
其字從屵也,故為高邊。
從屵圭聲。
五佳切,十六部。
此與廠部之厓羲别。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屵部 标題:嵟duī 注解:高也。
玉篇曰:亦作陮。
按□部曰:陮隗,高也。
義同字異。
從屵隹聲。
都回切。
十五部。
玉篇徒罪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屵部 标題:□pǐ 注解:□也。
列子黃帝篇:目所偏視,晉國爵之。
口所偏肥,晉國黜之。
殷敬順釋文雲:肥皮美切。
說文,字林皆作□,又作圮。
皆毀也。
按古肥與非通。
口所偏肥,猶雲口所偏非耳,不必援此也。
□與圮亦非一字。
從屵肥聲。
符鄙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屵部 标題:嶏pèi 注解:□聲。
從屵配聲,讀若費。
蒲□切,十五部。
按此葢卽□之或體耳,玉篇有□無嶏。
可證。
廣韻□佩切。
文六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屵部 标題:廣yǎn 注解:因廠為屋也。
廠各本作廣,誤,今正。
廠者,山石之厓岩。
因之為屋,是曰廣。
廣韻□俨二韻及昌黎集注皆作因岩,可證。
因岩卽因廠也。
從廠,各本無此二字,今補。
象對刺高屋之形。
刺各本作剌,今正。
讀七亦切,謂對面高屋森聳上刺也。
首畫象岩上有屋。
凡廣之屬皆從廣,讀若俨然之俨。
魚儉切,八部。
又有堥亡附反,一音毛,亦雲嵍丘也。
據顔,陸之書,字林乃有嵍字,則許書之本無此顯然矣。
旄丘見詩。
爾雅曰:前高曰旄丘。
劉成國曰:如馬舉頭垂髦,依字林嵍丘卽旄丘。
乃丘名,非山名也。
從山敄聲。
亡遇切,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山部 标題:峣yáo 注解:焦峣,山高皃。
楊雄傳曰:泰山之高。
不嶕峣則不能浡滃雲而散歊蒸。
嶕古隻作焦。
從山堯聲。
古僚切。
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山部 标題:□qiánɡ 注解:山□也。
從山戕聲。
慈良切。
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山部 标題:岊jié 注解:陬隅,□部曰:隅者,陬也。
陬者,隅也。
孟子:虎負嵎。
是知隅者,高山之卪也。
嵎卽隅字。
趙注曰:虎依陬而怒。
高山之卪也。
卪各本作節,今正。
山之卪曰□,猶竹卪曰節,木卪曰科厄也。
劉逵注吳都賦引此,謂之許氏記字。
從山卪,會意。
卪亦聲。
子結切。
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山部 标題:崔cuī 注解:大高也。
齊風。
南山崔崔。
傳曰:崔崔,高大也。
此雲大高,未知孰是。
嵬下曰:山石崔嵬,高而不平也。
亦卽毛傳之土山戴石曰:崔嵬也。
從山隹聲。
聲字铉無,今補。
胙回切。
十五部。
按小徐無此篆。
大徐此篆在部末,非其次。
玉篇亦本無崔字,于部末補之。
疑許葢本無此。
莊子:山林之畏隹,隹卽今之崔也。
但人部有催,手部有摧,則山部當有崔矣。
文五十三今□峯,則五十二。
重四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山部 标題:屾shēn 注解:二山也。
此說義而形在是,如珏之例。
凡屾之屬皆從屾阙。
此阙謂阙其讀若也。
今音所臻切,恐是肊說。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屾部 标題:嵞tú 注解:會稽山也。
左傳:禹會諸矦于塗山,執玉帛者萬國。
魯語:昔禹緻羣神于會稽之山,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
二傳所說正是一事。
故雲:嵞山卽會稽山。
嵞塗古今字,故今左傳作塗。
封禅書雲:管仲曰:禹封泰山,禅會稽。
吳越春秋曰:禹登茅山以朝羣臣,乃大會計,更名茅山為會稽。
封禅書又雲:秦并天下,自殽以東名山五。
大室,恒山,太山,會稽,湘山。
劉向上封事曰:禹葬會稽,葢大禹以前名嵞山,大禹以後則名會稽山,故許以今名釋古名也。
杜注左傳雲:塗山在壽春東北,非古說也。
會稽山在今浙江省紹興府治東南十二裡。
一曰九江當塗也,民俗□辛壬癸甲之日嫁娶,一曰者,别一義。
謂嵞山在九江當塗也。
地理志,九江郡當塗。
應劭曰:禹所娶塗山氏國也。
郡國志:九江郡屬縣有當塗,有平阿,平阿有塗山,按平阿本當塗地。
漢當塗卽今安徽省鳳陽府懷遠縣,縣東南有塗山,非今在江南太平府治之當塗也。
咎繇谟曰:子創若時,娶于塗山,辛壬癸甲。
鄭注雲:登用之年,始娶于塗山氏,三宿而為帝所命治水。
水經注引呂氏春秋:禹娶塗山氏女。
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複往治水,故江淮之俗以辛壬癸甲為嫁娶日也。
許雲,當塗民俗以辛壬癸甲之日嫁娶,正與呂覽合。
鄭注尚書亦同呂覽。
尚書辛壬癸甲,言娶塗山所曆之四日也。
縣之名當塗者,葢以嵞山得名。
嵞塗古今字。
從屾餘聲。
同都切。
五部。
《虞書》曰:予娶嵞山。
咎繇谟文,合二句為一句,如東方昌矣之類,此證後說也。
文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屾部 标題:屵è 注解:岸高也。
屵之言□然也。
廣韻。
高山狀。
從山廠,廠亦聲。
五葛切。
十四十五部。
凡屵之屬皆從屵。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屵部 标題:岸àn 注解:水厓灑而高者。
各本無灑字,今依爾雅補。
釋丘曰:望厓灑而高岸,夷上灑下不漘。
李巡曰:夷上,平上。
灑下,陗下。
故名漘。
孫炎曰:平上陗下故名曰漘。
不者,葢衍字。
據李孫之釋漘,則知李孫之釋岸亦必曰陗下而高上也。
陗下者,謂其體鬥陗平上。
高上者,謂其顚有崔嵬平坦之不同。
嵬下曰:高不平也。
對夷上言也。
灑釋為陗者。
灑卽陖之假借二字,古音同。
□部曰:陵者,陗高也。
陗者,陵也。
凡鬥立不可上曰陗。
詩新台有灑傳曰:灑,高峻也。
峻同陖。
郭景純昧于其義。
乃釋高曰陖,陖非高之謂也。
釋灑曰水深,水之深淺,何于哀厓,不得冠以望厓矣。
爾雅言厓,許言水厓者,申爾雅之說,别于山邊之厓也。
衛風,淇則有岸。
小雅,高岸為谷。
其本義也。
大雅:誔先登于岸。
傳曰:岸,高位也。
其引伸之義也。
箋雲:岸,訟也。
小雅小宛傳曰:岸,訟也。
此皆借岸為犴獄字也。
從屵幹聲。
五旰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屵部 标題:崖yá 注解:高邊也。
辵部曰:邊,行垂崖也。
土部曰:垂者,遠邊也。
按垂為遠邊,崖為高邊。
邊之義謂行于此二者,此二者因名邊矣。
其字從屵也,故為高邊。
從屵圭聲。
五佳切,十六部。
此與廠部之厓羲别。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屵部 标題:嵟duī 注解:高也。
玉篇曰:亦作陮。
按□部曰:陮隗,高也。
義同字異。
從屵隹聲。
都回切。
十五部。
玉篇徒罪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屵部 标題:□pǐ 注解:□也。
列子黃帝篇:目所偏視,晉國爵之。
口所偏肥,晉國黜之。
殷敬順釋文雲:肥皮美切。
說文,字林皆作□,又作圮。
皆毀也。
按古肥與非通。
口所偏肥,猶雲口所偏非耳,不必援此也。
□與圮亦非一字。
從屵肥聲。
符鄙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屵部 标題:嶏pèi 注解:□聲。
從屵配聲,讀若費。
蒲□切,十五部。
按此葢卽□之或體耳,玉篇有□無嶏。
可證。
廣韻□佩切。
文六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屵部 标題:廣yǎn 注解:因廠為屋也。
廠各本作廣,誤,今正。
廠者,山石之厓岩。
因之為屋,是曰廣。
廣韻□俨二韻及昌黎集注皆作因岩,可證。
因岩卽因廠也。
從廠,各本無此二字,今補。
象對刺高屋之形。
刺各本作剌,今正。
讀七亦切,謂對面高屋森聳上刺也。
首畫象岩上有屋。
凡廣之屬皆從廣,讀若俨然之俨。
魚儉切,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