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部分

關燈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山部 标題:崞ɡuō 注解:□山也,在鴈門。

    地理志:鴈門郡領縣十四,有崞縣,葢以山名縣也。

    不言某縣者,略也。

    今崞縣故城在山西直□代州崞縣西三十五裡,崞山在縣西南四十裡。

    從山□聲。

    古博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山部 标題:崵yánɡ 注解:首崵山也,在遼西。

    各本無首字。

    今依玉篇及伯夷列傳正義,王貢兩龔鮑傳注所引正。

    地理志:遼西郡令支有孤竹城。

    郡國志同。

    應劭曰:故伯夷國。

    按許意首崵山卽伯夷叔齊餓于首陽之下也。

    馬融注論語、曹大家注幽通賦、戴延之西征記說夷齊首陽各不同。

    從山昜聲。

    與章切。

    十部。

    一曰嵎鐵崵谷也。

    鐵宋本作□,此卽堯典之嵎夷旸谷也。

    土部引書宅嵎夷,日部引書旸谷皆謂古文尚書也。

    此雲嵎鐵崵谷,則今文尚書也。

    堯典釋文曰:尚書考靈曜及史記作禺鐵。

    尚書正義曰:夏侯等書宅嵎夷為宅嵎□。

    夏本紀索隠曰:嵎夷今文尚書及帝命験并作禺□??緯書皆同今文尚書。

    金部曰:鐵,古文鐵。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山部 标題:岵hù 注解:山有艹木也。

    艹舊作草。

    誤,今正。

    有當作無。

    釋山曰:多草木,岵。

    無草木,峐。

    釋名曰:山有草木曰岵,岵,怙也,人所怙取以為事用也。

    山無草木曰屺,屺,圮也,無所出生也。

    許書同爾雅,釋名。

    吳都賦罔岵童,用字亦宗爾雅。

    而毛詩魏風傳曰:山無草木曰岵。

    山有草木曰屺。

    與爾雅互異。

    竊謂毛詩所據為長,岵之言瓠落也,屺之言荄滋也。

    岵有陽道,故以言父,無父何怙也。

    屺有陰道,故以言母,無母何恃也。

    毛又曰:父尚義,母尚恩,則屬辭之意可見矣。

    許宗毛者也。

    疑有無字本同毛,後人易之。

    從山古聲。

    侯古切。

    五部。

    《詩》曰:陟彼岵兮。

    魏風陟岵。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山部 标題:屺qǐ 注解:山無艹木也。

    無當作有。

    從山己聲。

    墟裡切。

    一部。

    釋山作峐。

    三蒼,字林,聲類并雲:峐,卽屺字。

    音起。

    《詩》曰:陟彼屺兮。

    魏風陟岵。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山部 标題:峃xué 注解:山多大石也。

    釋山曰:多大石,礜,許所據字從山也。

    廣韻引爾雅字亦從山,許石部有礐,訓石聲。

    與此義别。

    從山,學省聲。

    胡角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山部 标題:嶅áo 注解:山多小石也。

    釋山曰:多小石,磝,許所據字從山也。

    魯有具,敖二山,晉師在敖,鄗二山之間,敖葢卽嶅字,以多小石得名。

    從山敖聲。

    五交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山部 标題:岨qū 注解:石戴土也。

    周南卷耳曰:陟彼□矣,本亦作砠。

    釋山曰:石戴土謂之崔嵬,土戴石為岨。

    毛傳雲:崔嵬,土山之戴石者,石山戴土曰砠。

    二文互異而義則一。

    戴者,增益也。

    釋山謂用石戴于土上。

    毛謂土而戴之以石,釋山謂用土戴于石上,毛謂石而戴之以土。

    以絲衣戴弁例之,則毛之立文為善矣。

    石在上則高不平,故曰崔嵬,土在上則雨水沮洳,故曰岨。

    許于嵬下同毛,此岨下亦同毛也。

    詩、爾雅作砠。

    許作岨。

    主謂山,故字從山。

    重土,故不從石。

    從山且聲。

    七餘切,五部。

    《詩》曰:陟彼岨矣。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山部 标題:岡ɡānɡ 注解:山脊也。

    釋山曰:山脊岡。

    周南傳曰:山脊曰岡。

    從山網聲。

    古郞切。

    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山部 标題:岑cén 注解:山小而高。

    釋山曰:山小而高曰岑。

    釋名曰:岑,嶃也,嶃然也。

    從山今聲。

    鉏箴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山部 标題:崟yín 注解:山之岑崟也。

    子虛賦:岑崟參差,日月蔽虧。

    又楊雄蜀都賦,張衡南都賦皆有嶜岑字。

    李善讀為岑崟。

    從山金聲。

    魚音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山部 标題:崒zú 注解:崒,此複舉字之未□者。

    危高也,言危殆之高也。

    釋山曰:崒者,厜□,厜□亦作嵳峩。

    按小雅十月之交箋曰:萃者,崔嵬。

    是鄭所據爾雅厜□作崔嵬也。

    惟土山戴石,故易崩耳。

    漸漸之石曰:漸漸之石,維其卒矣。

    箋雲;卒者,崔嵬也。

    謂山巅之末也。

    是鄭謂卒為崒之假借字。

    子虛賦,隆崇□崒。

    從山卒聲。

    醉綏切。

    十五部。

    按廣韻六術崒,慈恤切。

    六脂嶉,醉綏切,大徐誤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山部 标題:巒luán 注解:山小而銳。

    釋山曰:巒山堕,說者謂為一條,許于巒堕别為二條,毛公釋堕亦不雲巒也。

    葢爾雅巒堕二物。

    許雲:山小而銳巒之解也。

    毛雲:山之隋隋小者,嶞之解也。

    後儒合為一者,非是。

    劉淵林注蜀都賦曰:巒,山長而狹也。

    一曰山小而銳也。

    兼用爾雅,說文,而爾雅之讀與毛許異矣。

    從山□聲。

    洛官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山部 标題:密mì 注解:山如堂者。

    土部曰:堂殿也。

    釋山曰:山如堂者,密。

    郭引屍子,松栢之鼠不和堂密之有美枞,按密主謂山,假為精密字而本義廢矣。

    從山宓聲。

    美畢切。

    十二部。

    按廣韻密下引說文,山脊也。

    密下雲:山形如堂。

    葢有誤。

    玉篇雲:□同密。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山部 标題:岫xiù 注解:山有穴也。

    有字各本奪。

    今依文□張景陽雜詩注補。

    有穴之山謂之岫也。

    非山之穴謂之岫也。

    東京賦:王鲔岫居。

    薛解雲:山有穴曰岫。

    然則岫居,言居有穴之山。

    從山由聲。

    似又切。

    三部。

    □,籒文從穴。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山部 标題:□jùn 注解:高也。

    高上當有陖字,□寫奪之耳。

    高者,崇也。

    陖者,陗高也。

    凡鬥上曰陗,□從陖,則義與陖同。

    同一高而有危高陖高,尢高,短而高,巍高,大而高之别。

    大雅:崧高維嶽,駿極于天。

    傳曰:駿大也。

    中庸,孔子閑居注皆曰:峻,高大也。

    然則大雅之駿,用叚借字。

    從山陖聲。

    此舉形聲包會意。

    私閏切。

    十三部。

    峻,□或省,今經典作此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山部 标題:嶞duò 注解:山之□□者。

    周頌曰:堕山喬嶽。

    毛傳曰:堕山,山之堕堕小者也。

    嶞嶞,狹長之皃,凡圜而長者謂之隋。

    圜方而長者,謂之隋方,字或作橢。

    毛傳:方銎曰斨。

    隋銎曰斧。

    鄭注月令曰:隋曰窦。

    方曰窖。

    注禮器曰:棜禁如今方案隋長,隋長皆用隋字。

    爾雅:鰿貝小而橢,平準書,食貨志三曰複小橢之,皆用橢字,此說山則用嶞字,疑當同毛傳作□□小者。

    今奪小字耳。

    □□疑當作隋隋。

    隋卽堕字。

    詩釋文曰:□字又作堕。

    從山,憜省聲,讀若相推落之隋。

    徒果切,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山部 标題:嶘zhàn 注解:尢高也。

    乙部曰:尢者,異也。

    京部曰:尢者,異于凡也。

    尢高謂之嶘,今字作□。

    從山棧聲。

    士限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山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