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部分

關燈
注解:昧前也。

    前當作歬。

    昧,當作眛,眛于當歬,論語所謂正牆面而立也。

    從頁□聲,讀若昧。

    莫佩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頁部 标題:□línɡ 注解:面□淺□□也。

    從□,霝聲。

    郞丁切,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頁部 标題:□wài 注解:頭□□也。

    □□□韻字。

    葢古語也。

    集韻曰:謂頭癡。

    錢氏大昕曰:春秋,戰國人名有蒯聩者,疑卽此□□字。

    從□□聲。

    五怪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頁部 标題:頑wán 注解:□頭也。

    木部曰:□,梡木未析也。

    梡,□木薪也。

    凡物渾淪未破者,皆得曰:□。

    凡物之頭渾全者,皆曰:□頭。

    □頑雙聲。

    析者銳,□者鈍,故以為愚魯之偁。

    左傳曰:心不則德義之經為頑。

    從□元聲。

    五還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頁部 标題:□ɡuī 注解:小頭□,□也。

    □之言嫢也。

    嫢者,細也。

    從□枝聲,讀若規。

    又己恚切。

    徐雲又者,謂居随切矣,又有此切也。

    十六部。

    亦作□,亦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頁部 标題:顆kě 注解:小頭也。

    引伸為,凡小物一枚之偁。

    珠子曰顆,米粒曰顆是也。

    賈山傳,蓬顆蔽□。

    晉灼曰:東北人名土塊為蓬顆。

    按此卽淮南書,宋玉風賦之堁字。

    許注淮南曰:堁,塵塺也。

    從□果聲。

    苦惰切,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頁部 标題:頢kuò 注解:短面也。

    廣韻曰:小頭皃。

    從□□聲。

    五活切,又下活切。

    十五部。

    廣韻古活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頁部 标題:颋tǐnɡ 注解:狹頭颋也。

    疑當作颋颋也,假借為挺直之挺。

    釋诂曰:颋,直也。

    從□廷聲。

    他挺切,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頁部 标題:頠wěi 注解:頭閑習也。

    閑當作娴,字之誤也。

    引伸為,凡娴習之偁。

    釋诂曰:頠,靜也。

    頠與女部之姽義略同。

    從□危聲。

    語委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頁部 标題:颔hàn 注解:面黃也。

    離騷:苟餘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長練顑颔亦何傷。

    王注:顑颔,不飽皃。

    本部顑字下雲:飯不飽,面黃起行也。

    義得相足,今則颔訓為頤。

    古今字之不同也。

    從□含聲。

    胡感切,七部。

    李善注離騷音呼感反。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頁部 标題:□yuǎn 注解:面不正也。

    從□爰聲。

    于反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頁部 标題:頍kuǐ 注解:舉頭也。

    此頍之本義也。

    故其字從頁。

    士冠禮,缁布冠缺項。

    注:缺讀為頍,頍圍髪際,結項中,隅為四綴以固冠,今未冠□者箸冠卷,頍象之所生也。

    滕薛名簂為頍。

    如鄭說則頍所以支冠。

    舉頭之義之引伸也。

    小雅:有頍者弁。

    傳曰:頍,弁皃。

    弁,皮弁也。

    惟舉頭曰頍,故載弁亦曰頍。

    義之相因而引伸者也。

    從□支聲。

    丘弭切,十六部。

    《詩》曰:有頍者弁。

    頍弁篇。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頁部 标題:□mò 注解:内頭水中也。

    内者,入也,入頭水中,故字從□□。

    與水部之沒義同而别。

    今則□、□廢而沒專行矣。

    從□□,□亦聲。

    烏沒切。

    十五部。

    〖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頁部 标題:顧ɡù 注解:還視也。

    還視者,返而視也。

    桧風箋雲:回首曰顧,析言之為凡視之偁。

    鄉黨,賓不顧矣,謂還視也。

    車中内顧,苞氏謂前視不過衡轭,旁視不過畸較,則顧猶視也。

    又引伸為臨終之命曰顧,又引伸為語将□之詞。

    從□雇聲。

    古慕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頁部 标題:順shùn 注解:理也。

    理者,治玉也。

    玉得其治之,方謂之理;凡物得其治之,方皆謂之理;理之而後天理見焉。

    條理形焉,非謂空中有理,非謂性卽理也。

    順者,理也。

    順之所以理之。

    未有不順民情而能理者。

    凡訓诂家曰:從,順也。

    曰:愻,順也。

    曰:馴,順也。

    此六書之□注。

    曰:訓,順也。

    此六書之假借。

    凡順慎互用者,字之訛。

    從□川。

    人自頂以至于歱,順之至也。

    川之流,順之至也。

    故字從□川會意。

    而取川聲。

    小徐作川聲,則舉形聲包會意。

    訓馴字皆曰川聲也。

    食閏切。

    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頁部 标題:□zhěn 注解:顔色□,愼事也。

    愼事玉篇,廣韻作順事。

    疑南宋改耳。

    從□□聲。

    之忍切,十三部。

    廣韻亦章刃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頁部 标題:□lǐn 注解:□也。

    從□粦聲。

    良刃切。

    玉篇來轸切。

    二篆今作□□,十二部。

    一曰頭少發。

    廣韻廿一震曰:□□,頭少髪。

    □疑頭少髪,單承□字言,十六轸說是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頁部 标題:颛zhuān 注解:頭颛,颛謹皃。

    此本義也,故從□。

    白虎通曰:謂之颛顼何。

    颛者,專也。

    顼者,正也,言能專正天之道也。

    按叀者,小謹也。

    今字作專,亦假颛作專。

    如淮南雲颛民,法言雲颛蒙,漢書言颛颛獨居一海之中皆是。

    從□端聲。

    職緣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頁部 标題:顼xū 注解:頭顼,顼謹皃。

    此本義也,故從□。

    引伸為正也。

    白虎通又曰:冬,其帝颛顼。

    颛碩者,寒縮也。

    從□玉聲。

    許玉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九卷□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