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部分

關燈
标題:親qīn 注解:至也。

    至部曰:到者,至也。

    到其地曰至,情意□到曰至。

    父母者,情之冣至者也,故謂之親。

    從見□聲。

    七人切。

    十二部。

    李斯刻石文作親。

    左省一畫。

     路徑:段注說文□第八卷□見部 标題:觐jìn 注解:諸矦秋朝曰觐,勤勞王事也。

    勤也二字舊奪,今補。

    大宗伯:以賓禮親邦國。

    春見曰朝,秋見曰觐。

    鄭曰:觐之言勤也。

    欲其勤王之事。

    按鄭與許合。

    □韻為訓。

    異義:朝名。

    公羊說:諸矦四時見天子及相聘皆曰朝,以朝時行禮卒而相逢于路曰遇。

    古周禮說:春曰朝,夏曰宗,秋曰觐,冬曰遇。

    謹案:禮有觐經。

    詩曰:韓矦人觐。

    書曰:江漢朝宗于海。

    知其朝觐宗遇之禮,從周禮說。

    鄭駁曰:此皆有似不為古昔觐禮。

    諸矦前朝皆受舍于朝,朝通名也。

    秋之言觐,據時所用。

    按此條許鄭本無異,不得雲駁也。

    鄭目錄雲:朝宗禮僃。

    觐遇禮省。

    是以享獻不見焉。

    是鄭謂周禮四者,名殊禮異也。

    從見堇聲。

    渠吝切。

    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八卷□見部 标題:眺tiào 注解:諸矦三年大相聘曰俯。

    王制曰:諸矦之于天子也。

    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

    鄭曰:此大聘與朝,晉文霸時所制也。

    異義雲:公羊說:諸矦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天子。

    左氏說:十二年之閑,八聘四朝,再會一盟。

    許愼謹案。

    公羊說夏制,左氏說周禮。

    傳曰:三代不同物。

    明古今異說。

    鄭駁之雲:三年聘。

    五年朝,文襄之霸制。

    周禮大行人:各以服數來朝,其諸矦歲聘閑朝之屬。

    說無所出。

    晉文公強威諸矦耳,非所謂三代異物也。

    按大宗伯:時聘曰問,殷眺曰視。

    鄭注:殷眺,謂一服朝之歲以朝者少,謂矦乃使卿以大禮衆聘焉。

    一服朝在元年、七年、十一年。

    鄭說殷眺。

    不用三年大聘之說。

    許則以周禮之眺卽三年大聘。

    故大行人曰:王之所以撫邦國諸矦者、歲徧存、三歲徧眺,五歲徧省。

    省與眺同。

    閑歲而舉。

    所謂三年大聘,下于上,上于下皆得曰眺,故曰相。

    許說與周禮不相違也。

    俯,視也。

    釋诂文。

    眺訓視,故從見。

    小行人曰:存、眺、省、聘、問,臣之禮也。

    按五者皆得訓視。

    從見兆聲。

    他吊切。

    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八卷□見部 标題:覒máo 注解:擇也。

    玉篇引詩:左右覒之。

    按毛詩作芼,擇也。

    葢三家詩有作覒者。

    廣韻:邪視也。

    從見毛聲,讀若苗。

    莫袍切。

    二部。

    廣韻莫報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八卷□見部 标題:覕miè 注解:蔽不相見也。

    覕之言閟也,秘也。

    蔽覕雙聲。

    從見必聲。

    莫結切。

    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八卷□見部 标題:□shī 注解:司人也。

    司者,今之伺字。

    釋訓曰:戚施面柔也。

    郭雲:戚施之疾不能仰,面柔之人常俯。

    似之,亦以名雲。

    釋文雲:戚施字書作□□同。

    按面柔之人,不敢專辄,必伺人顔色,故雲爾。

    但許無□字,許義不必同爾雅。

    從見它聲,讀若馳。

    式支切。

    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八卷□見部 标題:□dōu 注解:目蔽垢也。

    目部所謂□兜也。

    兜卽□字。

    從見□聲,讀若兜。

    當矦切。

    四部。

    文四十五 重三 路徑:段注說文□第八卷□見部 标題:覞yào 注解:并視也。

    廣韻曰:普視。

    此今義也。

    從二見。

    弋笑切。

    按祭義:見以蕭光,見閑以俠甒。

    注雲:見及見閑皆當為覵,字之誤也。

    覵不見于許書,葢卽覞字,謂蕭光與燔燎并見,俠甒與肝肺首心并見也。

    見者,視也。

    覞應古苋切。

    十四部。

    凡覞之屬皆從覞。

     路徑:段注說文□第八卷□覞部 标題:□qiān 注解:很視也。

    很者,不聽從也。

    從覞肩聲。

    苦閑切。

    十四部。

    齊景公之勇臣有成□者。

    孟子滕文公篇作成覵。

    趙注曰:成覵,勇果者也。

    廣韻曰:□,人名。

    出孟子。

    按成□,淮南齊俗訓作成荊。

    □為荊,猶考工記故書顅或作牼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八卷□覞部 标題:□xì 注解:見雨而比息。

    比下曰密也。

    密息者,謂鼻息數速也。

    道途遇雨急行,則息必頻喘矣。

    此字讀如欷。

    正與齂為卧息,□為卧息,呬為息,□為呻皆讀虛器切同。

    各本比作止。

    篇、韻同。

    或又作上。

    似不若宋刊、葉抄二本作比為長。

    從覞雨。

    從覞雨者,莫衆多于雨也。

    讀若欷。

    虛器切。

    十五部。

    文三 路徑:段注說文□第八卷□覞部 标題:欠qiàn 注解:張口氣悟也。

    悟,覺也。

    引伸為解散之意。

    口部嚏下曰:悟解氣也。

    鄭注周易草木皆甲宅曰:皆讀如人倦解之解。

    人倦解,所謂張口氣悟也,謂之欠,亦謂之嚏。

    曲禮:君子欠伸。

    正義雲:志疲則欠,體疲則伸。

    通俗文曰:張口運氣謂之欠□。

    按詩願言則疐傳曰:疐,劫也。

    孫毓同。

    崔靈恩集注雲:毛訓疐為□。

    今俗人雲欠欠□是也。

    不作劫字。

    人體倦則伸,志倦則□。

    玉裁謂:許說多宗毛。

    許釋嚏為悟解氣,葢用毛說也。

    □音邱據切。

    欠□古有此語,今俗曰呵欠。

    又欠者,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