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部分

關燈
耳。

    顔注非。

    仟疑本作什,顔不音千可證。

    從人百。

    博陌切。

    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八卷□人部 佸huó 注解:會也。

    王風君子于役曰:曷其有佸。

    傳曰:佸,會也。

    此以疊韻為訓。

    從人□聲。

    古活切。

    十五部。

    《詩》曰:“曷其有佸?”一曰佸佸,力皃。

    小徐本無此六字,篇、韻亦皆無。

     路徑:段注說文□第八卷□人部 佮ɡé 注解:合也。

    從人合聲。

    古沓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八卷□人部 □wéi 注解:眇也。

    眇各本作妙,今正。

    凡古言□眇者,卽今之微妙字。

    眇者,小也。

    引伸為凡細之偁。

    微者,隐行也。

    微行而□廢矣。

    玉篇有微字,引書虞舜側微,亦微之俗體也。

    從人從攴,豈省聲。

    铉等曰:豈字從□省,□不應從豈省,疑從端省。

    端,物初生之題尙□也。

    無非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八卷□人部 傆yuàn 注解:黠也。

    黠,史記所謂桀黠也。

    傆葢謂鄉原。

    從人原聲。

    魚怨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八卷□人部 作zuò 注解:起也。

    秦風無衣傳曰:作,起也。

    釋言、谷梁傳曰:作,為也。

    魯頌駉傳曰:作,始也。

    周頌天作傳曰:作,生也。

    其義别而略同。

    别者所因之文不同,同者其字義一也。

    有一句中同字而别之者,如小雅作而作詩箋雲:上作,起也。

    下作,為也。

    辵部曰:迮迮,起也。

    然則作迮二篆音義同,古文假借乍為作。

    從人乍聲。

    則洛切。

    五部。

    〖注〗胙、□,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八卷□人部 假jiǎ 注解:非眞也。

    又部曰:叚,借也。

    然則假與叚義略同。

    六書六曰假借,謂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也。

    從人叚聲。

    古雅切。

    古音在五部。

    《虞書》曰:虞書當作唐書,說見禾部。

    “假于上下。

    ”堯典文,此引經說假借也。

    彳部曰:徦,至也。

    經典多借假為徦,故偁之。

    淺人不得其例,乃于虞書曰之上□加一曰至也四字,又分非眞為古雅切,至也為古頟切,而不知古音無此區别也。

    今□正。

    學者苟于全書引經說假借之處皆憭然,則無所惑矣。

    ○毛詩雲漢傳、泮水傳假,至也。

    烝民、玄鳥、長發箋同。

    此皆謂假為徦之假借字也。

    其楚茨傳格,來也。

    抑傳格,至也。

    亦謂格為徦之假借字也。

    又那傳、烈祖傳假,犬也。

    此與賓筵、卷阿傳之嘏,大也。

    同謂假為嘏之假借字也。

    又假樂傳、維天之命傳假,嘉也。

    此謂假為嘉之假借字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八卷□人部 借jièp374下 注解:假也。

    從人昔聲。

    資昔切。

    古音在五部。

    按小徐本無此字,張次立乃依大徐增之,故曰資昔切,而不曰資昔反也。

    大徐依注義序例偏□所有而補正文者十九字,借其一也。

    序曰:六書六曰假借。

    又部叚下曰:借也。

    此處當有借篆可知矣。

    爾雅音義釋鳥唶唶下曰:說文雲借字也。

    按雲當作之,唶乃諎之或體,今許書諎下無叚諎之訓,豈通作借而遂□之與。

    聞疑載疑,孰理而董之矣。

    古多用藉為借,如言藉令卽假令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八卷□人部 侵qīn 注解:漸進也。

    漸當作□。

    □,進也。

    侵之言骎骎也。

    水部:浸淫,随理也。

    浸淫亦作侵淫。

    又侵陵亦漸逼之意。

    左傳曰:無鐘□曰侵。

    谷梁傳曰:苞人民、毆牛馬曰侵。

    公羊傳曰:觕者曰侵,精者曰伐。

    又谷梁傳曰:五谷不升謂之大侵。

    從人又持帚。

    若埽之進。

    釋持帚之意。

    又,手也。

    七林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八卷□人部 儥yù 注解:見也。

    貝部□下曰:□也。

    □者,行且賣也。

    □卽周禮之儥字,今之鬻字。

    儥訓見,卽今之觌字也。

    釋诂曰:觌,見也。

    公羊傳、谷梁傳、士昏禮、聘禮、論語鄭注、國語韋注皆同。

    按經傳今皆作觌,觌行而儥廢矣。

    許書無觌字,獨存古形古義于此也。

    以他字例之,葢禮經古文作儥,今文作觌。

    許從古文,不從今文欤。

    大徐本□取周禮,改見為賣,非是。

    周禮儥訓買,玉篇作儥,買也。

    今又作賣。

    則誤之中又有誤焉。

    從人□聲。

    餘六切。

    按此音非也。

    今音徒曆切。

    古音徒谷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八卷□人部 □hòu 注解:司望也。

    司各本作伺,非,今正。

    司者今之伺字也。

    曹風□人傳雲:□人,道路送賓客者。

    周禮□人注雲:□,□迎賓客之來者。

    按凡觑伺皆曰□,因之謂時為□。

    從人侯聲。

    胡遘切。

    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八卷□人部 償chánɡ 注解:還也。

    廣雅曰:複也。

    左傳:西鄰責言,不可償也。

    杜雲:不可報□。

    從人賞聲。

    食章切。

    十部。

    亦市亮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八卷□人部 僅jǐn 注解:材能也。

    材今俗用之纔字也。

    三蒼及漢書作纔,鄭注禮記周禮、賈逵注國語、東觀漢記及諸史并作裁,許書水部、雨部、叀部作财,此作材。

    材能言僅能也。

    公羊傳僖十六年曰:是月者何,僅逮是月也。

    何注:在月之幾盡,故曰劣及是月。

    定八年曰:公斂處父帥師而至,慬然後得免。

    慬葢僅之訛字。

    射義:葢□有存者。

    言存者甚少,□卽僅字。

    廣部廑下曰:少劣之居也。

    與僅義略同。

    唐人文字僅多訓庶幾之幾。

    如杜詩:山城僅百層。

    韓文:初守睢陽時,士卒僅萬人。

    又家累僅三十口。

    桺文:自古賢人才士被謗議不能自明者,僅以百數。

    元微之文:封章諌草,□委箱笥,僅逾百軸。

    此等皆李涪所謂以僅為近遠者,于多見少,于僅之本義未隔也。

    今人文字皆訓僅為但。

    從人堇聲。

    渠吝切。

    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八卷□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