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部分

關燈
□shuāi 注解:減也。

    減亦謂病減于常也。

    凡盛衰字引伸于□,凡等衰字亦引伸于□。

    凡喪服曰衰者,謂其有等衰也。

    皆□之叚借。

    從□衰聲。

    楚追切。

    古音在十七部。

    一曰秏也。

    秏之本義禾名也,亦謂無為秏,讀如眊。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部 愈yù 注解:病瘳也。

    釋诂及小雅角弓毛傳皆曰:愈,病也。

    渾言之謂瘳而尚病也,許則析言之謂雖病而瘳也。

    凡訓勝,訓賢之愈,皆引伸于愈,愈卽愈字也。

    從□俞聲。

    以主切。

    古音在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部 瘳chōu 注解:疾愈也。

    二字互訓也。

    從□翏聲。

    敕鸠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部 癡chīp353上 注解:不慧也。

    心部曰:慧者,獧也。

    犬部曰:獧者,急也。

    癡者,遅鈍之意,故與慧正相反。

    此非疾病也,而亦疾病之類也,故以是終焉。

    從□疑聲。

    醜之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部 文一百二今增□為百三。

     重七 冖mìp353上 注解:覆也。

    □者,葢也。

    從一下□。

    一者所以□之也。

    □之則四面下垂。

    廣韻引文字音義雲:以巾□,從一下垂。

    莫狄切。

    十六部。

    按冥下曰冖聲,鼏亦冖聲,則亦在十一部,支耕之合也。

    凡冖之屬皆從冖。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冖部 冠ɡuān 注解:絭也。

    疊韻為訓。

    所□絭發,絭者,纕臂繩之名,所□約束裦者也。

    冠以約束發,故曰絭發,引伸為凡□葢之偁。

    弁冕之總名也。

    析言之冕弁冠三者異制,渾言之則冕弁亦冠也。

    從冖元,會意。

    元猶首也。

    元亦聲。

    古丸切。

    十四部。

    冠有法制,謂尊卑異服。

    故從寸。

    古凡法度之字多從寸者。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冖部 冣jù 注解:積也。

    冣與聚音義皆同。

    與冃部之最音義皆别。

    公羊傳曰:會猶冣也。

    何雲:□之為言聚。

    周禮太宰注曰:凡簿書之冣目。

    劉歆與楊雄書□方言曰:欲得其冣目。

    又曰:頗願與其冣目,得使入□。

    按凡言冣目者,猶今言摠目也。

    史記殷本紀:大冣樂戲于沙丘。

    冣一作聚。

    張釋之馮唐列傳:誅李牧,令顔聚代之。

    漢書聚作冣。

    爾雅:灌木,叢木也。

    毛傳叢木作冣木。

    說文凡字下曰冣桰也,攢字下曰冣也。

    史記周本紀周冣,文□過秦論周冣,今各書此等冣字皆訛作最,讀祖會反,音義俱非。

    葢字林固有冣字,音才句反,見李善□注。

    至乎南北朝,冣最不分,是以周續之、劉昌宗、陸德明輩皆不能知毛傳之本作冣木。

    顧野王玉篇冖部無冣,而冃部有最,雲齊也,聚也。

    廣韻本唐韻,而廣韻十遇才句一切無冣字,然則唐韻葢亦本無冣字。

    學者知有最字不知有冣字久矣。

    玉篇雲:最者,齊也,聚也。

    子會切。

    是以冣之義為最之義。

    而廣韻十四泰雲:冣,極也。

    祖外切。

    亦是冣之義誤以為最之義也。

    何以言之,古凡雲殿冣者,皆當作從冖字。

    項岱曰:殿,負也。

    冣,善也。

    韋昭曰:第上為冣,極下為殿。

    孫檢曰:上功曰冣,下功曰殿。

    漢書周勃傳曰:冣從高帝雲雲。

    師古雲:冣,凡也。

    摠言其攻戰克獲之數。

    又衛靑霍去病傳曰:冣大将軍靑凡七出雲雲。

    文法正同。

    此皆與冣目之冣同。

    又周勃傳曰:攻槐裡好畤,冣。

    又曰:擊趙贲内史□于鹹陽,冣。

    又曰:攻上邽,東守峣關,擊項籍,攻曲遇,冣。

    樊哙傳曰:攻趙贲,下郿槐裡桺中鹹陽,灌廢丘,冣。

    此皆殿冣之冣。

    張晏曰:冣,功第一也。

    如淳曰:于将帥之中功為冣也。

    此正如葬書所言:凡山顚可葬者名上聚之穴。

    漢蔡湛碑:三載勲冣。

    其字正作冣。

    以許君訓積求之,積則必有其高處。

    今人最美、最惡之雲,讀祖會切,葢于形、于音皆失之。

    古必作冣,讀才句切。

    從冖取,冖其上而取之。

    取亦聲。

    才句切。

    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冖部 □dùp353下 注解:奠酒爵也。

    大徐作奠爵酒,今依韻會所據訂。

    周書顧命曰:王三宿三祭三□。

    某氏注曰:酌者實三爵于王。

    王三進爵,三祭酒,三奠爵。

    丌部曰:奠,置也。

    從冖,禮器必有幂也,故從冖。

    托聲。

    當故切。

    五部。

    《周書》曰:“王三宿三祭三□。

    ”文四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冖部 □mǎo 注解:重□也。

    下一□也,上又加冖,是為重□。

    從冂一。

    會意。

    凡□之屬皆從□,讀若艹苺苺。

    汲古閣作艹苺之苺,之字誤剩,今依宋本。

    苺當作□。

    屮部曰:□,艹盛上出也。

    □,隸書作□。

    左傳輿人誦曰:原田□□。

    杜注:晉君美盛,若原田之草□□然。

    魏都賦:蘭渚莓莓。

    每上加艹,非。

    按古音葢在之、尤二部閑。

    今音莫□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部 同tónɡ 注解:合會也。

    從□口。

    口皆在所□之下,是同之意也。

    陡紅切。

    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部 □què 注解:□帳之象。

    巾部曰:□,襌帳也。

    帳,張也。

    從□,帱帳所以□也。

    □,其飾也。

    帳必有飾,凡弢□右皆像垂飾。

    苦江切。

    按古音在三部。

    殳部□從殳,□聲。

    凡□□悫字從□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部 冡ménɡ 注解:覆也。

    凡蒙□,僮蒙之字,今字皆作蒙,依古當作冡,蒙行而冡廢矣。

    艹部蒙,艹名也。

    從□豕。

    會意。

    莫紅切。

    九部。

    文四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部 冃mào 注解:小兒及蠻夷頭衣也。

    謂此二種人之頭衣也。

    小兒未冠,夷狄未能言冠,故不冠而冃。

    荀卿曰:古之王者,有務而拘領者矣。

    楊注:務讀為冒,拘與勾同。

    淮南書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