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部分

關燈
渠之切。

    一部。

    □,古文從日丌。

    日猶時也。

    丌聲。

    文八 重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月部 有yǒu 注解:不宜有也。

    謂本是不當有而有之偁,引伸遂為凡有之偁。

    凡春秋書有者,皆有字之本義也。

    《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

    ”從月,日下之月,衍字也。

    此引經釋不宜有之恉,亦卽釋從月之意也。

    日不當見食也,而有食之者,孰食之,月食之也。

    月食之,故字從月。

    公羊傳注曰:不言月食之者,其形不可得而覩也,故疑言日有食之。

    引孔子曰:多聞阙疑,慎言共餘,則寡尤。

    又聲。

    雲九切。

    古音在一部。

    古多叚有為又字。

    凡有之屬皆從有。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有部 □yù 注解:有彣彰也。

    彣彰各本作文章,誤,今正。

    彣下曰:戫也。

    是其轉注也。

    戫古多叚彧字為之,彧者□之隸變。

    今本論語郁郁乎文哉,古多作彧彧,是以荀彧字文若,宋書王彧字景文。

    大戴公冠篇:遵并大道邠或。

    邠或卽彬彧,謂彬彬彧彧也。

    小雅:黍稷彧彧。

    傳雲:彧彧,茂盛皃。

    卽有彣彰之義之引伸也。

    從有□聲。

    于六切。

    古音在一部。

    讀如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有部 龓lónɡ 注解:兼有也。

    今牢籠字當作此,籠行而龓廢矣。

    吳都賦曰:沈虎潛鹿,馽龓僒束。

    按馽龓者,絷而籠其頭也。

    玉篇曰馬龓頭。

    說文鞥下雲龓頭繞者,亦取兼包之意。

    從有龍聲,讀若聾。

    盧紅切。

    九部。

    文三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有部 朙mínɡ 注解:照也。

    火部曰:照,明也。

    小徐作昭。

    日部曰:昭,明也。

    大雅皇矣傳曰:照臨四方曰明。

    凡明之至則曰明明,明明猶昭昭也。

    大雅大明、常武傳皆雲:明明,察也。

    詩言明明者五,堯典言朙朙者一。

    禮記大學篇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鄭雲:明明德,謂顯明其至德也。

    有駜:在公明明。

    鄭箋雲:在于公之所但明明德也。

    引禮記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夫由微而着,由着而極,光被四表,是謂明明德于天下。

    自孔穎達不得其讀而經義隐矣。

    從月囧。

    從月者,月以日之光為光也。

    從囧,取窗牗麗廔闿明之意也。

    囧亦聲,不言者,舉會意包形聲也。

    武兵切。

    古音在十部。

    凡朙之屬皆從朙。

    明,古文從日。

    雲古文作明,則朙非古文也,葢籒作朙,而小篆隸從之。

    幹祿字書曰:明通,朙正。

    顔魯公書無不作朙者。

    開成石經作明,從張參說也。

    漢石經作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朙部 □huānɡp314下 注解:翌也。

    翌也未聞,當作昱。

    昱,朙也。

    朚卽今之忙字,亦作茫,俗作忙。

    玄應書曰:茫又作朚,遽也。

    朚人晝夜作,無日用月,無月用火,常思明,故從明。

    或雲朚人思天曉,故字從明也。

    按方言、通俗文皆作茫。

    方言:茫,遽也。

    通俗文:時務曰茫。

    許書則有朚。

    從朙亡聲。

    呼光切。

    十部。

    按當依廣韻武方、莫郞二切。

    文二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朙部 囧jiǒnɡ 注解:窻牖麗廔闿朙也。

    麗廔雙聲,讀如離婁,謂交□玲珑也。

    闿明謂開明也。

    象形。

    謂象窗牗玲珑形。

    凡囧之屬皆從囧,讀若犷。

    犷古音如廣,囧音同也。

    臦讀若诳,臦聲之臩為古文囧字,可以證矣。

    古音在十部。

    今音俱永切。

    賈侍中說:讀與朙同。

    賈侍中說讀若芒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囧部 □ménɡ 注解:各本下從血。

    今正。

    《周禮》曰:“國有疑則□。

    ”周禮司盟職:掌盟載之法,凡邦國有疑會同,則掌其盟約之載及其禮儀。

    鄭雲:有疑,不協也。

    諸侯再相與會,十二歲一□。

    再相與會四字當作再朝而會,再會六字,轉寫之誤也。

    昭十三年左傳曰:明王之制,使諸侯歲聘以志業,閑朝以講禮,再朝而會以示威,再會而盟以顯昭明。

    杜雲:三年而一朝,六年而一會,十二年而一盟。

    北面诏天之司愼司命。

    司盟職曰:北面诏明神。

    僖二十八年左傳曰:有渝此盟,以相及也。

    明神先君,是糾是殛。

    襄十一年載書曰:或閑茲盟,司慎司命,名山名川,羣神羣祀,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國之祖,明神殛之。

    按今左傳襄十一年盟與命二字互訛。

    陸、孔皆不能正。

    許合周禮、左傳為言,謂司慎、司命為明神之首。

    司慎、司命葢大宗伯職之司中、司命,文昌宮弟五、弟四星也。

    尙書大傳注司中作司人。

    ○又按天之司盟見觐禮注。

    然則左傳正文不容輕改。

    □,殺牲歃血,朱盤玉敦,□立牛耳。

    朱,小徐及周禮作珠,今依大徐本。

    立當為莅,莅,臨也。

    曲禮曰:莅牲曰盟是也。

    玉府職曰:若合諸侯,則□珠盤玉敦。

    鄭雲:合諸侯者必割牛耳,取其血,歃之以盟。

    朱盤以盛牛耳,屍盟者執之。

    玉敦,歃血玉器。

    戎右職曰:贊牛耳桃茢。

    左傳曰:諸侯盟,誰執牛耳。

    從囧,囧,明也。

    左傳所謂昭明于神,冡上诏司慎、司命言。

    皿聲。

    锴皿作血,雲聲字衍。

    铉因作從血,□聲字。

    今與篆體皆正。

    按盟與孟皆皿聲,故孟津、盟津通用。

    今音武兵切。

    古音在十部。

    讀如芒,亦舉形聲包會意。

    朱盤玉敦,器也,故從皿。

    □,各本下從血,今正。

    篆文從朙。

    朙,小篆文也,故□為小篆。

    锴本雲古文從朙,非也。

    盟,各本下從血,今正。

    古文從明。

    明者,朙之古文也,故古文□作盟。

    锴本雲籒文,非也。

    □者,盟之籒文。

    先籒後篆者,以其囧之屬也。

    今人皆作盟,不從小篆作□者,猶皆作明不作朙也。

    文二 重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囧部 夕xīp315上 注解:□也。

    □者,日且冥也。

    日且冥而月且生矣,故字從月半見。

    旦者,日全見地上。

    □者,日在茻中。

    夕者,月半見。

    皆會意象形也。

    從月半見。

    祥易切。

    古音在五部。

    凡夕之屬皆從夕。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夕部 夜yè 注解:舍也。

    以疊韻為訓。

    天下休舍。

    休舍猶休息也。

    舍,止也。

    夜與夕渾言不别,析言則殊。

    小雅:莫肎夙夜,莫肎朝夕。

    朝夕猶夙夜也。

    春秋經夏四月辛卯夜,卽辛卯夕也。

    從夕,亦省聲。

    羊謝切。

    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夕部 夢ménɡ 注解:不朙也。

    小雅:民今方殆,視天夢夢。

    傳曰:王者為亂夢夢然。

    釋訓曰:夢夢,亂也。

    按故訓釋為亂。

    許雲不明者,由不明而亂也。

    以其字從夕,故釋為不明也。

    夢之本義為不明,今字叚為□寐字。

    夢行而□廢矣。

    從夕,瞢省聲。

    莫忠切,又亡貢切。

    古音在六部。

    舉形聲包會意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夕部 夗yuàn 注解:轉卧也。

    謂轉身卧也。

    詩曰:展轉反側。

    凡夗聲、宛聲字,皆取委曲意。

    從夕卪。

    會意。

    卧有卪也。

    釋從卪之意。

    卪節古今字。

    于阮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夕部 夤yínp315下 注解:敬惕也。

    此與十二辰之寅義各不同。

    釋诂雲:寅,敬也。

    凡尙書寅字皆叚寅為夤也。

    漢唐碑多作夤者。

    凡雲夤緣者卽延緣,雲八夤者卽八埏,皆雙聲叚借也。

    從夕寅聲。

    翼眞切。

    十二部。

    《易》曰:“夕惕若厲。

    ”幹九三爻辭也。

    厲各本作夤,今正。

    凡漢人引周易夕愓若厲不暇枚舉,許書□字下亦作夕愓若厲。

    此引者,說從夕之意也。

    夕愓者,火滅修容之謂。

    凡許書,引易井者法也,說□從井之意。

    引易地可觀者莫可觀于木,說相從目木之意。

    引易先庚三日,說庸從庚之意。

    引易豐其屋,說寷從宀豐之意。

    引易百谷艹木麗于地,說□從艹麗之意。

    引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