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部分

關燈
見他經。

    泮水箋雲:皇皇當作暀暀,暀暀猶往往也。

    此易皇為暀,複訓暀為往,以作暀而後可訓往也。

    少儀:祭祀之儀,齊齊皇皇。

    注雲:皇皇讀為歸往之往。

    皇氏雲:謂心所系往。

    此處鄭不讀為暀。

    徐先民于況反,非是。

    從日往聲。

    此舉形聲會意,謂往者衆也。

    于放切。

    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日部 昄bǎn 注解:大也。

    大雅:土宇昄章。

    釋诂、毛傳皆曰:昄,大也。

    從日反聲。

    補绾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日部 昱yù 注解:日朙也。

    日明各本作明日,今依衆經音義及玉篇訂。

    大玄曰:日以昱乎晝,月以昱乎夜。

    注雲:昱,明也。

    無日不明,故自今日言下一日謂之明日,亦謂之昱日。

    昱之字古多叚借翌字為之。

    釋言曰:翌,明也是也。

    凡經傳子史翌日字,皆昱日之叚借。

    翌與昱同立聲,故相叚借。

    本皆在緝韻,音轉又皆入屋韻。

    劉昌宗讀周禮翌日乙醜音育是也。

    俗人以翌與翼形相似,謂翌卽翼,同入職韻。

    唐衛包改尙書六翌皆為翼,而昱日之義廢矣。

    朙部□下曰:翌也。

    翌當為翼。

    □從亡明,晝夜之道亡明而明複矣。

    昱之義引伸為凡明之偁,故顧命翌室,某氏曰明室。

    三輔決錄注釋左馮翊曰:馮,盛也。

    翊,明也。

    翊卽翌。

    從日立聲。

    餘六切。

    古音在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日部 □nǎn 注解:□濕也。

    □各本作溫,今正,說詳水部。

    溫而生濕,故其字從日。

    從日,赧省聲。

    溫濕生黴亦有色赤者,未必不從赤會意也。

    集韻、類篇:□,□,小赤也。

    讀與赧同。

    女版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日部 暍yē 注解:傷暑也。

    北山經:北嚣之山,鳥名□□,食之已暍。

    按今俗語謂□蒸之曰暍,聲如遏,卽此字。

    從日曷聲。

    于歇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日部 暑shǔ 注解:□也。

    暑與熱渾言則一,故許以熱訓暑。

    析言則二,故大雅:溫隆蟲蟲。

    毛雲:溫溫而暑,隆隆而雷,蟲蟲而熱也。

    暑之義主謂濕,熱之義主謂燥,故溽暑謂濕暑也。

    釋名曰:暑,煑也,如水煑物也。

    熱,爇也,如火所燒爇也。

    從日者聲。

    舒呂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日部 □nànp307上 注解:安□,疊韻字也。

    □也。

    □各本作溫,今正,說詳水部。

    安□猶溫存也,二字皆平聲。

    廣雅雲:暍□,煗也。

    安作暍,語之轉耳。

    巾部雲:讀若水溫□。

    則安亦作溫。

    從日難聲。

    奴案切。

    十四部。

    按廣韻、集韻、類篇□皆讀平聲,入山韻,玉篇□亦奴達切。

    平則二字皆平,去則二字皆去,入則二字皆入,是之謂疊韻。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日部 □xiǎn 注解:衆微杪也。

    從日中視絲。

    此九字廣韻作衆明也,微妙也,從日中視絲十一字。

    疑當作衆明也,從日中見絲,絲□眇也。

    □者今之微字,眇者今之妙字,玉篇亦作妙。

    日中視絲,衆明察及微妙之意。

    古文□為顯字。

    顯為頭明飾,□為日中見微妙,則經傳顯字皆當作□。

    □者本義,顯者叚借。

    載籍旣皆作顯,乃謂古文作□為叚借矣,故曰古文以為顯字。

    頁部顯下曰:從頁,□聲。

    是則□之讀如顯可知。

    呼典切。

    或曰衆口皃,讀若唫唫。

    此别一義也。

    讀若唫唫當作讀若口唫之唫,轉寫訛奪耳。

    巨錦切。

    ○集韻不得其句,乃于寝韻雲:□者,絮中小繭。

    渠飮切。

    或□為繭。

    謂或用為繭字也。

    其字從絲,故或用為繭字。

    繭者,絮中往往有小繭也。

    蒙繭而釋之。

    必釋之者,此繭訓蠶衣之繭也,亦蠶衣之義之引伸也。

    釋名雲:繭者,幕也,貧者着(音褚,□衣也。

    )衣可以幕絡絮也。

    或謂之牽離,煑熟爛牽引使離散如綿然也。

    牽離卽纟部之系□,系□一名惡絮。

    系,牽奚切。

    □,郞兮切。

    與牽離為一語之轉。

    絓字下亦雲繭滓也,一名絓頭,一名牽離。

    按此葢缫絲之餘滓,亦可□衣,而中有颣結,故雲絮中曆曆有小繭。

    繭之言結也,釋名則謂可以煑爛牽引幂之絮外。

    說無不合。

    以□為此繭,則□古典切。

    七部。

    ○已上三義,畫然三音。

    大徐總曰五合切,非也。

    惟苐二義讀若唫也,故濕水字從之為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日部 □pù 注解:晞也。

    考工記:晝□諸日。

    孟子:一日□之。

    引伸為表□、□露之義,與□部曓義别。

    凡曓疾、曓虐、曓虎皆□部字也,而今隸一之。

    經典皆作暴,難于諟正。

    從日出□米。

    日出而竦手舉米曬之。

    ,四字會意。

    玉篇步蔔切。

    五經文字捕沃切。

    廣韻蒲木切。

    大徐薄報切,非也。

    三部。

    □,古文□,從日麃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日部 曬shàip307下 注解:□也。

    漢中山靖王傳:白日曬光,幽隐皆照。

    從日麗聲。

    曬與酾同意,散其光也。

    所智切。

    音變則所賣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日部 暵hàn 注解:幹也。

    幹上當有日字。

    幹者,上出也。

    凡物幹者必上,濕者必下。

    王風傳曰:暵煙皃。

    周禮旱暵之事,鄭雲:暵,熱氣也。

    皆引伸之義也。

    耕□田曰暵。

    □田曰暵,因之耕□田曰暵。

    齊民要術論耕曰:甯燥不濕。

    燥雖耕塊,一經得雨,地則粉解。

    濕耕堅垎,數年不佳。

    垎胡格反。

    從日堇聲。

    同一堇聲,而謹殣入十三部,漢暵難則入十四部。

    且隸易其字從□,葢部分甚相近故也。

    呼旰切。

    《易》曰:“燥萬物者莫暵乎火。

    ”依韻會所據小徐本訂。

    說卦傳文,今易作熯。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日部 晞xī 注解:幹也。

    玄應書引作日幹曰晞。

    小雅:湛湛露斯,匪陽不晞。

    傳曰:陽,日也。

    晞,幹也。

    陽日也者,謂陽卽旸之叚借也。

    方言:膊曬晞□也。

    □五榖之類,秦晉之閑謂之曬,東齊北燕海岱之郊謂之晞。

    又曰:晞,燥也。

    從日希聲。

    香衣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日部 昔xī 注解:幹肉也。

    周禮臘人:掌幹肉,凡田獸之脯臘膴胖之事。

    鄭雲:大物解肆幹之謂之幹肉,若今涼州烏翅矣。

    臘,小物全幹者。

    鄭意大曰幹肉,小曰臘。

    然官名臘人,則大物亦偁臘也,故許渾言之。

    從殘肉,謂□也。

    象形。

    日□晞之。

    昨之殘肉,今日晞之,故從日。

    鄭注臘人雲:臘之言夕也。

    此可證周禮故作昔字,後人改之。

    □者古文,籒文增肉作□,于義為短。

    昔肉必經一夕,故古叚昔為夕。

    榖梁經辛卯昔恒星不見,左傳為一昔之期,列子昔昔夢為君皆是。

    又引伸之則叚昔為昨,又引伸之則以今昔為今古矣,今古之義盛行而其本義遂廢,凡久謂之昔。

    周禮:昔酒。

    鄭雲:今之酋久白酒。

    周語:厚味實臘毒。

    韋雲:臘,亟也。

    讀若酋昔酒焉。

    味厚者其毒亟也。

    韋意久與亟義相成,積之久則發之亟。

    思積切。

    古音在五部。

    與俎同意。

    俎從半肉,且薦之。

    □從殘肉,日晞之,其作字之恉同也,故曰同意。

    □,籒文從肉。

    今隸作臘,專用諸脯臘。

    〖注〗□、□,同□。

    又□,同□(昔)。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日部 昵nì 注解:日近也。

    日謂日日也,皆日之引伸之義也。

    釋诂、小雅傳皆雲:昵,近也。

    左傳:不義不昵。

    非其私昵,誰敢任之。

    從日匿聲。

    舉形聲包會意。

    尼質切。

    古音在一部。

    魚力切。

    《春秋傳》曰:“私降昵燕。

    ”昭卄五年左傳文。

    今本作昵。

    昵,或從尼作。

    考工記:凡昵之類不能方。

    故書昵或作樴,或為□。

    杜子春讀為不義不昵之昵。

    按古文叚尼為昵。

    古文尙書:典祀無豐于尼。

    釋诂雲:卽尼也。

    孫炎曰:卽猶今也。

    尼,近也。

    郭樸引屍子:悅尼而來遠。

    釋文引屍子:不避遠尼。

    自衛包改尙書作昵,宋開寶閑又改釋文,而古文之讀不應爾雅矣。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日部 暬xi&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