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東,亦屬司□。
邬祁,大原郡也,屬幷州。
自邺至郻,魏郡趙國淸河常山巨鹿郡也。
屬冀州。
鄚,涿郡也,屬幽州。
郅,北地郡也,屬涼州。
鄋者,近北地之狄。
自鄦至郹,颍川汝南郡也,屬豫州。
自鄧至鄖,南陽南郡江夏三郡也,屬荊州。
自鄖至□,漢中蜀廣漢犍為牂柯五郡也,屬益州。
自鄱至鄞,豫章桂陽會稽三郡也,屬楊州。
長沙在江南,故附于豫章下。
長沙本屬荊州也。
自□至鄣,葢漢豫州兖州之地。
自邗至厀,臨淮東海琅邪三郡也,屬徐州。
郭至邭,齊地也,當屬靑州。
郂□,陳留郡也,屬兖州。
以下槩雲地名,則未審其在何所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邑部 □xiànɡ 注解:鄰道也。
道當為邑,字之誤也。
其字從二邑會意。
從邑從□。
□變作□。
凡□之屬皆從□。
阙。
阙者謂其音未聞也。
大徐雲胡绛切,依□字之音,非有所本。
如□字或依□字之音,或依□字之音,皆非是。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部 □xiānɡ 注解:國離邑,離邑,如言離宮别館。
國與邑名可互偁。
析言之則國大邑小,一國中離析為若幹邑。
民所封鄉也。
封猶域也。
鄉者今之向字。
漢字多作鄉。
今作向。
所封謂民域其中,所鄉謂歸往也。
釋名曰:鄉,向也。
民所向也。
以同音為訓也。
啬夫别治。
别彼列切。
别治謂分治也。
百官公□表曰:縣大率十裡一亭,亭有長。
十亭一鄉,鄉有三老,有秩啬夫、遊徼。
三老掌敎化。
啬夫職聽訟,收賦稅。
遊徼徼循禁盜賊。
司馬彪百官志曰:鄉置有秩三老遊徼。
鄉小者置啬夫一人。
風俗通雲:啬者,省也。
夫,賦也。
言消息百姓,均其役賦。
按許不言三老遊徼者,舉一以該其二。
亦謂鄉小者但置啬夫,不置三老遊徼也。
從□皀聲。
許良切。
十部。
封圻之内六鄉,六鄉治之。
按封圻上當有周禮二字。
上雲啬夫别治,言漢制。
此雲六鄉六□治之,謂周禮也。
封圻卽邦畿。
周禮:方千裡曰國畿。
六鄉地在遠郊以内。
五家為比,五比為闾,四闾為族,五族為黨,五黨為州,五州為鄉,鄉老二鄉則公一人,鄉大夫每鄉□一人。
許先舉漢制,後言周禮者,許書凡言郡縣鄉亭皆漢制。
漢表雲:凡縣道國邑千五百八十七,鄉六千六百二十二,亭二萬九千六百三十五。
許全書所舉某縣某鄉某亭皆在此都數之中。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部 □xiànɡp301上 注解:裡中道也。
不言邑中道,言裡中道者,言邑不該裡,言裡可該邑也。
析言之國大邑小,邑大裡少。
渾言之則國邑通偁,邑裡通偁。
載師注曰:今人雲邑居裡。
此邑裡通偁也。
高祖紀雲:沛豐邑中陽裡人。
此邑裡析言也。
應劭曰:沛縣也,豐其鄉也。
然則鄉可偁邑矣。
周禮:五家為鄰,五鄰為裡。
此周制也。
齊語:五家為軌,十軌為裡。
此齊制也。
百官志曰:裡魁掌一裡百家,什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檢察。
此漢制也。
裡中之道曰巷。
古文作□。
爾雅作衖。
引伸之凡夾而長者皆曰巷。
宮中衖謂之壸是也。
十七史言弄者,皆卽巷字,語言之異也。
今江蘇俗尚雲弄。
從□共。
會意。
言在邑中所共。
說會意之恉。
道在邑之中,人所共由。
胡绛切。
共亦聲也。
九部。
□,篆文從邑省。
□為小篆,則知□為古文籒文也。
先古籒後篆者,亦丄部之例。
□今作巷。
文三重一〖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部 二十五部文七百五十四。
宋本四作三。
鈕樹玉曰:按實七百五十五。
重六十。
宋本作六十一。
鈕曰實五十九。
凡九千四百四十三字。
此弟六篇都數。
日rìp302上 注解:實也。
以疊韻為訓。
月令正義引春秋元命包雲:日之為言實也。
釋名曰:日,實也,光明盛實也。
大昜之精不虧。
故曰實。
從○一,象形。
○象其輪郭,一象其中不虧。
人質切。
十二部。
凡日之屬皆從日。
日,古文。
象形。
葢象中有烏。
武後乃竟作□,誤矣。
〖注〗□,《玉篇》古文日。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日部 旻mín 注解:秋天也。
此爾雅釋天及歐陽尙書說也。
釋天曰:春為昊天,夏為蒼天,秋為旻天,冬為上天。
許、鄭本如是。
孫炎、郭樸本乃作春蒼夏昊。
從日文聲。
武巾切。
十三部。
《虞書》說:說,各本作曰,今依韻會訂。
虞書說三字當作唐書說曰四字。
古文堯典欽若昊天說也。
“仁覆闵下則稱旻天。
”覆闵各本作闵覆,誤,今依玉篇、廣韻皆作仁覆愍下謂之旻天訂。
此古尙書說也,與毛詩王風傳同。
五經異義天号。
今尙書歐陽說:堯典欽若昊天。
春曰昊天,夏曰蒼天,秋曰旻天,冬曰上天,緫為皇天。
爾雅亦雲:古尙書、毛詩說:天有五号,各用所宜稱之。
尊而君之則曰皇天,元氣廣大則稱昊天,仁覆愍下則稱旻天,自天監下則稱上天,據遠視之蒼蒼然則稱蒼天。
許君曰:謹按堯典,羲和以昊天緫勑以四時,故昊天不獨昊春也。
左傳:夏四月,孔丘卒。
稱曰旻天不吊,非秋也,玄之聞也。
爾雅者,孔子門人所作,以釋六藝之言,葢不誤也。
春氣博施,故以廣大言之。
夏氣高明,故以遠言之。
秋氣或生或殺,故以闵下言之。
冬氣閉藏而淸察,故以監下言之。
皇天者,至尊之号也。
六藝之中諸稱天者,以情所求言之耳,非必于其時稱之。
浩浩昊天,求天之博施。
蒼天蒼天,求天之高明。
旻天不吊,求天之生殺當其宜。
上天同雲,求天之所為當順其時也。
此之求天,猶人之說事各從其主耳。
若察于是,則堯命羲和欽若昊天,孔丘卒稱旻天不吊,無可怪爾。
按許作五經異義,不從爾雅從毛詩。
造說文兼載二說,而先爾雅于毛,與鄭說無不合。
葢異義早成,說文後出,不待鄭之駁正,而已權衡悉當。
觀此及社下姓下皆與異義不同,與鄭說相合,可證。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日部 時shí 注解:四時也。
本春秋冬夏之稱,引伸之為凡歲月日刻之用。
釋诂曰:時,是也。
此時之本義,言時則無有不是者也。
廣雅曰:時,伺也。
此引伸之義,如不能辰夜,遠猶辰告傳皆雲辰時也是也。
從日寺聲。
市之切。
一部。
旹,古文時,從日□作。
之聲也。
小篆從寺,寺亦之聲也。
漢隸亦有用旹者。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日部 早zǎop302下 注解:□也。
□者,早昧爽也。
二字互訓,引伸為凡争先之偁。
周禮大司徒早物,叚早為草。
從日在甲上。
甲象人頭,在其上則早之意也。
易曰:先甲三日。
子浩切。
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日部 昒hū 注解:尚冥也。
冥者,窈也,幽也。
自日入至于此,尙未日出也。
司馬相如傳:曶爽暗昧,得耀乎光明,然則曶,尙未明也。
按漢人曶昧通用不分,故幽通賦:昒昕寤而仰思。
曹大家曰:昒,昕晨旦明也。
韋昭曰:昒,昧忽□音。
郭樸注三
邬祁,大原郡也,屬幷州。
自邺至郻,魏郡趙國淸河常山巨鹿郡也。
屬冀州。
鄚,涿郡也,屬幽州。
郅,北地郡也,屬涼州。
鄋者,近北地之狄。
自鄦至郹,颍川汝南郡也,屬豫州。
自鄧至鄖,南陽南郡江夏三郡也,屬荊州。
自鄖至□,漢中蜀廣漢犍為牂柯五郡也,屬益州。
自鄱至鄞,豫章桂陽會稽三郡也,屬楊州。
長沙在江南,故附于豫章下。
長沙本屬荊州也。
自□至鄣,葢漢豫州兖州之地。
自邗至厀,臨淮東海琅邪三郡也,屬徐州。
郭至邭,齊地也,當屬靑州。
郂□,陳留郡也,屬兖州。
以下槩雲地名,則未審其在何所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邑部 □xiànɡ 注解:鄰道也。
道當為邑,字之誤也。
其字從二邑會意。
從邑從□。
□變作□。
凡□之屬皆從□。
阙。
阙者謂其音未聞也。
大徐雲胡绛切,依□字之音,非有所本。
如□字或依□字之音,或依□字之音,皆非是。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部 □xiānɡ 注解:國離邑,離邑,如言離宮别館。
國與邑名可互偁。
析言之則國大邑小,一國中離析為若幹邑。
民所封鄉也。
封猶域也。
鄉者今之向字。
漢字多作鄉。
今作向。
所封謂民域其中,所鄉謂歸往也。
釋名曰:鄉,向也。
民所向也。
以同音為訓也。
啬夫别治。
别彼列切。
别治謂分治也。
百官公□表曰:縣大率十裡一亭,亭有長。
十亭一鄉,鄉有三老,有秩啬夫、遊徼。
三老掌敎化。
啬夫職聽訟,收賦稅。
遊徼徼循禁盜賊。
司馬彪百官志曰:鄉置有秩三老遊徼。
鄉小者置啬夫一人。
風俗通雲:啬者,省也。
夫,賦也。
言消息百姓,均其役賦。
按許不言三老遊徼者,舉一以該其二。
亦謂鄉小者但置啬夫,不置三老遊徼也。
從□皀聲。
許良切。
十部。
封圻之内六鄉,六鄉治之。
按封圻上當有周禮二字。
上雲啬夫别治,言漢制。
此雲六鄉六□治之,謂周禮也。
封圻卽邦畿。
周禮:方千裡曰國畿。
六鄉地在遠郊以内。
五家為比,五比為闾,四闾為族,五族為黨,五黨為州,五州為鄉,鄉老二鄉則公一人,鄉大夫每鄉□一人。
許先舉漢制,後言周禮者,許書凡言郡縣鄉亭皆漢制。
漢表雲:凡縣道國邑千五百八十七,鄉六千六百二十二,亭二萬九千六百三十五。
許全書所舉某縣某鄉某亭皆在此都數之中。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部 □xiànɡp301上 注解:裡中道也。
不言邑中道,言裡中道者,言邑不該裡,言裡可該邑也。
析言之國大邑小,邑大裡少。
渾言之則國邑通偁,邑裡通偁。
載師注曰:今人雲邑居裡。
此邑裡通偁也。
高祖紀雲:沛豐邑中陽裡人。
此邑裡析言也。
應劭曰:沛縣也,豐其鄉也。
然則鄉可偁邑矣。
周禮:五家為鄰,五鄰為裡。
此周制也。
齊語:五家為軌,十軌為裡。
此齊制也。
百官志曰:裡魁掌一裡百家,什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檢察。
此漢制也。
裡中之道曰巷。
古文作□。
爾雅作衖。
引伸之凡夾而長者皆曰巷。
宮中衖謂之壸是也。
十七史言弄者,皆卽巷字,語言之異也。
今江蘇俗尚雲弄。
從□共。
會意。
言在邑中所共。
說會意之恉。
道在邑之中,人所共由。
胡绛切。
共亦聲也。
九部。
□,篆文從邑省。
□為小篆,則知□為古文籒文也。
先古籒後篆者,亦丄部之例。
□今作巷。
文三重一〖注〗□。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部 二十五部文七百五十四。
宋本四作三。
鈕樹玉曰:按實七百五十五。
重六十。
宋本作六十一。
鈕曰實五十九。
凡九千四百四十三字。
此弟六篇都數。
日rìp302上 注解:實也。
以疊韻為訓。
月令正義引春秋元命包雲:日之為言實也。
釋名曰:日,實也,光明盛實也。
大昜之精不虧。
故曰實。
從○一,象形。
○象其輪郭,一象其中不虧。
人質切。
十二部。
凡日之屬皆從日。
日,古文。
象形。
葢象中有烏。
武後乃竟作□,誤矣。
〖注〗□,《玉篇》古文日。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日部 旻mín 注解:秋天也。
此爾雅釋天及歐陽尙書說也。
釋天曰:春為昊天,夏為蒼天,秋為旻天,冬為上天。
許、鄭本如是。
孫炎、郭樸本乃作春蒼夏昊。
從日文聲。
武巾切。
十三部。
《虞書》說:說,各本作曰,今依韻會訂。
虞書說三字當作唐書說曰四字。
古文堯典欽若昊天說也。
“仁覆闵下則稱旻天。
”覆闵各本作闵覆,誤,今依玉篇、廣韻皆作仁覆愍下謂之旻天訂。
此古尙書說也,與毛詩王風傳同。
五經異義天号。
今尙書歐陽說:堯典欽若昊天。
春曰昊天,夏曰蒼天,秋曰旻天,冬曰上天,緫為皇天。
爾雅亦雲:古尙書、毛詩說:天有五号,各用所宜稱之。
尊而君之則曰皇天,元氣廣大則稱昊天,仁覆愍下則稱旻天,自天監下則稱上天,據遠視之蒼蒼然則稱蒼天。
許君曰:謹按堯典,羲和以昊天緫勑以四時,故昊天不獨昊春也。
左傳:夏四月,孔丘卒。
稱曰旻天不吊,非秋也,玄之聞也。
爾雅者,孔子門人所作,以釋六藝之言,葢不誤也。
春氣博施,故以廣大言之。
夏氣高明,故以遠言之。
秋氣或生或殺,故以闵下言之。
冬氣閉藏而淸察,故以監下言之。
皇天者,至尊之号也。
六藝之中諸稱天者,以情所求言之耳,非必于其時稱之。
浩浩昊天,求天之博施。
蒼天蒼天,求天之高明。
旻天不吊,求天之生殺當其宜。
上天同雲,求天之所為當順其時也。
此之求天,猶人之說事各從其主耳。
若察于是,則堯命羲和欽若昊天,孔丘卒稱旻天不吊,無可怪爾。
按許作五經異義,不從爾雅從毛詩。
造說文兼載二說,而先爾雅于毛,與鄭說無不合。
葢異義早成,說文後出,不待鄭之駁正,而已權衡悉當。
觀此及社下姓下皆與異義不同,與鄭說相合,可證。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日部 時shí 注解:四時也。
本春秋冬夏之稱,引伸之為凡歲月日刻之用。
釋诂曰:時,是也。
此時之本義,言時則無有不是者也。
廣雅曰:時,伺也。
此引伸之義,如不能辰夜,遠猶辰告傳皆雲辰時也是也。
從日寺聲。
市之切。
一部。
旹,古文時,從日□作。
之聲也。
小篆從寺,寺亦之聲也。
漢隸亦有用旹者。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日部 早zǎop302下 注解:□也。
□者,早昧爽也。
二字互訓,引伸為凡争先之偁。
周禮大司徒早物,叚早為草。
從日在甲上。
甲象人頭,在其上則早之意也。
易曰:先甲三日。
子浩切。
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七卷□日部 昒hū 注解:尚冥也。
冥者,窈也,幽也。
自日入至于此,尙未日出也。
司馬相如傳:曶爽暗昧,得耀乎光明,然則曶,尙未明也。
按漢人曶昧通用不分,故幽通賦:昒昕寤而仰思。
曹大家曰:昒,昕晨旦明也。
韋昭曰:昒,昧忽□音。
郭樸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