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部分

關燈
:盎于背。

    趙曰:其背盎盎然。

    凡言盎然者,皆謂盛,以音假借也。

    從皿央聲。

    烏浪切。

    十部。

    □,盎或從瓦。

    莊子:甕□大瘿。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皿部 盆pén 注解:盎也。

    廣雅:盎謂之盆。

    考工記:盆實二鬴。

    從皿分聲。

    步奔切。

    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皿部 □zhù 注解:器也。

    從皿甯聲。

    直呂切。

    五部。

    □字從此。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皿部 盨xǔ 注解:□盨,負戴器也。

    □,小桮也。

    見匸部。

    此□盨之□乃别一義。

    廣韻一送雲:□,格木也。

    三十六養雲:□,載器也,出□蒼。

    玉篇雲:□,渠往切,載器也。

    載器皆當作戴器,古載戴通用。

    格木亦謂庋閣之木。

    東方朔傳:朔曰:是寠數也。

    師古曰:寠數,載器也,以盆盛物戴于頭者。

    則以寠數薦之。

    今賣白圑餠人所用者也。

    又楊敞傳:鼠不容穴,銜寠數。

    師古曰:寠數,戴器也。

    按寠數,其羽、山羽二反。

    □盨,渠往、相庾二反。

    □與寠雙聲,盨與數雙聲□韻,一語之轉也。

    負戴器者,謂藉以負載物之器。

    從皿須聲。

    相庾切。

    古音在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皿部 □jiǎop212下 注解:器也。

    廣韻古巧切,濁也。

    苦絞切,溫器也。

    從皿漻聲。

    古巧切。

    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皿部 □mì 注解:拭器也。

    廣韻、集韻、類篇皆作拭,許書以飾為拭,不出拭。

    此作拭者,說解中容不廢俗字,抑後人改也。

    可以□拭之器,若今□子之類。

    韓非所謂懷刷,其是欤。

    古□刷通用也。

    今各本作械器,非古本。

    從皿必聲。

    彌畢切。

    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皿部 □xī 注解:酸也。

    酉部曰:酸,酢也。

    關東謂酢曰酸。

    周禮酰人:掌共酰物。

    作酰□□酒。

    □者□或字。

    從□酒,并省,從皿。

    皿,器也。

    器者,周禮所謂甕也。

    呼雞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皿部 盉hé 注解:調味也。

    調聲曰龢,調味曰盉,今則和行而龢盉皆廢矣。

    □部曰□,五味盉羮也。

    從皿,調味必于器中,故從皿。

    古器有名盉者,因其可以盉羮而名之盉也。

    廣川書跋引說文:調味器也。

    沾器字非。

    禾聲。

    戶戈切。

    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皿部 益yì 注解:饒也。

    食部曰:饒,飽也。

    凡有餘曰饒。

    易象傳曰:風雷益。

    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從水皿。

    水皿,此水字今補。

    益之意也。

    說會意之恉。

    伊昔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皿部 盈yínɡ 注解:滿器也。

    滿器者,謂人滿甯之。

    如彉下雲滿弩之滿,水部溢下雲器滿也,則謂器中已滿。

    滿下雲盈溢也,則兼滿之、已滿而言。

    許書之精嚴如此。

    從皿夃。

    秦以市買多得為夃,故從夃。

    以成切。

    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皿部 盡jìn 注解:器中空也。

    釋诂:□悉卒泯忽滅罄空畢罊殲拔殄,□也。

    曲禮曰:虛坐□後,實坐□前。

    卽忍切。

    俗作盡,亦空義之引伸。

    從皿□聲。

    慈忍切。

    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皿部 盅chōnɡ 注解:器虛也。

    丘部曰:虛,大丘也。

    引伸為虛落,今之墟字也。

    又引伸為空虛,邶風:其虛其邪。

    毛曰:虛,虛也。

    是其義也。

    謂此虛字,乃虛中之虛也。

    盅虛字今作沖,水部曰:沖,湧繇也。

    則作沖非也。

    沖行而盅廢矣。

    從皿中聲。

    直弓切。

    九部。

    《老子》曰:“道盅而用之。

    ”今道德經作沖。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皿部 盦ānp213 注解:覆葢也。

    此與大部奄音義略同。

    此謂器之葢也。

    從皿酓聲。

    烏合切。

    七部。

    合當作含。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皿部 □wēn 注解:仁也。

    從皿,□食囚也。

    官溥說。

    凡雲溫和、溫柔、溫暖者,皆當作此字,溫行而□廢矣。

    水部溫篆下但雲水名,不雲一曰煗者,許謂煗義自有囚皿字在也。

    用此知日部昫日出溫也,安□溫也,□溫濕也。

    火部煗溫也,□以微火溫肉也。

    金部铫溫器也,□溫器也。

    凡若此等皆作□不作溫矣。

    官溥者,博訪通人之一也。

    烏渾切。

    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皿部 盥ɡuàn 注解:澡手也。

    水部曰:澡,灑手也。

    禮經多言盥。

    内則:每日進盥,五日請浴,三日具沐。

    其閑面垢請靧,足垢請洗。

    是則古人每旦必灑手,而灑面則不必旦旦為之也。

    大學有湯之盤,卽特牲、内則之盥盤,故其銘曰日日新。

    凡灑手曰澡、曰盥,灑面曰颒,濯髪曰沐,灑身曰浴,灑足曰洗。

    從□水臨皿也。

    會意。

    皿者,禮經之所謂洗,内則之所謂盤也。

    内則注曰:盤,承盥水者。

    禮經注曰:洗,承盥。

    洗者,棄水器也。

    古玩切。

    十四部。

    《春秋傳》曰:“奉□□盥。

    ”左傳僖卄三年文。

    匜者,柄中有道可以注水。

    内則亦雲:請沃盥。

    沃者,自上澆之。

    盥者,手受之而下流于盤,故曰臼水臨皿。

    此引傳說字形之意。

    特牲經曰:屍盥,匜水實于盤中,箪巾在門内之右。

    注:設盥水及巾,屍尊不就洗,又不揮。

    謂不就洗,故設匜水。

    水實于匜,匜實于盤也。

    不揮故設巾,巾實于箪也。

    古之盥手者用匜澆手,水下流于洗。

    灑爵者用匜澆爵中,覆水于洗。

    盥者揮手令幹而已,故禮經盥不言帨手。

    屍尊則帨,敬老則盥卒授巾也。

    匜之水勺于罍,少牢注曰:凡設水用罍,沃盥用枓。

    禮在此也。

    是則常用為匜為盤,禮器為枓為洗。

    又雲:洗者,統洗爵而名之也。

    設水之器,禮器為罍,常用未聞。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皿部 蕩dànɡ 注解:滌器也。

    水部曰:滌,灑也。

    灑,滌也。

    此字從皿,故訓滌器。

    凡貯水于器中,搖蕩之去滓,或以磢垢瓦石和水吮□之,皆曰蕩。

    蕩者,滌之甚者也。

    易曰:八卦相蕩。

    左傳:震蕩播越。

    皆引伸之義。

    郊特牲曰:滌蕩其聲。

    注:滌蕩猶搖動也。

    蕩者,蕩之假借。

    從皿湯聲。

    徒朗切。

    十部。

    文二十五 重三 路徑:段注說文□第五卷□皿部 □qū 注解:□盧,□韻為名。

    飯器,□盧詳皿部盧下。

    按皿部不言□者,單□曰盧,絫□曰□盧也。

    □柳作之。

    象形。

    下侈上斂。

    去魚切。

    五部。

    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