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周、崔豹皆雲:起于田橫自殺,從者為作悲歌。
崔雲:謂人命奄忽,如薤上之露易晞滅,亦謂人死□魄歸于蒿裡。
蒿裡辭曰:蒿裡誰家地,聚斂□魄無賢愚。
然則蒿裡者,謂虛墓之閑也。
且其字作蒿,此獨雲薧,死人裡,則字作薧而義亦殊。
葢有一裡人□死者,因目為薧裡。
許所聞不同谯、崔也。
按周禮:幹魚謂之薧。
内則:蓳荁衯榆免薧。
注:免,新生者。
薧,幹也。
然則凡死而枯槁謂之薧,不必如許所說。
從□,蒿省聲。
呼毛切。
二部。
按周禮、禮記音考。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死部 □zìp164下 注解:戰。
見血曰傷。
周禮曰:凡傷人見血而不以告者。
注:傷人見血,見血乃為傷人耳。
此見血曰傷謂戰者見血受傷也。
亂或為惛,或、惑古今字。
心部曰:惛,不憭也。
此謂戰傷殙瞀者,重于見血也。
死而複生為□。
此謂戰傷又重于惛也。
謂之□者,次于死也。
三言皆謂戰,葢出司馬法等書。
從□次聲。
形聲包會意也。
咨四切。
十五部。
文四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死部 冎ɡuǎ 注解:剔人肉置其骨也。
剔當作□,解也。
其周禮膊之、焚之、辜之之□與。
列子曰:炎人之國,其親戚死,冎其肉而棄之。
刀部無剔字。
冎俗作剮。
象形。
頭隆骨也。
隆,豐大也。
說此字為象形者,謂上大下小象骨之隆起也。
古瓦切。
十七部。
口部呙以為聲。
凡冎之屬皆從冎。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冎部 □bié 注解:分解也。
分别、離别皆是也。
今人分别則彼列切,離别則憑列切,古無是也。
俗謂八部□為古别字,且或于□部乖字下益曰□,古文别。
假令果尒,則于此何不載乎。
從冎從刀。
冎者,分解之皃。
刀者,所以分解也。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冎部 □bēi 注解:别也。
從冎卑聲,讀若罷。
府移切。
十六部。
罷聲古音在十七部。
合韻也。
□與□、□字音義相近。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冎部 骨ɡǔ 注解:肉之核也。
襾部曰:核,實也。
肉中骨曰核。
蔡邕注典引曰:肴核,食也。
肉曰肴,骨曰核。
周禮:丘陵,其植物宜核物。
注雲:核物,梅李之屬。
小雅:殽核維旅。
箋雲:豆實菹醢也。
笾實有桃梅之屬。
按核、核古今字,故周禮經文作核,注文作核,古本皆如是。
詩殽核,蔡邕所據魯詩作肴核。
梅李謂之核者,亦肉中有骨也。
從冎有肉。
去肉為冎,在肉中為骨。
古忽切。
十五部。
凡骨之屬皆從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骨部 髑dú 注解:髑髅,頂也。
頁部曰:頂,颠也。
廣雅:□顱謂之髑髅。
按頁部:□顱,頭骨也。
從骨蜀聲。
徒谷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骨部 髅lóu 注解:髑髅也。
二字疊韻。
從骨婁聲。
洛矦切。
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骨部 髆bó 注解:肩甲也。
肉部曰:肩,髆也。
單呼曰肩,絫呼曰肩甲。
甲之言葢也,肩葢乎衆體也。
今俗雲肩甲者,古語也。
釋名作肩甲,靈樞經作肩胛,水經注雲:如人袒胛,故謂之赤胛山。
胛者,甲之俗也。
應劭漢書注曰:大宛天馬汗血,汗從前肩髆中出,如血。
周禮醢人豚拍注雲:或曰豚拍,肩也。
然則假拍為髆字。
從骨尃聲。
補各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骨部 髃ǒup165上 注解:肩前也。
士喪禮記:卽床而奠,當腢。
注曰:腢,肩頭也。
腢卽髃字。
毛詩傳曰:自左膘而□之達于右髃,為上殺。
膘,脅後髀前肉也。
何注公羊雲:自左膘□之達于右髃中心死疾鮮絜也。
髃本謂人,亦假為獸骨之偁。
凡肩後統于背前為髃。
髃之言隅也,如物之有隅也。
從骨禺聲。
午口切。
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骨部 骿pián 注解:骿脅,并幹也。
依左傳正義訂。
肉部:脅,膀也。
肋,脅骨也。
廣雅:幹謂之肋。
是脅骨一名幹。
故韋注國語雲:骿,幷幹也。
杜注左傳雲:骈脅,合幹也。
其字左傳、史記作骈,國語、吳都賦作骿,論衡作仳。
骈、仳假借字。
從骨并聲。
形聲包會意也。
部田切。
古音在十一部。
晉文公骿脅。
見左傳僖卄三年、晉語。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骨部 髀bǐ 注解:股外也。
各本無外,今依爾雅音義、文□七命注、□應書、太平禦覽補。
股外曰髀,髀上曰髋。
肉部曰股,髀也。
渾言之。
此曰髀,股外也。
析言之。
其義相足。
大部曰奎,兩髀之閑也。
從骨卑聲。
幷弭切。
十六部。
□,古文髀。
從足者,足所恃以能行也。
鄭司農注周禮典同曰:锺形下當□。
按其文義當是庳之假借。
庳,卑也。
列女傳:古者婦人身子,寑不側,坐不邊,立不□。
按其文義,當是跛之假借也。
今兩書皆訛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骨部 髁kē 注解:髀骨也。
髀骨猶言股骨也,醫經亦謂之股骨。
沈氏彤釋骨雲:腰□旁臨兩股者曰堅骨,曰大骨,曰髂。
一身之伸屈司焉,故通曰機關。
關之旁曰髀樞,亦曰樞機者,髀骨之入樞者也。
在膝以上者曰髀骨,曰股骨。
其直者曰楗。
其斜上俠髋者則所謂機也。
按髀之上曰髋卽俗所謂髂也。
髁者,髀與髋相按之處。
人之所以能立、能行、能有力者,皆在于是,故醫經謂之機。
骨空論曰俠髋曰機是也。
醫經曰腰髀骨者,其字當作□,卽髂字,不當作髁。
文□注引埤蒼曰:髂,腰骨也。
從骨果聲。
苦卧切。
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骨部 □jué 注解:□骨也。
廣雅曰:臎,□也。
臎者,翠之俗。
内則所謂舒鴈翠、舒凫翠是也。
呂覽:隽觾之翠。
高注曰:翠,厥也。
此假厥為□也。
醫經曰:尻骨曰脊骶,曰尾骶,曰尾屈,曰橛骨,曰竆骨。
從骨厥聲。
居月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骨部 髋kuānp165下 注解:髀上也。
髀上為□之兩旁,故其字次于□。
髋者,其骨冣寛大也。
諸書所謂□骨,□、髂皆同也。
埤蒼作髂,字林作□,皆雲□骨。
謂上屬于□也。
釋名雲:樞機也。
要髀股動搖如樞機也,正謂此髋與髀相接處。
釋骨曰:骶之上俠脊十七節至二十節起骨曰腰髁骨,曰兩髁。
按髁當作□。
〇骨空論雲:輔骨上、橫骨下為楗。
注:膝輔骨上、腰髋骨下為楗。
按橫骨卽髋,橫之言廣也。
楗卽髀骨之直者。
機卽髀骨與髋相構處也。
從骨寬聲。
胡官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骨部 髌bìn 注解:厀端也。
厀,胫頭節也。
釋骨雲:葢膝之骨曰膝□。
大戴禮曰:人生巨大作朞而□,□不備則人不能行。
古者五□膑、宮、劓、墨、死。
膑者,□之俗,去厀頭骨也。
周改□作跀,其字借作刖,□足也
崔雲:謂人命奄忽,如薤上之露易晞滅,亦謂人死□魄歸于蒿裡。
蒿裡辭曰:蒿裡誰家地,聚斂□魄無賢愚。
然則蒿裡者,謂虛墓之閑也。
且其字作蒿,此獨雲薧,死人裡,則字作薧而義亦殊。
葢有一裡人□死者,因目為薧裡。
許所聞不同谯、崔也。
按周禮:幹魚謂之薧。
内則:蓳荁衯榆免薧。
注:免,新生者。
薧,幹也。
然則凡死而枯槁謂之薧,不必如許所說。
從□,蒿省聲。
呼毛切。
二部。
按周禮、禮記音考。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死部 □zìp164下 注解:戰。
見血曰傷。
周禮曰:凡傷人見血而不以告者。
注:傷人見血,見血乃為傷人耳。
此見血曰傷謂戰者見血受傷也。
亂或為惛,或、惑古今字。
心部曰:惛,不憭也。
此謂戰傷殙瞀者,重于見血也。
死而複生為□。
此謂戰傷又重于惛也。
謂之□者,次于死也。
三言皆謂戰,葢出司馬法等書。
從□次聲。
形聲包會意也。
咨四切。
十五部。
文四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死部 冎ɡuǎ 注解:剔人肉置其骨也。
剔當作□,解也。
其周禮膊之、焚之、辜之之□與。
列子曰:炎人之國,其親戚死,冎其肉而棄之。
刀部無剔字。
冎俗作剮。
象形。
頭隆骨也。
隆,豐大也。
說此字為象形者,謂上大下小象骨之隆起也。
古瓦切。
十七部。
口部呙以為聲。
凡冎之屬皆從冎。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冎部 □bié 注解:分解也。
分别、離别皆是也。
今人分别則彼列切,離别則憑列切,古無是也。
俗謂八部□為古别字,且或于□部乖字下益曰□,古文别。
假令果尒,則于此何不載乎。
從冎從刀。
冎者,分解之皃。
刀者,所以分解也。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冎部 □bēi 注解:别也。
從冎卑聲,讀若罷。
府移切。
十六部。
罷聲古音在十七部。
合韻也。
□與□、□字音義相近。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冎部 骨ɡǔ 注解:肉之核也。
襾部曰:核,實也。
肉中骨曰核。
蔡邕注典引曰:肴核,食也。
肉曰肴,骨曰核。
周禮:丘陵,其植物宜核物。
注雲:核物,梅李之屬。
小雅:殽核維旅。
箋雲:豆實菹醢也。
笾實有桃梅之屬。
按核、核古今字,故周禮經文作核,注文作核,古本皆如是。
詩殽核,蔡邕所據魯詩作肴核。
梅李謂之核者,亦肉中有骨也。
從冎有肉。
去肉為冎,在肉中為骨。
古忽切。
十五部。
凡骨之屬皆從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骨部 髑dú 注解:髑髅,頂也。
頁部曰:頂,颠也。
廣雅:□顱謂之髑髅。
按頁部:□顱,頭骨也。
從骨蜀聲。
徒谷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骨部 髅lóu 注解:髑髅也。
二字疊韻。
從骨婁聲。
洛矦切。
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骨部 髆bó 注解:肩甲也。
肉部曰:肩,髆也。
單呼曰肩,絫呼曰肩甲。
甲之言葢也,肩葢乎衆體也。
今俗雲肩甲者,古語也。
釋名作肩甲,靈樞經作肩胛,水經注雲:如人袒胛,故謂之赤胛山。
胛者,甲之俗也。
應劭漢書注曰:大宛天馬汗血,汗從前肩髆中出,如血。
周禮醢人豚拍注雲:或曰豚拍,肩也。
然則假拍為髆字。
從骨尃聲。
補各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骨部 髃ǒup165上 注解:肩前也。
士喪禮記:卽床而奠,當腢。
注曰:腢,肩頭也。
腢卽髃字。
毛詩傳曰:自左膘而□之達于右髃,為上殺。
膘,脅後髀前肉也。
何注公羊雲:自左膘□之達于右髃中心死疾鮮絜也。
髃本謂人,亦假為獸骨之偁。
凡肩後統于背前為髃。
髃之言隅也,如物之有隅也。
從骨禺聲。
午口切。
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骨部 骿pián 注解:骿脅,并幹也。
依左傳正義訂。
肉部:脅,膀也。
肋,脅骨也。
廣雅:幹謂之肋。
是脅骨一名幹。
故韋注國語雲:骿,幷幹也。
杜注左傳雲:骈脅,合幹也。
其字左傳、史記作骈,國語、吳都賦作骿,論衡作仳。
骈、仳假借字。
從骨并聲。
形聲包會意也。
部田切。
古音在十一部。
晉文公骿脅。
見左傳僖卄三年、晉語。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骨部 髀bǐ 注解:股外也。
各本無外,今依爾雅音義、文□七命注、□應書、太平禦覽補。
股外曰髀,髀上曰髋。
肉部曰股,髀也。
渾言之。
此曰髀,股外也。
析言之。
其義相足。
大部曰奎,兩髀之閑也。
從骨卑聲。
幷弭切。
十六部。
□,古文髀。
從足者,足所恃以能行也。
鄭司農注周禮典同曰:锺形下當□。
按其文義當是庳之假借。
庳,卑也。
列女傳:古者婦人身子,寑不側,坐不邊,立不□。
按其文義,當是跛之假借也。
今兩書皆訛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骨部 髁kē 注解:髀骨也。
髀骨猶言股骨也,醫經亦謂之股骨。
沈氏彤釋骨雲:腰□旁臨兩股者曰堅骨,曰大骨,曰髂。
一身之伸屈司焉,故通曰機關。
關之旁曰髀樞,亦曰樞機者,髀骨之入樞者也。
在膝以上者曰髀骨,曰股骨。
其直者曰楗。
其斜上俠髋者則所謂機也。
按髀之上曰髋卽俗所謂髂也。
髁者,髀與髋相按之處。
人之所以能立、能行、能有力者,皆在于是,故醫經謂之機。
骨空論曰俠髋曰機是也。
醫經曰腰髀骨者,其字當作□,卽髂字,不當作髁。
文□注引埤蒼曰:髂,腰骨也。
從骨果聲。
苦卧切。
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骨部 □jué 注解:□骨也。
廣雅曰:臎,□也。
臎者,翠之俗。
内則所謂舒鴈翠、舒凫翠是也。
呂覽:隽觾之翠。
高注曰:翠,厥也。
此假厥為□也。
醫經曰:尻骨曰脊骶,曰尾骶,曰尾屈,曰橛骨,曰竆骨。
從骨厥聲。
居月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骨部 髋kuānp165下 注解:髀上也。
髀上為□之兩旁,故其字次于□。
髋者,其骨冣寛大也。
諸書所謂□骨,□、髂皆同也。
埤蒼作髂,字林作□,皆雲□骨。
謂上屬于□也。
釋名雲:樞機也。
要髀股動搖如樞機也,正謂此髋與髀相接處。
釋骨曰:骶之上俠脊十七節至二十節起骨曰腰髁骨,曰兩髁。
按髁當作□。
〇骨空論雲:輔骨上、橫骨下為楗。
注:膝輔骨上、腰髋骨下為楗。
按橫骨卽髋,橫之言廣也。
楗卽髀骨之直者。
機卽髀骨與髋相構處也。
從骨寬聲。
胡官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四卷□骨部 髌bìn 注解:厀端也。
厀,胫頭節也。
釋骨雲:葢膝之骨曰膝□。
大戴禮曰:人生巨大作朞而□,□不備則人不能行。
古者五□膑、宮、劓、墨、死。
膑者,□之俗,去厀頭骨也。
周改□作跀,其字借作刖,□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