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部分

關燈
于軸,兩靷亦系于軸。

    左傳:兩靷将絕,吾能止之。

    駕而乗材,兩靷皆絕。

    此可見靷之任力幾與轅等。

    靷在輿下而見于軓前,乃設環以續靷而系諸衡,故詩雲:陰靷沃續。

    孔沖遠雲:靷系于陰版之上,令骖馬引之。

    此非是骖在服外而後于服,與靷不正相當。

    且軓非能任力,不當系于軓也。

    許雲所以引軸,說不可易。

    從革引聲。

    餘忍切。

    十二部。

    □,籒文靷。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ɡuǎn 注解:車鞁具也。

    從革官聲。

    古滿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dòu 注解:車鞁具也。

    從革豆聲。

    田□切。

    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yú 注解:輨内環靼也。

    □,各本訛輨,今依玉篇。

    環靼者,環之以靼。

    從革虧聲。

    羽俱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bó 注解:車下索也。

    釋名:縛在車下,與輿相連縛也。

    當作□在車下。

    從革尃聲。

    補各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è 注解:車具也。

    從革奄聲。

    烏合切。

    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zhuó 注解:車具也。

    從革叕聲。

    陟劣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鞌ān 注解:馬鞁具也。

    此為跨馬設也。

    左傳:趙旃以良馬二,□其兄與叔父。

    左師展将以公乘馬而歸。

    三代時非無跨馬者矣。

    春秋經有鞌字。

    從革安聲。

    烏寒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rónɡ 注解:鞌毳飾也。

    毳,獸細毛也。

    從革茸聲。

    而隴切。

    九部。

    □應曰:三蒼而用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tié 注解:鞌飾。

    篇、韻皆曰鞌□。

    從革占聲。

    他葉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鞈ɡé 注解:防汗也。

    此當作所以防捍也,轉寫奪誤。

    巾部曰:幩,馬纏镳扇汗也。

    與此無涉。

    篇、韻皆曰防捍,是相傳古本捍亦作扞,故訛汗。

    荀卿曰:犀兕鲛革,鞈如金石。

    管子:輕罪入蘭盾鞈革二戟。

    注曰:鞈革,重革。

    當心箸之,可以禦矢。

    鼌錯曰:匈奴之革笥木薦弗能支。

    孟康曰:革笥,以皮作如铠者被之。

    木薦,以木版作如楯。

    一曰革笥若楯,木薦之以當人心也。

    此皆防捍之說。

    锴曰:今胡人扞□也。

    知锴本故作扞。

    從革合聲。

    當雲從革合,合亦聲。

    古洽切。

    七部。

    按□部鞈*,古文□。

    而此作小篆,訓防扞,與上文鞌、□、□,下文勒皆為馬具者不相貫。

    锴本篆體作鞈*,獨從古文革,則恐好事者增之。

    仍從□部偏旁耳。

    〖注〗鞈*字從□從合。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勒lè 注解:馬頭落銜也。

    落、絡古今字。

    纟部缳下雲落也,知許之不作絡矣。

    釋名:勒,絡也。

    絡其頭而引之。

    按網部□,馬落頭也。

    金部銜,馬勒口中。

    此雲落銜者,謂落其頭而銜其口,可控制也。

    引伸之為抑勒之義,又為物勒工名之義。

    廣韻雲:石虎諱勒。

    呼馬勒為辔。

    此名之不正也。

    爾雅:辔首謂之革。

    革卽勒之省。

    馬絡頭者,辔所系也,故曰辔首。

    毛詩□革皆當依古金石作□勒、鋚勒。

    毛傳曰:攸,辔首飾也。

    革,辔首也。

    自來上句奪首飾二字而莫得其解。

    從革力聲。

    盧則切。

    一部。

    〖注〗□字中無灬。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鞙xuàn 注解:大車縛轭靼。

    大車,牛車也。

    縛轭者,苞注論語雲:輗者,轅端橫木以縛枙者也。

    皇曰:古作牛車,先取一橫木縛着兩轅頭,又别取曲木為枙縛着橫木,以駕牛脰也。

    然則轭縛于橫木,橫木縛于轅,縛于轅者輗也。

    轭縛于輗用靼。

    鞙亦作□。

    釋名:□,縣也。

    所以縣縛轭也。

    從革肙聲。

    狂沇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miǎn 注解:勒靼也。

    謂馬勒之靼也。

    勒在馬面,故從面。

    從革面聲。

    此以形聲包會意。

    彌沇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靲qín 注解:鞮也。

    鞮,革履也。

    玉篇靲下雲:靲,鞻也。

    周禮鞮鞻氏音義,呂忱雲:鞮者,革屦也。

    鞻者,靲鞻。

    按鞮鞻,走部作趧婁,故革部無鞻。

    字林有鞻,釋之曰靲鞻。

    則靲字亦字林始有之。

    說文靲字殆後人所增,不與□、鞮、□等為伍。

    從革今聲。

    巨今切。

    七部。

    士喪禮系用靲注:靲,竹□也。

    陸雲其闇反。

    按鄭以為紟字,紟者系也。

    鬲與重但當以竹□系之,因謂□為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鞬jiān 注解:所□戢弓矢。

    左傳:左執鞭弭,右屬櫜鞬。

    杜曰:櫜以受箭,鞬以受弓。

    方言:弓謂之鞬。

    釋名:受矢之器。

    馬上曰鞬。

    鞬,建也。

    言弓矢并建立其中也。

    廣韻曰:馬上藏弓矢器。

    從革建聲。

    居言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韇dú 注解:弓矢韇也。

    方言:弓謂之鞬,或謂之□丸。

    左傳服注雲:冰,椟丸葢也。

    後書南匈奴傳引方言:藏弓為鞬,藏箭為韇丸。

    廣雅:鞬,弓藏也。

    皾□,矢藏也。

    皆與今方言異。

    按絫呼之曰韇丸,單呼之曰韇。

    士冠禮:筮人執策抽上韇。

    注:韇,藏策之器。

    今時藏弓矢者謂之韇丸也。

    亦疑說文本有丸,淺人□之。

    從革賣聲。

    徒谷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suī 注解:緌也。

    疊韻。

    纟部曰:緌,系冠纓也。

    引伸凡垂者謂之緌。

    廣雅:□謂之鞘。

    鞘音梢。

    玉篇雲:鞌邊帶。

    是也。

    從革巂聲。

    山垂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