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鞼盾,綴革有文如缋也。
後漢烏桓傳曰:婦人能刺韋作文繡。
從革貴聲。
求位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鞶pán 注解:大帶也。
《易》曰:“或錫之鞶帶。
”訟上九。
男子帶鞶,婦人帶絲。
鞶,革帶也。
故字從革。
内則曰:男鞶革,女鞶絲。
注雲:鞶,小囊盛帨巾者,男用韋,女用缯。
有飾緣之,則是鞶裂。
與詩雲垂帶如厲、紀子帛名裂繻字雖今異,意實同。
按小雅垂帶而厲箋雲:而亦如也。
而厲,如鞶厲也。
鞶必垂厲以為飾,厲字當作裂。
說與禮記注同。
而毛傳雲厲,帶之垂者。
左傳鞶厲,服雲:鞶,大帶也。
賈逵、杜預說同。
虞翻注易亦雲:鞶帶,大帶。
皆與鄭異。
葢鄭以大帶用素,天子、諸侯、大夫同,士用練,皆不用革也。
大帶所以申束衣,革帶以佩玉佩及事佩之等,故喪服以要绖象大帶,又有絞帶象革帶也。
内則雲:男鞶革,女鞶絲。
則鞶非大帶明矣。
周禮巾車疏引易注雲:鞶帶,佩鞶之帶。
此葢鄭注與詩、禮注同。
而内則施縏表注雲:縏,小囊也。
縏表言施,為箴管線纩有之,則縏亦與鞶同類。
從革此鄭知非大帶也。
般聲。
薄官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鞏ɡǒnɡ 注解:□韋束也。
大雅:藐藐昊天,無不克鞏。
毛曰:鞏,固也。
此引伸之義也。
《易》曰:“鞏用黃牛之革。
”革初九辭。
王弼曰:鞏,固也。
按此與卦名之革相反而相成。
從革□聲。
居竦切。
古音在三部。
見詩瞻卬。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鞔mánp108上 注解:履空也。
小徐曰:履空猶履□也。
按空、腔古今字,履腔如今人言鞵幫也。
逋旁切。
呂氏春秋曰:南家工人也,為鞔者也。
高曰:鞔,履也。
作履之工也。
高不雲履空者,渾言之也。
三蒼:鞔,覆也。
考工記注:飾車,謂革鞔輿也。
此鞔引伸之義。
凡鞔皆如綴幫于底。
從革免聲。
母官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靸sǎ 注解:小兒□也。
急就篇有靸。
釋名曰:靸,韋履深頭者之名也。
從革及聲。
稣合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ánɡ 注解:□角,鞮屬。
方言:禅者謂之鞮,絲作之者謂之履,麻作之者謂之不借。
麤者謂之屦,東北朝鮮洌水之閑謂之□角,南楚江沔之閑緫謂之麤,西南梁益之閑或謂之□,或謂之□。
履,其通語也。
徐土邳圻之閑,大麤謂之□角。
按末句郭注今漆履有齒者。
顔注急就篇曰:卬角,形若今之木履而下有齒。
釋名則曰:仰角,屐上施履之名也。
當仰履角,舉足乃行也。
從革卬聲。
五剛切。
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鞮dī 注解:革□也。
周禮釋文雲:許愼曰:鞮,屦也。
呂忱曰:鞮,革屦也。
與今本異。
徐堅、□應引與今本同。
曲禮鞮屦注:無絇之菲也。
周禮鞮鞻氏注:鞮鞻,四夷舞者所屝也。
王制西方曰狄鞮注,鞮之為言知也。
胡人□連胫,謂之絡鞮。
各本無此九字,韻會引有。
釋名曰:鞾本胡服,趙武靈王所服也。
從革是聲。
都兮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jiá 注解:鞮□沙也。
謂鞮之名□沙者也。
□角、□沙皆漢人語。
廣雅之□□也。
□,古匣切。
□音沙。
□□、□□,靸□也。
集韻:□與鞾同。
廣韻:□□,索□、胡履也。
釋名:□□,鞾之缺前壅者,胡中所名也。
從革夾聲。
古洽切。
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xǐ 注解:鞮屬。
從革徙聲。
所绮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鞵xié 注解:生革鞮也。
生革,各本作革生,今正。
從革奚聲。
戸佳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靪dīnɡ 注解:補□下也。
原思納履則歱決,故履下可補也。
今俗謂補綴曰打補靪,當作此字。
從革丁聲。
當經切。
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鞠jū 注解:蹋鞠也。
劉向别錄曰:蹵鞠者,傳言黃帝所作。
或曰:起戰國之時。
蹋鞠,兵勢也,所以練武士、知有材也。
皆因嬉戲而講練之。
漢藝文志兵技巧十三家有蹵□二十五篇。
郭樸注三蒼雲:毛丸可蹋戲者曰鞠。
按鞠,居六、求六二切。
廣韻曰:今通謂之球子。
巨鸠切。
古今字也。
從革匊聲。
三部。
□,鞠或從□。
□或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鼗táop108下 注解:鼗,此複字□之未□者。
遼也。
此門聞也,戸護也,□郭也,琴禁也之例。
以疊韻說其義也。
遼者,謂遼遠必聞其音也。
周禮注曰:鼗如□而小,持其柄搖之,旁耳還自擊。
從革召聲。
徒刀切。
二部。
鼗,鼗或從兆聲。
□,鼗或從□兆。
□,籒文鼗從殸召。
周禮以為韶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yuān 注解:量物之□。
一曰抒井□。
小徐曰:抒井今言淘井。
□,取泥之器。
玉裁按:依說文浚,抒也。
則小徐說是。
依手部抒,挹也。
則汲井亦可雲抒井。
缶部曰:甕,汲缾也。
春秋傳言具绠缶,周易言羸其缾,是其物用缶久矣,而其始用革也。
古□革。
謂此二者古皆用革,故從革。
從革冤聲。
于袁切。
十四部。
□,□或從宛。
宛者,下也。
宛亦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鞞bǐnɡ 注解:刀室也。
刀部曰:削,鞞也。
削、鞘古今字。
音肖。
小雅、大雅毛傳不同。
說詳玉部。
從革卑聲。
井頂切。
古音當在十六部。
支清多合韻,故今音入迥韻。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後漢烏桓傳曰:婦人能刺韋作文繡。
從革貴聲。
求位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鞶pán 注解:大帶也。
《易》曰:“或錫之鞶帶。
”訟上九。
男子帶鞶,婦人帶絲。
鞶,革帶也。
故字從革。
内則曰:男鞶革,女鞶絲。
注雲:鞶,小囊盛帨巾者,男用韋,女用缯。
有飾緣之,則是鞶裂。
與詩雲垂帶如厲、紀子帛名裂繻字雖今異,意實同。
按小雅垂帶而厲箋雲:而亦如也。
而厲,如鞶厲也。
鞶必垂厲以為飾,厲字當作裂。
說與禮記注同。
而毛傳雲厲,帶之垂者。
左傳鞶厲,服雲:鞶,大帶也。
賈逵、杜預說同。
虞翻注易亦雲:鞶帶,大帶。
皆與鄭異。
葢鄭以大帶用素,天子、諸侯、大夫同,士用練,皆不用革也。
大帶所以申束衣,革帶以佩玉佩及事佩之等,故喪服以要绖象大帶,又有絞帶象革帶也。
内則雲:男鞶革,女鞶絲。
則鞶非大帶明矣。
周禮巾車疏引易注雲:鞶帶,佩鞶之帶。
此葢鄭注與詩、禮注同。
而内則施縏表注雲:縏,小囊也。
縏表言施,為箴管線纩有之,則縏亦與鞶同類。
從革此鄭知非大帶也。
般聲。
薄官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鞏ɡǒnɡ 注解:□韋束也。
大雅:藐藐昊天,無不克鞏。
毛曰:鞏,固也。
此引伸之義也。
《易》曰:“鞏用黃牛之革。
”革初九辭。
王弼曰:鞏,固也。
按此與卦名之革相反而相成。
從革□聲。
居竦切。
古音在三部。
見詩瞻卬。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鞔mánp108上 注解:履空也。
小徐曰:履空猶履□也。
按空、腔古今字,履腔如今人言鞵幫也。
逋旁切。
呂氏春秋曰:南家工人也,為鞔者也。
高曰:鞔,履也。
作履之工也。
高不雲履空者,渾言之也。
三蒼:鞔,覆也。
考工記注:飾車,謂革鞔輿也。
此鞔引伸之義。
凡鞔皆如綴幫于底。
從革免聲。
母官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靸sǎ 注解:小兒□也。
急就篇有靸。
釋名曰:靸,韋履深頭者之名也。
從革及聲。
稣合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ánɡ 注解:□角,鞮屬。
方言:禅者謂之鞮,絲作之者謂之履,麻作之者謂之不借。
麤者謂之屦,東北朝鮮洌水之閑謂之□角,南楚江沔之閑緫謂之麤,西南梁益之閑或謂之□,或謂之□。
履,其通語也。
徐土邳圻之閑,大麤謂之□角。
按末句郭注今漆履有齒者。
顔注急就篇曰:卬角,形若今之木履而下有齒。
釋名則曰:仰角,屐上施履之名也。
當仰履角,舉足乃行也。
從革卬聲。
五剛切。
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鞮dī 注解:革□也。
周禮釋文雲:許愼曰:鞮,屦也。
呂忱曰:鞮,革屦也。
與今本異。
徐堅、□應引與今本同。
曲禮鞮屦注:無絇之菲也。
周禮鞮鞻氏注:鞮鞻,四夷舞者所屝也。
王制西方曰狄鞮注,鞮之為言知也。
胡人□連胫,謂之絡鞮。
各本無此九字,韻會引有。
釋名曰:鞾本胡服,趙武靈王所服也。
從革是聲。
都兮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jiá 注解:鞮□沙也。
謂鞮之名□沙者也。
□角、□沙皆漢人語。
廣雅之□□也。
□,古匣切。
□音沙。
□□、□□,靸□也。
集韻:□與鞾同。
廣韻:□□,索□、胡履也。
釋名:□□,鞾之缺前壅者,胡中所名也。
從革夾聲。
古洽切。
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xǐ 注解:鞮屬。
從革徙聲。
所绮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鞵xié 注解:生革鞮也。
生革,各本作革生,今正。
從革奚聲。
戸佳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靪dīnɡ 注解:補□下也。
原思納履則歱決,故履下可補也。
今俗謂補綴曰打補靪,當作此字。
從革丁聲。
當經切。
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鞠jū 注解:蹋鞠也。
劉向别錄曰:蹵鞠者,傳言黃帝所作。
或曰:起戰國之時。
蹋鞠,兵勢也,所以練武士、知有材也。
皆因嬉戲而講練之。
漢藝文志兵技巧十三家有蹵□二十五篇。
郭樸注三蒼雲:毛丸可蹋戲者曰鞠。
按鞠,居六、求六二切。
廣韻曰:今通謂之球子。
巨鸠切。
古今字也。
從革匊聲。
三部。
□,鞠或從□。
□或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鼗táop108下 注解:鼗,此複字□之未□者。
遼也。
此門聞也,戸護也,□郭也,琴禁也之例。
以疊韻說其義也。
遼者,謂遼遠必聞其音也。
周禮注曰:鼗如□而小,持其柄搖之,旁耳還自擊。
從革召聲。
徒刀切。
二部。
鼗,鼗或從兆聲。
□,鼗或從□兆。
□,籒文鼗從殸召。
周禮以為韶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yuān 注解:量物之□。
一曰抒井□。
小徐曰:抒井今言淘井。
□,取泥之器。
玉裁按:依說文浚,抒也。
則小徐說是。
依手部抒,挹也。
則汲井亦可雲抒井。
缶部曰:甕,汲缾也。
春秋傳言具绠缶,周易言羸其缾,是其物用缶久矣,而其始用革也。
古□革。
謂此二者古皆用革,故從革。
從革冤聲。
于袁切。
十四部。
□,□或從宛。
宛者,下也。
宛亦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鞞bǐnɡ 注解:刀室也。
刀部曰:削,鞞也。
削、鞘古今字。
音肖。
小雅、大雅毛傳不同。
說詳玉部。
從革卑聲。
井頂切。
古音當在十六部。
支清多合韻,故今音入迥韻。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