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農。
小徐從艹,大徐從林。
夏竦曰:□見古尚書。
〖注〗□、□、□、□、莀,古文農。
文二 重三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爨cuàn 注解:齊謂炊爨。
各本謂下衍之字,今正。
火部曰:炊,爨也。
然則二字互相訓。
孟子趙注曰:爨,炊也。
齊謂炊爨者,齊人謂炊曰爨。
古言謂則不言曰,如毛傳婦人謂嫁歸是也。
特牲、少牢禮注皆曰:爨,竈也。
此因爨必于竈,故謂竈為爨。
禮器燔柴于爨同。
楚茨傳曰:爨,饔爨廪爨也。
此謂竈。
又曰:踖踖,爨竈有容也。
此謂炊。
□*象持甑,中似甑,□持之。
今本□*訛臼。
冖為竈口,廾推林内火。
林,柴也。
内同納。
凡爨之屬皆從爨。
七亂切。
十四部。
□,籒文爨省。
然則爨本古文也。
〖注〗□*字作□下無廾。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爨部 □qiónɡ 注解:所□枝鬲者。
從爨省鬲省。
渠容切。
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爨部 釁xìn 注解:血祭也。
周禮大祝注雲:隋釁謂薦血也。
凡血祭曰釁。
孟子梁惠王趙注曰:新鑄鐘,殺牲以血塗其釁郄,因以祭之曰釁。
漢書高帝紀釁□,應劭曰:釁,祭也,殺牲以血塗□釁呼為釁。
呼同罅。
按凡言釁廟、釁鐘、釁□、釁寶鎭寶器、釁龜策、釁宗廟,名器皆同,以血塗之因薦而祭之也。
凡坼罅謂之釁。
方言作璺。
音問。
以血血其坼罅亦曰釁。
樂記作釁。
象祭竈也。
從爨省,祭竈亦血塗之,故從爨省。
爨者竈也。
從酉。
酉,所□祭也。
酉者酒之省。
從分,取血布散之意。
分亦聲。
分聲故釁,或為熏。
如齊語三釁三浴,或為三熏。
呂覽:湯得伊尹,釁以犧豭。
風俗通作熏以萑葦。
漢書豫讓釁面吞炭。
顔雲:釁,熏也。
皆是也。
釁又讀為徽,如周禮女巫鬯人注先鄭說是也。
分聲讀徽,此卽輝旗入微韻之比。
古音十三部,在問韻。
今韻虛振切,非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爨部 文三 重一 革ɡép107上 注解:獸皮治去其毛曰革。
各本獸皮治去其毛革更之,象古文革之形。
文義、句讀皆不可通。
今依召南、齊風、大雅、周禮掌皮四疏訂正。
革與鞹二字轉注。
皮與革二字對文則分别,如秋斂皮,冬斂革是也。
散文則通用,如司裘之皮車卽革路,詩羔羊傳革猶皮也是也。
革,更也。
二字雙聲。
治去其毛,是更改之義,故引伸為凡更新之用。
雜卦傳曰:革,去故也。
鄭注易曰:革,改也。
公羊傳:革取清者。
何曰:革,更也。
管子輕重革築室房注:革,更也。
象古文革之形。
凡字有依仿古文制為小篆,非許言之,猝不得其于六書居何等者,如革曰象古文革之形,弟曰從古文之象,民曰從古文之象,酉曰象古文酉之形是也。
易□為口,葢省煩為□耳。
而或雲從卅,從囗,音韋。
囗為國邑,卅年而法更,此葢楊承慶字統之肊說。
古核切。
一部。
凡革之屬皆從革。
□,古文革從□上廿下十,是三十也。
□為一世而道更也。
據此則□之本訓更。
後以為皮去毛之字。
臼聲。
□,居玉切,在三部。
革在一部,合音冣近。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鞹kuò 注解:革也。
各本作去毛皮也。
今依載驅、韓奕正義正。
大雅傳雲:鞹,革也。
論語孔注雲:皮去毛曰鞹。
此恐人不省詳言之。
若說文革字下已注明,何庸辭費。
《論語》曰:“虎豹之鞹。
”顔淵篇文。
從革□聲。
苦郭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靬jiān 注解:靬,此複舉字□之未□者。
幹革也。
幹,古寒切。
武威有麗靬縣。
地理志:張掖郡骊靬。
李奇曰:音遟虔。
如淳曰:靬音弓鞬。
郡國志骊靬亦屬張掖。
許系之武威,未詳。
從革幹聲。
苦旰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luò 注解:生革可□為縷束也。
小雅:約之閣閣。
毛曰:約,束也。
閣閣,猶曆曆也。
按閣讀如絡。
秦風五楘傳曰:五束曆録。
生革縷束曰□者,謂束之曆録也。
從革各聲。
盧各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鞄páo 注解:柔革工也。
從革包聲。
蒲角切。
古音在二部。
讀若樸。
樸在三部,合音□近。
劉昌宗音仆。
《周禮》曰:“柔皮之工鮑氏。
”鮑卽鞄也。
鮑、鞄字舊互訛,今正。
考工記:攻皮之工五,函鮑□韋裘。
先鄭雲:鮑讀如鮑魚之鮑,書或為鞄。
蒼颉篇有鞄□。
又鮑人之事。
後鄭雲:鮑,故書或作鞄。
許雲鮑卽鞄者,謂周禮之鮑卽蒼颉篇之鞄。
鞄正字,鮑假借。
□部雲:易曰突如其來如。
不孝子突出,不容于内也。
□即易突字也。
謂□正字,突假借。
文意正相似。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yùnp107下 注解:攻皮治□工也。
考工記注:先鄭雲:韗,書或為□。
臯陶□木也。
後鄭雲:□者以臯陶名官也。
□則陶字從革。
按先後鄭□□兩存。
許從□不從□也。
從革軍聲。
讀若運。
先鄭雲:讀如曆運之運。
王問切。
十三部。
韗,□或從韋。
今周禮如此作。
釋文曰:韗或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鞣róu 注解:耎也。
耎同偄,弱也。
從革柔,柔亦聲。
耳由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靼dá 注解:柔革也。
柔當作鞣。
上文雲柔皮之工,謂治之使柔。
此雲柔革,謂革之柔耎者也。
從革旦聲。
旨熱切。
十五部。
旦聲在十四部,合音也。
□,古文靼從亶。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鞼ɡuì 注解:革繡也。
齊語:管子曰:輕罪贖以鞼盾一□。
韋曰
小徐從艹,大徐從林。
夏竦曰:□見古尚書。
〖注〗□、□、□、□、莀,古文農。
文二 重三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爨cuàn 注解:齊謂炊爨。
各本謂下衍之字,今正。
火部曰:炊,爨也。
然則二字互相訓。
孟子趙注曰:爨,炊也。
齊謂炊爨者,齊人謂炊曰爨。
古言謂則不言曰,如毛傳婦人謂嫁歸是也。
特牲、少牢禮注皆曰:爨,竈也。
此因爨必于竈,故謂竈為爨。
禮器燔柴于爨同。
楚茨傳曰:爨,饔爨廪爨也。
此謂竈。
又曰:踖踖,爨竈有容也。
此謂炊。
□*象持甑,中似甑,□持之。
今本□*訛臼。
冖為竈口,廾推林内火。
林,柴也。
内同納。
凡爨之屬皆從爨。
七亂切。
十四部。
□,籒文爨省。
然則爨本古文也。
〖注〗□*字作□下無廾。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爨部 □qiónɡ 注解:所□枝鬲者。
從爨省鬲省。
渠容切。
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爨部 釁xìn 注解:血祭也。
周禮大祝注雲:隋釁謂薦血也。
凡血祭曰釁。
孟子梁惠王趙注曰:新鑄鐘,殺牲以血塗其釁郄,因以祭之曰釁。
漢書高帝紀釁□,應劭曰:釁,祭也,殺牲以血塗□釁呼為釁。
呼同罅。
按凡言釁廟、釁鐘、釁□、釁寶鎭寶器、釁龜策、釁宗廟,名器皆同,以血塗之因薦而祭之也。
凡坼罅謂之釁。
方言作璺。
音問。
以血血其坼罅亦曰釁。
樂記作釁。
象祭竈也。
從爨省,祭竈亦血塗之,故從爨省。
爨者竈也。
從酉。
酉,所□祭也。
酉者酒之省。
從分,取血布散之意。
分亦聲。
分聲故釁,或為熏。
如齊語三釁三浴,或為三熏。
呂覽:湯得伊尹,釁以犧豭。
風俗通作熏以萑葦。
漢書豫讓釁面吞炭。
顔雲:釁,熏也。
皆是也。
釁又讀為徽,如周禮女巫鬯人注先鄭說是也。
分聲讀徽,此卽輝旗入微韻之比。
古音十三部,在問韻。
今韻虛振切,非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爨部 文三 重一 革ɡép107上 注解:獸皮治去其毛曰革。
各本獸皮治去其毛革更之,象古文革之形。
文義、句讀皆不可通。
今依召南、齊風、大雅、周禮掌皮四疏訂正。
革與鞹二字轉注。
皮與革二字對文則分别,如秋斂皮,冬斂革是也。
散文則通用,如司裘之皮車卽革路,詩羔羊傳革猶皮也是也。
革,更也。
二字雙聲。
治去其毛,是更改之義,故引伸為凡更新之用。
雜卦傳曰:革,去故也。
鄭注易曰:革,改也。
公羊傳:革取清者。
何曰:革,更也。
管子輕重革築室房注:革,更也。
象古文革之形。
凡字有依仿古文制為小篆,非許言之,猝不得其于六書居何等者,如革曰象古文革之形,弟曰從古文之象,民曰從古文之象,酉曰象古文酉之形是也。
易□為口,葢省煩為□耳。
而或雲從卅,從囗,音韋。
囗為國邑,卅年而法更,此葢楊承慶字統之肊說。
古核切。
一部。
凡革之屬皆從革。
□,古文革從□上廿下十,是三十也。
□為一世而道更也。
據此則□之本訓更。
後以為皮去毛之字。
臼聲。
□,居玉切,在三部。
革在一部,合音冣近。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鞹kuò 注解:革也。
各本作去毛皮也。
今依載驅、韓奕正義正。
大雅傳雲:鞹,革也。
論語孔注雲:皮去毛曰鞹。
此恐人不省詳言之。
若說文革字下已注明,何庸辭費。
《論語》曰:“虎豹之鞹。
”顔淵篇文。
從革□聲。
苦郭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靬jiān 注解:靬,此複舉字□之未□者。
幹革也。
幹,古寒切。
武威有麗靬縣。
地理志:張掖郡骊靬。
李奇曰:音遟虔。
如淳曰:靬音弓鞬。
郡國志骊靬亦屬張掖。
許系之武威,未詳。
從革幹聲。
苦旰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luò 注解:生革可□為縷束也。
小雅:約之閣閣。
毛曰:約,束也。
閣閣,猶曆曆也。
按閣讀如絡。
秦風五楘傳曰:五束曆録。
生革縷束曰□者,謂束之曆録也。
從革各聲。
盧各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鞄páo 注解:柔革工也。
從革包聲。
蒲角切。
古音在二部。
讀若樸。
樸在三部,合音□近。
劉昌宗音仆。
《周禮》曰:“柔皮之工鮑氏。
”鮑卽鞄也。
鮑、鞄字舊互訛,今正。
考工記:攻皮之工五,函鮑□韋裘。
先鄭雲:鮑讀如鮑魚之鮑,書或為鞄。
蒼颉篇有鞄□。
又鮑人之事。
後鄭雲:鮑,故書或作鞄。
許雲鮑卽鞄者,謂周禮之鮑卽蒼颉篇之鞄。
鞄正字,鮑假借。
□部雲:易曰突如其來如。
不孝子突出,不容于内也。
□即易突字也。
謂□正字,突假借。
文意正相似。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yùnp107下 注解:攻皮治□工也。
考工記注:先鄭雲:韗,書或為□。
臯陶□木也。
後鄭雲:□者以臯陶名官也。
□則陶字從革。
按先後鄭□□兩存。
許從□不從□也。
從革軍聲。
讀若運。
先鄭雲:讀如曆運之運。
王問切。
十三部。
韗,□或從韋。
今周禮如此作。
釋文曰:韗或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鞣róu 注解:耎也。
耎同偄,弱也。
從革柔,柔亦聲。
耳由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靼dá 注解:柔革也。
柔當作鞣。
上文雲柔皮之工,謂治之使柔。
此雲柔革,謂革之柔耎者也。
從革旦聲。
旨熱切。
十五部。
旦聲在十四部,合音也。
□,古文靼從亶。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鞼ɡuì 注解:革繡也。
齊語:管子曰:輕罪贖以鞼盾一□。
韋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