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部分

關燈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諄zhūn 注解:吿曉之孰也。

    大雅:誨爾諄諄。

    左傳:年未盈五十,而諄諄如八九十者。

    孟子:諄諄然命之乎。

    大雅諄諄,鄭注中庸引作忳忳,雲:忳忳,□誠皃也。

    按其中□誠,其外乃吿曉之孰,義相足也。

    方言曰:諄,辠也。

    又曰:宋魯凡相惡謂之諄憎。

    此則敦字之假借。

    攵部曰:敦,怒也,诋也。

    詩:王事敦我。

    從言□聲,讀若庉。

    章倫切。

    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謘chí 注解:語諄謘也。

    諄謘葢猶鈍遟也。

    此諄字與上文不同。

    锴本謘本在詑篆下。

    從言屖聲。

    讀若行道遟遟。

    直離切。

    古音在十五部。

    廣韻直利切。

    〖注〗《詩□衛風》行道遲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詻èp91下 注解:論訟也。

    訟當作頌。

    論頌卽言容也。

    《禮□玉藻》曰:戎容曁曁,言容詻詻。

    注:詻詻,敎令嚴也。

    周禮□氏六儀:五曰軍旅之容。

    注:軍旅之容,曁曁詻詻。

    《傳》曰:“詻詻孔子容。

    ”未聞。

    論語曰:子溫而厲。

    從言各聲。

    五陌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誾yín 注解:和說而诤也。

    論語鄉黨孔注:侃侃,和樂皃。

    誾誾,中正皃。

    先進皇侃亦雲爾。

    按侃侃為和樂者,謂侃侃卽衎衎之假借也。

    誾誾為中正者,謂和悅而诤,柔剛得中也。

    言居門中,亦有中正之意。

    從言門聲。

    語巾切。

    按此字自來反語皆恐誤。

    凡龂龂為辨争,狺狺為犬吠,皆于斤聲言聲得語巾之音。

    若門聲字當讀莫奔切,或讀如瞞,如蠻,□不當反從言之雙聲切語巾也。

    《揚子□法言》:何後世之訔訔也。

    司馬曰:争辨皃。

    是訔訔同漢書之龂龂。

    自來字書韻書與門聲之誾同,又恐誤也。

    誾誾與穆穆、慔慔、勉勉、亹亹等為雙聲。

    古音在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謀móu 注解:慮難曰謀。

    左傳叔孫豹說皇皇者華曰:訪問于善為咨,咨難為謀。

    魯語作咨事為謀。

    韋曰:事當為難。

    吳語大夫種曰:夫謀必素見成事焉而後履之。

    囗部曰:圖,畫計難也。

    圖與謀同義。

    從言某聲。

    莫浮切。

    古音在一部。

    □,古文謀。

    锴本作呣,不誤。

    從母非從毋也。

    母聲、某聲同在一部。

    《士冠禮》古文某為謀,葢古文禮某作□也。

    □,亦古文。

    上從母,下古文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谟mó 注解:議謀也。

    釋诂曰:谟,謀也。

    許于雙聲釋為議謀。

    詩巧言假莫為谟。

    ○《小雅□巧言》秩秩大猷,聖人莫之。

    從言莫聲。

    莫胡切。

    五部。

    《虞書》曰曰當作有。

    咎繇谟。

    謂自曰若稽古咎繇,至帝拜曰往欽哉一篇也。

    □,古文谟,從口。

    此葢壁中尚書古文如此作也。

    上文言咎繇谟者,孔安國以隸寫之作谟也。

    〖注〗□、譕,亦古文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訪fǎnɡ 注解:泛謀曰訪。

    泛與訪雙聲,方與旁古通用,溥也。

    洪範王訪于箕子。

    晉語:文王诹于蔡原而訪于辛尹。

    韋曰:诹訪皆謀也。

    本釋诂。

    許于方聲别之曰泛謀。

    從言方聲。

    敷亮切。

    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诹jū 注解:聚謀也。

    左傳:咨事為诹。

    魯語作咨才。

    韋曰:才當為事。

    按釋诂:诹,謀也。

    許于取聲别之曰聚謀。

    儀禮今文假詛為诹。

    大□作□。

    從言取聲。

    子于切。

    古音在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論lún 注解:議也。

    論以侖會意。

    亼部曰:侖,思也。

    龠部曰:侖,理也。

    此非□義。

    思如玉部□理,自外可以知中之□。

    靈台:于論□锺。

    毛曰:論,思也。

    此正許所本。

    詩于論正侖之假借。

    凡言語循其理,得其宜謂之論。

    故孔門師弟子之言謂之論語。

    皇侃依俗分去聲、平聲異其解,不知古無異義,亦無平、去之别也。

    王制:凡制五□,必卽天論。

    周易:君子以經論。

    中庸:經論天下之大經。

    皆謂言之有倫有脊者。

    許雲:論者,議也。

    議者,語也。

    似未□。

    從言侖聲。

    當雲從言侖,侖亦聲。

    盧昆切。

    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議yìp92上 注解:語也。

    上文雲:論難曰語。

    又雲:語,論也。

    是論、議、語三字為與人言之稱。

    按許說未□。

    議者,誼也。

    誼者,人所宜也。

    言得其宜之謂議。

    至于詩言出入風議,孟子言處士橫議,而天下亂矣。

    ○《詩□小雅》:或出入風議。

    一曰謀也。

    韻會引有此四字。

    從言義聲。

    當雲從言義,義亦聲。

    宜寄切。

    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訂dìnɡ 注解:平議也。

    考工記注:參訂之而平。

    從言丁聲。

    他頂切。

    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詳xiánɡ 注解:審議也。

    審,悉也。

    經傳多假為祥字。

    又音羊,為詳狂字。

    從言羊聲。

    似羊切。

    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諟shì 注解:理也。

    左傳:君與大夫不善是也。

    國語作王弗是。

    韋曰:是,理也。

    是者,諟之假借字。

    韋注與許合。

    理猶今人言是正也。

    臣之行谮者王不能是正也。

    大學引大甲:顧諟天之明命。

    注:諟猶正也。

    某氏僞大甲傳:諟,是也。

    皆與許合。

    大學諟或為題。

    從言是聲。

    承旨切。

    按旨當作紙。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