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痛憷,儊澀意皆同。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齨jiùp80下 注解:老人齒如臼也。
如臼者,齒坳。
從齒臼,臼亦聲。
其久切。
三部。
一曰馬八歲也。
馬八歲曰□。
齒亦如臼,俗名之齨,亦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齛xiè 注解:羊粻也。
釋獸曰:羊曰齛。
郭曰:齛音漏洩。
按唐人諱世作齥。
粻,米部無此字。
食部引歭乃糇粻。
從齒世聲。
私列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齸yì 注解:鹿麋粻。
釋獸曰:麋鹿曰齸。
釋文雲:字或作嗌。
按嗌,咽也。
咽,喉也。
郭雲:□食之所在因名之。
是也。
然則齛與齝同,言其自喉出複嚼,故字從齒。
嗌嗉嗛則皆自其藏食之處言之,字隻從口。
口嗌或作齸者,葢亦謂出嚼之也。
從齒益聲。
伊昔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zhì 注解:齧堅也。
玉篇:齧堅皃。
廣韻:齧聲。
各本齧作齒,恐誤。
從齒至聲。
陟栗切。
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huá 注解:齧骨聲。
曲禮曰:毋齧骨。
鄭雲:為有聲響不敬。
從齒骨,骨亦聲。
戶八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kuò 注解:噍聲。
廣韻曰:骨端。
從齒□聲。
古活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bó 注解:噍堅也。
口部:□,□,噍皃。
廣韻曰:□同□。
從齒尃聲。
補莫切。
五部。
按此葢□之或字,後人竄入者也。
文四十四今□齹字則四十三。
重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牙yá 注解:□齒也。
壯各本訛作牡。
今本篇、韻皆訛,惟石刻九經字□不誤,而馬氏版本妄改之。
士部曰:壯,大也。
壯齒者,齒之大者也。
統言之皆偁齒,偁牙。
析言之則前當唇者偁齒,後在輔車者偁牙,牙較大于齒,非有牝牡也。
釋名:牙樝牙也。
随形言之也。
輔車或曰牙車,牙所載也。
詩誰謂雀無角,誰謂鼠無牙,謂雀本無角,鼠本無牙,而穿屋穿牆似有角牙者然。
鼠齒不大,故謂無牙也。
東方朔說驺牙曰:其齒前後若一,齊等無牙。
此為齒小牙大之明證。
象上下相錯之形。
五加切。
古音在五部。
凡牙之屬皆從牙。
□,古文牙。
從齒而象其形也。
□,古文齒。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牙部 □qī 注解:虎牙也。
虎一本作武,避唐諱耳。
今俗謂門齒外出為虎牙,古語也。
大招雲:靥輔奇牙,宜□嫣隻。
淮南雲:奇牙出,□□搖。
高注:将□故好齒出也。
按奇牙所謂□也。
可部曰:奇,異也。
一曰不耦□而露其齒獨好,故曰奇牙。
從牙奇,奇亦聲。
去奇切。
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牙部 □qǔp81上 注解:齒蠧也。
釋名曰:□,朽也。
蟲齧之缺朽也。
史記:齊中大夫病齲齒。
淮南:斲木愈齲。
司馬彪五行志:桓帝元嘉中:京都婦女作齲齒□。
從牙禹聲。
邱禹切。
五部。
齲,□或從齒。
文三 重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牙部 足zú 注解:人之足也。
在體下。
從口止。
依玉篇訂。
口猶人也,舉口以包足已上者也。
齒,上止下口。
次之以足,上口下止。
次之以疋,似足者也。
次之以品,從三口。
今各本從囗,非也。
卽玉切。
三部。
凡足之屬皆從足。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蹏tí 注解:足也。
俗作蹄。
從足虒聲。
杜兮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跟ɡēn 注解:足歱也。
歱,各本作踵,誤。
止部曰:歱,跟也。
釋名曰:足後曰跟。
一體任之,象本根也。
從足□聲。
古痕切。
十三部。
□,跟或從止。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踝huái 注解:足踝也。
釋名曰:踝,确也。
居足兩旁硗确然也。
按踝者,人足左右骨隆然圜者也。
在外者謂之外踝,在内謂之内踝。
丮部曰:□,擊踝也。
從足果聲。
胡瓦切。
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跖zhí 注解:足下也。
今所謂腳掌也。
史記曰:跖勁弩。
按弩以足蹋張之,故曰跖。
跖或借跖為之。
又作□。
賈誼傳曰:病非徒瘇也。
又苦□盭。
□,跖字之異者也。
足跖,反戾不可行。
從足石聲。
之石切。
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踦qī 注解:一足也。
管子:俈堯之時,一踦腓,一踦屦,而當死。
謂一足剕,一足屦當死罪也。
引伸之凡物單曰踦。
方言:倚踦奇也。
自關而西凡全物而體不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齨jiùp80下 注解:老人齒如臼也。
如臼者,齒坳。
從齒臼,臼亦聲。
其久切。
三部。
一曰馬八歲也。
馬八歲曰□。
齒亦如臼,俗名之齨,亦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齛xiè 注解:羊粻也。
釋獸曰:羊曰齛。
郭曰:齛音漏洩。
按唐人諱世作齥。
粻,米部無此字。
食部引歭乃糇粻。
從齒世聲。
私列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齸yì 注解:鹿麋粻。
釋獸曰:麋鹿曰齸。
釋文雲:字或作嗌。
按嗌,咽也。
咽,喉也。
郭雲:□食之所在因名之。
是也。
然則齛與齝同,言其自喉出複嚼,故字從齒。
嗌嗉嗛則皆自其藏食之處言之,字隻從口。
口嗌或作齸者,葢亦謂出嚼之也。
從齒益聲。
伊昔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zhì 注解:齧堅也。
玉篇:齧堅皃。
廣韻:齧聲。
各本齧作齒,恐誤。
從齒至聲。
陟栗切。
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huá 注解:齧骨聲。
曲禮曰:毋齧骨。
鄭雲:為有聲響不敬。
從齒骨,骨亦聲。
戶八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kuò 注解:噍聲。
廣韻曰:骨端。
從齒□聲。
古活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bó 注解:噍堅也。
口部:□,□,噍皃。
廣韻曰:□同□。
從齒尃聲。
補莫切。
五部。
按此葢□之或字,後人竄入者也。
文四十四今□齹字則四十三。
重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牙yá 注解:□齒也。
壯各本訛作牡。
今本篇、韻皆訛,惟石刻九經字□不誤,而馬氏版本妄改之。
士部曰:壯,大也。
壯齒者,齒之大者也。
統言之皆偁齒,偁牙。
析言之則前當唇者偁齒,後在輔車者偁牙,牙較大于齒,非有牝牡也。
釋名:牙樝牙也。
随形言之也。
輔車或曰牙車,牙所載也。
詩誰謂雀無角,誰謂鼠無牙,謂雀本無角,鼠本無牙,而穿屋穿牆似有角牙者然。
鼠齒不大,故謂無牙也。
東方朔說驺牙曰:其齒前後若一,齊等無牙。
此為齒小牙大之明證。
象上下相錯之形。
五加切。
古音在五部。
凡牙之屬皆從牙。
□,古文牙。
從齒而象其形也。
□,古文齒。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牙部 □qī 注解:虎牙也。
虎一本作武,避唐諱耳。
今俗謂門齒外出為虎牙,古語也。
大招雲:靥輔奇牙,宜□嫣隻。
淮南雲:奇牙出,□□搖。
高注:将□故好齒出也。
按奇牙所謂□也。
可部曰:奇,異也。
一曰不耦□而露其齒獨好,故曰奇牙。
從牙奇,奇亦聲。
去奇切。
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牙部 □qǔp81上 注解:齒蠧也。
釋名曰:□,朽也。
蟲齧之缺朽也。
史記:齊中大夫病齲齒。
淮南:斲木愈齲。
司馬彪五行志:桓帝元嘉中:京都婦女作齲齒□。
從牙禹聲。
邱禹切。
五部。
齲,□或從齒。
文三 重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牙部 足zú 注解:人之足也。
在體下。
從口止。
依玉篇訂。
口猶人也,舉口以包足已上者也。
齒,上止下口。
次之以足,上口下止。
次之以疋,似足者也。
次之以品,從三口。
今各本從囗,非也。
卽玉切。
三部。
凡足之屬皆從足。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蹏tí 注解:足也。
俗作蹄。
從足虒聲。
杜兮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跟ɡēn 注解:足歱也。
歱,各本作踵,誤。
止部曰:歱,跟也。
釋名曰:足後曰跟。
一體任之,象本根也。
從足□聲。
古痕切。
十三部。
□,跟或從止。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踝huái 注解:足踝也。
釋名曰:踝,确也。
居足兩旁硗确然也。
按踝者,人足左右骨隆然圜者也。
在外者謂之外踝,在内謂之内踝。
丮部曰:□,擊踝也。
從足果聲。
胡瓦切。
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跖zhí 注解:足下也。
今所謂腳掌也。
史記曰:跖勁弩。
按弩以足蹋張之,故曰跖。
跖或借跖為之。
又作□。
賈誼傳曰:病非徒瘇也。
又苦□盭。
□,跖字之異者也。
足跖,反戾不可行。
從足石聲。
之石切。
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踦qī 注解:一足也。
管子:俈堯之時,一踦腓,一踦屦,而當死。
謂一足剕,一足屦當死罪也。
引伸之凡物單曰踦。
方言:倚踦奇也。
自關而西凡全物而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