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關燈
玲líng 注解:玉聲也。

    甘泉賦:和氏珑玲。

    大□:亾彼珑玲,皆謂玉聲。

    法言、廣雅作玲珑。

    從王令聲。

    郞丁切。

    古音在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玉部 玱qiāng 注解:玉聲也。

    小雅:有玱蔥珩。

    毛傳:玱,珩聲也。

    秦風佩玉将将、玉藻然後玉锵鳴皆當作此字。

    從王倉聲。

    七羊切。

    十部。

    《詩》曰:“攸革有玱。

    ”周頌載見文。

    攸,各本作□,今正,說見鋚字下。

    有玱,今詩作有鸧,亦作鎗。

    按鸾鈴辔飾之聲而字作玱,玉聲而字作锵皆得謂之假借。

    ○《詩□周頌□載見》。

    經典中将将,锵锵,鸧鸧,都是玱玱這一象聲詞的不同書寫形式。

    鞗革:用金玉裝飾着的皮制馬辔首。

    《集疏》:“革為辔首,以皮為之,鋚為辔首飾,以金為之。

    ”鋚就是條。

    有:助詞。

    今本玱作鸧。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玉部 玎dīng 注解:玉聲也。

    以椓之丁丁,伐木丁丁例之,葢當疊字言玎玎。

    從王丁聲。

    中莖當經二切。

    十二部。

    齊大公子伋谥曰玎公。

    齊世家、古今人表皆雲:師尚父之子丁公,丁公之子乙公,乙公之子癸公。

    猶之魯禽父、晉夑父、衛康伯、宋微仲皆無谥,不聞谥玎也。

    此當雲讀若齊大公子伋谥曰丁公,轉寫脫讀若字,因改丁為玎。

    不直言讀若丁者,古音丁公之讀當與凡丁異也,丁乙癸皆非谥明矣。

    而雲谥丁公者,古者以字為谥之義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玉部 琤chēng 注解:玉聲也。

    從王争聲。

    楚耕切。

    十一部。

    按此字恐系玱之俗。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玉部 瑣suǒ 注解:玉聲。

    謂玉之小聲也。

    周易:旅瑣瑣。

    鄭君、陸績皆曰:瑣瑣,小也。

    從王□聲。

    蘇果切。

    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玉部 瑝huáng 注解:玉聲。

    謂玉之大聲也。

    從王皇聲。

    廣韻雲:說文音皇。

    十韻。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玉部 瑀yǔ 注解:石之次玉者。

    次各本訛似,依詩音義、正義引訂。

    鄭風傳曰:雜佩者,珩璜琚瑀沖牙之類。

    又曰:佩有琚瑀,所以納閑。

    納閑者,納于上珩下璜沖牙之中也。

    韓詩傳:蠙珠以納其閑,保傅篇曰:玼珠以納其閑。

    琚瑀以雜之。

    玼卽蠙。

    毛不言蠙珠,韓不言琚瑀,保傅篇兼言之,葢蠙珠居中,琚瑀皆美石,又貫于蠙珠之上下,故曰雜佩。

    雜,集也,集衆美也。

    盧辨曰:玭珠之赤者曰琚,白者曰瑀。

    誤矣。

    從王禹聲。

    王矩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玉部 玤bàngp16下 注解:石之次玉者,□為系璧。

    系璧,葢為小璧系帶閑,縣左右佩物也。

    從王豐聲,讀若《詩》曰“瓜瓞菶菶”。

    大雅生民文。

    此引經說字音也。

    補蠓切。

    九部。

    一曰若□蚌。

    今音蚌在講韻,古音江講合于東董。

    〖注〗《詩□大雅□生民》。

    瓞:小瓜。

    菶:今本《詩》作唪,與菶同音。

    菶菶:茂盛貌。

    這裹指果實累累貌。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玉部 玪jiān 注解:玪□,石之次玉者。

    鄭本尚書:璆玪琅玕。

    鄭注:璆,美玉。

    玪,美石。

    子虛賦:瑊玏□厲。

    張揖曰:瑊玏,石之次玉者。

    中山經:葛山其下多瑊石。

    郭傳:瑊玏,石似玉。

    廣雅:瑊玏,石次玉也。

    按玪瑊同字。

    □玏同字,玪□合二字為石名,亦有單言玪者,如尚書、中山經及穆天子傳是。

    從王今聲。

    古□切。

    古音在七部。

    廣韻瑊音箴,是。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玉部 □lè 注解:玪□也。

    從王勒聲。

    盧則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玉部 琚jū 注解:佩玉石也。

    各本作瓊琚也,今正。

    詩鄭風正義、釋文皆引說文:琚,佩玉名。

    衛風釋文又引:琚,佩玉名。

    按雜佩謂之佩玉,見周禮、大戴禮、玉藻、詩鄭風、秦風、衛風、尚書大傳,贅以名字,語不可通。

    琚乃佩玉之一物,不得雲佩玉名也。

    毛公、大戴皆雲:琚瑀以納閑。

    許君以瑀字廁于石次玉之類,然則名字為石之字誤無疑。

    佩玉石者,謂佩玉納閑之石也。

    木瓜毛傳雲:琚,佩玉石也。

    許君用之。

    今毛傳石訛為名,莫能是正。

    瑀下不言佩玉石,琚下不言美石次玉,互見也。

    詩:佩玉瓊琚。

    謂佩玉之閑有美琚也。

    瓊瑰玉佩,謂美瑰在玉佩之閑也。

    從王居聲。

    九魚切。

    五部。

    《詩》曰:“報之□瓊琚。

    ”〖注〗《衛風□木瓜》。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玉部 璓xiù 注解:石之次玉者。

    衛風充耳琇瑩傳:琇、瑩,美石也。

    按琇、瑩是二石名。

    故都人士傳曰:琇,美石也。

    着傳曰:瑩,石似玉也。

    從王莠聲。

    陸德明引說文弋久反。

    唐韻息救切。

    三部。

    按說文從莠,隸從秀,猶從芺之多為夭也。

    《詩》曰:“充耳璓瑩。

    ”〖注〗《詩□衛風□淇奧》。

    充耳就是瑱(用來塞耳的玉石之類的器物)。

    璓今本作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玉部 玖jiǔ 注解:石之次玉黑色者。

    詩木瓜傳曰:玖,玉名。

    □中有麻傳曰:玖,石次玉者。

    按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