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縣名。
本春秋鄆邑,今屬靑州府。
俱見【廣輿記】。
又姓。
【一統志】有沭陽令沂州。
又【集韻】【正韻】□魚巾切,音銀。
器之釿鍔。
釿或作沂。
【爾雅釋樂】大篪謂之沂。
又【杜篤論都賦】奮彗光,埽項軍,遂濟人難,蕩滌於泗沂。
【班固答賔戲】張良受書於邳沂。
俱作魚巾切。
考證:〔【周禮夏官職方氏】靑州,其浸沂沐。
〕謹照原晝沐改沭。
〔【爾雅釋樂】大箎謂之沂。
〕謹照原文箎改篪。
沄 【巳集上】【水字部】 沄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
【說文】轉流也。
【杜甫詩】沄沄逆素浪。
又【爾雅釋言】沄,沆也。
【註】水流漭沆。
又□沄,沸貌。
【揚雄冀州箴】冀土麋沸,泫沄如湯。
又通紜。
【揚雄長楊賦】汾沄沸渭。
【註】汾沄,與紛紜同。
衆盛貌。
又【廣韻】戸昆切【集韻】【韻會】【正韻】胡昆切,□音渾。
義同。
又【集韻】戸袞切,混上聲。
水流貌。
又【韻補】葉于權切,音員。
【柳宗元懲咎賦】淩洞庭之洋洋,泝湘流之沄沄。
飄風擊以揚波,舟摧抑而迴邅。
考證:〔【柳宗元懲咎賦】泝湘流之沄沄。
〕謹照原文沂改泝。
沅 【巳集上】【水字部】 沅 【唐韻】【集韻】□愚袁切,音元。
水名。
【說文】水出牂牁故且蘭,東北入江。
【山海經】沅水出象郡鐔城西。
【註】象郡,今日南也。
【尚書日記】楚中九江,五曰沅江,出沅州西蠻界。
【水經】沅水出牂牁且蘭縣,爲旁溝水,又東至鐔城縣爲沅。
【楚辭九歌】沅有芷兮澧有蘭。
又州縣名。
【廣輿記】屬湖廣辰州府,漢武陵地,唐沅州。
又有沅陵縣。
又常德府有沅江縣。
又雲南有鎭沅府。
又【集韻】【正韻】□五遠切,音阮。
義同。
昩 【辰集上】【日字部】 昩 【廣韻】莫撥切,音末。
日中不明也,星也。
引《易》日中見昩。
《音義》《字林》作昩,鬥杓後星。
又音妹。
◎按《易豐卦》本作沬。
《音義》雲:《字林》作昧,亡太反,鬥杓後星也。
王肅雲:音妹,無末音。
《前漢五行志》引《易》亦止作昧,疑《廣韻》之誤。
又《說文》□無昧字。
服虔雲:日中而昬也。
《集韻》:日中不明也。
《正字通》引作《說文》,尤誤。
沆 【巳集上】【水字部】 沆 【唐韻】胡朗切【集韻】戸朗切【韻會】合朗切,□音骯。
【說文】莽沆,大水也。
一曰大澤貌。
【博物志】停水東方曰都,一名沆。
【張衡西京賦】滄池漭沆。
又沆茫,水草廣大貌。
【揚雄羽獵賦】鴻濛沆茫。
又沆瀁,水深廣貌。
【木華海賦】浺融沆瀁。
又沆瀣,露氣也。
詳瀣字註。
又【廣韻】胡郞切【集韻】寒剛切【正韻】下郞切,□音航。
水流貌。
一曰渡也。
又【集韻】舉朗切,音。
義與莽沆同。
又【正韻】口浪切,音亢。
【前漢郊祀歌】西顥沆碭。
【註】白氣也。
沆或讀若抗。
沇 【巳集上】【水字部】 沇 〔古文〕沿【唐韻】【集韻】【韻會】□以轉切,音兗。
水名。
【說文】水出河東東垣王屋山。
【書禹貢】道沇水東流爲濟。
【山海經】聮水西北流,注于秦澤。
【註】聮衍聲相近,卽沇水也。
【水經注】濟水逕原城南,東合北水,亂流東南注,分爲二水。
一水東南流,俗謂之衍水,卽沇水也。
又沇沇,流行貌。
【前漢郊祀歌】沇沇四塞。
又與兗通。
【甘氏星經】兗州作沇州。
【前漢天文志】角亢氐,沇州。
又【集韻】庾準切,音尹。
義同。
又兪水切,唯上聲。
沇溶,水流谷中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沇溶淫鬻。
【集韻】或從兗作渷。
沈 【巳集上】【水字部】 沈 【唐韻】直深切【集韻】【韻會】【正韻】持林切,□音霃。
【說文】陵上滈水也。
一曰濁黕也。
【風俗通山澤篇】沈者,莽也。
言其平望,莽莽無涯際也。
沈澤之無水斥鹵之類也。
【前漢□法志】山川沈斥。
【註】斥卽斥鹵,沈卽川澤。
【莊子達生篇】沈有履。
【註】沈水,汚泥也。
又齊人謂湖曰沈。
【郭緣生述征記】有鳥當沈。
又沒也。
【詩小雅】載沈載浮。
【戰國策】智伯攻趙,圍晉陽而水之,城之不沈者三闆。
【又】常民溺於習俗,學者沈於所聞。
又以毒沈水也。
【周禮秋官】雍氏禁山之爲苑,澤之沈者。
【註】謂毒魚及水蟲之屬。
又五齊之一。
【周禮天官酒正】五齊,三曰沈齊。
【註】沈者,成而滓沈,如今造淸酒。
又九天之一。
【揚子太□經】九天,八爲沈天。
又水名。
【後漢光武紀】輔威將軍臧宮,與公孫述將延岑戰於沈水。
【註】沈水出廣漢縣。
又實沈,星次也。
屬晉分。
【左傳昭元年】參爲晉星,實沈,參神也。
又綠沈,畫工設色之名。
【鄴中記】石虎造象牙桃枝扇,或綠沈色。
【王羲之筆記】有人以綠沈漆管見遺。
【野客叢書】物色之深者皆爲綠沈。
又【廣韻】【集韻】【韻會】□直禁切,音鴆。
亦沒也。
一曰投物水中也。
或作湛。
【周禮春官】以貍沈祭山林川澤。
【註】沈如字,劉註直反。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荏切,音審。
古國名。
【左傳昭元年】沈姒蓐黃,實守其祀。
【註】四國臺駘之後。
又姓。
【廣韻】出吳興。
本周文王第十子聃季,食采於沈,子孫以國爲氏。
又沈丘,縣名。
【廣輿記】屬開封府,古沈子國,隋沈州,唐沈丘。
又【集韻】【正韻】□昌枕切,音瞫。
與瀋同。
汁也。
【禮檀弓】爲楡沈故設撥。
【註】以水澆楡白皮之汁,有急以播地,於引輴車滑也。
又【集韻】【韻會】徒南切【正韻】徒含切,□音覃。
沈沈,宮室深邃貌。
【史記陳涉世家】顆頤,涉之爲王沈沈者。
【註】應劭曰:沈,長含反。
通作潭。
亦作。
沉 【巳集上】【水字部】 沉 【字彙】同沈。
沋 【巳集上】【水字部】 沋 【唐韻】羽求切【集韻】于求切,□音尤。
水名,在高密。
又【枚乗七發】魚鼈失勢,顚倒偃側。
沋沋湲湲,蒲伏漣延。
【註】沋沋湲湲,魚鼈顚倒貌。
旽 【辰集上】【日字部】 旽 【集韻】他昆切,音燉。
與暾同。
【玉篇】日欲出。
又朱閏切,音甽。
旽旽,懇誠也。
沌 【巳集上】【水字部】 沌 【廣韻】徒損切【集韻】杜本切【正韻】徒本切,□音囤。
混沌,元氣未判也。
亦作渾沌。
【揚子太□經】渾沌無端,莫見其根。
又不開通之貌。
【莊子應帝王】中央之帝爲渾沌。
【註】渾沌,無孔竅也。
又渾沌,四兇之一。
卽讙兜也。
本獸名。
【神異經】崑崙有惡獸,名曰渾沌。
又【廣韻】【集韻】□徒渾切,音屯。
水勢也。
【枚乗七發】沌沌混混,狀如奔馬。
【註】波相隨貌。
又【博雅】混混沌沌,轉也。
【孫子兵勢篇】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
又【集韻】殊倫切,音淳。
與純同。
粹也。
又都困切,音頓。
與忳同。
愚貌。
【老子道德經】忳忳兮。
或作沌。
又柱兗切,音篆。
水名。
在江夏。
【水經注】涉水,又逕沌水,口水,南通縣之太白湖,湖水東南通江,又謂之沌口。
又有沌陽縣,處沌水之陽,故名。
沏 【巳集上】【水字部】 沏 【廣韻】【集韻】□千結切,音切。
水聲。
一曰水流疾貌。
【木華海賦】鬱沏疊而隆頹。
【註】沏疊,疾流貌。
又摩也。
【木華海賦】飛澇相磢,激勢相沏。
又【玉篇】初乙切【集韻】測乙切,□音厀。
義同。
泿 【巳集上】【水字部】 泿 【廣韻】語巾切【集韻】魚巾切,□音銀。
水名。
【山海經】禱過之山,泿水出焉。
【水經】泿水,出武陵鐔城縣,北界沅水谷。
又【玉篇】水厓也。
【集韻】亦作垠。
又【廣韻】吐根切,音吞。
又【集韻】語靳切,音憗。
義□同。
沐 【巳集上】【水字部】 沐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莫蔔切,音木。
【說文】濯髮也。
【詩衞風】豈無膏沐。
【周禮天官】宮人共王之沐浴。
【疏】沐用潘,浴用湯。
又【漢官儀】五日一假,洗沐,亦曰休沐。
又潤澤之意。
【後漢明帝紀】冬無宿雪,春不燠沐。
【註】沐,潤澤也。
言無暄潤之氣。
又治也。
【禮檀弓】夫子助之沐槨。
又溟沐,細密之雨也。
【揚子太□經】密雨溟沐。
又姓。
漢有陳郡太守沐寵。
沑 【巳集上】【水字部】 沑 【唐韻】人九切【集韻】忍九切,□音蹂。
【說文】水利也。
一曰溫也。
又【集韻】女九切,音紐。
濕也。
又【廣韻】【集韻】□女六切,音恧。
縮沑,水文蹙聚。
【木華海賦】葩華踧沑。
沒 【巳集上】【水字部】 沒 〔古文〕歿歾□【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莫勃切,音歿。
【說文】沈也。
又盡也。
【詩小雅】曷其沒矣。
【傳】沒,盡也。
【疏】言不可盡服也。
又過也。
【禮坊記】君子不以美沒禮。
【疏】沒,過也。
不可以財物豐多,華美其事,沒過於禮。
又貪也。
【晉語】不沒爲後。
又乾沒。
【史記酷吏傳】張湯始爲小吏乾沒。
【註】如淳曰:得利爲乾,失利爲沒。
正義曰:乾沒,謂無潤澤而取他人也。
又曰:陽浮慕爲乾,心內不合爲沒。
又水名。
【山海經】太水東南流,注于沒水。
【水經注】作役水。
又【孫□雞林類事】高麗方言,謂水曰沒,井曰烏沒,熟水曰泥根沒,冷水曰時根沒。
又【集韻】莫佩切,音妹。
亦沈也。
又母果切,音麼。
不知而問曰拾沒。
又【韻補】葉明祕切,音寐。
【曹植七啓】翔爾鴻翥,濈然鳧沒。
縱輕體以迅赴,景追形而不逮。
逮音遞。
【說文】本作□。
考證:〔【山海經】太山東南流,注於沒水。
〕謹照原文太山改太水。
沓 【巳集上】【水字部】 沓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達合切,音。
【說文】語多沓沓,若水之流。
又水沸溢也。
今河朔方言謂沸溢爲沓。
又重也。
【詩小雅】噂沓背憎。
乂合也。
【揚雄羽獵賦】出入日月,天與地沓。
【註】言若天地相連合也。
又冒也,貪也。
【唐書王琳傳】酋領沓墨。
又弛緩意。
【孟子】洩洩猶沓沓也。
又水名。
遼東有沓水,沓縣因以名。
又姓。
【北史孝義傳】沓龍超。
又【集韻】【韻會】【正韻】□託合切,音錔。
義同。
一曰行擊鼓也。
沔 【巳集上】【水字部】 沔 【廣韻】【集韻】【韻會】彌兗切【正韻】美辨切,□音緬。
水名。
【說文】沔水出武都沮縣東狼谷。
【書禹貢】浮于潛,逾于沔。
【傳】漢上曰沔。
又【廣輿記】沔口,在漢陽府城西南。
【地理通釋】漢入江處謂之沔口。
【漢陽圖經】漢沔本一水也。
又州名。
【廣韻】春秋鄖國之地,戰國時屬楚,秦屬南郡,武德初置沔州。
【廣輿記】今爲漢陽府。
又沔陽州,屬安陸府,漢竟陵地,梁沔陽。
又沔縣,屬漢中府,本漢沔陽縣。
又沔池縣,屬河南府。
□見【廣輿記】。
又水流滿也。
【詩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又與湎通。
【史記樂書】流沔沈佚。
又【集韻】美隕切,音閔。
水名。
【書禹貢註】沔池。
一音亡忍切。
又母婢切,音弭。
與濔同。
水盛貌。
詳濔字註。
峚 【寅集中】【山字部】 峚 【正字通】莫必切,音密。
山名。
【山海經】峚山多丹木,黃華赤實,食之不飢。
【陶潛山海經詩】丹木生何許,乃在峚山陽。
洱 【巳集上】【水字部】 洱 【廣韻】而止切【集韻】忍止切,□音耳。
水名。
【水經注】洱水,出弘農郡盧氏縣之熊耳山。
又【集韻】母婢切,音弭。
義同。
又【廣韻】【集韻】□仍吏切,音餌。
水名。
【楊愼雲南山川志】西洱海,在府城東,古葉楡河也。
一名渳海。
又名西洱河。
□ 【辰集上】【日字部】 □ 【字彙】與昪同。
□ 【備考】【未集】【米字部】 □ 【五音篇海】古得切。
湇 【巳集上】【水字部】 湇 【廣韻】去急切【集韻】乞及切,□音泣。
羹汁也。
【博雅】羹謂之。
或作湇。
【禮少儀】凡有湇者不以齊。
又【集韻】迄業切,音怯。
又迄洽切,音恰,義□同。
沕 【巳集上】【水字部】 沕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文拂切,音物。
沕□,深微貌。
【賈誼鵩鳥賦】沕□無窮。
又【廣韻】美筆切,音密。
潛藏也。
一曰塵濁謂之沕。
又【集韻】莫佩切,音妹。
義同。
【賈誼弔屈原賦】沕深潛以自珍。
【註】徐廣曰:沕,亡筆反。
鄧展曰:沕音昧。
【醜集下】【女字部】【玉篇】古文姣字。
註詳六畫。
沖 【巳集上】【水字部】 沖 【唐韻】直弓切【集韻】【韻會】持中切,□音蟲。
【說文】湧搖也。
又【玉篇】虛也。
【老子道德經】大盈若沖。
又【廣韻】和也,深也。
【蕭慤詩】重明豈凝滯,無累在淵沖。
又飛也。
【史記滑稽傳】一飛沖天。
又幼小也。
【書盤庚】肆予沖人。
【傳】沖,童也。
又垂飾貌。
【詩小雅】革沖沖。
又聲也。
【詩豳風】鑿冰沖沖。
又姓。
明洪武中香山縣丞沖敬。
又【集韻】杜孔切,音動。
湧也。
又【韻補】葉仲良切,音長。
【道藏歌】鬱鬱對啓明,圓華煥三沖。
飇粲麗九天,天綠繞丹房。
沗 【巳集上】【水字部】 沗 【字彙】卽□字。
與忝別。
增□之沗從水,忝辱之忝從心。
備考:《海篇》音滂。
沗字下從水作,與沗字異。
《巳集上》沗,卽□(添)字。
沙 【巳集上】【水字部】 沙 【唐韻】所加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加切,□音紗。
【說文】水散石也。
從水從少,水少沙見。
楚東有沙水。
【水經注】逢澤陂東北流爲新溝,又東北注梁爲沙水。
又【山海經】盧其之山,無草木,多沙石,沙水出焉,南流注于涔水。
又潁水之別名。
【爾雅釋水】潁爲沙。
【註】謂大水溢出別爲小水之名。
又疏土也。
【易需卦】需于沙。
【正義】沙,水旁之地。
【詩大雅】鳧鷖在沙。
又州名,在西徼外,取沙角山爲名,卽三秦記鳴沙山也。
【廣輿記】沙州鳴沙山,峰勢危峻,沙如乾糖。
天氣淸朗則沙鳴,聞數裡外。
又流沙,西境極遠之地。
【書禹貢】西被于流沙。
又丘名。
【爾雅釋丘】邐迤曰沙丘。
【疏】謂丘形斜行,連接而長者。
又長沙,郡名,屬楚。
【廣輿記】今湖廣長沙府有長沙縣。
又長沙,星名。
在軫旁,主壽命。
見【史記天官書】。
又水中有沙者曰沙衍。
【□天子傳】天子乃遂東征,南絕沙衍。
又沙汰,詳汰字註。
又【謝察微算經】十塵爲沙,十沙爲纖。
又木名。
【範成大桂海草木記】沙木與杉同類,尤高大,葉尖成叢,穗少與杉異。
又豆名。
【崔豹古今注】貍豆,一名貍沙,一名獵沙。
虎豆,一名虎沙。
馬豆,一名馬沙。
又吹沙,魚名。
【爾雅釋魚】鯊鮀。
【郭璞註】今吹沙也。
【陸璣註】魚狹而小,常張口吹沙,故曰吹沙。
又小而甘美之稱。
【韓彥直橘錄】沙橘取其細而甘美,或曰種之沙州之上,故其味特珍。
然邦人稱物之小而甘美者必曰沙,如沙瓜,沙蜜,沙糖之類,特方言耳。
又沙門,謂勤行也。
【佛說四十二章經】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爲法,名曰沙門。
又姓。
宋勇將有沙世堅。
又借爲紗縠字。
【周禮天官】內司服素沙。
【註】素沙,今之白縳也。
以白縳爲裏,使之章顯。
今世有紗縠者,名出于此。
又【集韻】蘇和切【正韻】桑何切,□音蓑。
亭名,在元城。
【春秋定七年】齊侯衞侯盟于沙。
【註】今陽平元城縣東南有沙亭。
又與犧通。
【詩魯頌】犧尊將將。
【鄭註】素何反。
【毛傳】有沙飾也。
又酒名。
【儀禮大射儀兩壷獻酒註】獻讀爲沙。
沙酒濁,特泲之,必摩沙者也。
又【集韻】山宜切,音釃。
亦水傍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所稼切,音嗄。
聲嘶也。
【周禮天官】內饔鳥皫色而沙鳴貍。
【註】沙音所嫁反,或蘇他反。
【疏】沙,嘶也。
○按沙本有蘇何、山宜二切,不必又入歌支葉韻。
今刪去。
考證:〔【周禮天官】內司服素沙。
【註】素沙,今之白縛也。
以白縛爲裏。
〕謹照原晝兩縛字□改縳。
沚 【巳集上】【水字部】 沚 【唐韻】【集韻】【韻會】□諸市切,音止。
【爾雅釋水】小渚曰沚。
【詩召南】于沼于沚。
又【釋名】止息也,可以止息其上。
又【集韻】職吏切,音志。
【正韻】諸氏切,音紙。
義□同。
又【韻補】葉諸池切。
【楚辭九懷】淹低徊兮京沚。
與師彜爲韻。
【玉篇】或作洔。
沛 【巳集上】【水字部】 沛 【唐韻】【集韻】□普蓋切,音霈。
水名。
【說文】沛水出遼東番汗塞外,西南入海。
又澤名。
【左傳昭二十年】齊侯田于沛。
又草生水曰沛。
【公羊傳註】草棘曰沛。
【風俗通山澤篇】沛者,草木之蔽茂,禽獸之所匿也。
又縣名,屬沛郡。
【漢書註】秦泗水郡之屬縣。
又行貌。
【楚辭九歌】沛吾乗兮桂舟。
【左思吳都賦】直衝濤而上瀨,常沛沛而悠悠。
又有餘貌。
【公羊傳文十四年】沛若有餘。
又大貌。
【前漢五行志】沛然自大。
又雨貌。
【張衡思□賦】凍雨沛其灑塗。
又滂沛,雨盛貌。
別作霈。
又旛幔也。
【易豐卦】豐其沛。
通作旆。
又蓄水灌田之名。
【三餘贅筆】浙中少水人家,多于山上置閘蓄水,遇旱歲開以灌田,名之曰沛。
又竹名。
【神異經】南方荒中有沛竹,可以爲大船。
【僧贊寧筍譜】又沛竹筍。
又沛艾,姿容俊偉貌。
【司馬相如大人賦】沛艾赳螑。
又滯沛,奔揚貌。
【司馬相如上林賦】奔揚滯沛。
又姓。
又【廣韻】【集韻】【韻會】□博蓋切,音貝。
義同。
又疾也。
【前漢郊祀歌】靈之來,神哉沛。
【註】沛,補蓋反。
又偃仆也。
【詩大雅】顚沛之揭。
【傳】沛,拔也。
【正義】遽離根本之言。
又【韻補】葉方吠切,音避。
【揚雄甘泉賦】雲飛揚兮雨滂沛,于胥德兮麗萬世。
又葉蒲迫切,音白。
【左思魏都賦】揆旣往之前跡,叩將來之後轍。
成都迄以傾覆,建業則亦顚沛。
考證:〔【揚雄甘泉賦】雲飛揚兮雨滂沛,子胥德兮麗萬世。
〕謹照原文子胥改于胥。
沜 【巳集上】【水字部】 沜 【廣韻】【集韻】【韻會】□普半切,音判。
水流也。
一曰水厓。
又【玉篇】古文泮字。
義與詩隰則有泮之泮同。
沜,猶漘也。
註詳五畫。
【唐書王維傳】輞川有芙蓉沜。
沝 【巳集上】【水字部】 沝 【唐韻】【集韻】□之壘切,音捶。
【說文】二水也。
【類篇】閩人謂水曰沝。
○按鄺氏易坎爲水,水作沝。
郭忠恕佩觿集,音義一而體別,水爲沝,火爲□。
是水與沝音義□同,與《說文》小異。
至楊愼轉注古音,沝音委,義如禮記或原或委之委。
《說文》字原,沝,古流字。
皆曲說,今不從。
涏 【巳集上】【水字部】 涏 【廣韻】徒鼎切【集韻】待鼎切,□音挺。
涇寒也。
又汫涏,小水。
一曰波直貌。
【爾雅釋水】直波爲徑。
【註】言徑涏也。
又【集韻】【韻會】□堂練切,音電。
涏涏,美好貌。
一曰光澤貌。
溝 【巳集上】【水字部】 溝 【篇韻】古侯切,音勾。
水聲。
(溝)【唐韻】古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侯切,□音鉤。
【說文】水瀆,廣四尺,深四尺。
【釋名】田閒之水曰溝。
溝,搆也。
縱橫相交搆也。
【周禮地官】遂人十夫有溝。
又【爾雅釋水】水註谷曰溝。
又溝池,城塹也。
【禮禮運】城郭溝池以爲固。
又汗溝,馬中脊也。
【齊民要術】相馬法,汗溝欲其深。
又【集韻】古項切,音講。
與港同。
水分流也。
詳港字註。
又【韻補】葉斤於切,音居。
【焦氏易林】馬驚破車,王孫墜溝,身死魂去,離其室廬。
【未集下】【肉字部】【字彙】與□同。
【五音集韻】甫委切,音彼。
肉也。
沒 【巳集上】【水字部】 沒 〔古文〕歿歾□【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莫勃切,音歿。
【說文】沈也。
又盡也。
【詩小雅】曷其沒矣。
【傳】沒,盡也。
【疏】言不可盡服也。
又過也。
【禮坊記】君子不以美沒禮。
【疏】沒,過也。
不可以財物豐多,華美其事,沒過於禮。
又貪也。
【晉語】不沒爲後。
又乾沒。
【史記酷吏傳】張湯始爲小吏乾沒。
【註】如淳曰:得利爲乾,失利爲沒。
正義曰:乾沒,謂無潤澤而取他人也。
又曰:陽浮慕爲乾,心內不合爲沒。
又水名。
【山海經】太水東南流,注于沒水。
【水經注】作役水。
又【孫□雞林類事】高麗方言,謂水曰沒,井曰烏沒,熟水曰泥根沒,冷水曰時根沒。
又【集韻】莫佩切,音妹。
亦沈也。
又母果切,音麼。
不知而問曰拾沒。
又【韻補】葉明祕切,音寐。
【曹植七啓】翔爾鴻翥,濈然鳧沒。
縱輕體以迅赴,景追形而不逮。
逮音遞。
【說文】本作□。
考證:〔【山海經】太山東南流,注於沒水。
〕謹照原文太山改太水。
漚 【巳集上】【水字部】 漚 【唐韻】烏□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候切,□謳去聲。
【說文】久漬也。
【詩陳風】東門之池,可以漚麻。
【傳】漚,柔也。
【正義】考工記註,漚,漸也。
楚人曰漚。
此雲漚柔者,謂漸漬之,使柔韌也。
又漚鬱,香氣盛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芬芳漚鬱。
又或作渥。
【周禮冬官考工記】渥淳其帛。
【註】渥與漚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侯切,音謳。
浮漚也。
【楞嚴經】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
又通鷗。
【列子黃帝篇】海上有好漚鳥者。
瀝 【巳集上】【水字部】 瀝 【唐韻】郞擊切【集韻】【韻會】【正韻】狼狄切,□音歷。
【說文】浚也。
一曰水下滴。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動滴瀝以成響。
又飮酒將盡餘滴曰瀝。
【史記滑稽傳】時賜餘瀝。
又瀝液,微流也。
【張衡思□賦】漱飛泉之瀝液。
又淅瀝,雨雪聲。
【謝惠連雪賦】霰淅瀝而先集。
【集韻】或作□。
淪 【巳集上】【水字部】 淪 【唐韻】力迍切【集韻】【韻會】【正韻】龍春切,□音倫。
【說文】水波也。
【爾雅釋水】小波爲淪。
【詩魏風】河水淸且淪猗。
【傳】小風拂水成文,轉如輪也。
【韓詩外傳】順流而風曰淪。
淪,文貌。
又【爾雅釋言】淪,率也。
【詩小雅】淪胥以鋪。
【箋】言牽率相引,而徧得罪。
又【博雅】淪,沒也。
【書微子】今殷其淪喪。
又【集韻】縷尹切,音稐。
盧困切,音論。
義□同。
又鱗淪,水相次貌。
【馬融長笛賦】波瀾鱗淪。
又垽淪,水迴旋貌。
【郭璞江賦】垽淪溛瀤。
又濆淪,水勢相糾貌。
【木華海賦】□濆淪而滀漯。
又混淪,未分離之貌。
【列子天瑞篇】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混淪。
又水名。
【山海經】宣山,淪水出焉。
又【集韻】姑頑切,音鰥。
姓也。
古有泠淪氏。
又魯本切,上聲。
混淪,水流轉貌。
又【韻補】葉閭員切,音連。
【道藏歌】今日度元吉,憶曾狀曲泉。
萬神同斯和,億劫豈知淪。
滄 【巳集上】【水字部】 滄 〔古文〕□□【唐韻】七剛切【集韻】【韻會】千剛切,□音倉。
水名。
【書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爲漢。
又東爲滄浪之水。
又河名。
【水經注】濕水左會淸夷水,亦謂之滄河。
又湖名。
【廣輿記】在韶州府樂昌縣。
又州名。
【廣韻】後魏所置,蓋取滄海爲名。
又【說文】寒也。
【逸周書】天地之道有滄熱。
亦作倉。
【揚雄甘泉賦】東燭倉海。
又【集韻】楚亮切,音創。
與凔同。
沫 【巳集上】【水字部】 沫 【唐韻】【集韻】【正韻】莫葛切【韻會】莫曷切,□音末。
水名。
【說文】水出蜀西徼外,東南入江。
又浮沫也。
【莊子大宗師】相煦以濕,相濡以沫。
又涎沫也。
【莊子至樂篇】乾餘骨之沫爲斯彌。
【註】沫,口中汁也。
又噴沫,跳波也。
【馬融長笛賦】□瀑噴沫。
又湯華也。
【陸羽茶經】凡酌置諸盌,令沫餑均。
沫餑,湯之華也。
華之薄者曰沫。
又紅沫。
【酉陽雜俎】紅沫,煉丹砂爲黃金,碎以染筆,書入石中,削去逾明,名曰紅沫。
又已也。
【屈原離騷】身服義而未沫。
又汗流貌。
【前漢郊祀歌】霑赤汗,沫流赭。
【註】應劭曰:流沫如赭也。
李奇曰:沫如靧面之靧。
師古曰:沫沬兩通。
沬者,言被面如頮也,字從水傍,午未之未,音呼內反。
沫者,言汗流沫出也,字從水傍,本末之末,音亦如之。
又【韻補】葉謨杯切,音枚。
【屈原離騷】芳菲菲而難□兮,芬至今猶未沫。
又葉莫結切,音蔑。
【郭璞江賦】濯翮疏風,鼓翅□□。
揮弄灑珠,拊拂瀑□。
沬 【巳集上】【水字部】 沬 〔古文〕湏【廣韻】【集韻】莫貝切【韻會】【正韻】莫佩切,□音妹。
衞邑名。
【詩鄘風】沬之鄕矣。
亦作妹。
【書酒誥】明大命于妹邦。
又【易豐卦】日中見沬。
【註】王氏曰:微昧之明也。
薛氏曰:鬥之輔星。
又【廣韻】【集韻】□無沸切,音未。
水名。
又【唐韻】荒內切【集韻】呼內切【正韻】呼對切,□音誨。
【說文】灑面也。
通頮。
又作靧。
【禮內則】面垢燂潘請靧,足垢燂湯請洗。
沭 【巳集上】【水字部】 沭 【唐韻】食聿切【集韻】【韻會】【正韻】食律切,□音術。
水名。
【說文】沭水出靑州浸。
【周禮夏官職方氏】靑州,其浸沂沭。
【疏】沭出東莞。
【前漢地理志】琅邪郡東莞縣術水,南至下邳入泗。
【註】卽沭水也。
又縣名。
【廣韻】沭陽在海州。
【廣輿記】今屬淮安府。
又【集韻】允律切,音聿。
義同。
或作□。
沮 【巳集上】【水字部】 沮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子餘切,音苴。
水名。
【說文】水出漢中房陵,東入江。
【水經】沮水出東汶陽郡沮陽縣。
又【前漢地理志】武都郡沮縣沮水,出東狼谷。
【水經注】沔水一名沮水。
又漆沮,二水名。
【書禹貢】漆沮旣從。
【詩大雅】自土沮漆。
【水經】漆水出扶風杜陽縣兪山,東北入于渭。
沮水出北地直路縣北,東入于洛。
【十三州志】漆沮,卽洛水也。
【詩地理攷】段氏曰:漆沮有二,皆出雍州,東入于渭,特有上流下流之別。
詩漆沮入于渭之上流。
書漆沮入于渭之下流。
又【水經注】肥如縣,故肥子國,有大沮水,小沮水。
又沮中,地名。
亦作柤。
【吳志】赤烏四年,諸葛瑾取柤中。
又【廣韻】側魚切【集韻】臻魚切,□音菹。
姓也。
黃帝史官沮誦,三國沮授。
又【廣韻】慈呂切【集韻】【韻會】在呂切【正韻】再呂切,□音咀。
止也,過也,壞也。
【詩小雅】謀猶回遹,何日斯沮。
又【禮儒行】沮之以兵。
【註】沮,謂恐怖之也。
又敗也。
【晉語】衆孰沮之。
又沮洩,謂洩漏也。
【禮月令】地氣沮洩,是謂發天地之房。
又丘名。
【爾雅釋丘】水出其後曰沮丘。
【註】沮,辭與切。
又【廣韻】疾與切【集韻】象呂切,□音敘。
義同。
又【集韻】壯所切,音阻。
【漢志】沮陽,縣名。
在上谷郡。
又【廣韻】【集韻】【正韻】□將預切,音怚。
沮洳,漸濕也。
【詩魏風】彼汾沮洳。
【註】沮洳,水浸處,下濕之地。
【禮王制】山川沮澤。
【註】沮謂萊沛也。
又【集韻】將先切,音箋。
涓沮,小流。
沰 【巳集上】【水字部】 沰 【廣韻】他各切【集韻】闥各切,□音託。
【玉篇】落也,磓也。
又【廣韻】赭也。
【詩秦風顏如渥丹】《釋文》丹如字,韓詩作沰。
音撻各反。
赭也。
又【集韻】當各切,音矺。
滴也。
【崔實農家諺】上火不落,下火滴沰。
考證:〔【詩秦風顏如渥丹箋】丹如字,韓詩作沰。
音撻各反。
赭也。
〕謹按丹如字雲雲本釋文非鄭箋。
謹改箋字爲釋文。
沱 【巳集上】【水字部】 沱 【唐韻】徒何切【集韻】【韻會】唐何切【正韻】湯何切,□音駝。
【說文】江別流也。
出山。
【書禹貢】岷山導江東別爲沱。
【註】引爾雅釋水,水自江出爲沱,漢爲潛。
【詩地理攷】蔡氏曰:南郡枝江縣有沱水,其流入江,而非出於江也。
華容縣有夏水,首出於江,尾入於沔,亦謂之沱。
此荊州之沱,蜀郡郫縣江沱在東,西入大江。
汶江縣江沱在西南,東入江,此梁州之沱。
戴侗曰:沱名不一,梁州之沱,特其大者耳。
又滹沱,河名。
在定州。
又涕垂貌。
【易離卦】出涕沱若。
又大雨貌。
【詩小雅】俾滂沱矣。
又【廣韻】徒可切【集韻】【韻會】【正韻】待可切,□音柁。
與□同。
瀢□,沙土往來貌。
【郭璞江賦】碧沙瀢□而往來。
又與沲同。
潭沲,隨波貌。
【郭璞江賦】隨風猗萎,與波潭沲。
【杜甫詩】春光潭沲秦東亭。
今作淡沱。
又【集韻】陳知切,音馳。
與池同。
考證:〔【說文】水別流也。
〕謹照原文水改江。
沲 【巳集上】【水字部】 沲 【集韻】同沱。
河 【巳集上】【水字部】 河 【唐韻】乎哥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音何。
水名。
【說文】水出敦煌塞外崑崙山,發源注海。
【春秋說題辭】河之爲言荷也。
荷精分佈,懷隂引度也。
【釋名】河,下也。
隨地下處而通流也。
【前漢西域傳】河有兩源,一出蔥嶺,一出于闐。
于闐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潛行地下。
南出於積石,爲中國河雲。
【書禹貢】導河積石,至于龍門。
【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百裡一小曲,千裡一曲一直。
又九河。
【書禹貢】九河旣道。
【傳】九河,徒駭一,太史二,馬頰三,覆釜四,胡蘇五,□六,絜七,鉤盤八,鬲津九。
又三河,謂河南,河北,河東也。
【後漢光武紀】三河未澄,四關重擾。
又【小學紺珠】以黃河,析支河,湟中河爲三河。
又兩河,謂東河,西河也。
【爾雅釋地】兩河閒曰冀州。
又州名。
【廣輿記】古西羌地,秦漢屬隴西,唐曰河州,明置河州衞。
又梗河。
星名。
【甘氏星經】梗河三星,在大角帝座北。
又銀河,天河也。
又【趙崇絢雞肋】道家以目爲銀河。
又酒器也。
【乾□子】裴鈞大宴有銀河,受一鬥。
又淘河,鳥名。
見【爾雅釋鳥註】。
又姓,明河淸,長沙人。
□字從月從作。
考證:〔兩河,謂河南,河北也。
【爾雅釋地】兩河閒曰冀州。
〕謹按爾雅註雲自東河至西河,非謂河南河北。
謹改河南河北爲東河西河。
□ 【未集中】【羊字部】 □ 【篇海】疾二切,音字。
牝羊也。
【酉集中】【豕字部】【集韻】呼回切,音灰。
豕也。
一曰豕發土也。
與同。
或作鼿。
筫
本春秋鄆邑,今屬靑州府。
俱見【廣輿記】。
又姓。
【一統志】有沭陽令沂州。
又【集韻】【正韻】□魚巾切,音銀。
器之釿鍔。
釿或作沂。
【爾雅釋樂】大篪謂之沂。
又【杜篤論都賦】奮彗光,埽項軍,遂濟人難,蕩滌於泗沂。
【班固答賔戲】張良受書於邳沂。
俱作魚巾切。
考證:〔【周禮夏官職方氏】靑州,其浸沂沐。
〕謹照原晝沐改沭。
〔【爾雅釋樂】大箎謂之沂。
〕謹照原文箎改篪。
沄 【巳集上】【水字部】 沄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
【說文】轉流也。
【杜甫詩】沄沄逆素浪。
又【爾雅釋言】沄,沆也。
【註】水流漭沆。
又□沄,沸貌。
【揚雄冀州箴】冀土麋沸,泫沄如湯。
又通紜。
【揚雄長楊賦】汾沄沸渭。
【註】汾沄,與紛紜同。
衆盛貌。
又【廣韻】戸昆切【集韻】【韻會】【正韻】胡昆切,□音渾。
義同。
又【集韻】戸袞切,混上聲。
水流貌。
又【韻補】葉于權切,音員。
【柳宗元懲咎賦】淩洞庭之洋洋,泝湘流之沄沄。
飄風擊以揚波,舟摧抑而迴邅。
考證:〔【柳宗元懲咎賦】泝湘流之沄沄。
〕謹照原文沂改泝。
沅 【巳集上】【水字部】 沅 【唐韻】【集韻】□愚袁切,音元。
水名。
【說文】水出牂牁故且蘭,東北入江。
【山海經】沅水出象郡鐔城西。
【註】象郡,今日南也。
【尚書日記】楚中九江,五曰沅江,出沅州西蠻界。
【水經】沅水出牂牁且蘭縣,爲旁溝水,又東至鐔城縣爲沅。
【楚辭九歌】沅有芷兮澧有蘭。
又州縣名。
【廣輿記】屬湖廣辰州府,漢武陵地,唐沅州。
又有沅陵縣。
又常德府有沅江縣。
又雲南有鎭沅府。
又【集韻】【正韻】□五遠切,音阮。
義同。
昩 【辰集上】【日字部】 昩 【廣韻】莫撥切,音末。
日中不明也,星也。
引《易》日中見昩。
《音義》《字林》作昩,鬥杓後星。
又音妹。
◎按《易豐卦》本作沬。
《音義》雲:《字林》作昧,亡太反,鬥杓後星也。
王肅雲:音妹,無末音。
《前漢五行志》引《易》亦止作昧,疑《廣韻》之誤。
又《說文》□無昧字。
服虔雲:日中而昬也。
《集韻》:日中不明也。
《正字通》引作《說文》,尤誤。
沆 【巳集上】【水字部】 沆 【唐韻】胡朗切【集韻】戸朗切【韻會】合朗切,□音骯。
【說文】莽沆,大水也。
一曰大澤貌。
【博物志】停水東方曰都,一名沆。
【張衡西京賦】滄池漭沆。
又沆茫,水草廣大貌。
【揚雄羽獵賦】鴻濛沆茫。
又沆瀁,水深廣貌。
【木華海賦】浺融沆瀁。
又沆瀣,露氣也。
詳瀣字註。
又【廣韻】胡郞切【集韻】寒剛切【正韻】下郞切,□音航。
水流貌。
一曰渡也。
又【集韻】舉朗切,音。
義與莽沆同。
又【正韻】口浪切,音亢。
【前漢郊祀歌】西顥沆碭。
【註】白氣也。
沆或讀若抗。
沇 【巳集上】【水字部】 沇 〔古文〕沿【唐韻】【集韻】【韻會】□以轉切,音兗。
水名。
【說文】水出河東東垣王屋山。
【書禹貢】道沇水東流爲濟。
【山海經】聮水西北流,注于秦澤。
【註】聮衍聲相近,卽沇水也。
【水經注】濟水逕原城南,東合北水,亂流東南注,分爲二水。
一水東南流,俗謂之衍水,卽沇水也。
又沇沇,流行貌。
【前漢郊祀歌】沇沇四塞。
又與兗通。
【甘氏星經】兗州作沇州。
【前漢天文志】角亢氐,沇州。
又【集韻】庾準切,音尹。
義同。
又兪水切,唯上聲。
沇溶,水流谷中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沇溶淫鬻。
【集韻】或從兗作渷。
沈 【巳集上】【水字部】 沈 【唐韻】直深切【集韻】【韻會】【正韻】持林切,□音霃。
【說文】陵上滈水也。
一曰濁黕也。
【風俗通山澤篇】沈者,莽也。
言其平望,莽莽無涯際也。
沈澤之無水斥鹵之類也。
【前漢□法志】山川沈斥。
【註】斥卽斥鹵,沈卽川澤。
【莊子達生篇】沈有履。
【註】沈水,汚泥也。
又齊人謂湖曰沈。
【郭緣生述征記】有鳥當沈。
又沒也。
【詩小雅】載沈載浮。
【戰國策】智伯攻趙,圍晉陽而水之,城之不沈者三闆。
【又】常民溺於習俗,學者沈於所聞。
又以毒沈水也。
【周禮秋官】雍氏禁山之爲苑,澤之沈者。
【註】謂毒魚及水蟲之屬。
又五齊之一。
【周禮天官酒正】五齊,三曰沈齊。
【註】沈者,成而滓沈,如今造淸酒。
又九天之一。
【揚子太□經】九天,八爲沈天。
又水名。
【後漢光武紀】輔威將軍臧宮,與公孫述將延岑戰於沈水。
【註】沈水出廣漢縣。
又實沈,星次也。
屬晉分。
【左傳昭元年】參爲晉星,實沈,參神也。
又綠沈,畫工設色之名。
【鄴中記】石虎造象牙桃枝扇,或綠沈色。
【王羲之筆記】有人以綠沈漆管見遺。
【野客叢書】物色之深者皆爲綠沈。
又【廣韻】【集韻】【韻會】□直禁切,音鴆。
亦沒也。
一曰投物水中也。
或作湛。
【周禮春官】以貍沈祭山林川澤。
【註】沈如字,劉註直反。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荏切,音審。
古國名。
【左傳昭元年】沈姒蓐黃,實守其祀。
【註】四國臺駘之後。
又姓。
【廣韻】出吳興。
本周文王第十子聃季,食采於沈,子孫以國爲氏。
又沈丘,縣名。
【廣輿記】屬開封府,古沈子國,隋沈州,唐沈丘。
又【集韻】【正韻】□昌枕切,音瞫。
與瀋同。
汁也。
【禮檀弓】爲楡沈故設撥。
【註】以水澆楡白皮之汁,有急以播地,於引輴車滑也。
又【集韻】【韻會】徒南切【正韻】徒含切,□音覃。
沈沈,宮室深邃貌。
【史記陳涉世家】顆頤,涉之爲王沈沈者。
【註】應劭曰:沈,長含反。
通作潭。
亦作。
沉 【巳集上】【水字部】 沉 【字彙】同沈。
沋 【巳集上】【水字部】 沋 【唐韻】羽求切【集韻】于求切,□音尤。
水名,在高密。
又【枚乗七發】魚鼈失勢,顚倒偃側。
沋沋湲湲,蒲伏漣延。
【註】沋沋湲湲,魚鼈顚倒貌。
旽 【辰集上】【日字部】 旽 【集韻】他昆切,音燉。
與暾同。
【玉篇】日欲出。
又朱閏切,音甽。
旽旽,懇誠也。
沌 【巳集上】【水字部】 沌 【廣韻】徒損切【集韻】杜本切【正韻】徒本切,□音囤。
混沌,元氣未判也。
亦作渾沌。
【揚子太□經】渾沌無端,莫見其根。
又不開通之貌。
【莊子應帝王】中央之帝爲渾沌。
【註】渾沌,無孔竅也。
又渾沌,四兇之一。
卽讙兜也。
本獸名。
【神異經】崑崙有惡獸,名曰渾沌。
又【廣韻】【集韻】□徒渾切,音屯。
水勢也。
【枚乗七發】沌沌混混,狀如奔馬。
【註】波相隨貌。
又【博雅】混混沌沌,轉也。
【孫子兵勢篇】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
又【集韻】殊倫切,音淳。
與純同。
粹也。
又都困切,音頓。
與忳同。
愚貌。
【老子道德經】忳忳兮。
或作沌。
又柱兗切,音篆。
水名。
在江夏。
【水經注】涉水,又逕沌水,口水,南通縣之太白湖,湖水東南通江,又謂之沌口。
又有沌陽縣,處沌水之陽,故名。
沏 【巳集上】【水字部】 沏 【廣韻】【集韻】□千結切,音切。
水聲。
一曰水流疾貌。
【木華海賦】鬱沏疊而隆頹。
【註】沏疊,疾流貌。
又摩也。
【木華海賦】飛澇相磢,激勢相沏。
又【玉篇】初乙切【集韻】測乙切,□音厀。
義同。
泿 【巳集上】【水字部】 泿 【廣韻】語巾切【集韻】魚巾切,□音銀。
水名。
【山海經】禱過之山,泿水出焉。
【水經】泿水,出武陵鐔城縣,北界沅水谷。
又【玉篇】水厓也。
【集韻】亦作垠。
又【廣韻】吐根切,音吞。
又【集韻】語靳切,音憗。
義□同。
沐 【巳集上】【水字部】 沐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莫蔔切,音木。
【說文】濯髮也。
【詩衞風】豈無膏沐。
【周禮天官】宮人共王之沐浴。
【疏】沐用潘,浴用湯。
又【漢官儀】五日一假,洗沐,亦曰休沐。
又潤澤之意。
【後漢明帝紀】冬無宿雪,春不燠沐。
【註】沐,潤澤也。
言無暄潤之氣。
又治也。
【禮檀弓】夫子助之沐槨。
又溟沐,細密之雨也。
【揚子太□經】密雨溟沐。
又姓。
漢有陳郡太守沐寵。
沑 【巳集上】【水字部】 沑 【唐韻】人九切【集韻】忍九切,□音蹂。
【說文】水利也。
一曰溫也。
又【集韻】女九切,音紐。
濕也。
又【廣韻】【集韻】□女六切,音恧。
縮沑,水文蹙聚。
【木華海賦】葩華踧沑。
沒 【巳集上】【水字部】 沒 〔古文〕歿歾□【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莫勃切,音歿。
【說文】沈也。
又盡也。
【詩小雅】曷其沒矣。
【傳】沒,盡也。
【疏】言不可盡服也。
又過也。
【禮坊記】君子不以美沒禮。
【疏】沒,過也。
不可以財物豐多,華美其事,沒過於禮。
又貪也。
【晉語】不沒爲後。
又乾沒。
【史記酷吏傳】張湯始爲小吏乾沒。
【註】如淳曰:得利爲乾,失利爲沒。
正義曰:乾沒,謂無潤澤而取他人也。
又曰:陽浮慕爲乾,心內不合爲沒。
又水名。
【山海經】太水東南流,注于沒水。
【水經注】作役水。
又【孫□雞林類事】高麗方言,謂水曰沒,井曰烏沒,熟水曰泥根沒,冷水曰時根沒。
又【集韻】莫佩切,音妹。
亦沈也。
又母果切,音麼。
不知而問曰拾沒。
又【韻補】葉明祕切,音寐。
【曹植七啓】翔爾鴻翥,濈然鳧沒。
縱輕體以迅赴,景追形而不逮。
逮音遞。
【說文】本作□。
考證:〔【山海經】太山東南流,注於沒水。
〕謹照原文太山改太水。
沓 【巳集上】【水字部】 沓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達合切,音。
【說文】語多沓沓,若水之流。
又水沸溢也。
今河朔方言謂沸溢爲沓。
又重也。
【詩小雅】噂沓背憎。
乂合也。
【揚雄羽獵賦】出入日月,天與地沓。
【註】言若天地相連合也。
又冒也,貪也。
【唐書王琳傳】酋領沓墨。
又弛緩意。
【孟子】洩洩猶沓沓也。
又水名。
遼東有沓水,沓縣因以名。
又姓。
【北史孝義傳】沓龍超。
又【集韻】【韻會】【正韻】□託合切,音錔。
義同。
一曰行擊鼓也。
沔 【巳集上】【水字部】 沔 【廣韻】【集韻】【韻會】彌兗切【正韻】美辨切,□音緬。
水名。
【說文】沔水出武都沮縣東狼谷。
【書禹貢】浮于潛,逾于沔。
【傳】漢上曰沔。
又【廣輿記】沔口,在漢陽府城西南。
【地理通釋】漢入江處謂之沔口。
【漢陽圖經】漢沔本一水也。
又州名。
【廣韻】春秋鄖國之地,戰國時屬楚,秦屬南郡,武德初置沔州。
【廣輿記】今爲漢陽府。
又沔陽州,屬安陸府,漢竟陵地,梁沔陽。
又沔縣,屬漢中府,本漢沔陽縣。
又沔池縣,屬河南府。
□見【廣輿記】。
又水流滿也。
【詩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又與湎通。
【史記樂書】流沔沈佚。
又【集韻】美隕切,音閔。
水名。
【書禹貢註】沔池。
一音亡忍切。
又母婢切,音弭。
與濔同。
水盛貌。
詳濔字註。
峚 【寅集中】【山字部】 峚 【正字通】莫必切,音密。
山名。
【山海經】峚山多丹木,黃華赤實,食之不飢。
【陶潛山海經詩】丹木生何許,乃在峚山陽。
洱 【巳集上】【水字部】 洱 【廣韻】而止切【集韻】忍止切,□音耳。
水名。
【水經注】洱水,出弘農郡盧氏縣之熊耳山。
又【集韻】母婢切,音弭。
義同。
又【廣韻】【集韻】□仍吏切,音餌。
水名。
【楊愼雲南山川志】西洱海,在府城東,古葉楡河也。
一名渳海。
又名西洱河。
□ 【辰集上】【日字部】 □ 【字彙】與昪同。
□ 【備考】【未集】【米字部】 □ 【五音篇海】古得切。
湇 【巳集上】【水字部】 湇 【廣韻】去急切【集韻】乞及切,□音泣。
羹汁也。
【博雅】羹謂之。
或作湇。
【禮少儀】凡有湇者不以齊。
又【集韻】迄業切,音怯。
又迄洽切,音恰,義□同。
沕 【巳集上】【水字部】 沕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文拂切,音物。
沕□,深微貌。
【賈誼鵩鳥賦】沕□無窮。
又【廣韻】美筆切,音密。
潛藏也。
一曰塵濁謂之沕。
又【集韻】莫佩切,音妹。
義同。
【賈誼弔屈原賦】沕深潛以自珍。
【註】徐廣曰:沕,亡筆反。
鄧展曰:沕音昧。
【醜集下】【女字部】【玉篇】古文姣字。
註詳六畫。
沖 【巳集上】【水字部】 沖 【唐韻】直弓切【集韻】【韻會】持中切,□音蟲。
【說文】湧搖也。
又【玉篇】虛也。
【老子道德經】大盈若沖。
又【廣韻】和也,深也。
【蕭慤詩】重明豈凝滯,無累在淵沖。
又飛也。
【史記滑稽傳】一飛沖天。
又幼小也。
【書盤庚】肆予沖人。
【傳】沖,童也。
又垂飾貌。
【詩小雅】革沖沖。
又聲也。
【詩豳風】鑿冰沖沖。
又姓。
明洪武中香山縣丞沖敬。
又【集韻】杜孔切,音動。
湧也。
又【韻補】葉仲良切,音長。
【道藏歌】鬱鬱對啓明,圓華煥三沖。
飇粲麗九天,天綠繞丹房。
沗 【巳集上】【水字部】 沗 【字彙】卽□字。
與忝別。
增□之沗從水,忝辱之忝從心。
備考:《海篇》音滂。
沗字下從水作,與沗字異。
《巳集上》沗,卽□(添)字。
沙 【巳集上】【水字部】 沙 【唐韻】所加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加切,□音紗。
【說文】水散石也。
從水從少,水少沙見。
楚東有沙水。
【水經注】逢澤陂東北流爲新溝,又東北注梁爲沙水。
又【山海經】盧其之山,無草木,多沙石,沙水出焉,南流注于涔水。
又潁水之別名。
【爾雅釋水】潁爲沙。
【註】謂大水溢出別爲小水之名。
又疏土也。
【易需卦】需于沙。
【正義】沙,水旁之地。
【詩大雅】鳧鷖在沙。
又州名,在西徼外,取沙角山爲名,卽三秦記鳴沙山也。
【廣輿記】沙州鳴沙山,峰勢危峻,沙如乾糖。
天氣淸朗則沙鳴,聞數裡外。
又流沙,西境極遠之地。
【書禹貢】西被于流沙。
又丘名。
【爾雅釋丘】邐迤曰沙丘。
【疏】謂丘形斜行,連接而長者。
又長沙,郡名,屬楚。
【廣輿記】今湖廣長沙府有長沙縣。
又長沙,星名。
在軫旁,主壽命。
見【史記天官書】。
又水中有沙者曰沙衍。
【□天子傳】天子乃遂東征,南絕沙衍。
又沙汰,詳汰字註。
又【謝察微算經】十塵爲沙,十沙爲纖。
又木名。
【範成大桂海草木記】沙木與杉同類,尤高大,葉尖成叢,穗少與杉異。
又豆名。
【崔豹古今注】貍豆,一名貍沙,一名獵沙。
虎豆,一名虎沙。
馬豆,一名馬沙。
又吹沙,魚名。
【爾雅釋魚】鯊鮀。
【郭璞註】今吹沙也。
【陸璣註】魚狹而小,常張口吹沙,故曰吹沙。
又小而甘美之稱。
【韓彥直橘錄】沙橘取其細而甘美,或曰種之沙州之上,故其味特珍。
然邦人稱物之小而甘美者必曰沙,如沙瓜,沙蜜,沙糖之類,特方言耳。
又沙門,謂勤行也。
【佛說四十二章經】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爲法,名曰沙門。
又姓。
宋勇將有沙世堅。
又借爲紗縠字。
【周禮天官】內司服素沙。
【註】素沙,今之白縳也。
以白縳爲裏,使之章顯。
今世有紗縠者,名出于此。
又【集韻】蘇和切【正韻】桑何切,□音蓑。
亭名,在元城。
【春秋定七年】齊侯衞侯盟于沙。
【註】今陽平元城縣東南有沙亭。
又與犧通。
【詩魯頌】犧尊將將。
【鄭註】素何反。
【毛傳】有沙飾也。
又酒名。
【儀禮大射儀兩壷獻酒註】獻讀爲沙。
沙酒濁,特泲之,必摩沙者也。
又【集韻】山宜切,音釃。
亦水傍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所稼切,音嗄。
聲嘶也。
【周禮天官】內饔鳥皫色而沙鳴貍。
【註】沙音所嫁反,或蘇他反。
【疏】沙,嘶也。
○按沙本有蘇何、山宜二切,不必又入歌支葉韻。
今刪去。
考證:〔【周禮天官】內司服素沙。
【註】素沙,今之白縛也。
以白縛爲裏。
〕謹照原晝兩縛字□改縳。
沚 【巳集上】【水字部】 沚 【唐韻】【集韻】【韻會】□諸市切,音止。
【爾雅釋水】小渚曰沚。
【詩召南】于沼于沚。
又【釋名】止息也,可以止息其上。
又【集韻】職吏切,音志。
【正韻】諸氏切,音紙。
義□同。
又【韻補】葉諸池切。
【楚辭九懷】淹低徊兮京沚。
與師彜爲韻。
【玉篇】或作洔。
沛 【巳集上】【水字部】 沛 【唐韻】【集韻】□普蓋切,音霈。
水名。
【說文】沛水出遼東番汗塞外,西南入海。
又澤名。
【左傳昭二十年】齊侯田于沛。
又草生水曰沛。
【公羊傳註】草棘曰沛。
【風俗通山澤篇】沛者,草木之蔽茂,禽獸之所匿也。
又縣名,屬沛郡。
【漢書註】秦泗水郡之屬縣。
又行貌。
【楚辭九歌】沛吾乗兮桂舟。
【左思吳都賦】直衝濤而上瀨,常沛沛而悠悠。
又有餘貌。
【公羊傳文十四年】沛若有餘。
又大貌。
【前漢五行志】沛然自大。
又雨貌。
【張衡思□賦】凍雨沛其灑塗。
又滂沛,雨盛貌。
別作霈。
又旛幔也。
【易豐卦】豐其沛。
通作旆。
又蓄水灌田之名。
【三餘贅筆】浙中少水人家,多于山上置閘蓄水,遇旱歲開以灌田,名之曰沛。
又竹名。
【神異經】南方荒中有沛竹,可以爲大船。
【僧贊寧筍譜】又沛竹筍。
又沛艾,姿容俊偉貌。
【司馬相如大人賦】沛艾赳螑。
又滯沛,奔揚貌。
【司馬相如上林賦】奔揚滯沛。
又姓。
又【廣韻】【集韻】【韻會】□博蓋切,音貝。
義同。
又疾也。
【前漢郊祀歌】靈之來,神哉沛。
【註】沛,補蓋反。
又偃仆也。
【詩大雅】顚沛之揭。
【傳】沛,拔也。
【正義】遽離根本之言。
又【韻補】葉方吠切,音避。
【揚雄甘泉賦】雲飛揚兮雨滂沛,于胥德兮麗萬世。
又葉蒲迫切,音白。
【左思魏都賦】揆旣往之前跡,叩將來之後轍。
成都迄以傾覆,建業則亦顚沛。
考證:〔【揚雄甘泉賦】雲飛揚兮雨滂沛,子胥德兮麗萬世。
〕謹照原文子胥改于胥。
沜 【巳集上】【水字部】 沜 【廣韻】【集韻】【韻會】□普半切,音判。
水流也。
一曰水厓。
又【玉篇】古文泮字。
義與詩隰則有泮之泮同。
沜,猶漘也。
註詳五畫。
【唐書王維傳】輞川有芙蓉沜。
沝 【巳集上】【水字部】 沝 【唐韻】【集韻】□之壘切,音捶。
【說文】二水也。
【類篇】閩人謂水曰沝。
○按鄺氏易坎爲水,水作沝。
郭忠恕佩觿集,音義一而體別,水爲沝,火爲□。
是水與沝音義□同,與《說文》小異。
至楊愼轉注古音,沝音委,義如禮記或原或委之委。
《說文》字原,沝,古流字。
皆曲說,今不從。
涏 【巳集上】【水字部】 涏 【廣韻】徒鼎切【集韻】待鼎切,□音挺。
涇寒也。
又汫涏,小水。
一曰波直貌。
【爾雅釋水】直波爲徑。
【註】言徑涏也。
又【集韻】【韻會】□堂練切,音電。
涏涏,美好貌。
一曰光澤貌。
溝 【巳集上】【水字部】 溝 【篇韻】古侯切,音勾。
水聲。
(溝)【唐韻】古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侯切,□音鉤。
【說文】水瀆,廣四尺,深四尺。
【釋名】田閒之水曰溝。
溝,搆也。
縱橫相交搆也。
【周禮地官】遂人十夫有溝。
又【爾雅釋水】水註谷曰溝。
又溝池,城塹也。
【禮禮運】城郭溝池以爲固。
又汗溝,馬中脊也。
【齊民要術】相馬法,汗溝欲其深。
又【集韻】古項切,音講。
與港同。
水分流也。
詳港字註。
又【韻補】葉斤於切,音居。
【焦氏易林】馬驚破車,王孫墜溝,身死魂去,離其室廬。
【未集下】【肉字部】【字彙】與□同。
【五音集韻】甫委切,音彼。
肉也。
沒 【巳集上】【水字部】 沒 〔古文〕歿歾□【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莫勃切,音歿。
【說文】沈也。
又盡也。
【詩小雅】曷其沒矣。
【傳】沒,盡也。
【疏】言不可盡服也。
又過也。
【禮坊記】君子不以美沒禮。
【疏】沒,過也。
不可以財物豐多,華美其事,沒過於禮。
又貪也。
【晉語】不沒爲後。
又乾沒。
【史記酷吏傳】張湯始爲小吏乾沒。
【註】如淳曰:得利爲乾,失利爲沒。
正義曰:乾沒,謂無潤澤而取他人也。
又曰:陽浮慕爲乾,心內不合爲沒。
又水名。
【山海經】太水東南流,注于沒水。
【水經注】作役水。
又【孫□雞林類事】高麗方言,謂水曰沒,井曰烏沒,熟水曰泥根沒,冷水曰時根沒。
又【集韻】莫佩切,音妹。
亦沈也。
又母果切,音麼。
不知而問曰拾沒。
又【韻補】葉明祕切,音寐。
【曹植七啓】翔爾鴻翥,濈然鳧沒。
縱輕體以迅赴,景追形而不逮。
逮音遞。
【說文】本作□。
考證:〔【山海經】太山東南流,注於沒水。
〕謹照原文太山改太水。
漚 【巳集上】【水字部】 漚 【唐韻】烏□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候切,□謳去聲。
【說文】久漬也。
【詩陳風】東門之池,可以漚麻。
【傳】漚,柔也。
【正義】考工記註,漚,漸也。
楚人曰漚。
此雲漚柔者,謂漸漬之,使柔韌也。
又漚鬱,香氣盛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芬芳漚鬱。
又或作渥。
【周禮冬官考工記】渥淳其帛。
【註】渥與漚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侯切,音謳。
浮漚也。
【楞嚴經】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
又通鷗。
【列子黃帝篇】海上有好漚鳥者。
瀝 【巳集上】【水字部】 瀝 【唐韻】郞擊切【集韻】【韻會】【正韻】狼狄切,□音歷。
【說文】浚也。
一曰水下滴。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動滴瀝以成響。
又飮酒將盡餘滴曰瀝。
【史記滑稽傳】時賜餘瀝。
又瀝液,微流也。
【張衡思□賦】漱飛泉之瀝液。
又淅瀝,雨雪聲。
【謝惠連雪賦】霰淅瀝而先集。
【集韻】或作□。
淪 【巳集上】【水字部】 淪 【唐韻】力迍切【集韻】【韻會】【正韻】龍春切,□音倫。
【說文】水波也。
【爾雅釋水】小波爲淪。
【詩魏風】河水淸且淪猗。
【傳】小風拂水成文,轉如輪也。
【韓詩外傳】順流而風曰淪。
淪,文貌。
又【爾雅釋言】淪,率也。
【詩小雅】淪胥以鋪。
【箋】言牽率相引,而徧得罪。
又【博雅】淪,沒也。
【書微子】今殷其淪喪。
又【集韻】縷尹切,音稐。
盧困切,音論。
義□同。
又鱗淪,水相次貌。
【馬融長笛賦】波瀾鱗淪。
又垽淪,水迴旋貌。
【郭璞江賦】垽淪溛瀤。
又濆淪,水勢相糾貌。
【木華海賦】□濆淪而滀漯。
又混淪,未分離之貌。
【列子天瑞篇】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混淪。
又水名。
【山海經】宣山,淪水出焉。
又【集韻】姑頑切,音鰥。
姓也。
古有泠淪氏。
又魯本切,上聲。
混淪,水流轉貌。
又【韻補】葉閭員切,音連。
【道藏歌】今日度元吉,憶曾狀曲泉。
萬神同斯和,億劫豈知淪。
滄 【巳集上】【水字部】 滄 〔古文〕□□【唐韻】七剛切【集韻】【韻會】千剛切,□音倉。
水名。
【書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爲漢。
又東爲滄浪之水。
又河名。
【水經注】濕水左會淸夷水,亦謂之滄河。
又湖名。
【廣輿記】在韶州府樂昌縣。
又州名。
【廣韻】後魏所置,蓋取滄海爲名。
又【說文】寒也。
【逸周書】天地之道有滄熱。
亦作倉。
【揚雄甘泉賦】東燭倉海。
又【集韻】楚亮切,音創。
與凔同。
沫 【巳集上】【水字部】 沫 【唐韻】【集韻】【正韻】莫葛切【韻會】莫曷切,□音末。
水名。
【說文】水出蜀西徼外,東南入江。
又浮沫也。
【莊子大宗師】相煦以濕,相濡以沫。
又涎沫也。
【莊子至樂篇】乾餘骨之沫爲斯彌。
【註】沫,口中汁也。
又噴沫,跳波也。
【馬融長笛賦】□瀑噴沫。
又湯華也。
【陸羽茶經】凡酌置諸盌,令沫餑均。
沫餑,湯之華也。
華之薄者曰沫。
又紅沫。
【酉陽雜俎】紅沫,煉丹砂爲黃金,碎以染筆,書入石中,削去逾明,名曰紅沫。
又已也。
【屈原離騷】身服義而未沫。
又汗流貌。
【前漢郊祀歌】霑赤汗,沫流赭。
【註】應劭曰:流沫如赭也。
李奇曰:沫如靧面之靧。
師古曰:沫沬兩通。
沬者,言被面如頮也,字從水傍,午未之未,音呼內反。
沫者,言汗流沫出也,字從水傍,本末之末,音亦如之。
又【韻補】葉謨杯切,音枚。
【屈原離騷】芳菲菲而難□兮,芬至今猶未沫。
又葉莫結切,音蔑。
【郭璞江賦】濯翮疏風,鼓翅□□。
揮弄灑珠,拊拂瀑□。
沬 【巳集上】【水字部】 沬 〔古文〕湏【廣韻】【集韻】莫貝切【韻會】【正韻】莫佩切,□音妹。
衞邑名。
【詩鄘風】沬之鄕矣。
亦作妹。
【書酒誥】明大命于妹邦。
又【易豐卦】日中見沬。
【註】王氏曰:微昧之明也。
薛氏曰:鬥之輔星。
又【廣韻】【集韻】□無沸切,音未。
水名。
又【唐韻】荒內切【集韻】呼內切【正韻】呼對切,□音誨。
【說文】灑面也。
通頮。
又作靧。
【禮內則】面垢燂潘請靧,足垢燂湯請洗。
沭 【巳集上】【水字部】 沭 【唐韻】食聿切【集韻】【韻會】【正韻】食律切,□音術。
水名。
【說文】沭水出靑州浸。
【周禮夏官職方氏】靑州,其浸沂沭。
【疏】沭出東莞。
【前漢地理志】琅邪郡東莞縣術水,南至下邳入泗。
【註】卽沭水也。
又縣名。
【廣韻】沭陽在海州。
【廣輿記】今屬淮安府。
又【集韻】允律切,音聿。
義同。
或作□。
沮 【巳集上】【水字部】 沮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子餘切,音苴。
水名。
【說文】水出漢中房陵,東入江。
【水經】沮水出東汶陽郡沮陽縣。
又【前漢地理志】武都郡沮縣沮水,出東狼谷。
【水經注】沔水一名沮水。
又漆沮,二水名。
【書禹貢】漆沮旣從。
【詩大雅】自土沮漆。
【水經】漆水出扶風杜陽縣兪山,東北入于渭。
沮水出北地直路縣北,東入于洛。
【十三州志】漆沮,卽洛水也。
【詩地理攷】段氏曰:漆沮有二,皆出雍州,東入于渭,特有上流下流之別。
詩漆沮入于渭之上流。
書漆沮入于渭之下流。
又【水經注】肥如縣,故肥子國,有大沮水,小沮水。
又沮中,地名。
亦作柤。
【吳志】赤烏四年,諸葛瑾取柤中。
又【廣韻】側魚切【集韻】臻魚切,□音菹。
姓也。
黃帝史官沮誦,三國沮授。
又【廣韻】慈呂切【集韻】【韻會】在呂切【正韻】再呂切,□音咀。
止也,過也,壞也。
【詩小雅】謀猶回遹,何日斯沮。
又【禮儒行】沮之以兵。
【註】沮,謂恐怖之也。
又敗也。
【晉語】衆孰沮之。
又沮洩,謂洩漏也。
【禮月令】地氣沮洩,是謂發天地之房。
又丘名。
【爾雅釋丘】水出其後曰沮丘。
【註】沮,辭與切。
又【廣韻】疾與切【集韻】象呂切,□音敘。
義同。
又【集韻】壯所切,音阻。
【漢志】沮陽,縣名。
在上谷郡。
又【廣韻】【集韻】【正韻】□將預切,音怚。
沮洳,漸濕也。
【詩魏風】彼汾沮洳。
【註】沮洳,水浸處,下濕之地。
【禮王制】山川沮澤。
【註】沮謂萊沛也。
又【集韻】將先切,音箋。
涓沮,小流。
沰 【巳集上】【水字部】 沰 【廣韻】他各切【集韻】闥各切,□音託。
【玉篇】落也,磓也。
又【廣韻】赭也。
【詩秦風顏如渥丹】《釋文》丹如字,韓詩作沰。
音撻各反。
赭也。
又【集韻】當各切,音矺。
滴也。
【崔實農家諺】上火不落,下火滴沰。
考證:〔【詩秦風顏如渥丹箋】丹如字,韓詩作沰。
音撻各反。
赭也。
〕謹按丹如字雲雲本釋文非鄭箋。
謹改箋字爲釋文。
沱 【巳集上】【水字部】 沱 【唐韻】徒何切【集韻】【韻會】唐何切【正韻】湯何切,□音駝。
【說文】江別流也。
出山。
【書禹貢】岷山導江東別爲沱。
【註】引爾雅釋水,水自江出爲沱,漢爲潛。
【詩地理攷】蔡氏曰:南郡枝江縣有沱水,其流入江,而非出於江也。
華容縣有夏水,首出於江,尾入於沔,亦謂之沱。
此荊州之沱,蜀郡郫縣江沱在東,西入大江。
汶江縣江沱在西南,東入江,此梁州之沱。
戴侗曰:沱名不一,梁州之沱,特其大者耳。
又滹沱,河名。
在定州。
又涕垂貌。
【易離卦】出涕沱若。
又大雨貌。
【詩小雅】俾滂沱矣。
又【廣韻】徒可切【集韻】【韻會】【正韻】待可切,□音柁。
與□同。
瀢□,沙土往來貌。
【郭璞江賦】碧沙瀢□而往來。
又與沲同。
潭沲,隨波貌。
【郭璞江賦】隨風猗萎,與波潭沲。
【杜甫詩】春光潭沲秦東亭。
今作淡沱。
又【集韻】陳知切,音馳。
與池同。
考證:〔【說文】水別流也。
〕謹照原文水改江。
沲 【巳集上】【水字部】 沲 【集韻】同沱。
河 【巳集上】【水字部】 河 【唐韻】乎哥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音何。
水名。
【說文】水出敦煌塞外崑崙山,發源注海。
【春秋說題辭】河之爲言荷也。
荷精分佈,懷隂引度也。
【釋名】河,下也。
隨地下處而通流也。
【前漢西域傳】河有兩源,一出蔥嶺,一出于闐。
于闐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潛行地下。
南出於積石,爲中國河雲。
【書禹貢】導河積石,至于龍門。
【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百裡一小曲,千裡一曲一直。
又九河。
【書禹貢】九河旣道。
【傳】九河,徒駭一,太史二,馬頰三,覆釜四,胡蘇五,□六,絜七,鉤盤八,鬲津九。
又三河,謂河南,河北,河東也。
【後漢光武紀】三河未澄,四關重擾。
又【小學紺珠】以黃河,析支河,湟中河爲三河。
又兩河,謂東河,西河也。
【爾雅釋地】兩河閒曰冀州。
又州名。
【廣輿記】古西羌地,秦漢屬隴西,唐曰河州,明置河州衞。
又梗河。
星名。
【甘氏星經】梗河三星,在大角帝座北。
又銀河,天河也。
又【趙崇絢雞肋】道家以目爲銀河。
又酒器也。
【乾□子】裴鈞大宴有銀河,受一鬥。
又淘河,鳥名。
見【爾雅釋鳥註】。
又姓,明河淸,長沙人。
□字從月從作。
考證:〔兩河,謂河南,河北也。
【爾雅釋地】兩河閒曰冀州。
〕謹按爾雅註雲自東河至西河,非謂河南河北。
謹改河南河北爲東河西河。
□ 【未集中】【羊字部】 □ 【篇海】疾二切,音字。
牝羊也。
【酉集中】【豕字部】【集韻】呼回切,音灰。
豕也。
一曰豕發土也。
與同。
或作鼿。
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