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直也。
又【廣韻】廷者,平也。
又廷尉,官名。
【前漢百官表】廷尉,秦官。
【註】廷,平也,治獄貴平,故以爲號。
又【廣韻】【韻會】【正韻】□徒徑切,亭去聲。
義同。
開 【戌集上】【門字部】 開 〔古文〕□□【廣韻】苦哀切【集韻】【韻會】丘哀切,□音侅。
【說文】張也。
【廣韻】解也。
【韻會】啟也。
【爾雅釋言】闢也。
又【五音集韻】通也。
【易乾卦疏】亨通也。
會合萬物,令使開通而爲亨也。
又發也。
【禮學記】故君子之敎喻也。
開而勿達。
【註】開謂發頭角。
【疏】但爲學者,開發大義頭角而已。
又釋也。
【易乾坤卦文言疏】諸卦及爻,皆從乾坤而出,故特作文言,以開釋之。
【書多方】殄戮多罪,亦克用勸,開釋無辜,亦克用勸。
又【韻會】條□也。
又始也。
【後漢馮衍傳】開歲發春兮,百卉含英。
【註】開、發,皆始也。
【禮檀弓】曩者爾心或開予。
【註】開,謂諫爭有所發起。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北鬥七星註】春秋運鬥極雲:鬥第六開陽。
又【集韻】州名。
本漢朐縣地,後魏置開州鎭。
又縣名。
【史記高祖紀】與偕攻開封。
又【功臣年表】開封侯陶舍。
【註】縣名。
屬河南。
又【集韻】人名。
【左傳襄二十三年】曹開禦戎。
【註】齊臣。
又【韻會】姓也。
又【集韻】通作闓。
詳闓字註。
又【集韻】輕煙切,音牽。
山名。
在雍州。
通作汧。
又【韻補】葉音虧。
【謝惠連擣衣篇】盈篋自餘手,幽緘□君開。
腰帶準疇昔,不知今是非。
又葉音欺。
【左思蜀都賦】宣化之闥,崇禮之闈。
華闕雙邈,重門洞開。
考證:〔【集韻】輕煙切,音牽。
山名。
在雍州。
通作沂。
〕謹照原文沂改汧。
【寅集中】【山字部】【廣韻】【集韻】□許月切,音。
【玉篇】山也。
【集韻】山貌。
幀 【寅集中】【巾字部】 幀 【類篇】豬孟切,音倀。
張畫繒也。
一作。
幌 【寅集中】【巾字部】 幌 【廣韻】胡廣切【集韻】【韻會】【正韻】戸廣切,□音晃。
【玉篇】帷幔也。
【廣韻】晉惠起居注,有雲母幌。
又【釋名】蔮恢也。
恢郭覆髮上也。
齊人曰:幌,飾形貌也。
幒 【寅集中】【巾字部】 幒 【說文】同□。
嵿 【寅集中】【山字部】 嵿 【集韻】【類篇】□都挺切,音頂。
山名。
嵪 【寅集中】【山字部】 嵪 【類篇】丘交切。
同墝。
又【集韻】丘刀切,音尻。
嵪,山峻貌。
【字彙】與□同。
嶬 【寅集中】【山字部】 嶬 【玉篇】宜崎切【集韻】魚羈切,□音儀。
【玉篇】山名。
【集韻】山峰巉巖也。
本作。
或作嶬。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上崎嶬而重注。
【註】崎嶬,高峻也。
又【廣韻】魚倚切【集韻】魚綺切,□音蟻。
岌,山高貌。
【集韻】亦作。
庉 【寅集下】【廣字部】 庉 【唐韻】徒損切【集韻】杜本切,□豚上聲。
【說文】樓牆也。
【玉篇】屯聚之處。
【集韻】室中藏也。
又【廣韻】【韻會】徒渾切【正韻】徒孫切,□音豚。
【集韻】居也。
又【爾雅釋天】風與火爲庉。
【註】庉庉,熾盛之貌。
又【集韻】徒困切,豚去聲。
【博雅】舍也。
廪 【寅集下】【廣字部】 廩 〔古文〕□【唐韻】力甚切【集韻】【韻會】【正韻】力錦切,□音凜。
【說文】本作。
穀所振入,宗廟粢盛,倉黃而取之,故謂之。
從入,回,象屋形中有戸牖。
或從度從禾。
【爾雅釋言】廩,廯也。
【玉篇】倉廩也。
【釋名】廩,矜也。
實物可惜者,投之其中也。
【詩周頌】亦有高廩,萬億及秭。
【禮明堂位】米廩,有虞氏之庠也。
【註】庠序亦學也。
魯謂之米廩,虞帝上孝,令藏粢盛之委焉。
【周語】廩於藉東南,鍾而藏之。
【註】廩,禦廩。
一名神倉,東南生長之處。
鍾,聚也。
爲廩以藏所藉田,以奉粢盛。
【荀子富國篇】垣窌倉廩者,財之末也。
【註】穀藏曰倉,米藏曰廩。
又給也。
【後漢章帝紀】恐人稍受廩,往來煩劇。
【註】廩,給也。
又天廩,星名。
【隋書天文志】天廩四星在昴南。
【張衡周天大象賦】天廩備稷以祈歆。
又官名。
【周禮地官】廩人掌九穀之數,以待國之匪頒賙賜稍食。
【後漢和帝紀】復置廩犧官。
【註】漢官儀曰:廩犧令一人秩六百石。
又與懍通。
【前漢食貨志】可以爲富安天下,而直爲此廩廩也。
又與□通。
【集韻】□或作廩。
考證:〔【荀子富國篇】桓窌倉廩者,財之末也。
〕謹照原文桓改垣。
異 【寅集下】【廾字部】 異 【廣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之切,□音怡。
【廣韻】已也。
【書堯典】異哉,試可乃已。
【傳】異,已也,退也。
言餘人盡巳,惟鯀可試,無成乃退。
【正義】異聲近巳,巳訓止,是停住之意,故爲退也。
又【集韻】發歎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羊吏切【正韻】以智切,□怡去聲。
【說文】舉也。
又【廣韻】退也。
又與異通。
【列子楊朱篇】何以異哉。
(異)〔古文〕□【唐韻】【集韻】【韻會】羊吏切【正韻】以智切,□移去聲。
【說文】分也,從廾從□。
□予也。
【博雅】異分也。
【史記商君傳】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
又不同也。
【書旅獒】王乃昭德之,緻于異姓之邦。
【禮儒行】同弗與異弗非也。
【疏】謂彼人與己之疏異,所爲是善,則不非毀之也。
又怪也。
【釋名】異者,異於常也。
【左傳昭二十六年】據有異焉。
【註】異猶怪也。
【史記屈賈傳】化爲異物兮,又何足患。
又奇也。
【周禮地官質人】掌成市之貨賄,人民,牛馬,兵器,珍異。
【註】珍異,四時食物。
【史記仲尼弟子傳】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
又違也。
又姓。
唐異牟尋歸唐,冊封南詔王,今白水蠻有此姓。
又異,翹草名。
【爾雅釋草】連異翹。
又無名異藥名,主治金創折傷。
又【韻補】葉延知切,音怡。
【詩邶風】洵美且異。
葉下貽。
又葉弋質切,音逸。
【詩小雅】亦祇以異。
【朱註】逸織反。
【無名氏樂德歌】所見奇異,葉甘美酒食。
(異)考證:〔【周禮地官質人】賞成市之貨賄,人民,牛馬,兵器,珍異。
〕謹照原文賞改掌。
拰 【卯集中】【手字部】 拰 【唐韻】【集韻】□尼凜切,紝上聲。
搦也。
一曰拰搦,調弓貌。
弮 【寅集下】【弓字部】 弮 【廣韻】丘圓切【集韻】【韻會】【正韻】驅圓切,□音棬。
【集韻】連弩也。
【前漢司馬遷傳】李陵一呼勞軍,士無不起躬流涕,張空弮,冒白刃。
【註】李奇曰:弮,弩弓也。
師古曰:弮,讀者以爲拳掔之拳,大謬。
拳則屈指,不當言張,陵時矢盡,故張弩之空弓,非是手拳也。
又【廣韻】縣名,在滎陽。
又【集韻】古倦切,音眷。
義同。
又與卷通。
【廣韻】書弮也。
今作卷。
又與絭通。
【集韻】弮通作絭。
攘臂繩也。
又與□通。
【集韻】□,摶飯也。
或作弮。
巤 【寅集中】【巛字部】 巤 【唐韻】良涉切【集韻】力涉切,□音獵。
【說文】毛巤也。
象髮在鹵上,及毛髮巤巤之形。
【廣韻】本也。
又鼠毛也。
【玉篇】亦作鬣。
帓 【寅集中】【巾字部】 帓 【五音集韻】莫撥切,音末。
【玉篇】巾也。
【正字通】幧頭也。
亦作鞨。
【列子湯問篇】北國之人,鞨巾而裘。
又【廣韻】帶也。
又【類篇】足衣也。
又【廣韻】莫鎋切【韻會】【正韻】莫轄切,□蠻入聲。
義同。
【午集中】【疒字部】【廣韻】許尤切【集韻】虛尤切,□音休。
【玉篇】息下痢病也。
又【集韻】許救切,音齅。
桼瘡。
【備考】【寅集】【彳字部】【川篇】同佟。
【醜集上】【口字部】【廣韻】餘制切【集韻】以制切,□音曳。
【集韻】與呭同。
詳前呭字註。
又【集韻】私列切,音薛。
義同。
又時制切,音誓。
與詍同。
語多也。
或作。
幕 【寅集中】【巾字部】 幕 【唐韻】慕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末各切,□音莫。
【說文】帷在上曰幕。
【廣雅】帳也。
【釋名】幕,絡也,在表之稱也。
【周禮天官幕人】掌帷幕幄帟綬之事。
【左傳成十六年】楚子登巢車,以望晉軍,伯州犂侍于王後,王曰:張幕矣。
曰:虔蔔于先君也,徹幕矣。
曰:將發命也。
又【韻會】幕府。
軍旅無常居,故以帳幕言之。
通作莫。
【史記李牧傳】市租皆輸入莫府。
【註】索隱曰:古者出征爲將帥,軍還則罷,理無常處,以幕帟爲府署,故曰幕府。
【李廣傳】莫府省約文書籍事。
【註】索隱曰:凡將軍謂之幕府者,蓋兵門合施帷帳,故稱幕府。
古字通用,遂作莫耳。
又【周禮天官幕人註】幕或在地,展□於上也。
【儀禮聘禮】館人布幕于寢門外,官□幣。
【註】布幕以承幣。
【疏】館人布幕於地,官□幣於其上。
又臂脛衣也。
【釋名】留幕,冀州所名大褶至膝者也。
留,牢也。
幕,絡也。
言牢絡在衣表也。
【史記蘇秦傳】當戰,則斬堅甲鐵幕。
【註】謂以鐵爲臂脛之衣。
又【類篇】覆食案亦曰幕。
又【廣雅】粗幕庵也。
又【廣雅】幕,覆也。
【易井卦】上六井收勿幕。
【註】幕猶覆也。
【疏】不自掩覆,與衆共之。
又【爾雅釋言】幕,暮也。
【註】幕然暮夜也。
又六幕。
【前漢禮樂志】紛紜六幕浮大海。
【註】猶言六合也。
又沙幕。
【前漢武帝紀】衞靑將六將軍絕幕。
【註】幕,沙幕。
臣瓚曰:沙土曰幕,直度曰絕。
師古曰:幕者,今之突厥中磧耳。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淸河郡繹幕縣,琅邪郡姑幕縣。
又【廣韻】姓也。
【姓譜】舜祖幕之後。
【史記□世家】自幕至於瞽瞍。
【註】鄭衆曰:幕,舜之先也。
又【集韻】莫半切,音縵。
平而無文曰幕。
【前漢西域傳】罽賔國錢爲騎馬,幕爲人面。
【註】韋昭曰:幕,錢背也。
又【韻補】蒙晡切,音模。
【李陵別蘇武歌】經萬裡兮度沙幕,爲君將兮奮匈奴。
又【正韻】莫狄切,音覓。
【盧仝思君吟】我心爲風兮淅淅,君身爲雲兮幕幕。
考證:〔【左傳成十六年】楚子登巢車,以望晉軍,伯州犂侍于王後,張幕矣。
〕謹照原文張字上增王曰二字。
幨 【寅集中】【巾字部】 幨 【廣韻】【集韻】處占切【韻會】【正韻】蚩占切,□音襜。
【玉篇】帷也。
【集韻】車襜。
【韻會】以帷障車旁如裳,爲容飾,其上有蓋,四旁垂而下,謂之幨。
【周禮春官】王後之五路,重翟厭翟安車,皆有容蓋。
【註】容謂幨車,山東謂之裳幃,或曰潼容。
又【韻會】或作裧。
【儀禮士昏禮】婦車有裧。
【註】裧,車裳帷。
又絕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爲弓筋之所由,幨恆由此作。
【註】幨謂絕起也。
又【廣韻】【集韻】【正韻】□昌豔切,音。
【廣韻】披衣。
【管子揆度篇】列大夫豹幨。
【註】襟謂之幨。
【集韻】亦作□□。
考證:〔【周禮春官】【註】客爲幨車。
〕謹照原文爲改謂。
〔【管子侯度篇】列大夫豹幨。
〕謹照原文侯改揆。
幭 【寅集中】【巾字部】 幭 【唐韻】【集韻】□莫結切,音蔑。
【說文】蓋幭也。
又【說文】一曰襌被。
又【玉篇】帊幞也。
【揚子方言】襎裷謂之幭。
【註】卽帊幞也。
又【類篇】勿發切,音帓。
義同。
又與幦□同。
【集韻】車覆也。
【詩大雅】鞹鞃淺幭。
【傳】淺,虎皮淺毛也。
幭,覆式也。
【疏】幭字,禮記作幦,周禮作□,字異而義同。
襎字原從衤從否作。
建 【寅集下】【廴字部】 建 【唐韻】【集韻】【韻會】□居萬切,犍去聲。
【說文】立朝律也。
【書洪範】建用皇極。
又【玉篇】豎立也。
【韻會】置也。
【易比卦】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又【廣韻】木名。
在弱水,直上百仞,無枝。
又星名。
【禮月令】仲春之月,旦建星中。
【註】建星在鬥上。
【史記天官書】建星者,旗也。
【註】建六星在鬥北,臨黃道,天之都關也。
又州名。
【韻會】本吳建安郡,唐立建州。
又姓。
【廣韻】楚王子建之後。
【前漢元後傳】有建公。
又【集韻】【韻會】□紀偃切,犍上聲。
【集韻】覆也。
【史記高帝紀】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註】居高屋而翻瓴水,言向下之勢易也。
又與鍵通。
【禮樂記】倒載幹戈,包之以虎皮,名之曰建櫜。
【註】建,讀爲鍵。
庤 【寅集下】【廣字部】 庤 【唐韻】直裡切【集韻】【韻會】丈裡切【正韻】丈幾切,□音峙。
【說文】庤,儲置屋下也。
【玉篇】庤,儲也,具也。
【詩周頌】命我衆人,庤乃錢鎛。
又通作峙。
【書費誓】峙乃糗糧。
【玉篇】或作畤。
【廣韻】亦作□。
廝 【寅集下】【廣字部】 廝 【廣韻】息移切【集韻】【韻會】相支切【正韻】相咨切,□音斯。
【玉篇】使也,賤也。
【唐韻】養也。
【集韻】析薪養馬者。
【公羊傳宣十二年】厮役扈養。
【註】艾草爲防者曰厮。
【揚子方言】官婢,女厮,謂之娠。
【註】女廝者,婦人給使,亦謂之娠。
又【韻會】亦作廝。
【史記蘇秦傳】厮徒十萬。
【張耳傳】厮養卒。
又【正韻】與釃通。
【唐書高儉傳】附故渠厮引旁出。
又與撕通。
【集韻】撕,亦作厮。
【玉篇】一作。
巎 【寅集中】【山字部】 巎 【玉篇】奴刀切。
同峱。
工 【寅集中】【工字部】 工 〔古文〕□□【唐韻】古紅切【集韻】沽紅切,□音公。
【說文】巧飾也,象人有榘也。
【廣韻】巧也。
【玉篇】善其事也。
【詩小雅】工祝緻告。
【傳】善其事曰工。
【疏】工者巧於所能。
又【玉篇】官也。
【書堯典】允釐百工。
又共工,官名。
【書堯典】共工方鳩僝功。
又【韻會】匠也。
【禮曲禮】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
【周禮冬官考工記】審曲面埶,以飭五材,以辨民器,謂之百工。
又【正韻】事任也。
【書臯陶謨】無曠庶官,天工人其代之。
【集傳】庶官所治,無非天事。
又射工,蟲名。
【博物志】射工蟲口中有弩形,氣射人影,隨所著處發瘡。
又通作功。
【魏志管輅傳註】輅弟辰曰:與輅辨人物,析臧否,說近義,彈曲直,拙而不功也。
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審曲面勢。
〕謹照原文勢改埶。
帙 【寅集中】【巾字部】 帙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質切,音秩。
【說文】書衣也。
【廣韻】書帙。
【梁昭明文選序】飛文染翰,則卷盈乎緗帙。
又【玉篇】小囊也。
又【韻會】次序也,書卷編次。
又姓。
【韻會】出纂文。
【說文】或作袠。
廅 【寅集下】【廣字部】 廅 【廣韻】安盍切【集韻】乙盍切,□音鰪。
【玉篇】山旁穴。
又【集韻】藏也。
【揚子太□經】廅其缺。
又【集韻】轄臘切,音盍。
義同。
廈 【寅集下】【廣字部】 廈 【唐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音夏。
【說文】屋也。
【玉篇】今之門廡也。
又【韻會】通作夏。
【禮檀弓】見若覆夏屋者矣。
【註】今之門廡旁廣而□。
又【集韻】大屋。
【唐太宗登三臺詩】所欣成大廈。
考證:〔【玉篇】門之廡也。
〕謹照原文改今之門廡也。
【辰集下】【欠字部】【字彙補】與嗤同。
切笑也。
【陸機文賦】雖濬發於巧心,或受於拙目。
一本作嗤。
弈 【寅集下】【廾字部】 弈 【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亦。
【說文】圍棋也。
從廾亦聲。
【論語】不有博弈者乎。
【左傳襄二十五年】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
【註】弈,圍棋也。
【疏】《方言》雲:圍棋謂之弈。
自關東齊魯之閒皆謂之弈,蓋此戲名之曰弈。
故說文弈從廾,言竦兩手而執之。
孟子言弈秋善弈,秋自以善弈而著名也。
棋者,所執之子,以子圍而相殺,故謂之圍棋。
沈氏雲:圍棋稱弈,取落弈之義也。
又【廣韻】美貌。
【廣雅】弈,容也。
又帳也。
【汲冢周書】解墠上帳赤弈隂羽。
◎按《說文》奕、弈二字音同義異。
俗與奕通用,非。
互詳大部奕字註。
戨 【卯集中】【戈字部】 戨 【韻會】居何切,音歌。
杙也。
本從弋,或從戈。
庥 【寅集下】【廣字部】 庥 【唐韻】許尤切【集韻】【韻會】【正韻】虛尤切,□音休。
【爾雅釋言】庇,庥也。
【註】今俗呼樹爲庥。
【疏】庥,依止也。
又葉匈于切,音虛。
【韓愈鄆州谿堂詩】公在中流,右詩左書。
無我斁遺,此邦是庥。
【集韻】或作茠。
考證:〔【爾雅釋言】庥,庇也。
〕謹照原文庥庇改庇庥。
庶 【寅集下】【廣字部】 庶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商署切【正韻】商豫切,□音恕。
【易乾卦】首出庶物,萬國鹹寧。
【書堯典】庶績鹹熙。
又【爾雅釋言】侈也。
【註】衆多爲奢侈。
又【爾雅釋言】幸也。
【註】庶幾僥倖。
又近辭。
【論語】回也其庶乎。
【集註】庶,近也。
又也。
【詩小雅】爲豆孔庶。
【傳】庶,也。
【疏】謂於先爲豆實之時,必取肉物肥美者。
又支庶。
【左傳宣三年】其庶子爲公行。
【註】庶子,妾子也。
又庶子,周官名。
【禮燕義】古者周天子之官有庶子官。
【註】庶子,諸子也。
又庶長,秦爵。
【左傳襄十一年】秦庶長鮑,庶長武,帥師伐晉,以救鄭。
又姓。
【急就篇】庶霸遂。
【註】庶,衞公族。
禮記,子思母死於衞,庶氏女也。
邾庶其來奔,後亦爲庶氏。
又【集韻】賞呂切,音暑。
【周禮秋官】庶氏。
【註】庶,讀如藥煑之煑,驅除毒蠱之言。
【疏】取以藥煑,去病去蠱毒。
又【韻補】之石切,音隻。
【釋名】摭也。
拾摭之也,謂拾摭微陋以待遇之也。
又【集韻】章恕切,音翥。
義同。
【說文】本作□。
屋下衆也。
從度從炗。
炗,古文灮字。
【徐鉉曰】灮亦衆盛也。
袻 【申集下】【衣字部】 袻 【集韻】人之切,音而。
□也。
又字省文。
【類篇】衣縫襵也。
忢 【卯集上】【心字部】 忢 【正字通】古文悟作□,省作忢。
註詳七畫。
彫 【寅集下】【彡字部】 彫 【唐韻】都僚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聊切,□音貂。
【說文】琢文也。
【廣雅】鏤也。
【莊子天道篇】覆載天地,彫刻衆形,而不爲巧。
【前漢張衡傳】器以彫飾爲好。
【司馬相如子虛賦】乗彫玉之輿。
【註】師古曰:以玉飾輿,而彫鏤之。
又【韻會】畫文也。
【書五子之歌】峻宇彫牆。
【註】彫,繪飾也。
【荀子大略篇】天子彫弓。
【註】彫畫爲文飾。
【司馬相如子虛賦】左烏號之彫弓。
【註】郭璞曰:彫,畫也。
又【正韻】傷瘁也。
【魏志明帝紀】於時百姓彫弊。
又【正韻】殘也,零落也。
【論語】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
又文飾也。
【前漢司馬遷傳】今雖欲自彫琢曼辭以自解。
【魏志□思王植傳】任性而行不自彫勵。
又彫蓬,彫胡,□草名。
【爾雅釋草】齧彫蓬。
【司馬相如子虛賦】東蘠彫胡。
【註】點涅其面,畫體爲采,卽鮫人也。
又【韻會】通作敦。
【詩大雅】敦弓旣堅。
又【韻會】通作錭【荀子禮論】錭刻黼黻文章以塞其目。
【廣韻】亦作雕。
【集韻】或作。
通作琱。
影 【寅集下】【彡字部】 影 【廣韻】【集韻】【正韻】於丙切【韻會】於景切,□英上聲。
【廣韻】形影。
【集韻】物之隂影也。
【書大禹謨】惠迪吉,從逆兇,惟影響。
【傳】若影之隨形,響之應聲。
【列子天道篇】形動不生形而生影。
【顏氏家訓】《書大禹謨》曰:惟影響。
《周禮地官大司徒》土圭測影,《孟子》曰圖影失形,《莊子齊物論》雲罔兩問影,如此等尤當爲光景之景。
凡隂景者,因光而生,故卽謂爲景。
《淮南子天文訓》呼爲景柱。
《廣雅》晷柱,挂景。
□是也。
至晉世《葛洪字苑》始加彡爲影,音於景反。
而世閒輒治《尚書》《周禮》《莊》《孟》從葛洪字,甚爲失矣。
【六書正譌】影者,光景之類合。
通用景,非。
毛髮藻飾之事不當從彡,今槩從影。
又漏影,刀名。
【古今注】漢文帝有百鍊靑犢漏影三刀。
又躡影,馬名。
【博物志】躡影,秦良馬。
又木名。
【花木志】瀛州有木,日中視之,一葉百影。
又仄影,扇名。
【事物紀原】周昭王時,脩塗國獻丹鶴,以翅爲扇。
一曰條融。
一曰仄影。
又葉倚兩切,音養。
【道藏歌】解散七□祖,更法無中影。
七化反自然,帝一同□響。
【集韻】或書作□。
忄 【卯集上】【心字部】 〈忄柬〉 【集韻】同懶。
字頭字從忄從柬。
彎 【寅集下】【弓字部】 彎 【唐韻】【集韻】【韻會】烏關切【正韻】烏還切,□音灣。
【說文】持弓關矢也。
【玉篇】引也。
【王褒聖主得賢臣頌】逢門子彎烏號。
又【集韻】通作關。
【孟子】越人關弓而射之。
又【韻會】通作貫。
【史記秦始皇本紀贊】士不敢貫弓而報怨。
【辰集下】【歹字部】【字彙】昌兗切,音喘。
殘也,盡也。
又對臥也。
一說古布字。
【六書略】商貨布字作。
帀 【寅集中】【巾字部】 帀 【廣韻】子答切【集韻】【韻會】【正韻】作答切,□音浹。
【說文】周也。
從反之而周也。
【徐曰】日一日行一度,一歲往反而周帀也。
【廣雅】徧也。
【周禮春官典瑞】繅藉五采五就以朝日。
【註】五就,五帀也。
一帀爲一就。
【張衡西都賦】列卒周帀。
又【韻會】通作匝。
【前漢高祖紀】圍宛城三匝。
【廣韻】一作迊。
廾 【寅集下】【廾字部】 廾 【唐韻】居悚切,音拱。
【說文】竦手也。
從從又。
今變作廾。
揚雄說,廾,從兩手。
又【廣韻】九容切【集韻】居容切,□音恭。
又【集韻】渠容切,音蛩。
義□同。
【集韻】或作。
【說文】廾本字。
字頭從□從十作。
又□,竦手也。
從□從又。
□,引也,從反廾。
□,古攀字。
弩 【寅集下】【弓字部】 弩 【唐韻】【正韻】奴古切【集韻】【韻會】暖五切,□怒上聲。
【說文】弓有臂者。
【釋名】弩,怒也,有勢怒也。
其柄曰臂,似人臂也。
鉤弦曰牙,似齒牙也。
牙外曰郭,爲牙之規郭也。
下曰懸刀,其形然也。
合名之曰機,言如機之巧也,亦言如門戸樞機,開合有節也。
【古史考】黃帝作弩。
【太公六韜】強弩長兵者,所以踰水戰也。
【史記孫吳傳】萬弩夾道而發。
又弩師,軍名。
【後漢順帝紀】調五營弩師,令敎習戰射。
又弩父,卒名。
【揚子方言】東海之門卒謂之弩父。
【註】主擔幔弩導幨,因名。
又水弩,蟲名。
【前漢五行志註】射工亦呼水弩。
嶝 【寅集中】【山字部】 嶝 【廣韻】都鄧切【集韻】丁鄧切,□登去聲。
【說文】本作隥。
仰也。
或作嶝。
【玉篇】小版也。
【增韻】登陟之道。
【集韻】亦作磴。
幅 【寅集中】【巾字部】 幅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方六切,音福。
【說文】布帛廣也。
【玉篇】布帛廣狹。
【廣韻】絹幅。
【爾雅釋天】緇廣充幅,長尋曰旐。
【疏】以黑色之帛,廣全幅長八尺,屬於杠,名旐。
【急就篇註】四丈曰疋,兩邊具曰幅。
【左傳襄二十八年】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爲之制度,使無遷也。
夫民生厚而用利於是乎,正德以幅之。
【疏】言用正德以爲邊幅,使有度也。
【前漢馬援傳】修飾邊幅。
【註】若布帛,修飾其邊幅也。
又【廣雅】匡幅,滿也。
又【廣韻】姓也。
又【廣韻】彼側切【集韻】【韻會】筆力切,□音逼。
【廣韻】行縢名。
【左傳桓二年】帶裳幅舄。
【註】幅若今行縢。
【詩小雅】邪幅在下。
【傳】幅,逼也,所以自偪束也。
正義邪纏於足謂之邪偪。
名曰偪者,所以自偪束也。
又【韻會】通作偪。
【禮內則】偪屨著綦。
考證:〔【禮內則】偪屨著綦。
【註】鄭雲,以幅帛邪纏於足,所以自偪束。
逼卽縢約也。
〕謹按內則無此註,查係小雅疏,而又非原文。
謹移於上文小雅傳所以自偪束也下,照原文爲正義邪纏於足謂之邪偪。
名曰偪者,所以自偪束也。
府 【寅集下】【廣字部】 府 【唐韻】方矩切【集韻】【韻會】匪父切,□音甫。
【說文】文書藏也。
【周禮天官】府六人。
【註】治藏,史掌書者。
【又】宰夫八職,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
【註】治藏,藏文書,若今起文書草也。
又【玉篇】府,聚也。
藏,貨也。
【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
【疏】水火木金土五材,兼以穀爲六府。
【禮曲禮】在府言府,在庫言庫。
【註】府謂寶藏財賄之處也。
又掌財幣之官皆曰府。
【周禮天官】大府,玉府,內府,外府。
又【地官】泉府。
又【春官】天府。
【前漢食貨志】太公爲周立九府圜法。
【註】皆掌財幣之官,故雲九府。
又【百官公卿表】少府掌山海地澤之稅,以給共養。
又【廣韻】府,官府,公卿牧守道德之所聚也。
【前漢趙禹傳】文深不可居大府。
【蜀志諸葛亮傳】開府治事。
又【韻會】唐制,爲大州曰府。
【唐書地理志】州府三百五十八。
又【韻會】州名。
漢屬太原,魏置嵐州,後唐立府州。
【前漢禮樂志】武帝定郊祀之禮,乃立樂府。
又姓。
【風俗通】漢有司徒掾府悝。
又與腑通。
【周禮天官疾醫疏】六府,胃小腸大腸膀胱膽三焦,以其受盛,故謂之爲府。
又【春官天府疏】在人身中,飮食所聚,謂之六府。
又與俯通。
【列子周穆王篇】王府而視之。
帕 【寅集中】【巾字部】 帕 【廣韻】莫鎋切【正韻】莫轄切,□蠻去聲。
【廣韻】額首飾。
【正字通】紅綃抹額,軍容也。
【韓愈元和聖德詩】以錦纏股,以紅帕首。
又【集韻】普駕切,音怕。
【釋名】帕腹,橫帕其腹也。
又【集韻】莫白切,音陌。
義同。
弓 【寅集下】【弓字部】 弓 【唐韻】居戎切【集韻】【韻會】居雄切【正韻】居中切,□音宮。
【說文】弓,以近窮遠。
象形。
【釋名】弓,穹也。
張之穹穹然也。
【山海經】少皡生般,是始爲弓。
【荀子解蔽篇】倕作弓,浮遊作矢,而羿精於射。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爲弓,取六材,必以其時。
六材旣聚,巧者和之。
幹也者以爲遠也,角也者以爲疾也,筋也者以爲深也,膠也者以爲和也,絲也者以爲固也,漆也者以爲受霜露也。
又車蓋橑。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弓鑿廣四枚。
【註】弓,蓋橑也。
【疏】漢世名弓蓋爲橑子也。
又射侯之數。
【儀禮鄕射禮】侯道五十弓。
【疏】六尺爲步,弓之古制六尺,與步相應,而雲弓者,侯之所取數,宜於射器也。
【周禮天官司裘註】凡侯道,虎九十弓,熊七十弓,豹麋五十弓。
又量地之數。
【度地論】二尺爲一肘,四肘爲一弓,三百弓爲一裡。
三百六十步爲一裡,卽三百弓也。
【西域記】鼓小者聞五百弓。
【註】五百弓,二裡半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河閒國有弓高縣。
【史記韓王信傳】漢封頹當爲弓高侯。
又水名。
【史記霍去病傳】濟弓閭。
又姓。
【廣韻】魯大夫叔弓之後。
【韻會】漢有光祿勳弓祉。
又與肱通。
【公羊傳昭三十一年】黑弓以濫來奔。
【註】黑弓,二傳作黑肱。
又與穹通。
【史記天官書】穹閭。
【註】索隱曰:一作弓閭。
弓音穹,蓋謂以氊爲閭,崇穹然。
得 【寅集下】【彳字部】 得 〔古文〕□□【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音德。
【說文】行有所得也。
【玉篇】獲也。
【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
又賦受亦曰得。
【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
【禮曲禮】臨財毋苟得。
【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
【孟子】求則得之。
又貪也。
【論語】戒之在得。
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
【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
【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
又葉都木切,音篤。
【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易林】入市求鹿,不見頭足,終日至夜,竟無所得。
【集韻】或作。
【子集下】【刀字部】〔古文〕□【集韻】同□。
【說文】罰辠也,國之罰也。
從井刀,刀守井,飮之人入井,陷于川,守之割其情也。
【韻會】復古篇雲:□從刀幵聲,剄也。
從刀井,法也。
今經史皆通作□。
庠 【寅集下】【廣字部】 庠 【唐韻】似陽切【集韻】【韻會】【正韻】徐羊切,□音祥。
【說文】禮官養老處也。
【禮王制】有虞氏養國老于上庠,養庶老于下庠。
【註】上庠右學,大學也。
下庠左學,小學也。
又【學記】黨有庠。
【疏】於黨中立學,敎閭中所升者也。
【孟子】設爲庠序學校以敎之。
庠者養也,校者敎也,序者射也。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午集下】【禾字部】【玉篇】力帝切【集韻】良計切,□音利。
長禾也。
庳 【寅集下】【廣字部】 庳 【唐韻】便俾切,脾上聲。
【說文】庳中,伏舍。
一曰屋卑。
【左傳襄三十一年】宮室卑庳。
又【集韻】【韻會】賔彌切【正韻】逋眉切,□音卑。
【廣韻】庳下也。
【周語】陂唐汚庳,以鍾其美。
【揚子法言】庳則儀秦。
又【玉篇】短也。
【周禮地官】其民豐肉而庳。
又【集韻】毗至切,音。
有庳,國名。
【孟子】封之有庳。
又通作鼻。
【後漢東平王蒼傳】昔象封有鼻。
【註】有鼻,國名。
在今永州營道縣北。
又【集韻】頻彌切,音陴。
鶉牝名。
【爾雅釋鳥】鵪鶉,其雄鵲牝庳。
又與毗通。
【荀子宥坐篇】天子是庳。
【註】庳讀曰毗。
輔也。
強 【寅集下】【弓字部】 強 【唐韻】巨良切【集韻】【韻會】【正韻】渠良切,□音彊。
【玉篇】米中蠹。
【爾雅釋蟲】蛄,強。
【註】今米榖中小黑蟲是也。
建平人呼爲子。
【揚子方言】蛄謂之強。
江東人謂之□。
又【爾雅釋蟲】強蚚。
【疏】強,蟲名也。
一名蚚,好自摩捋者,蓋蠅類。
【又】強醜捋。
【註】以腳自摩捋。
又與彊通。
【廣韻】剛強也,健也。
【禮曲禮】四十曰強而仕。
【疏】強有二義,一則四十不惑,是智慮強。
二則氣力強也。
【中庸】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又【集韻】勝也。
【禮中庸註】南方以舒緩爲強,北方以剛猛爲強。
又【廣韻】暴也。
【史記田延年傳】誅鉏豪強。
又算家以有餘爲強。
【古木蘭詩】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又歲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丁曰強圉。
又姓。
【左傳莊十六年】刖強鉏。
【廣韻】後漢有強華奉赤伏符。
又【廣韻】【集韻】【正韻】□其兩切,彊上聲。
【集韻】勉也。
【爾雅釋詁】勤也。
【禮中庸】或勉強而行之。
又【韻會】矯強。
【左傳莊十九年】鬻拳強諫楚子。
【荀子臣道篇】率羣臣百吏,而相與強君曰橋君。
【註】橋音矯。
又勸也。
【周禮地官】正其行,而強之道藝。
【註】強,猶勸也。
【禮樂記】強而弗抑則易。
【疏】師但勸強其神識,而不抑之令曉,則受者和易。
又姓。
【廣韻】《前秦錄》有將軍強求。
◎按《後漢》強華,《前秦》強求同姓,《廣韻》分二音,不知何據。
又【集韻】【韻會】【正韻】□其亮切,彊去聲。
【韻會】木強,不和柔貌。
【前漢周昌傳贊】周昌,木強人也。
【註】言其強質如木石然。
又【正韻】自是也,也。
【前漢陸賈傳】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強於此。
【註】屈強,不柔服也。
【史記】作屈彊。
又與襁通。
【類篇】強,負兒衣。
【史記魯周公世家】成王少在強葆之中。
【註】索隱曰:強葆卽襁褓。
正義曰:強闊八寸,長八尺,用約小兒於背而負行。
考證:〔【周禮地官】止其行,而強之道藝。
〕謹照原文止改正。
彖 【寅集下】【彐字部】 彖 【唐韻】通貫切【集韻】【韻會】土玩切【正韻】吐玩切,□湍去聲。
【說文】豕走也。
又【廣韻】易有彖象。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繫象說卦文言。
【易繫辭】彖者,言乎象者也。
【註】彖總一卦之義也。
【又】彖者,材也。
【註】材,才德也。
彖言成卦之材,以統卦義也。
【周易正義】彖,斷也。
斷定一卦之義,所以名爲彖也。
又【類篇】賞氏切,音矢。
豕屬。
又敞尒切,音侈。
義同。
恓 【卯集上】【心字部】 恓 【張訢訂正篇海】先齊切,音西。
恓惶,煩惱之貌。
【韋應物□盧陟詩】恓惶戎旅下。
與栖通。
□ 【未集上】【竹字部】 □ 【玉篇】桑豆切【類篇】【集韻】先奏切,□音潄。
小竹也。
廘 【寅集下】【廣字部】 廘 【集韻】盧谷切,音鹿。
【玉篇】庾也,倉也。
庫 【寅集下】【廣字部】 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苦故切,苦去聲。
【說文】兵車藏也。
從車,在廣下。
【釋名】庫,舍也。
物所在之舍也,故齊魯謂庫曰舍。
【禮月令】審五庫之量。
【蔡邕章句】一曰車庫,二曰兵庫,三曰祭庫,四曰樂庫,五曰宴庫。
又天庫,星名。
【春秋文曜鉤】軫南四星曰天庫。
天庫,五帝車舍也。
又門名。
【禮郊特牲】庫門之內,戒百官也。
【註】庫門,在雉門之外。
又姓。
【風俗通】古守庫大夫之後,以官爲氏。
徝 【寅集下】【彳字部】 徝 【玉篇】竹志切,音智。
施也。
又與陟同。
【集韻】陟或作徝。
徖 【寅集下】【彳字部】 徖 【玉篇】祚紅切,音叢。
安也。
弼 【寅集下】【弓字部】 弼 〔古文〕□□□□□【唐韻】房密切【集韻】【韻會】【正韻】薄密切,□頻入聲。
【說文】本作□。
,舌也。
舌柔而弓剛,以柔從剛,輔弼之意。
【韻會】所以輔正弓弩者。
【正韻】正弓器也。
又【爾雅釋詁】俌也。
【註】俌猶輔也。
【書大禹謨】明于五□,以弼五敎。
又【說命】夢帝賚予良弼。
【越語】憎輔遠弼。
【註】相道爲輔,矯過爲弼。
又戾也。
【前漢五行志】君臣故弼,茲謂悖。
【註】弼,猶相戾也。
悖,惑也。
又【爾雅釋詁】重也。
【註】弼輔,所以爲重疉也。
又【揚子方言】弼,高也。
又通作拂。
【孟子】入則無法家拂士。
又葉平祕切,音備。
【李嵩述志賦】赳赳幹城,翼翼上弼。
志馘奔鯨,截彼醜類。
【集韻】或作□。
考證:〔【前漢□法志】君臣故弼,茲謂悖。
〕謹按所引係五行志文,非□法志文。
據改五行志。
彙 【寅集下】【彐字部】 彙 【唐韻】【集韻】【韻會】□于貴切,音胃。
【說文】本作□,蟲似豪豬也。
【廣韻】蟲也。
似豪豬而小。
【爾雅釋獸】彙毛刺。
【註】與蝟同。
今蝟狀如鼠。
【疏】彙,卽蝟也。
其毛如針。
又【玉篇】類也。
【易泰卦】拔毛茹,以其彙征吉。
又與□同。
【說文】□,草木□孛之貌。
【類篇】今文書作彙。
【玉篇】一作□。
【集韻】一作□。
悘 【卯集上】【心字部】 悘 【集韻】於其切,音醫。
【博雅】審也。
又【五音集韻】壹計切,音翳。
恭也,靜也。
彈 【寅集下】【弓字部】 彈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徒案切【正韻】杜晏切,□音憚。
【玉篇】行丸也。
【吳越春秋】彈生於古之孝子。
孝子不忍見父母爲禽獸所食,故作彈以守之。
【李尤彈銘】昔之造彈,起意弦木。
以彈爲矢,合竹爲樸。
又彈丸,喻小也。
【史記虞卿傳】此彈丸之地。
又鬼彈。
【水經注】永昌郡北山水傍,瘴氣特惡,氣中有物,不見其形,其作有聲,中木則折,中人則害,名曰鬼彈。
又【廣韻】徒幹切【集韻】【韻會】唐幹切【正韻】唐闌切,□音檀。
【廣韻】射也。
【集韻】彈丸射也。
【左傳宣二年】晉靈公從臺上彈人,而觀其避丸也。
又擊也。
【史記孟嘗君傳】馮驩彈其劒而歌。
又【韻會】鼓爪曰彈。
【屈原漁父】新沐者必彈冠。
【史記五帝紀】舜彈五絃之琴。
又【廣韻】糾也。
【增韻】劾也。
【周禮地官裡宰註】街彈之室。
【疏】漢時在街置室,檢彈一裡之民。
【後漢史弼傳】州司不敢彈糾。
又掉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句兵欲無彈。
【註】句兵,戈戟屬。
彈謂掉也。
又彈棊。
【西京雜記】成帝好蹴踘,羣臣以爲勞。
帝曰:可擇似而不勞者奏之。
家君作彈棊以獻。
又葉徒沿切,音田。
【陸機文賦】抱景者鹹叩,懷響者必彈。
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以討源。
又□字。
彇 【寅集下】【弓字部】 彇 【廣韻】蘇刁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彫切,□音蕭。
【廣韻】弓弭。
又【集韻】通作簫。
【禮曲禮】右手執簫。
【註】簫弭頭也,謂之簫。
簫,邪也。
【疏】簫弓頭,頭稍剡差邪,似簫,故謂之簫。
廠 【寅集下】【廣字部】 廠 【廣韻】【正韻】昌兩切【集韻】【韻會】齒兩切,□音敞。
【廣韻】露舍也。
【集韻】屋無壁也。
又【廣韻】【正韻】□尺亮切。
音唱。
義同。
【子集中】【人字部】【集韻】許旣切,音戲。
怒也。
【寅集中】【山字部】【字彙補】與罔同。
【後趙錄】邯鄲城西石子。
【晉書】作堈。
廡 【寅集下】【廣字部】 廡 【唐韻】文甫切【集韻】罔武切【韻會】罔甫切,□無上聲。
【說文】堂下周屋。
【釋名】大屋曰廡。
廡,幠也。
幠,覆也。
幷冀人謂之庌。
【前漢竇嬰傳】□賜金廊廡下。
【註】廡,門屋也。
又【集韻】微夫切,音無。
蕃廡,草木盛貌。
【書洪範】庶草蕃廡。
又讀上聲。
【晉語】詩曰黍不爲黍,不能蕃廡。
【註】廡音武。
又與甒通。
【儀禮士冠禮】側尊一甒。
【註】古文甒作廡。
考證:〔【士喪禮】甒禮在服。
〕謹按此出士冠禮。
原文側尊一甒爲句,醴爲句,在服北爲句,非以甒禮在服爲句也。
謹照原文改士冠禮側尊一甒。
廇 【寅集下】【廣字部】 廇 【唐韻】【集韻】【正韻】□力救切,音溜。
【說文】中庭也。
【玉篇】屋廇也。
【劉向九歎】刜讒賊於中廇兮。
【註】中廇,室中央也。
【玉篇】一作霤。
又【爾雅釋宮】杗廇謂之梁。
【註】屋大梁也。
【疏】大梁,一名杗廇。
引 【寅集下】【弓字部】 引 〔古文〕【唐韻】餘忍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忍切,□音蚓。
【說文】開弓也。
【徐鉉曰】象引弓之形。
【周禮冬官考工記】維體防之,引之中參。
又【廣雅】演也。
【易繫辭】引而伸之。
又【爾雅釋詁】長也。
【釋訓】子子孫孫引無極也。
【書梓材】引養引恬。
又相牽曰引。
【禮檀弓】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
蓋引而進之也。
【註】牽引進之,同于己子。
【史記秦始皇紀】諸生轉相告引。
又【集韻】導也。
【史記韓長孺傳】奉引墮車,蹇。
【註】爲天子導引而墮車,跛。
又卻也。
【禮玉藻】侍坐,則必退席。
不退,則必引而去君之黨。
【註】引,卻也。
又相薦達曰引。
【史記魏其侯傳】兩人相爲引重。
【註】相薦達爲聲勢。
【後漢張皓王龔傳論】顯登者以貴塗易引。
又服氣法曰道引。
【莊子刻意篇】道引之士,養形之人。
【史記留侯世家】道引不食穀。
又治疾法有撟引。
【史記扁鵲傳】鑱石撟引。
【註】謂爲按摩之法,夭撟引身,如熊顧鳥伸也。
又十丈爲引。
【前漢律歷志】其法用竹爲引,高一分,廣六分,長十丈。
引者,信也。
【註】信讀曰伸,言其長。
又【廣韻】【正韻】羊晉切【集韻】【韻會】羊進切,□蚓去聲。
【集韻】牽牛綍也。
【禮檀弓】弔於葬者,必執引。
【疏】引,柩車索也。
又【集韻】一曰曲引。
【蔡邕琴操】有思歸引。
又引古作□。
【卯集下】【攴字部】【集韻】典禮切,音底。
【博雅】隱也。
當 【午集上】【田字部】 當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都郞切,黨平聲。
【說文】田相値也。
從田,尚聲。
又【玉篇】任也。
【論語】當仁不讓於師。
【晉語】夫幸,非福非德不當雍。
【註】當,猶任也。
又【廣韻】敵也。
【禮王制】次國之上卿,位當大國之中,中當其下,下當其上大夫。
【史記廉頗藺相如傳】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
又直也。
【禮內則】妻不在,妾禦莫敢當夕。
又遇也。
【左傳昭七年】聖人有明德者,若不當世,其後必有達人。
【禮曲禮】當食不歎。
又適可也。
【易履卦】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左傳哀元年】逢滑當公而進。
【註】當公,不左不右。
【禮學記】當其可之謂時。
【史記禮書】好惡以節,喜怒以當。
又主也。
【左傳襄二十七年】慶封當國。
【註】當國,秉政。
【儀禮喪服】童子唯當室緦。
【註】當室者爲父,後承家事者爲家主。
又偶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及飮,卓氏弄琴文君,竊從戸窺,心說而好之,恐不得當也。
【註】師古曰:當謂對偶也。
又抵也。
【史記屈賈傳】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
又【增韻】蔽也。
【左傳昭二十年】使祝鼃寘戈於車薪以當門。
【李白蜀道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又斷罪曰當,言使罪法相當也。
【史記張釋之傳】廷尉奏當,一人犯蹕當罰。
【註】當謂處其罪也。
【路溫舒緩□書】奏當之成。
又【正韻】猶合也。
理合如是也。
【儀禮特牲饋食禮】佐食當事,則戸外南面。
【註】當事,將有事而未至。
【史記萬石君傳】內史慶醉歸,入外門不下車,萬石君讓曰:內史貴人入閭裡,裡中長老皆走匿,而內史坐車中,自如固當。
【註】固當者,反言之,以見其不當如是,責讓之甚也。
又過當。
【史記霍去病傳】斬首捕鹵過當。
【註】言不啻相等。
又勾當。
【歐陽修歸田錄】曹彬平江南,詣閣門求見。
其榜子雲:奉敕江南勾當公事回。
又【職官分紀】奏舉京朝官,知縣資序二人,充本司勾當。
又官名。
【前漢宣帝紀】詔單于毋謁,其左右當戸之羣皆列觀。
【註】左右當戸,匈奴官名。
又排當,宋宮中宴飮名。
又州名。
【韻會】本羌地,唐置當州,蓋取燒當羌以名之。
【後漢明帝紀】秋九月,燒當羌□隴西。
又縣名。
【正字通】鳳州兩當縣。
【後漢郡國志】南郡有當陽。
又【劉隆傳】遣隆屯田武當。
【註】武當,今均州縣也。
又馬當,武當,□山名。
又當康,獸名。
【山海經】欽山有獸焉,其狀如豚而有牙,其名曰當康。
【註】牙豚也。
又當魱,魚名。
【爾雅釋魚】鯦當魱。
【註】海魚也。
又姓。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丁浪切,黨去聲。
事理合宜也。
【禮樂記】古者天地順而四時當。
【韓詩外傳】君子行不貴苟難,惟當之爲貴。
又底也。
【韓非子外儲說】堂谿公見韓昭侯曰:人主漏洩羣臣語,譬猶玉巵之無當。
又【正字通】凡出物質錢,俗謂之當。
【後漢劉虞傳】虞所賚賞,典當胡夷,瓚復抄奪之。
【註】當,音丁浪反。
考證:〔【晉語】夫幸,非福非德不當。
〕謹照原文當字下增雍字。
〔【左傳襄二十六年】慶封當國。
〕謹照原文二十六年改二十七年。
" 幼 【寅集下】【幺字部】 幼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伊謬切,憂去聲。
【爾雅釋言】幼,穉也。
【釋名】幼,少也。
言生日少也。
【禮曲禮】人生十年曰幼學。
【疏】幼者,自始生至十九時。
故檀弓雲:幼名者,三月爲名稱幼。
冠禮雲:棄爾幼志,是十九以前爲幼。
喪服傳雲:子幼。
鄭康成雲:十五以下。
今雲:十年曰幼學,是十歲而就業也。
又慈幼也。
【孟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註】幼,猶愛也。
又王莽錢名。
【前漢食貨志】徑八分,重五銖曰幼錢,直二十。
又【集韻】乙六切,音郁。
義同。
又【集韻】一笑切,音要。
幼□,精微也。
【前漢元帝紀贊】窮極幼□。
【註】幼,讀曰要。
【司馬相如長門賦】聲幼妙而復揚。
又與拗通。
【集韻】袎或作幼。
珃 【午集上】【玉字部】 珃 【字彙】而琰切,音冉。
玉也。
彽 【寅集下】【彳字部】 彽 【廣韻】直尼切【集韻】□尼切,□音墀。
【玉篇】彽徊,猶徘徊也。
又【集韻】都黎切,音低。
又徒回切,音頹。
義□同。
徛 【寅集下】【彳字部】 徛 【唐韻】去奇切【集韻】【韻會】丘奇切,□音崎。
【說文】舉足以渡也。
又【廣韻】渠綺切,音技。
立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居義切,音寄。
【爾雅釋宮】石杠謂之徛。
【註】聚石水中,以爲步渡彴也。
【廣雅】徛,步橋也。
【集韻】或作□。
弧 【寅集下】【弓字部】 弧 【唐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音狐。
【說文】木弓也。
從弓,瓜聲。
一曰往體寡來體多曰弧。
【吳錄】揮觀弧星始制弧。
【易繫辭】弦木爲弧。
又張旗弓也。
【禮明堂位】乗大輅,載弧韣旂。
【註】弧,旌旗所以張幅也。
【疏】弧以竹爲之,其形爲弓。
【周禮冬官考工記】弧旌枉矢。
【註】弧,以張縿之幅。
【疏】弧旌者,弧弓也。
旌旗有弓,所以張縿幅,故曰弧旌也。
又星名。
【禮月令】季春之月,日在奎,昏弧中。
【史記天官書】狼下四星曰弧。
【註】弧九星在狼東南,天之弓也,以伐叛懷遠。
又主備盜賊之知姦邪者。
又【後漢東夷傳】辰韓國,名弓爲弧。
又蝥弧,旗名。
【左傳隱十一年】潁考叔取鄭伯之旗蝥弧以先登。
又短弧,蟲名。
【前漢五行志】蜮在水旁,能射人,南方謂之短弧。
【註】卽射工也,亦呼水弩。
又【類篇】汪胡切,音汙。
曲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凡揉輈,欲其遜而無弧深。
【註】弧讀爲汙。
考證:〔【史記天官書】狼下四星曰弧。
【註】弧九星在狼東北,天之弓也。
〕謹照史記註原文東北改東南。
〔【後漢東夷傳】辰韓國,名馬爲弧。
〕謹照原文馬改弓。
怟 【卯集上】【心字部】 怟 【集韻】丁計切,音諦。
【玉篇】悶也。
◎按怟從氐,與從氏者不同。
忯,qí,敬愛。
彿 【寅集下】【彳字部】 彿 【廣韻】敷勿切,音拂。
彷彿也。
【說文】本作髴。
【子集中】【人字部】【集韻】陟革切,音摘。
無憚也。
又□,惡也。
又展賈切,音觰。
□,行貌。
【卯集上】【心字部】【廣韻】【集韻】□敷救切,音副。
【廣韻】小怒也。
【集韻】恣也。
本作□。
亦作愊。
又【集韻】大透切,音豆。
【玉篇】□也,誑也。
又【玉篇】【廣韻】□芳否切,音紑。
小怒也。
廿 【寅集下】【廾字部】 廿 【唐韻】人汁切【集韻】【正韻】日執切,□音入。
【玉篇】二十幷也。
今直爲二十字。
【顏之推稽聖賦】中山何夥,有子百廿。
魏嫗何多,一孕四十。
愱 【卯集上】【心字部】 愱 【廣韻】秦悉切【集韻】昨悉切,□與嫉同。
【廣韻】毒害也。
或作□。
【集韻】作□。
嶧 【寅集中】【山字部】 嶧 【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亦。
【說文】從山睪聲。
【書禹貢】嶧陽孤桐。
【疏】東海下邳縣西有葛嶧山,卽此山也。
又【爾雅釋山】屬者嶧。
【註】言絡繹相連屬也。
又與繹通。
【詩魯頌】保有鳧繹。
【註】鳧繹,二山。
通作嶧。
○又邑名。
【左傳文十三年】邾文公蔔遷于繹。
【註】繹,邾邑名。
本在鄒縣。
帾 【寅集中】【巾字部】 帾 【廣韻】當古切【集韻】董五切,□音覩。
【玉篇】旛也。
【廣韻】褾記物之處也。
【荀子禮論篇】幠帾絲歶,縷翣其貌。
莊 【寅集下】【廣字部】"【五音集韻】薄庚切,音彭。
平也。
(莊)〔古文〕□□□□□【唐韻】【集韻】□側羊切,音裝。
草盛貌。
【六書正譌】艸芽之壯也。
又嚴也。
【論語】臨之以莊則敬。
又【韻會】盛飾也。
又【左傳襄二十八年】得慶父之木百車于莊。
【註】莊,六軌之道。
【爾雅釋宮】六達謂之莊。
又田舍也。
【通鑑史炤釋文】唐置莊宅使。
【胡三省註】蓋主莊田及外舍之事。
又【公羊傳定八年】矢著于莊門。
【註】莊門,孟氏之門名。
又姓。
【通志氏族略】楚莊王之後,以諡爲氏,楚有大儒曰莊周。
又【雲南通志】海貝一枚,土人謂之莊。
又【篇海】側亮切,音壯。
恭也。
【說文】作壯。
【幹祿字書】通作荘。
俗作莊,非。
(莊)考證:〔【幹祿字書】通作莊。
〕謹照原文莊改荘。
" 床 【寅集下】【廣字部】 床 【玉篇】俗牀字。
悂 【卯集上】【心字部】 悂 【廣韻】匹夷切【集韻】篇夷切,□音紕。
錯謬也。
【左思魏都賦】兼衆悂以繆。
又【集韻】邊迷切,音篦。
意倂也。
又【集韻】普米切。
愼也。
亦作□。
徕 【寅集下】【彳字部】 徠 【玉篇】古文來字。
【楚辭九章】後皇嘉樹,橘徠服兮。
【前漢郊祀歌】天馬徠從西極。
又【韻會】徂徠,山名。
【詩魯頌】徂來之松,作徂來。
又與勑同。
【說文】勑或作徠。
亦作來逨。
詳力部勑字註。
【子集下】【兒字部】【唐韻】居未切,音旣。
【說文】食氣屰不得息曰。
從反欠。
【註】隷變作旡。
弛 【寅集下】【弓字部】 弛 【廣韻】施是切【集韻】【韻會】賞是切【正韻】詩止切,□音豕。
【說文】弓解也。
【禮曲禮】弛弓尚角。
【儀禮鄕射禮】不勝者執弛弓。
又放也。
【爾雅釋詁註】弛,放也。
【疏】以弓釋弦曰弛,故雲弛放。
【前漢武帝紀】跅弛之士。
【註】跅者,跅落無撿局也。
弛者,放廢不遵法度也。
又【賈山傳】臣恐朝廷之解弛。
【註】弛,放也。
又【爾雅釋詁】易也。
【註】相延易。
又【廣韻】置也,舍也,緩也。
【周禮地官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萬民:四曰弛力。
【註】息繇役也。
又【廣韻】釋也。
【周禮春官】凡國之大憂令弛縣。
【註】弛,釋下之。
又【廣韻】去離也。
【左傳莊二十二年】弛于負擔。
又壞也。
【史記河渠書】延道弛兮離常流。
【註】河道皆弛壞。
又【集韻】餘支切,音移。
改易也。
又【集韻】醜豸切,音褫。
落也。
又通作施。
【周禮天官小宰】斂弛之聮事。
【註】弛,讀爲施。
彎 【寅集下】【弓字部】 彎 【唐韻】【集韻】【韻會】烏關切【正韻】烏還切,□音灣。
【說文】持弓關矢也。
【玉篇】引也。
【王褒聖主得賢臣頌】逢門子彎烏號。
又【集韻】通作關。
【孟子】越人關弓而射之。
又【韻會】通作貫。
【史記秦始皇本紀贊】士不敢貫弓而報怨。
【午集下】【示字部】【集韻】□古作。
註詳十畫。
【巳集中】【火字部】【廣韻】遇俱切【集韻】元俱切,□音虞。
【廣韻】拔器煑食。
弋 【寅集下】【弋字部】 弋 【唐韻】與職切【集韻】【韻會】逸職切,□音翊。
【玉篇】繳射也。
【韻會】弋,繳射飛鳥也。
【周禮夏官司弓矢】矰矢,茀矢用諸弋射。
【冬官考工記】弓人爲弓,往體多,來體寡,謂之夾庾之屬,利射侯與弋。
【詩鄭風】弋鳧與鴈。
【疏】弋謂以繩繫矢而射也。
【列子湯問篇】蒲且子之弋也。
弱弓纖繳,乗風振之,連雙鶬於靑雲之際。
【註】蒲且子,古善弋射者。
又左弋,官名。
【前漢百官表】少府屬有左弋。
太初元年,更名爲佽飛,掌弋射。
又【韻會】弋,取也。
【書多士】非我小國,敢弋殷命。
【註】弋,取也。
【疏】弋,射也。
射而取之,故弋爲取也。
又【玉篇】橛也。
所以挂物也。
【爾雅釋宮】雞棲於弋爲榤。
【疏】弋,橜也。
【玉篇】一作杙。
又【釋宮】樴謂之杙。
【註】橜也。
又黑色。
【前漢文帝紀贊】身衣弋綈。
【註】如淳曰:弋,皁也。
師古曰:弋,黑色也。
又水名。
【隋書地理志】鄱陽郡弋陽縣,舊曰葛陽,有弋水。
又縣名。
【後漢郡國志】北地郡弋居縣。
又國名。
【前漢□湯傳】南排,月氏,山離,烏弋。
【註】山離,烏弋,去中國二萬裡。
【揚雄長楊賦】登南山瞰烏弋。
又【後漢西域傳】栗弋,國屬康居,出名馬蒲萄酒,特有名焉。
又無弋,羌部名。
【後漢西羌傳】羌無弋爰劒者,秦厲公時爲秦所拘執,以爲奴隸,後得亡歸。
羌人以奴爲無弋,以爰劒嘗爲奴隸,故因名之。
又姓。
【姓苑】出河東。
今蒲州有弋氏。
【詩鄘風】美孟弋矣。
【註】弋,姓也。
又與通。
【韻會】,婦官。
通作弋。
漢有鉤弋夫人。
【前漢外戚傳】孝武鉤弋趙倢伃。
武帝巡狩過河閒,使使召之。
旣至,女兩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卽時伸。
號曰拳夫人,居鉤弋宮。
彊 【寅集下】【弓字部】 彊 【唐韻】巨良切【集韻】【韻會】【正韻】渠良切,□音強。
【說文】弓有力也。
【史記絳侯世家】材官引彊。
【註】能引彊弓官,如今挽彊司馬也。
又【玉篇】堅也。
【書臯陶謨】彊而義。
【傳】彊無所屈撓也。
又【廣韻】健也。
【易乾卦】君子以自彊不息。
又【集韻】勝也。
【爾雅釋詁】當也。
【註】彊者,好與相當。
【史記商君傳】自勝之謂彊。
又【增韻】壯盛也。
【書洪範】身其康彊。
又力有餘也。
【詩周頌】侯彊侯以。
【註】彊,彊力也。
【箋】彊力有餘者。
又勢盛也。
【左傳昭五年】羊舌四族皆彊家也。
【孟子】天下固畏齊之彊也。
又【爾雅釋言】暴也。
【註】彊梁淩暴。
【書洪範】彊弗友剛克。
【傳】彊禦不順,以剛能治之。
【詩大雅】曾是彊禦。
【傳】彊梁禦善也。
【疏】彊梁者,任威使氣之貌。
又禺彊,彊良,神名。
【山海經】北方禺彊。
【註】水神也。
【又】北極天櫃有神,名曰彊良。
又【廣韻】其兩切【集韻】【正韻】巨兩切,□強上聲。
【類篇】勉也。
【孟子】彊爲善而已矣。
【前漢董仲舒傳】彊勉學問則聞見,博而知益明。
彊勉行道,則德日起,而大有功。
又抑之使然曰彊。
【孟子】彊而後可。
又【正韻】牽彊,假合也。
又【類篇】其亮切,音弶。
【史記絳侯世家】勃爲人木彊敦厚。
又屈強。
【史記陸賈傳】廼欲以新集未造之越,屈彊於此。
【前漢書】作屈強。
◎按彊與強,平上去三聲經史□通用。
互見強字註。
又【廣韻】【集韻】【韻會】□居亮切,音殭。
【廣韻】彊屍勁硬。
又【類篇】居良切,音薑。
【詩鄘風】鵲之彊彊。
【箋】居有常匹,飛則相隨之貌。
又與疆通。
【集韻】疆或作彊。
【賈誼審微篇】昔衞侯朝於天子,周行人問其名,曰辟彊。
行人還之曰啓彊。
辟彊,天子之號也,諸侯弗敢用。
衞侯更名燬。
帿 【寅集中】【巾字部】 帿 【廣韻】戸鉤切【集韻】胡溝切,□音侯。
【玉篇】射帿也。
【類篇】春饗所射侯也。
【說文】本作侯。
帬 【寅集中】【巾字部】 帬 【唐韻】【韻會】【正韻】渠雲切【集韻】衢雲切,□音羣。
【說文】下裳也。
【釋名】下帬也。
連接裾幅也。
又緣帬,帬施緣也。
【急就篇註】帬,下裳也。
一名帔,一名襬。
又【廣雅】繞袊,帔,帬也。
【揚子方言】□魏之閒謂帬爲帔,繞袊謂之帬。
又【韻會】中帬,親身衣也。
【前漢石奮傳】取親中帬厠牏,身自澣灑。
【註】師古曰:中帬,若今中衣也。
彗 【寅集下】【彐字部】 彗 【唐韻】祥歲切,音篲。
【說文】掃竹也。
從又持甡。
【廣韻】帚也。
【禮曲禮】國中以策彗卹勿驅,塵不出軌。
又草名。
【爾雅釋草】葥,王彗。
【註】王帚也。
似藜,其樹可以爲掃篲。
又【廣韻】妖星。
【爾雅釋天】彗星爲攙搶。
【註】亦謂之孛。
言其形孛孛如掃彗。
【前漢文帝紀有長星出于東方註】文穎曰:孛彗長三星,其形象小異,孛星光芒短,其光四出,蓬蓬孛孛也。
彗星光芒長,參參如埽篲。
長星光芒有一直指,或竟天,或十丈,或三丈二丈,無常也。
又【廣韻】【集韻】【正韻】□徐醉切,音遂。
又【集韻】雖遂切,音祟。
義□同。
又【類篇】須銳切,音歲。
日中暴明也。
【太公兵法】日中不彗,是謂失時。
又【廣韻】于劌切,音衞。
義同。
又
又【廣韻】廷者,平也。
又廷尉,官名。
【前漢百官表】廷尉,秦官。
【註】廷,平也,治獄貴平,故以爲號。
又【廣韻】【韻會】【正韻】□徒徑切,亭去聲。
義同。
開 【戌集上】【門字部】 開 〔古文〕□□【廣韻】苦哀切【集韻】【韻會】丘哀切,□音侅。
【說文】張也。
【廣韻】解也。
【韻會】啟也。
【爾雅釋言】闢也。
又【五音集韻】通也。
【易乾卦疏】亨通也。
會合萬物,令使開通而爲亨也。
又發也。
【禮學記】故君子之敎喻也。
開而勿達。
【註】開謂發頭角。
【疏】但爲學者,開發大義頭角而已。
又釋也。
【易乾坤卦文言疏】諸卦及爻,皆從乾坤而出,故特作文言,以開釋之。
【書多方】殄戮多罪,亦克用勸,開釋無辜,亦克用勸。
又【韻會】條□也。
又始也。
【後漢馮衍傳】開歲發春兮,百卉含英。
【註】開、發,皆始也。
【禮檀弓】曩者爾心或開予。
【註】開,謂諫爭有所發起。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北鬥七星註】春秋運鬥極雲:鬥第六開陽。
又【集韻】州名。
本漢朐縣地,後魏置開州鎭。
又縣名。
【史記高祖紀】與偕攻開封。
又【功臣年表】開封侯陶舍。
【註】縣名。
屬河南。
又【集韻】人名。
【左傳襄二十三年】曹開禦戎。
【註】齊臣。
又【韻會】姓也。
又【集韻】通作闓。
詳闓字註。
又【集韻】輕煙切,音牽。
山名。
在雍州。
通作汧。
又【韻補】葉音虧。
【謝惠連擣衣篇】盈篋自餘手,幽緘□君開。
腰帶準疇昔,不知今是非。
又葉音欺。
【左思蜀都賦】宣化之闥,崇禮之闈。
華闕雙邈,重門洞開。
考證:〔【集韻】輕煙切,音牽。
山名。
在雍州。
通作沂。
〕謹照原文沂改汧。
【寅集中】【山字部】【廣韻】【集韻】□許月切,音。
【玉篇】山也。
【集韻】山貌。
幀 【寅集中】【巾字部】 幀 【類篇】豬孟切,音倀。
張畫繒也。
一作。
幌 【寅集中】【巾字部】 幌 【廣韻】胡廣切【集韻】【韻會】【正韻】戸廣切,□音晃。
【玉篇】帷幔也。
【廣韻】晉惠起居注,有雲母幌。
又【釋名】蔮恢也。
恢郭覆髮上也。
齊人曰:幌,飾形貌也。
幒 【寅集中】【巾字部】 幒 【說文】同□。
嵿 【寅集中】【山字部】 嵿 【集韻】【類篇】□都挺切,音頂。
山名。
嵪 【寅集中】【山字部】 嵪 【類篇】丘交切。
同墝。
又【集韻】丘刀切,音尻。
嵪,山峻貌。
【字彙】與□同。
嶬 【寅集中】【山字部】 嶬 【玉篇】宜崎切【集韻】魚羈切,□音儀。
【玉篇】山名。
【集韻】山峰巉巖也。
本作。
或作嶬。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上崎嶬而重注。
【註】崎嶬,高峻也。
又【廣韻】魚倚切【集韻】魚綺切,□音蟻。
岌,山高貌。
【集韻】亦作。
庉 【寅集下】【廣字部】 庉 【唐韻】徒損切【集韻】杜本切,□豚上聲。
【說文】樓牆也。
【玉篇】屯聚之處。
【集韻】室中藏也。
又【廣韻】【韻會】徒渾切【正韻】徒孫切,□音豚。
【集韻】居也。
又【爾雅釋天】風與火爲庉。
【註】庉庉,熾盛之貌。
又【集韻】徒困切,豚去聲。
【博雅】舍也。
廪 【寅集下】【廣字部】 廩 〔古文〕□【唐韻】力甚切【集韻】【韻會】【正韻】力錦切,□音凜。
【說文】本作。
穀所振入,宗廟粢盛,倉黃而取之,故謂之。
從入,回,象屋形中有戸牖。
或從度從禾。
【爾雅釋言】廩,廯也。
【玉篇】倉廩也。
【釋名】廩,矜也。
實物可惜者,投之其中也。
【詩周頌】亦有高廩,萬億及秭。
【禮明堂位】米廩,有虞氏之庠也。
【註】庠序亦學也。
魯謂之米廩,虞帝上孝,令藏粢盛之委焉。
【周語】廩於藉東南,鍾而藏之。
【註】廩,禦廩。
一名神倉,東南生長之處。
鍾,聚也。
爲廩以藏所藉田,以奉粢盛。
【荀子富國篇】垣窌倉廩者,財之末也。
【註】穀藏曰倉,米藏曰廩。
又給也。
【後漢章帝紀】恐人稍受廩,往來煩劇。
【註】廩,給也。
又天廩,星名。
【隋書天文志】天廩四星在昴南。
【張衡周天大象賦】天廩備稷以祈歆。
又官名。
【周禮地官】廩人掌九穀之數,以待國之匪頒賙賜稍食。
【後漢和帝紀】復置廩犧官。
【註】漢官儀曰:廩犧令一人秩六百石。
又與懍通。
【前漢食貨志】可以爲富安天下,而直爲此廩廩也。
又與□通。
【集韻】□或作廩。
考證:〔【荀子富國篇】桓窌倉廩者,財之末也。
〕謹照原文桓改垣。
異 【寅集下】【廾字部】 異 【廣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之切,□音怡。
【廣韻】已也。
【書堯典】異哉,試可乃已。
【傳】異,已也,退也。
言餘人盡巳,惟鯀可試,無成乃退。
【正義】異聲近巳,巳訓止,是停住之意,故爲退也。
又【集韻】發歎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羊吏切【正韻】以智切,□怡去聲。
【說文】舉也。
又【廣韻】退也。
又與異通。
【列子楊朱篇】何以異哉。
(異)〔古文〕□【唐韻】【集韻】【韻會】羊吏切【正韻】以智切,□移去聲。
【說文】分也,從廾從□。
□予也。
【博雅】異分也。
【史記商君傳】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
又不同也。
【書旅獒】王乃昭德之,緻于異姓之邦。
【禮儒行】同弗與異弗非也。
【疏】謂彼人與己之疏異,所爲是善,則不非毀之也。
又怪也。
【釋名】異者,異於常也。
【左傳昭二十六年】據有異焉。
【註】異猶怪也。
【史記屈賈傳】化爲異物兮,又何足患。
又奇也。
【周禮地官質人】掌成市之貨賄,人民,牛馬,兵器,珍異。
【註】珍異,四時食物。
【史記仲尼弟子傳】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
又違也。
又姓。
唐異牟尋歸唐,冊封南詔王,今白水蠻有此姓。
又異,翹草名。
【爾雅釋草】連異翹。
又無名異藥名,主治金創折傷。
又【韻補】葉延知切,音怡。
【詩邶風】洵美且異。
葉下貽。
又葉弋質切,音逸。
【詩小雅】亦祇以異。
【朱註】逸織反。
【無名氏樂德歌】所見奇異,葉甘美酒食。
(異)考證:〔【周禮地官質人】賞成市之貨賄,人民,牛馬,兵器,珍異。
〕謹照原文賞改掌。
拰 【卯集中】【手字部】 拰 【唐韻】【集韻】□尼凜切,紝上聲。
搦也。
一曰拰搦,調弓貌。
弮 【寅集下】【弓字部】 弮 【廣韻】丘圓切【集韻】【韻會】【正韻】驅圓切,□音棬。
【集韻】連弩也。
【前漢司馬遷傳】李陵一呼勞軍,士無不起躬流涕,張空弮,冒白刃。
【註】李奇曰:弮,弩弓也。
師古曰:弮,讀者以爲拳掔之拳,大謬。
拳則屈指,不當言張,陵時矢盡,故張弩之空弓,非是手拳也。
又【廣韻】縣名,在滎陽。
又【集韻】古倦切,音眷。
義同。
又與卷通。
【廣韻】書弮也。
今作卷。
又與絭通。
【集韻】弮通作絭。
攘臂繩也。
又與□通。
【集韻】□,摶飯也。
或作弮。
巤 【寅集中】【巛字部】 巤 【唐韻】良涉切【集韻】力涉切,□音獵。
【說文】毛巤也。
象髮在鹵上,及毛髮巤巤之形。
【廣韻】本也。
又鼠毛也。
【玉篇】亦作鬣。
帓 【寅集中】【巾字部】 帓 【五音集韻】莫撥切,音末。
【玉篇】巾也。
【正字通】幧頭也。
亦作鞨。
【列子湯問篇】北國之人,鞨巾而裘。
又【廣韻】帶也。
又【類篇】足衣也。
又【廣韻】莫鎋切【韻會】【正韻】莫轄切,□蠻入聲。
義同。
【午集中】【疒字部】【廣韻】許尤切【集韻】虛尤切,□音休。
【玉篇】息下痢病也。
又【集韻】許救切,音齅。
桼瘡。
【備考】【寅集】【彳字部】【川篇】同佟。
【醜集上】【口字部】【廣韻】餘制切【集韻】以制切,□音曳。
【集韻】與呭同。
詳前呭字註。
又【集韻】私列切,音薛。
義同。
又時制切,音誓。
與詍同。
語多也。
或作。
幕 【寅集中】【巾字部】 幕 【唐韻】慕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末各切,□音莫。
【說文】帷在上曰幕。
【廣雅】帳也。
【釋名】幕,絡也,在表之稱也。
【周禮天官幕人】掌帷幕幄帟綬之事。
【左傳成十六年】楚子登巢車,以望晉軍,伯州犂侍于王後,王曰:張幕矣。
曰:虔蔔于先君也,徹幕矣。
曰:將發命也。
又【韻會】幕府。
軍旅無常居,故以帳幕言之。
通作莫。
【史記李牧傳】市租皆輸入莫府。
【註】索隱曰:古者出征爲將帥,軍還則罷,理無常處,以幕帟爲府署,故曰幕府。
【李廣傳】莫府省約文書籍事。
【註】索隱曰:凡將軍謂之幕府者,蓋兵門合施帷帳,故稱幕府。
古字通用,遂作莫耳。
又【周禮天官幕人註】幕或在地,展□於上也。
【儀禮聘禮】館人布幕于寢門外,官□幣。
【註】布幕以承幣。
【疏】館人布幕於地,官□幣於其上。
又臂脛衣也。
【釋名】留幕,冀州所名大褶至膝者也。
留,牢也。
幕,絡也。
言牢絡在衣表也。
【史記蘇秦傳】當戰,則斬堅甲鐵幕。
【註】謂以鐵爲臂脛之衣。
又【類篇】覆食案亦曰幕。
又【廣雅】粗幕庵也。
又【廣雅】幕,覆也。
【易井卦】上六井收勿幕。
【註】幕猶覆也。
【疏】不自掩覆,與衆共之。
又【爾雅釋言】幕,暮也。
【註】幕然暮夜也。
又六幕。
【前漢禮樂志】紛紜六幕浮大海。
【註】猶言六合也。
又沙幕。
【前漢武帝紀】衞靑將六將軍絕幕。
【註】幕,沙幕。
臣瓚曰:沙土曰幕,直度曰絕。
師古曰:幕者,今之突厥中磧耳。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淸河郡繹幕縣,琅邪郡姑幕縣。
又【廣韻】姓也。
【姓譜】舜祖幕之後。
【史記□世家】自幕至於瞽瞍。
【註】鄭衆曰:幕,舜之先也。
又【集韻】莫半切,音縵。
平而無文曰幕。
【前漢西域傳】罽賔國錢爲騎馬,幕爲人面。
【註】韋昭曰:幕,錢背也。
又【韻補】蒙晡切,音模。
【李陵別蘇武歌】經萬裡兮度沙幕,爲君將兮奮匈奴。
又【正韻】莫狄切,音覓。
【盧仝思君吟】我心爲風兮淅淅,君身爲雲兮幕幕。
考證:〔【左傳成十六年】楚子登巢車,以望晉軍,伯州犂侍于王後,張幕矣。
〕謹照原文張字上增王曰二字。
幨 【寅集中】【巾字部】 幨 【廣韻】【集韻】處占切【韻會】【正韻】蚩占切,□音襜。
【玉篇】帷也。
【集韻】車襜。
【韻會】以帷障車旁如裳,爲容飾,其上有蓋,四旁垂而下,謂之幨。
【周禮春官】王後之五路,重翟厭翟安車,皆有容蓋。
【註】容謂幨車,山東謂之裳幃,或曰潼容。
又【韻會】或作裧。
【儀禮士昏禮】婦車有裧。
【註】裧,車裳帷。
又絕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爲弓筋之所由,幨恆由此作。
【註】幨謂絕起也。
又【廣韻】【集韻】【正韻】□昌豔切,音。
【廣韻】披衣。
【管子揆度篇】列大夫豹幨。
【註】襟謂之幨。
【集韻】亦作□□。
考證:〔【周禮春官】【註】客爲幨車。
〕謹照原文爲改謂。
〔【管子侯度篇】列大夫豹幨。
〕謹照原文侯改揆。
幭 【寅集中】【巾字部】 幭 【唐韻】【集韻】□莫結切,音蔑。
【說文】蓋幭也。
又【說文】一曰襌被。
又【玉篇】帊幞也。
【揚子方言】襎裷謂之幭。
【註】卽帊幞也。
又【類篇】勿發切,音帓。
義同。
又與幦□同。
【集韻】車覆也。
【詩大雅】鞹鞃淺幭。
【傳】淺,虎皮淺毛也。
幭,覆式也。
【疏】幭字,禮記作幦,周禮作□,字異而義同。
襎字原從衤從否作。
建 【寅集下】【廴字部】 建 【唐韻】【集韻】【韻會】□居萬切,犍去聲。
【說文】立朝律也。
【書洪範】建用皇極。
又【玉篇】豎立也。
【韻會】置也。
【易比卦】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又【廣韻】木名。
在弱水,直上百仞,無枝。
又星名。
【禮月令】仲春之月,旦建星中。
【註】建星在鬥上。
【史記天官書】建星者,旗也。
【註】建六星在鬥北,臨黃道,天之都關也。
又州名。
【韻會】本吳建安郡,唐立建州。
又姓。
【廣韻】楚王子建之後。
【前漢元後傳】有建公。
又【集韻】【韻會】□紀偃切,犍上聲。
【集韻】覆也。
【史記高帝紀】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註】居高屋而翻瓴水,言向下之勢易也。
又與鍵通。
【禮樂記】倒載幹戈,包之以虎皮,名之曰建櫜。
【註】建,讀爲鍵。
庤 【寅集下】【廣字部】 庤 【唐韻】直裡切【集韻】【韻會】丈裡切【正韻】丈幾切,□音峙。
【說文】庤,儲置屋下也。
【玉篇】庤,儲也,具也。
【詩周頌】命我衆人,庤乃錢鎛。
又通作峙。
【書費誓】峙乃糗糧。
【玉篇】或作畤。
【廣韻】亦作□。
廝 【寅集下】【廣字部】 廝 【廣韻】息移切【集韻】【韻會】相支切【正韻】相咨切,□音斯。
【玉篇】使也,賤也。
【唐韻】養也。
【集韻】析薪養馬者。
【公羊傳宣十二年】厮役扈養。
【註】艾草爲防者曰厮。
【揚子方言】官婢,女厮,謂之娠。
【註】女廝者,婦人給使,亦謂之娠。
又【韻會】亦作廝。
【史記蘇秦傳】厮徒十萬。
【張耳傳】厮養卒。
又【正韻】與釃通。
【唐書高儉傳】附故渠厮引旁出。
又與撕通。
【集韻】撕,亦作厮。
【玉篇】一作。
巎 【寅集中】【山字部】 巎 【玉篇】奴刀切。
同峱。
工 【寅集中】【工字部】 工 〔古文〕□□【唐韻】古紅切【集韻】沽紅切,□音公。
【說文】巧飾也,象人有榘也。
【廣韻】巧也。
【玉篇】善其事也。
【詩小雅】工祝緻告。
【傳】善其事曰工。
【疏】工者巧於所能。
又【玉篇】官也。
【書堯典】允釐百工。
又共工,官名。
【書堯典】共工方鳩僝功。
又【韻會】匠也。
【禮曲禮】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
【周禮冬官考工記】審曲面埶,以飭五材,以辨民器,謂之百工。
又【正韻】事任也。
【書臯陶謨】無曠庶官,天工人其代之。
【集傳】庶官所治,無非天事。
又射工,蟲名。
【博物志】射工蟲口中有弩形,氣射人影,隨所著處發瘡。
又通作功。
【魏志管輅傳註】輅弟辰曰:與輅辨人物,析臧否,說近義,彈曲直,拙而不功也。
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審曲面勢。
〕謹照原文勢改埶。
帙 【寅集中】【巾字部】 帙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質切,音秩。
【說文】書衣也。
【廣韻】書帙。
【梁昭明文選序】飛文染翰,則卷盈乎緗帙。
又【玉篇】小囊也。
又【韻會】次序也,書卷編次。
又姓。
【韻會】出纂文。
【說文】或作袠。
廅 【寅集下】【廣字部】 廅 【廣韻】安盍切【集韻】乙盍切,□音鰪。
【玉篇】山旁穴。
又【集韻】藏也。
【揚子太□經】廅其缺。
又【集韻】轄臘切,音盍。
義同。
廈 【寅集下】【廣字部】 廈 【唐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音夏。
【說文】屋也。
【玉篇】今之門廡也。
又【韻會】通作夏。
【禮檀弓】見若覆夏屋者矣。
【註】今之門廡旁廣而□。
又【集韻】大屋。
【唐太宗登三臺詩】所欣成大廈。
考證:〔【玉篇】門之廡也。
〕謹照原文改今之門廡也。
【辰集下】【欠字部】【字彙補】與嗤同。
切笑也。
【陸機文賦】雖濬發於巧心,或受於拙目。
一本作嗤。
弈 【寅集下】【廾字部】 弈 【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亦。
【說文】圍棋也。
從廾亦聲。
【論語】不有博弈者乎。
【左傳襄二十五年】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
【註】弈,圍棋也。
【疏】《方言》雲:圍棋謂之弈。
自關東齊魯之閒皆謂之弈,蓋此戲名之曰弈。
故說文弈從廾,言竦兩手而執之。
孟子言弈秋善弈,秋自以善弈而著名也。
棋者,所執之子,以子圍而相殺,故謂之圍棋。
沈氏雲:圍棋稱弈,取落弈之義也。
又【廣韻】美貌。
【廣雅】弈,容也。
又帳也。
【汲冢周書】解墠上帳赤弈隂羽。
◎按《說文》奕、弈二字音同義異。
俗與奕通用,非。
互詳大部奕字註。
戨 【卯集中】【戈字部】 戨 【韻會】居何切,音歌。
杙也。
本從弋,或從戈。
庥 【寅集下】【廣字部】 庥 【唐韻】許尤切【集韻】【韻會】【正韻】虛尤切,□音休。
【爾雅釋言】庇,庥也。
【註】今俗呼樹爲庥。
【疏】庥,依止也。
又葉匈于切,音虛。
【韓愈鄆州谿堂詩】公在中流,右詩左書。
無我斁遺,此邦是庥。
【集韻】或作茠。
考證:〔【爾雅釋言】庥,庇也。
〕謹照原文庥庇改庇庥。
庶 【寅集下】【廣字部】 庶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商署切【正韻】商豫切,□音恕。
【易乾卦】首出庶物,萬國鹹寧。
【書堯典】庶績鹹熙。
又【爾雅釋言】侈也。
【註】衆多爲奢侈。
又【爾雅釋言】幸也。
【註】庶幾僥倖。
又近辭。
【論語】回也其庶乎。
【集註】庶,近也。
又也。
【詩小雅】爲豆孔庶。
【傳】庶,也。
【疏】謂於先爲豆實之時,必取肉物肥美者。
又支庶。
【左傳宣三年】其庶子爲公行。
【註】庶子,妾子也。
又庶子,周官名。
【禮燕義】古者周天子之官有庶子官。
【註】庶子,諸子也。
又庶長,秦爵。
【左傳襄十一年】秦庶長鮑,庶長武,帥師伐晉,以救鄭。
又姓。
【急就篇】庶霸遂。
【註】庶,衞公族。
禮記,子思母死於衞,庶氏女也。
邾庶其來奔,後亦爲庶氏。
又【集韻】賞呂切,音暑。
【周禮秋官】庶氏。
【註】庶,讀如藥煑之煑,驅除毒蠱之言。
【疏】取以藥煑,去病去蠱毒。
又【韻補】之石切,音隻。
【釋名】摭也。
拾摭之也,謂拾摭微陋以待遇之也。
又【集韻】章恕切,音翥。
義同。
【說文】本作□。
屋下衆也。
從度從炗。
炗,古文灮字。
【徐鉉曰】灮亦衆盛也。
袻 【申集下】【衣字部】 袻 【集韻】人之切,音而。
□也。
又字省文。
【類篇】衣縫襵也。
忢 【卯集上】【心字部】 忢 【正字通】古文悟作□,省作忢。
註詳七畫。
彫 【寅集下】【彡字部】 彫 【唐韻】都僚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聊切,□音貂。
【說文】琢文也。
【廣雅】鏤也。
【莊子天道篇】覆載天地,彫刻衆形,而不爲巧。
【前漢張衡傳】器以彫飾爲好。
【司馬相如子虛賦】乗彫玉之輿。
【註】師古曰:以玉飾輿,而彫鏤之。
又【韻會】畫文也。
【書五子之歌】峻宇彫牆。
【註】彫,繪飾也。
【荀子大略篇】天子彫弓。
【註】彫畫爲文飾。
【司馬相如子虛賦】左烏號之彫弓。
【註】郭璞曰:彫,畫也。
又【正韻】傷瘁也。
【魏志明帝紀】於時百姓彫弊。
又【正韻】殘也,零落也。
【論語】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
又文飾也。
【前漢司馬遷傳】今雖欲自彫琢曼辭以自解。
【魏志□思王植傳】任性而行不自彫勵。
又彫蓬,彫胡,□草名。
【爾雅釋草】齧彫蓬。
【司馬相如子虛賦】東蘠彫胡。
【註】點涅其面,畫體爲采,卽鮫人也。
又【韻會】通作敦。
【詩大雅】敦弓旣堅。
又【韻會】通作錭【荀子禮論】錭刻黼黻文章以塞其目。
【廣韻】亦作雕。
【集韻】或作。
通作琱。
影 【寅集下】【彡字部】 影 【廣韻】【集韻】【正韻】於丙切【韻會】於景切,□英上聲。
【廣韻】形影。
【集韻】物之隂影也。
【書大禹謨】惠迪吉,從逆兇,惟影響。
【傳】若影之隨形,響之應聲。
【列子天道篇】形動不生形而生影。
【顏氏家訓】《書大禹謨》曰:惟影響。
《周禮地官大司徒》土圭測影,《孟子》曰圖影失形,《莊子齊物論》雲罔兩問影,如此等尤當爲光景之景。
凡隂景者,因光而生,故卽謂爲景。
《淮南子天文訓》呼爲景柱。
《廣雅》晷柱,挂景。
□是也。
至晉世《葛洪字苑》始加彡爲影,音於景反。
而世閒輒治《尚書》《周禮》《莊》《孟》從葛洪字,甚爲失矣。
【六書正譌】影者,光景之類合。
通用景,非。
毛髮藻飾之事不當從彡,今槩從影。
又漏影,刀名。
【古今注】漢文帝有百鍊靑犢漏影三刀。
又躡影,馬名。
【博物志】躡影,秦良馬。
又木名。
【花木志】瀛州有木,日中視之,一葉百影。
又仄影,扇名。
【事物紀原】周昭王時,脩塗國獻丹鶴,以翅爲扇。
一曰條融。
一曰仄影。
又葉倚兩切,音養。
【道藏歌】解散七□祖,更法無中影。
七化反自然,帝一同□響。
【集韻】或書作□。
忄 【卯集上】【心字部】 〈忄柬〉 【集韻】同懶。
字頭字從忄從柬。
彎 【寅集下】【弓字部】 彎 【唐韻】【集韻】【韻會】烏關切【正韻】烏還切,□音灣。
【說文】持弓關矢也。
【玉篇】引也。
【王褒聖主得賢臣頌】逢門子彎烏號。
又【集韻】通作關。
【孟子】越人關弓而射之。
又【韻會】通作貫。
【史記秦始皇本紀贊】士不敢貫弓而報怨。
【辰集下】【歹字部】【字彙】昌兗切,音喘。
殘也,盡也。
又對臥也。
一說古布字。
【六書略】商貨布字作。
帀 【寅集中】【巾字部】 帀 【廣韻】子答切【集韻】【韻會】【正韻】作答切,□音浹。
【說文】周也。
從反之而周也。
【徐曰】日一日行一度,一歲往反而周帀也。
【廣雅】徧也。
【周禮春官典瑞】繅藉五采五就以朝日。
【註】五就,五帀也。
一帀爲一就。
【張衡西都賦】列卒周帀。
又【韻會】通作匝。
【前漢高祖紀】圍宛城三匝。
【廣韻】一作迊。
廾 【寅集下】【廾字部】 廾 【唐韻】居悚切,音拱。
【說文】竦手也。
從從又。
今變作廾。
揚雄說,廾,從兩手。
又【廣韻】九容切【集韻】居容切,□音恭。
又【集韻】渠容切,音蛩。
義□同。
【集韻】或作。
【說文】廾本字。
字頭從□從十作。
又□,竦手也。
從□從又。
□,引也,從反廾。
□,古攀字。
弩 【寅集下】【弓字部】 弩 【唐韻】【正韻】奴古切【集韻】【韻會】暖五切,□怒上聲。
【說文】弓有臂者。
【釋名】弩,怒也,有勢怒也。
其柄曰臂,似人臂也。
鉤弦曰牙,似齒牙也。
牙外曰郭,爲牙之規郭也。
下曰懸刀,其形然也。
合名之曰機,言如機之巧也,亦言如門戸樞機,開合有節也。
【古史考】黃帝作弩。
【太公六韜】強弩長兵者,所以踰水戰也。
【史記孫吳傳】萬弩夾道而發。
又弩師,軍名。
【後漢順帝紀】調五營弩師,令敎習戰射。
又弩父,卒名。
【揚子方言】東海之門卒謂之弩父。
【註】主擔幔弩導幨,因名。
又水弩,蟲名。
【前漢五行志註】射工亦呼水弩。
嶝 【寅集中】【山字部】 嶝 【廣韻】都鄧切【集韻】丁鄧切,□登去聲。
【說文】本作隥。
仰也。
或作嶝。
【玉篇】小版也。
【增韻】登陟之道。
【集韻】亦作磴。
幅 【寅集中】【巾字部】 幅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方六切,音福。
【說文】布帛廣也。
【玉篇】布帛廣狹。
【廣韻】絹幅。
【爾雅釋天】緇廣充幅,長尋曰旐。
【疏】以黑色之帛,廣全幅長八尺,屬於杠,名旐。
【急就篇註】四丈曰疋,兩邊具曰幅。
【左傳襄二十八年】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爲之制度,使無遷也。
夫民生厚而用利於是乎,正德以幅之。
【疏】言用正德以爲邊幅,使有度也。
【前漢馬援傳】修飾邊幅。
【註】若布帛,修飾其邊幅也。
又【廣雅】匡幅,滿也。
又【廣韻】姓也。
又【廣韻】彼側切【集韻】【韻會】筆力切,□音逼。
【廣韻】行縢名。
【左傳桓二年】帶裳幅舄。
【註】幅若今行縢。
【詩小雅】邪幅在下。
【傳】幅,逼也,所以自偪束也。
正義邪纏於足謂之邪偪。
名曰偪者,所以自偪束也。
又【韻會】通作偪。
【禮內則】偪屨著綦。
考證:〔【禮內則】偪屨著綦。
【註】鄭雲,以幅帛邪纏於足,所以自偪束。
逼卽縢約也。
〕謹按內則無此註,查係小雅疏,而又非原文。
謹移於上文小雅傳所以自偪束也下,照原文爲正義邪纏於足謂之邪偪。
名曰偪者,所以自偪束也。
府 【寅集下】【廣字部】 府 【唐韻】方矩切【集韻】【韻會】匪父切,□音甫。
【說文】文書藏也。
【周禮天官】府六人。
【註】治藏,史掌書者。
【又】宰夫八職,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
【註】治藏,藏文書,若今起文書草也。
又【玉篇】府,聚也。
藏,貨也。
【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
【疏】水火木金土五材,兼以穀爲六府。
【禮曲禮】在府言府,在庫言庫。
【註】府謂寶藏財賄之處也。
又掌財幣之官皆曰府。
【周禮天官】大府,玉府,內府,外府。
又【地官】泉府。
又【春官】天府。
【前漢食貨志】太公爲周立九府圜法。
【註】皆掌財幣之官,故雲九府。
又【百官公卿表】少府掌山海地澤之稅,以給共養。
又【廣韻】府,官府,公卿牧守道德之所聚也。
【前漢趙禹傳】文深不可居大府。
【蜀志諸葛亮傳】開府治事。
又【韻會】唐制,爲大州曰府。
【唐書地理志】州府三百五十八。
又【韻會】州名。
漢屬太原,魏置嵐州,後唐立府州。
【前漢禮樂志】武帝定郊祀之禮,乃立樂府。
又姓。
【風俗通】漢有司徒掾府悝。
又與腑通。
【周禮天官疾醫疏】六府,胃小腸大腸膀胱膽三焦,以其受盛,故謂之爲府。
又【春官天府疏】在人身中,飮食所聚,謂之六府。
又與俯通。
【列子周穆王篇】王府而視之。
帕 【寅集中】【巾字部】 帕 【廣韻】莫鎋切【正韻】莫轄切,□蠻去聲。
【廣韻】額首飾。
【正字通】紅綃抹額,軍容也。
【韓愈元和聖德詩】以錦纏股,以紅帕首。
又【集韻】普駕切,音怕。
【釋名】帕腹,橫帕其腹也。
又【集韻】莫白切,音陌。
義同。
弓 【寅集下】【弓字部】 弓 【唐韻】居戎切【集韻】【韻會】居雄切【正韻】居中切,□音宮。
【說文】弓,以近窮遠。
象形。
【釋名】弓,穹也。
張之穹穹然也。
【山海經】少皡生般,是始爲弓。
【荀子解蔽篇】倕作弓,浮遊作矢,而羿精於射。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爲弓,取六材,必以其時。
六材旣聚,巧者和之。
幹也者以爲遠也,角也者以爲疾也,筋也者以爲深也,膠也者以爲和也,絲也者以爲固也,漆也者以爲受霜露也。
又車蓋橑。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弓鑿廣四枚。
【註】弓,蓋橑也。
【疏】漢世名弓蓋爲橑子也。
又射侯之數。
【儀禮鄕射禮】侯道五十弓。
【疏】六尺爲步,弓之古制六尺,與步相應,而雲弓者,侯之所取數,宜於射器也。
【周禮天官司裘註】凡侯道,虎九十弓,熊七十弓,豹麋五十弓。
又量地之數。
【度地論】二尺爲一肘,四肘爲一弓,三百弓爲一裡。
三百六十步爲一裡,卽三百弓也。
【西域記】鼓小者聞五百弓。
【註】五百弓,二裡半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河閒國有弓高縣。
【史記韓王信傳】漢封頹當爲弓高侯。
又水名。
【史記霍去病傳】濟弓閭。
又姓。
【廣韻】魯大夫叔弓之後。
【韻會】漢有光祿勳弓祉。
又與肱通。
【公羊傳昭三十一年】黑弓以濫來奔。
【註】黑弓,二傳作黑肱。
又與穹通。
【史記天官書】穹閭。
【註】索隱曰:一作弓閭。
弓音穹,蓋謂以氊爲閭,崇穹然。
得 【寅集下】【彳字部】 得 〔古文〕□□【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音德。
【說文】行有所得也。
【玉篇】獲也。
【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
又賦受亦曰得。
【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
【禮曲禮】臨財毋苟得。
【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
【孟子】求則得之。
又貪也。
【論語】戒之在得。
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
【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
【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
又葉都木切,音篤。
【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易林】入市求鹿,不見頭足,終日至夜,竟無所得。
【集韻】或作。
【子集下】【刀字部】〔古文〕□【集韻】同□。
【說文】罰辠也,國之罰也。
從井刀,刀守井,飮之人入井,陷于川,守之割其情也。
【韻會】復古篇雲:□從刀幵聲,剄也。
從刀井,法也。
今經史皆通作□。
庠 【寅集下】【廣字部】 庠 【唐韻】似陽切【集韻】【韻會】【正韻】徐羊切,□音祥。
【說文】禮官養老處也。
【禮王制】有虞氏養國老于上庠,養庶老于下庠。
【註】上庠右學,大學也。
下庠左學,小學也。
又【學記】黨有庠。
【疏】於黨中立學,敎閭中所升者也。
【孟子】設爲庠序學校以敎之。
庠者養也,校者敎也,序者射也。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午集下】【禾字部】【玉篇】力帝切【集韻】良計切,□音利。
長禾也。
庳 【寅集下】【廣字部】 庳 【唐韻】便俾切,脾上聲。
【說文】庳中,伏舍。
一曰屋卑。
【左傳襄三十一年】宮室卑庳。
又【集韻】【韻會】賔彌切【正韻】逋眉切,□音卑。
【廣韻】庳下也。
【周語】陂唐汚庳,以鍾其美。
【揚子法言】庳則儀秦。
又【玉篇】短也。
【周禮地官】其民豐肉而庳。
又【集韻】毗至切,音。
有庳,國名。
【孟子】封之有庳。
又通作鼻。
【後漢東平王蒼傳】昔象封有鼻。
【註】有鼻,國名。
在今永州營道縣北。
又【集韻】頻彌切,音陴。
鶉牝名。
【爾雅釋鳥】鵪鶉,其雄鵲牝庳。
又與毗通。
【荀子宥坐篇】天子是庳。
【註】庳讀曰毗。
輔也。
強 【寅集下】【弓字部】 強 【唐韻】巨良切【集韻】【韻會】【正韻】渠良切,□音彊。
【玉篇】米中蠹。
【爾雅釋蟲】蛄,強。
【註】今米榖中小黑蟲是也。
建平人呼爲子。
【揚子方言】蛄謂之強。
江東人謂之□。
又【爾雅釋蟲】強蚚。
【疏】強,蟲名也。
一名蚚,好自摩捋者,蓋蠅類。
【又】強醜捋。
【註】以腳自摩捋。
又與彊通。
【廣韻】剛強也,健也。
【禮曲禮】四十曰強而仕。
【疏】強有二義,一則四十不惑,是智慮強。
二則氣力強也。
【中庸】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又【集韻】勝也。
【禮中庸註】南方以舒緩爲強,北方以剛猛爲強。
又【廣韻】暴也。
【史記田延年傳】誅鉏豪強。
又算家以有餘爲強。
【古木蘭詩】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又歲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丁曰強圉。
又姓。
【左傳莊十六年】刖強鉏。
【廣韻】後漢有強華奉赤伏符。
又【廣韻】【集韻】【正韻】□其兩切,彊上聲。
【集韻】勉也。
【爾雅釋詁】勤也。
【禮中庸】或勉強而行之。
又【韻會】矯強。
【左傳莊十九年】鬻拳強諫楚子。
【荀子臣道篇】率羣臣百吏,而相與強君曰橋君。
【註】橋音矯。
又勸也。
【周禮地官】正其行,而強之道藝。
【註】強,猶勸也。
【禮樂記】強而弗抑則易。
【疏】師但勸強其神識,而不抑之令曉,則受者和易。
又姓。
【廣韻】《前秦錄》有將軍強求。
◎按《後漢》強華,《前秦》強求同姓,《廣韻》分二音,不知何據。
又【集韻】【韻會】【正韻】□其亮切,彊去聲。
【韻會】木強,不和柔貌。
【前漢周昌傳贊】周昌,木強人也。
【註】言其強質如木石然。
又【正韻】自是也,也。
【前漢陸賈傳】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強於此。
【註】屈強,不柔服也。
【史記】作屈彊。
又與襁通。
【類篇】強,負兒衣。
【史記魯周公世家】成王少在強葆之中。
【註】索隱曰:強葆卽襁褓。
正義曰:強闊八寸,長八尺,用約小兒於背而負行。
考證:〔【周禮地官】止其行,而強之道藝。
〕謹照原文止改正。
彖 【寅集下】【彐字部】 彖 【唐韻】通貫切【集韻】【韻會】土玩切【正韻】吐玩切,□湍去聲。
【說文】豕走也。
又【廣韻】易有彖象。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繫象說卦文言。
【易繫辭】彖者,言乎象者也。
【註】彖總一卦之義也。
【又】彖者,材也。
【註】材,才德也。
彖言成卦之材,以統卦義也。
【周易正義】彖,斷也。
斷定一卦之義,所以名爲彖也。
又【類篇】賞氏切,音矢。
豕屬。
又敞尒切,音侈。
義同。
恓 【卯集上】【心字部】 恓 【張訢訂正篇海】先齊切,音西。
恓惶,煩惱之貌。
【韋應物□盧陟詩】恓惶戎旅下。
與栖通。
□ 【未集上】【竹字部】 □ 【玉篇】桑豆切【類篇】【集韻】先奏切,□音潄。
小竹也。
廘 【寅集下】【廣字部】 廘 【集韻】盧谷切,音鹿。
【玉篇】庾也,倉也。
庫 【寅集下】【廣字部】 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苦故切,苦去聲。
【說文】兵車藏也。
從車,在廣下。
【釋名】庫,舍也。
物所在之舍也,故齊魯謂庫曰舍。
【禮月令】審五庫之量。
【蔡邕章句】一曰車庫,二曰兵庫,三曰祭庫,四曰樂庫,五曰宴庫。
又天庫,星名。
【春秋文曜鉤】軫南四星曰天庫。
天庫,五帝車舍也。
又門名。
【禮郊特牲】庫門之內,戒百官也。
【註】庫門,在雉門之外。
又姓。
【風俗通】古守庫大夫之後,以官爲氏。
徝 【寅集下】【彳字部】 徝 【玉篇】竹志切,音智。
施也。
又與陟同。
【集韻】陟或作徝。
徖 【寅集下】【彳字部】 徖 【玉篇】祚紅切,音叢。
安也。
弼 【寅集下】【弓字部】 弼 〔古文〕□□□□□【唐韻】房密切【集韻】【韻會】【正韻】薄密切,□頻入聲。
【說文】本作□。
,舌也。
舌柔而弓剛,以柔從剛,輔弼之意。
【韻會】所以輔正弓弩者。
【正韻】正弓器也。
又【爾雅釋詁】俌也。
【註】俌猶輔也。
【書大禹謨】明于五□,以弼五敎。
又【說命】夢帝賚予良弼。
【越語】憎輔遠弼。
【註】相道爲輔,矯過爲弼。
又戾也。
【前漢五行志】君臣故弼,茲謂悖。
【註】弼,猶相戾也。
悖,惑也。
又【爾雅釋詁】重也。
【註】弼輔,所以爲重疉也。
又【揚子方言】弼,高也。
又通作拂。
【孟子】入則無法家拂士。
又葉平祕切,音備。
【李嵩述志賦】赳赳幹城,翼翼上弼。
志馘奔鯨,截彼醜類。
【集韻】或作□。
考證:〔【前漢□法志】君臣故弼,茲謂悖。
〕謹按所引係五行志文,非□法志文。
據改五行志。
彙 【寅集下】【彐字部】 彙 【唐韻】【集韻】【韻會】□于貴切,音胃。
【說文】本作□,蟲似豪豬也。
【廣韻】蟲也。
似豪豬而小。
【爾雅釋獸】彙毛刺。
【註】與蝟同。
今蝟狀如鼠。
【疏】彙,卽蝟也。
其毛如針。
又【玉篇】類也。
【易泰卦】拔毛茹,以其彙征吉。
又與□同。
【說文】□,草木□孛之貌。
【類篇】今文書作彙。
【玉篇】一作□。
【集韻】一作□。
悘 【卯集上】【心字部】 悘 【集韻】於其切,音醫。
【博雅】審也。
又【五音集韻】壹計切,音翳。
恭也,靜也。
彈 【寅集下】【弓字部】 彈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徒案切【正韻】杜晏切,□音憚。
【玉篇】行丸也。
【吳越春秋】彈生於古之孝子。
孝子不忍見父母爲禽獸所食,故作彈以守之。
【李尤彈銘】昔之造彈,起意弦木。
以彈爲矢,合竹爲樸。
又彈丸,喻小也。
【史記虞卿傳】此彈丸之地。
又鬼彈。
【水經注】永昌郡北山水傍,瘴氣特惡,氣中有物,不見其形,其作有聲,中木則折,中人則害,名曰鬼彈。
又【廣韻】徒幹切【集韻】【韻會】唐幹切【正韻】唐闌切,□音檀。
【廣韻】射也。
【集韻】彈丸射也。
【左傳宣二年】晉靈公從臺上彈人,而觀其避丸也。
又擊也。
【史記孟嘗君傳】馮驩彈其劒而歌。
又【韻會】鼓爪曰彈。
【屈原漁父】新沐者必彈冠。
【史記五帝紀】舜彈五絃之琴。
又【廣韻】糾也。
【增韻】劾也。
【周禮地官裡宰註】街彈之室。
【疏】漢時在街置室,檢彈一裡之民。
【後漢史弼傳】州司不敢彈糾。
又掉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句兵欲無彈。
【註】句兵,戈戟屬。
彈謂掉也。
又彈棊。
【西京雜記】成帝好蹴踘,羣臣以爲勞。
帝曰:可擇似而不勞者奏之。
家君作彈棊以獻。
又葉徒沿切,音田。
【陸機文賦】抱景者鹹叩,懷響者必彈。
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以討源。
又□字。
彇 【寅集下】【弓字部】 彇 【廣韻】蘇刁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彫切,□音蕭。
【廣韻】弓弭。
又【集韻】通作簫。
【禮曲禮】右手執簫。
【註】簫弭頭也,謂之簫。
簫,邪也。
【疏】簫弓頭,頭稍剡差邪,似簫,故謂之簫。
廠 【寅集下】【廣字部】 廠 【廣韻】【正韻】昌兩切【集韻】【韻會】齒兩切,□音敞。
【廣韻】露舍也。
【集韻】屋無壁也。
又【廣韻】【正韻】□尺亮切。
音唱。
義同。
【子集中】【人字部】【集韻】許旣切,音戲。
怒也。
【寅集中】【山字部】【字彙補】與罔同。
【後趙錄】邯鄲城西石子。
【晉書】作堈。
廡 【寅集下】【廣字部】 廡 【唐韻】文甫切【集韻】罔武切【韻會】罔甫切,□無上聲。
【說文】堂下周屋。
【釋名】大屋曰廡。
廡,幠也。
幠,覆也。
幷冀人謂之庌。
【前漢竇嬰傳】□賜金廊廡下。
【註】廡,門屋也。
又【集韻】微夫切,音無。
蕃廡,草木盛貌。
【書洪範】庶草蕃廡。
又讀上聲。
【晉語】詩曰黍不爲黍,不能蕃廡。
【註】廡音武。
又與甒通。
【儀禮士冠禮】側尊一甒。
【註】古文甒作廡。
考證:〔【士喪禮】甒禮在服。
〕謹按此出士冠禮。
原文側尊一甒爲句,醴爲句,在服北爲句,非以甒禮在服爲句也。
謹照原文改士冠禮側尊一甒。
廇 【寅集下】【廣字部】 廇 【唐韻】【集韻】【正韻】□力救切,音溜。
【說文】中庭也。
【玉篇】屋廇也。
【劉向九歎】刜讒賊於中廇兮。
【註】中廇,室中央也。
【玉篇】一作霤。
又【爾雅釋宮】杗廇謂之梁。
【註】屋大梁也。
【疏】大梁,一名杗廇。
引 【寅集下】【弓字部】 引 〔古文〕【唐韻】餘忍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忍切,□音蚓。
【說文】開弓也。
【徐鉉曰】象引弓之形。
【周禮冬官考工記】維體防之,引之中參。
又【廣雅】演也。
【易繫辭】引而伸之。
又【爾雅釋詁】長也。
【釋訓】子子孫孫引無極也。
【書梓材】引養引恬。
又相牽曰引。
【禮檀弓】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
蓋引而進之也。
【註】牽引進之,同于己子。
【史記秦始皇紀】諸生轉相告引。
又【集韻】導也。
【史記韓長孺傳】奉引墮車,蹇。
【註】爲天子導引而墮車,跛。
又卻也。
【禮玉藻】侍坐,則必退席。
不退,則必引而去君之黨。
【註】引,卻也。
又相薦達曰引。
【史記魏其侯傳】兩人相爲引重。
【註】相薦達爲聲勢。
【後漢張皓王龔傳論】顯登者以貴塗易引。
又服氣法曰道引。
【莊子刻意篇】道引之士,養形之人。
【史記留侯世家】道引不食穀。
又治疾法有撟引。
【史記扁鵲傳】鑱石撟引。
【註】謂爲按摩之法,夭撟引身,如熊顧鳥伸也。
又十丈爲引。
【前漢律歷志】其法用竹爲引,高一分,廣六分,長十丈。
引者,信也。
【註】信讀曰伸,言其長。
又【廣韻】【正韻】羊晉切【集韻】【韻會】羊進切,□蚓去聲。
【集韻】牽牛綍也。
【禮檀弓】弔於葬者,必執引。
【疏】引,柩車索也。
又【集韻】一曰曲引。
【蔡邕琴操】有思歸引。
又引古作□。
【卯集下】【攴字部】【集韻】典禮切,音底。
【博雅】隱也。
當 【午集上】【田字部】 當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都郞切,黨平聲。
【說文】田相値也。
從田,尚聲。
又【玉篇】任也。
【論語】當仁不讓於師。
【晉語】夫幸,非福非德不當雍。
【註】當,猶任也。
又【廣韻】敵也。
【禮王制】次國之上卿,位當大國之中,中當其下,下當其上大夫。
【史記廉頗藺相如傳】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
又直也。
【禮內則】妻不在,妾禦莫敢當夕。
又遇也。
【左傳昭七年】聖人有明德者,若不當世,其後必有達人。
【禮曲禮】當食不歎。
又適可也。
【易履卦】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左傳哀元年】逢滑當公而進。
【註】當公,不左不右。
【禮學記】當其可之謂時。
【史記禮書】好惡以節,喜怒以當。
又主也。
【左傳襄二十七年】慶封當國。
【註】當國,秉政。
【儀禮喪服】童子唯當室緦。
【註】當室者爲父,後承家事者爲家主。
又偶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及飮,卓氏弄琴文君,竊從戸窺,心說而好之,恐不得當也。
【註】師古曰:當謂對偶也。
又抵也。
【史記屈賈傳】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
又【增韻】蔽也。
【左傳昭二十年】使祝鼃寘戈於車薪以當門。
【李白蜀道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又斷罪曰當,言使罪法相當也。
【史記張釋之傳】廷尉奏當,一人犯蹕當罰。
【註】當謂處其罪也。
【路溫舒緩□書】奏當之成。
又【正韻】猶合也。
理合如是也。
【儀禮特牲饋食禮】佐食當事,則戸外南面。
【註】當事,將有事而未至。
【史記萬石君傳】內史慶醉歸,入外門不下車,萬石君讓曰:內史貴人入閭裡,裡中長老皆走匿,而內史坐車中,自如固當。
【註】固當者,反言之,以見其不當如是,責讓之甚也。
又過當。
【史記霍去病傳】斬首捕鹵過當。
【註】言不啻相等。
又勾當。
【歐陽修歸田錄】曹彬平江南,詣閣門求見。
其榜子雲:奉敕江南勾當公事回。
又【職官分紀】奏舉京朝官,知縣資序二人,充本司勾當。
又官名。
【前漢宣帝紀】詔單于毋謁,其左右當戸之羣皆列觀。
【註】左右當戸,匈奴官名。
又排當,宋宮中宴飮名。
又州名。
【韻會】本羌地,唐置當州,蓋取燒當羌以名之。
【後漢明帝紀】秋九月,燒當羌□隴西。
又縣名。
【正字通】鳳州兩當縣。
【後漢郡國志】南郡有當陽。
又【劉隆傳】遣隆屯田武當。
【註】武當,今均州縣也。
又馬當,武當,□山名。
又當康,獸名。
【山海經】欽山有獸焉,其狀如豚而有牙,其名曰當康。
【註】牙豚也。
又當魱,魚名。
【爾雅釋魚】鯦當魱。
【註】海魚也。
又姓。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丁浪切,黨去聲。
事理合宜也。
【禮樂記】古者天地順而四時當。
【韓詩外傳】君子行不貴苟難,惟當之爲貴。
又底也。
【韓非子外儲說】堂谿公見韓昭侯曰:人主漏洩羣臣語,譬猶玉巵之無當。
又【正字通】凡出物質錢,俗謂之當。
【後漢劉虞傳】虞所賚賞,典當胡夷,瓚復抄奪之。
【註】當,音丁浪反。
考證:〔【晉語】夫幸,非福非德不當。
〕謹照原文當字下增雍字。
〔【左傳襄二十六年】慶封當國。
〕謹照原文二十六年改二十七年。
" 幼 【寅集下】【幺字部】 幼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伊謬切,憂去聲。
【爾雅釋言】幼,穉也。
【釋名】幼,少也。
言生日少也。
【禮曲禮】人生十年曰幼學。
【疏】幼者,自始生至十九時。
故檀弓雲:幼名者,三月爲名稱幼。
冠禮雲:棄爾幼志,是十九以前爲幼。
喪服傳雲:子幼。
鄭康成雲:十五以下。
今雲:十年曰幼學,是十歲而就業也。
又慈幼也。
【孟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註】幼,猶愛也。
又王莽錢名。
【前漢食貨志】徑八分,重五銖曰幼錢,直二十。
又【集韻】乙六切,音郁。
義同。
又【集韻】一笑切,音要。
幼□,精微也。
【前漢元帝紀贊】窮極幼□。
【註】幼,讀曰要。
【司馬相如長門賦】聲幼妙而復揚。
又與拗通。
【集韻】袎或作幼。
珃 【午集上】【玉字部】 珃 【字彙】而琰切,音冉。
玉也。
彽 【寅集下】【彳字部】 彽 【廣韻】直尼切【集韻】□尼切,□音墀。
【玉篇】彽徊,猶徘徊也。
又【集韻】都黎切,音低。
又徒回切,音頹。
義□同。
徛 【寅集下】【彳字部】 徛 【唐韻】去奇切【集韻】【韻會】丘奇切,□音崎。
【說文】舉足以渡也。
又【廣韻】渠綺切,音技。
立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居義切,音寄。
【爾雅釋宮】石杠謂之徛。
【註】聚石水中,以爲步渡彴也。
【廣雅】徛,步橋也。
【集韻】或作□。
弧 【寅集下】【弓字部】 弧 【唐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音狐。
【說文】木弓也。
從弓,瓜聲。
一曰往體寡來體多曰弧。
【吳錄】揮觀弧星始制弧。
【易繫辭】弦木爲弧。
又張旗弓也。
【禮明堂位】乗大輅,載弧韣旂。
【註】弧,旌旗所以張幅也。
【疏】弧以竹爲之,其形爲弓。
【周禮冬官考工記】弧旌枉矢。
【註】弧,以張縿之幅。
【疏】弧旌者,弧弓也。
旌旗有弓,所以張縿幅,故曰弧旌也。
又星名。
【禮月令】季春之月,日在奎,昏弧中。
【史記天官書】狼下四星曰弧。
【註】弧九星在狼東南,天之弓也,以伐叛懷遠。
又主備盜賊之知姦邪者。
又【後漢東夷傳】辰韓國,名弓爲弧。
又蝥弧,旗名。
【左傳隱十一年】潁考叔取鄭伯之旗蝥弧以先登。
又短弧,蟲名。
【前漢五行志】蜮在水旁,能射人,南方謂之短弧。
【註】卽射工也,亦呼水弩。
又【類篇】汪胡切,音汙。
曲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凡揉輈,欲其遜而無弧深。
【註】弧讀爲汙。
考證:〔【史記天官書】狼下四星曰弧。
【註】弧九星在狼東北,天之弓也。
〕謹照史記註原文東北改東南。
〔【後漢東夷傳】辰韓國,名馬爲弧。
〕謹照原文馬改弓。
怟 【卯集上】【心字部】 怟 【集韻】丁計切,音諦。
【玉篇】悶也。
◎按怟從氐,與從氏者不同。
忯,qí,敬愛。
彿 【寅集下】【彳字部】 彿 【廣韻】敷勿切,音拂。
彷彿也。
【說文】本作髴。
【子集中】【人字部】【集韻】陟革切,音摘。
無憚也。
又□,惡也。
又展賈切,音觰。
□,行貌。
【卯集上】【心字部】【廣韻】【集韻】□敷救切,音副。
【廣韻】小怒也。
【集韻】恣也。
本作□。
亦作愊。
又【集韻】大透切,音豆。
【玉篇】□也,誑也。
又【玉篇】【廣韻】□芳否切,音紑。
小怒也。
廿 【寅集下】【廾字部】 廿 【唐韻】人汁切【集韻】【正韻】日執切,□音入。
【玉篇】二十幷也。
今直爲二十字。
【顏之推稽聖賦】中山何夥,有子百廿。
魏嫗何多,一孕四十。
愱 【卯集上】【心字部】 愱 【廣韻】秦悉切【集韻】昨悉切,□與嫉同。
【廣韻】毒害也。
或作□。
【集韻】作□。
嶧 【寅集中】【山字部】 嶧 【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亦。
【說文】從山睪聲。
【書禹貢】嶧陽孤桐。
【疏】東海下邳縣西有葛嶧山,卽此山也。
又【爾雅釋山】屬者嶧。
【註】言絡繹相連屬也。
又與繹通。
【詩魯頌】保有鳧繹。
【註】鳧繹,二山。
通作嶧。
○又邑名。
【左傳文十三年】邾文公蔔遷于繹。
【註】繹,邾邑名。
本在鄒縣。
帾 【寅集中】【巾字部】 帾 【廣韻】當古切【集韻】董五切,□音覩。
【玉篇】旛也。
【廣韻】褾記物之處也。
【荀子禮論篇】幠帾絲歶,縷翣其貌。
莊 【寅集下】【廣字部】"【五音集韻】薄庚切,音彭。
平也。
(莊)〔古文〕□□□□□【唐韻】【集韻】□側羊切,音裝。
草盛貌。
【六書正譌】艸芽之壯也。
又嚴也。
【論語】臨之以莊則敬。
又【韻會】盛飾也。
又【左傳襄二十八年】得慶父之木百車于莊。
【註】莊,六軌之道。
【爾雅釋宮】六達謂之莊。
又田舍也。
【通鑑史炤釋文】唐置莊宅使。
【胡三省註】蓋主莊田及外舍之事。
又【公羊傳定八年】矢著于莊門。
【註】莊門,孟氏之門名。
又姓。
【通志氏族略】楚莊王之後,以諡爲氏,楚有大儒曰莊周。
又【雲南通志】海貝一枚,土人謂之莊。
又【篇海】側亮切,音壯。
恭也。
【說文】作壯。
【幹祿字書】通作荘。
俗作莊,非。
(莊)考證:〔【幹祿字書】通作莊。
〕謹照原文莊改荘。
" 床 【寅集下】【廣字部】 床 【玉篇】俗牀字。
悂 【卯集上】【心字部】 悂 【廣韻】匹夷切【集韻】篇夷切,□音紕。
錯謬也。
【左思魏都賦】兼衆悂以繆。
又【集韻】邊迷切,音篦。
意倂也。
又【集韻】普米切。
愼也。
亦作□。
徕 【寅集下】【彳字部】 徠 【玉篇】古文來字。
【楚辭九章】後皇嘉樹,橘徠服兮。
【前漢郊祀歌】天馬徠從西極。
又【韻會】徂徠,山名。
【詩魯頌】徂來之松,作徂來。
又與勑同。
【說文】勑或作徠。
亦作來逨。
詳力部勑字註。
【子集下】【兒字部】【唐韻】居未切,音旣。
【說文】食氣屰不得息曰。
從反欠。
【註】隷變作旡。
弛 【寅集下】【弓字部】 弛 【廣韻】施是切【集韻】【韻會】賞是切【正韻】詩止切,□音豕。
【說文】弓解也。
【禮曲禮】弛弓尚角。
【儀禮鄕射禮】不勝者執弛弓。
又放也。
【爾雅釋詁註】弛,放也。
【疏】以弓釋弦曰弛,故雲弛放。
【前漢武帝紀】跅弛之士。
【註】跅者,跅落無撿局也。
弛者,放廢不遵法度也。
又【賈山傳】臣恐朝廷之解弛。
【註】弛,放也。
又【爾雅釋詁】易也。
【註】相延易。
又【廣韻】置也,舍也,緩也。
【周禮地官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萬民:四曰弛力。
【註】息繇役也。
又【廣韻】釋也。
【周禮春官】凡國之大憂令弛縣。
【註】弛,釋下之。
又【廣韻】去離也。
【左傳莊二十二年】弛于負擔。
又壞也。
【史記河渠書】延道弛兮離常流。
【註】河道皆弛壞。
又【集韻】餘支切,音移。
改易也。
又【集韻】醜豸切,音褫。
落也。
又通作施。
【周禮天官小宰】斂弛之聮事。
【註】弛,讀爲施。
彎 【寅集下】【弓字部】 彎 【唐韻】【集韻】【韻會】烏關切【正韻】烏還切,□音灣。
【說文】持弓關矢也。
【玉篇】引也。
【王褒聖主得賢臣頌】逢門子彎烏號。
又【集韻】通作關。
【孟子】越人關弓而射之。
又【韻會】通作貫。
【史記秦始皇本紀贊】士不敢貫弓而報怨。
【午集下】【示字部】【集韻】□古作。
註詳十畫。
【巳集中】【火字部】【廣韻】遇俱切【集韻】元俱切,□音虞。
【廣韻】拔器煑食。
弋 【寅集下】【弋字部】 弋 【唐韻】與職切【集韻】【韻會】逸職切,□音翊。
【玉篇】繳射也。
【韻會】弋,繳射飛鳥也。
【周禮夏官司弓矢】矰矢,茀矢用諸弋射。
【冬官考工記】弓人爲弓,往體多,來體寡,謂之夾庾之屬,利射侯與弋。
【詩鄭風】弋鳧與鴈。
【疏】弋謂以繩繫矢而射也。
【列子湯問篇】蒲且子之弋也。
弱弓纖繳,乗風振之,連雙鶬於靑雲之際。
【註】蒲且子,古善弋射者。
又左弋,官名。
【前漢百官表】少府屬有左弋。
太初元年,更名爲佽飛,掌弋射。
又【韻會】弋,取也。
【書多士】非我小國,敢弋殷命。
【註】弋,取也。
【疏】弋,射也。
射而取之,故弋爲取也。
又【玉篇】橛也。
所以挂物也。
【爾雅釋宮】雞棲於弋爲榤。
【疏】弋,橜也。
【玉篇】一作杙。
又【釋宮】樴謂之杙。
【註】橜也。
又黑色。
【前漢文帝紀贊】身衣弋綈。
【註】如淳曰:弋,皁也。
師古曰:弋,黑色也。
又水名。
【隋書地理志】鄱陽郡弋陽縣,舊曰葛陽,有弋水。
又縣名。
【後漢郡國志】北地郡弋居縣。
又國名。
【前漢□湯傳】南排,月氏,山離,烏弋。
【註】山離,烏弋,去中國二萬裡。
【揚雄長楊賦】登南山瞰烏弋。
又【後漢西域傳】栗弋,國屬康居,出名馬蒲萄酒,特有名焉。
又無弋,羌部名。
【後漢西羌傳】羌無弋爰劒者,秦厲公時爲秦所拘執,以爲奴隸,後得亡歸。
羌人以奴爲無弋,以爰劒嘗爲奴隸,故因名之。
又姓。
【姓苑】出河東。
今蒲州有弋氏。
【詩鄘風】美孟弋矣。
【註】弋,姓也。
又與通。
【韻會】,婦官。
通作弋。
漢有鉤弋夫人。
【前漢外戚傳】孝武鉤弋趙倢伃。
武帝巡狩過河閒,使使召之。
旣至,女兩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卽時伸。
號曰拳夫人,居鉤弋宮。
彊 【寅集下】【弓字部】 彊 【唐韻】巨良切【集韻】【韻會】【正韻】渠良切,□音強。
【說文】弓有力也。
【史記絳侯世家】材官引彊。
【註】能引彊弓官,如今挽彊司馬也。
又【玉篇】堅也。
【書臯陶謨】彊而義。
【傳】彊無所屈撓也。
又【廣韻】健也。
【易乾卦】君子以自彊不息。
又【集韻】勝也。
【爾雅釋詁】當也。
【註】彊者,好與相當。
【史記商君傳】自勝之謂彊。
又【增韻】壯盛也。
【書洪範】身其康彊。
又力有餘也。
【詩周頌】侯彊侯以。
【註】彊,彊力也。
【箋】彊力有餘者。
又勢盛也。
【左傳昭五年】羊舌四族皆彊家也。
【孟子】天下固畏齊之彊也。
又【爾雅釋言】暴也。
【註】彊梁淩暴。
【書洪範】彊弗友剛克。
【傳】彊禦不順,以剛能治之。
【詩大雅】曾是彊禦。
【傳】彊梁禦善也。
【疏】彊梁者,任威使氣之貌。
又禺彊,彊良,神名。
【山海經】北方禺彊。
【註】水神也。
【又】北極天櫃有神,名曰彊良。
又【廣韻】其兩切【集韻】【正韻】巨兩切,□強上聲。
【類篇】勉也。
【孟子】彊爲善而已矣。
【前漢董仲舒傳】彊勉學問則聞見,博而知益明。
彊勉行道,則德日起,而大有功。
又抑之使然曰彊。
【孟子】彊而後可。
又【正韻】牽彊,假合也。
又【類篇】其亮切,音弶。
【史記絳侯世家】勃爲人木彊敦厚。
又屈強。
【史記陸賈傳】廼欲以新集未造之越,屈彊於此。
【前漢書】作屈強。
◎按彊與強,平上去三聲經史□通用。
互見強字註。
又【廣韻】【集韻】【韻會】□居亮切,音殭。
【廣韻】彊屍勁硬。
又【類篇】居良切,音薑。
【詩鄘風】鵲之彊彊。
【箋】居有常匹,飛則相隨之貌。
又與疆通。
【集韻】疆或作彊。
【賈誼審微篇】昔衞侯朝於天子,周行人問其名,曰辟彊。
行人還之曰啓彊。
辟彊,天子之號也,諸侯弗敢用。
衞侯更名燬。
帿 【寅集中】【巾字部】 帿 【廣韻】戸鉤切【集韻】胡溝切,□音侯。
【玉篇】射帿也。
【類篇】春饗所射侯也。
【說文】本作侯。
帬 【寅集中】【巾字部】 帬 【唐韻】【韻會】【正韻】渠雲切【集韻】衢雲切,□音羣。
【說文】下裳也。
【釋名】下帬也。
連接裾幅也。
又緣帬,帬施緣也。
【急就篇註】帬,下裳也。
一名帔,一名襬。
又【廣雅】繞袊,帔,帬也。
【揚子方言】□魏之閒謂帬爲帔,繞袊謂之帬。
又【韻會】中帬,親身衣也。
【前漢石奮傳】取親中帬厠牏,身自澣灑。
【註】師古曰:中帬,若今中衣也。
彗 【寅集下】【彐字部】 彗 【唐韻】祥歲切,音篲。
【說文】掃竹也。
從又持甡。
【廣韻】帚也。
【禮曲禮】國中以策彗卹勿驅,塵不出軌。
又草名。
【爾雅釋草】葥,王彗。
【註】王帚也。
似藜,其樹可以爲掃篲。
又【廣韻】妖星。
【爾雅釋天】彗星爲攙搶。
【註】亦謂之孛。
言其形孛孛如掃彗。
【前漢文帝紀有長星出于東方註】文穎曰:孛彗長三星,其形象小異,孛星光芒短,其光四出,蓬蓬孛孛也。
彗星光芒長,參參如埽篲。
長星光芒有一直指,或竟天,或十丈,或三丈二丈,無常也。
又【廣韻】【集韻】【正韻】□徐醉切,音遂。
又【集韻】雖遂切,音祟。
義□同。
又【類篇】須銳切,音歲。
日中暴明也。
【太公兵法】日中不彗,是謂失時。
又【廣韻】于劌切,音衞。
義同。
又